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13.我是小画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13.我是小画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1-01-25 19:2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冀教版第一册
三年级第十三课
《我 是 小 画 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在竹林背景上绘制形态不同的大熊猫,或者运用翻转/旋转, 拉伸/扭曲、设置透明背景的操作方法,将已有图片拼贴成熊猫竹林嬉戏图。
2、能力目标:通过画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产生对国宝大熊猫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并运用画图程序中的编辑功能和各种画图工具,综合利用知识绘制熊猫竹林图画。
教材学情分析 《我是小画家》是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第一册第十三课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绘制大熊猫竹林图画。因为前面已经安排了《画大熊猫》等几课的电脑绘画学习,这一课是用画图程序进行绘画的最后一节课,在电脑绘画模块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三年级学生接触电脑时间不长,刚刚掌握了画图程序的部分应用,能独立进行一些简单的绘画和图片编辑操作,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在学习方法上需要老师加以引导。
教学理念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运用“激发兴趣”、“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评价激励”等一系列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引发思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钻研、勇于尝试,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大胆放手给学生留有思维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 激趣导入、任务驱动、自学探究、评价激励
学习方法 接受任务——思考讨论——探究尝试——合作材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情景感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它是谁?
(师出示课件)
师:大声说出它的名字。
师:现在,咱们仔细观察一下,大熊猫是怎么在竹林里快乐玩耍的?它们都有什么不同的形态动作?
(播放幻灯片)

学生回答:大熊猫!
学生观看幻灯片,观察熊猫形态动作。

请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思考。
师:现在谁来说说熊猫在玩耍的时候有什么形态动作?
师:你觉得大熊猫在竹林中玩耍的样子可爱吗?
你想不想把这个生动的画面画出来?
好今天我们就来当一次小画家,绘制一幅熊猫竹林嬉戏图。
(板书课题:我是小画家——熊猫竹林嬉戏图)
师:谁的画最有创意、画面最漂亮,我们就评选他做“最佳小画家”。
二、任务驱动,层层递进
(一)、任务驱动,自主尝试。
1、师:要绘制熊猫竹林嬉戏图,我们应该先做什么?
师:对,我们应该先设置竹林背景,让我们先来观看自学课件,学习设置方法。
(教师进行点播。)


2、学生演示,生生互助(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制作较好的同学,鼓励其上台,生生互助,进行演示)

师:谢谢这位小老师,同学们,你们都学会了吗? 现在我们继续完成竹林背景的设置。
(教师随机指导)。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1、任务驱动,自学探究
师:竹林背景我们已经设置好了,下面我们该做什么?

师:
布置学习方法:
咱们同桌为一小组,进行学习(小黑板)
(1)首先咱们先看一看:先看一看自学课件,播放自学课件
(2)想一想:想一想操作过程。
(3)议一议:再和你的同学讨论操作方法。
(4)试一试:开始操作。
2、质疑解难,协作学习。
在自学过程中遇到问题,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尝试,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出来。
教师点拨。
教师点拨
3、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师:现在我们继续完成。
三、交流展示,评价激励

师:各小组的同学(4人1组)互相评比,推出优秀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咱们来看看谁的作品画面最漂亮。我们就评选他为“最佳小画家”。
(作品展示)
说说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说说你自己或者别人的作品,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我们怎么改进?
请最佳小画家上台,发奖。
四、归纳总结,成功体验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拓展,发散思维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运用计算机的操作和绘画水平又提高了。
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你还能绘制什么图画?

师布置课下任务:我们在课下运用今天学过的知识,绘制一张精美的熊猫电子贺卡,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让大家都来爱护、保护我们的国宝大熊猫,你们说好不好?
学生交流:趴着的、站着的、躺着的、爬树的……
学生:可爱!
学生:想!
学生回答:绘竹林背景
学生一齐观看自学课件。
学生制作。
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学会了。
学生继续完成。
学生:画大熊猫。
学生按照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研究,提出解决方案,生生互动,
学生完成图片制作。
学生欣赏作品。
评出最佳小画家。
引导学生交流知识的收获:编辑—粘贴来源、图像—翻转/旋转、拉伸/扭曲。
合作的收获:和同伴在制作过程中怎样合作的。
动物保护:对于熊猫的喜爱和保护。(引导学生保护动物)
学生交流:画一棵树我们可以绘制出森林,画一朵花我们可以画出花园。画一只白鸽,我们可以画出漫天的鸽群。

明确熊猫的形态动作。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基础。
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后期创作打下了伏笔。
明确评价标准。
根据学生情况,这一环节突出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教学特点,分两个层次展开教学。
这个环节,本着注重学生亲历的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更重要的是科学的掌握了学习方法,教师以学习伙伴的身份适时点拨,帮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速掌握操作技巧。
学生作品展示,从预订的评价出发,展开互评、自评。鼓励学生创新。最终评出“最佳小画家”。
在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提出这个问题,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细致回顾、归纳总结。不仅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使本课的教学目标更明确。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展开个性和发散思维的翅膀。

让学生通过制作熊猫电子贺卡,对身边的亲朋好友提出号召。更增强了保护爱护国宝大熊猫的意识。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工具性应用,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