河北省涿州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1、O:16 、N :14、S: 32 、Na: 23、Cu:64 、 Ag:108
第Ⅰ卷(共50分)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为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口号。下列节约化石能源的措施不切实际的是( )
A.大力开发氢能源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不使用含碳的能源 D.提高能源利用率
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
A.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 B.加入催化剂
C.温度和压强 D.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3.25℃和1.01×105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 △H=+56.76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 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4.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5. 关于有效碰撞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所有碰撞为有效碰撞
B.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够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D.增大压强,活化分子数一定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6.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 )
A、导电能力 B、相对分子质量 C、电离程度 D、溶解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101 kPa、25 ℃时,中和热为57.3 kJ/mol,则表示Ba(OH)2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a(OH)2(aq)+H2SO4(aq)=BaSO4(s)+2H2O(l) ΔH=-114.6 kJ/mol
B.在101 kPa、25 ℃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则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285.8 kJ/mol
C.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D.在相同情况下,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比相同浓度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8. 可逆反应A(g)+3B(g) 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 vB =0.6mol/ ( L·s) B. vA=0.5mol/ (L·s)
C. vc=0.4mol/ ( L·s) D. vD=0.45mol/ (L·s)
9. 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使用环形玻璃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
B. 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
C. 用0.5mol·L-1NaOH溶液分别与0.5 mol·L-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
D. 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温度计
10.某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且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溶于水时化学键被破坏的是 ( )
A.干冰 B.液溴 C.蔗糖 D.碳酸钡
11.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 )
①NaOH固体 ②H2O ③NaNO3溶液 ④CH3COONa固体 ⑤KCl溶液
A.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⑤ D.②④⑤
12.25℃时,0.01 mol/L的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是( )
A.1×10-7mol·L-1 B.1×10-12mol·L-1
C.1×10-2mol·L-1 D.1×10-14mol·L-1
13.在相同温度时,100mL0.01mol L-1的醋酸溶液与10mL 0.1mol L-1的醋酸溶液相比较,
下列数值中,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A. H+的物质的量 B. 醋酸的电离常数
C. 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 D. CH3COOH的物质的量
14.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
B. 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 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 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15.在下列平衡2CrO42—(黄色)+ 2H+Cr2O72—(橙红色)+ H2O中,溶液介于黄和橙红色之间,今欲增加溶液的橙红色,则要在溶液中加入 ( )
A.H+ B.OH— C.K+ D.H2O
16. 如右图,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X、Y,外电路中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关于该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X→外电路→Y
B.若两电极分别为Fe和碳棒,则X为碳棒,Y为Fe
C.X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D.溶液中氢离子向Y极移动,硫酸根向X极移动
17.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
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8.对于处于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A(g)+2B(g)2C(g)(正向放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B.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
C.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但可缩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
D.扩大容器的容积,平衡逆向移动,A、B的浓度增大
19.一定温度下,反应2 SO2 + O2 2SO3,达到平衡时,n(SO2):n(O2):n(SO3)=2:3:4。缩小体积,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n(O2)=0.8mol, n(SO3)=1.4mol,
此时SO2的物质的量应是 ( )
A.0.4mol B.0.6mol C.0.8mol D.1.2mol
20.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合成氨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
C.反应CO(g)+NO2(g)CO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后,
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
D.对于2HI(g)H2(g)+I2(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21.可逆反应: 2NO2(g ) 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⑤ D.全部
2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 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A的转化率变大
C.C的体积分数变大 D.a < c+d
23.现有0.1mol·L-1的下面所列溶液:①醋酸溶液 ②NH3·H2O溶液 ③稀H2SO4 ④稀盐酸溶液 ⑤NaOH溶液,按溶液中c(H+)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⑤ B.④③②⑤① C.③④①②⑤ D.④⑤②③①
24.对于可逆反应:2A(g)+B(g) 2C(g);△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
25.25℃时,水的电离平衡:H2OH++OH— △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 向水中加入少量NaCl溶液,平衡不移动,c(H+)降低
D. 将水加热,Kw增大,c(H+)不变, pH不变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题
26.(8分)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NaCl:
H2CO3:
KHCO3:
NaHSO4:
27.(8分)在化学反应中,只有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我们把能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为有效碰撞,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用kJ mol-1表示。认真观察右图,然后回答问题。
(1)图中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
△H= kJ mol-1(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
(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g)+O2(g) = H2O(g) △H=-241.8kJ mol-1,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67.2 kJ mol-1,则逆反应的活化能为 。
(3)对于同一反应,图中虚线(Ⅱ)与实线(Ⅰ)相比,活化能大大降低,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28、(10分,每空2分)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2B(g) C(g)+D(g),在不同温度下,D的物质的量n(D)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800℃时。0—5min内,以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2)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A)不变
C.2v正(B)=v逆(D) D.c(A)=c(C)
(3)若最初加入1.0molA和2.2molB,利用图中数据计算800℃时的平衡常数K= ,
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700℃时,某时刻测得体系中各物质的量如下:n(A)=1.1mol,n(B)=2.6mol,
n(C)=0.9mol,n(D)=0.9mol,则此时该反应 进行(填“向正反应
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处于平衡状态”)。
29.(14分)
一定温度下,有a.盐酸;b.硫酸;c.醋酸三种酸的稀溶液。(用a、b、c、<、=、>号填写)
①当其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中和NaOH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_____,
③当其c(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当c(H+)相同、体积相同时,分别加入足量锌,相同状况产生的气体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当c(H+)相同、体积相同时,同时加入形状、质量、密度相同的锌,若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相同状况),则开始时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所需的时间的长短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⑥将c(H+)相同的三种酸均加水稀释至原来的10倍,c(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 __________。
三.计算
30.(10分)某温度下,将H2 和I2 各0.10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经2分钟达到平衡,测得c(H2)=0.0080 mol L-1。
(1)求:①H2转化为HI的转化率;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在上述温度下,该容器中若通入H2 和I2蒸气各0.20mol,试求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A D C C C D B A A D B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A D D C A D A D C A B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
27. (8分,每空2分)
(1) 放热 E2-E1 (2)409 kJ mol-1 (3)使用了催化剂
28.(10分,每空2分)
29.(14分,每空2分)
①b>a>c;②b>a=c;③c>a>b;④c>a=b;⑤a=b=c, a=b> c;⑥c>a=b。
三、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