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用QQ联络好朋友
一、教材分析
? 本课是辽师大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网络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意在让学生通过了解、掌握和运用QQ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及增强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掌握申请和登录QQ的方法,学会添加好友;用QQ实时发送文件信息。
?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任务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网络安全防范知识并能进行文明交流通过因特网体验用QQ交流的便捷和乐趣。
?三、教学重点:
添加QQ好友、用QQ实时发送文件信息。
?四、教学难点:
用QQ实时发送文件信息。
五、教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和上网操作技能,班上部分同学已有QQ并能用QQ与好友交流。因此,本节课我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先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来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
?“放假了,杜亦飞想约小芳第二天去爬山,要怎样联系她呢?”引导学生提出“见面、打电话、微信、QQ……”等联系方式,进而引出课题——《用QQ联络好朋友》。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信息技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 ?(二)任务驱动,层层推进(29′)
?任务一:申请QQ号(7′)
?1、出示一份学生课前完成的QQ号调查表,让学生了解同学QQ
号的申请情况,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请已申请过“QQ号”的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演示“申请QQ”的操作步骤。
?3、提出探究任务:?
????(1)已申请过QQ号的同学登陆QQ??
(2)未申请过的同学申请一个QQ号,并将新申请的QQ号填写在调查表中。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既增加“小老师”的自信,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任务二:添加同小组的同学为QQ好友(8′)
? 1、提出分层任务:?
????(1)“添加好友”:添加同小组的同学为QQ好友,或是再添加其他同学为好友。
(2)“管理好友”:给好友分组,尝试“黑名单”“删除好友”等操作。
?(准备纸质“帮助文件”,提供“好友分组”“黑名单”“删除好友”等的操作步骤,供学生参考。)?
????2、学生自主选择任务,可独立操作,也可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3、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操作,共同归纳操作方法。
?4、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如要验证其身份,或是对不文明、
不友好的好友,将其移入“黑名单”,甚至删除。
?[设计意图:《课标》强调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起点水平及个性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本环节设计分层任务,抓住“添加好友”这个重点,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任务三:用QQ聊天(6′)
?1、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和QQ好友打个招呼。
?2、师生交流:“有哪些不同的聊天方式?”(文字、表情、语音……)
?3、学生操作:用喜欢的方式和好友聊天。
?4、适时进行道德教育,要求学生在聊天过程中使用文明用语等。
?[设计意图:抓住“用QQ聊天”这个重点,先引导再放手,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任务四:给好友传送文件(8′)
?1、创设“给好友送贺卡”的情境,展示漂亮图片素材激发学生兴趣。
?2、提出任务:“用QQ给好友发送一张漂亮的贺卡”?并提出拓展问题:“如果好友不在线,怎么办?”让学生带着任务,自学教材,小组合作探究“传送文件”的方法。
?3、完成任务后,小组代表上台演示操作,分享探究经验。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合作探究,并在交流中完善知识建构,进而突破难点。达成《课标》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综合运用,创新提高(5′)
?1、提出创新任务:“添加班上其他同学或老师为QQ好友,进行交流,并互换上节课制作的福建名人卡”。
? 2、学生操作完成后,交流实践体验。
? [设计意图:《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倡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应用软件,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 ?(四)归纳总结,体验成功(3′)
?请学生运用QQ,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聊一聊“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最喜欢课堂的哪个环节?”等。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回顾本节课知识、体验,让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体现信息技术在“学中用“、“用中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