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 教 学 设 计
课题
感恩的心 课型
唱歌
年级
六年级 课时
1
设计理念: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本课以音乐审美为中心,从听觉与视觉入手,以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扩展课堂容量,丰富教学手段,鼓励学生正确表现歌曲,培养学生懂得感恩。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非常感人的歌曲,旋律深情真挚,跨度不大,节奏富有手语的韵律美,适合学生演唱和表现。歌曲为四四拍、中速,弱拍起唱。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个乐段深情诉说,采用独唱形式,第二个部分采用二声部合唱,将情绪推向高潮。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都已走向成熟,但是学生心理不成熟,有时候对我们身边的人有叛逆行为,身边的人正是他们感恩的人,所以本单元以感恩为主题,教育学生学会感恩。通过音乐作品来进行爱心教育和感恩教育,更具有情感性与生动性。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懂得尊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他人。
2.运用体验、模仿的教学方法,简单的手语学习,让学生体会肢体动作与演唱相结合的表演方式。
3.感受切分音的情感变化,并通过学唱歌曲的二声部,掌握二声部歌曲演唱的方法,并感受二声部音乐的丰富色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切分音及二声部演唱方法,感受音乐的丰富色彩。
难点:学习手语,让学生体会肢体动作与演唱相结合的表演方式。
教法学法:体验法、模仿法、听唱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一、 视频导入
二、
聆听歌曲
三、
学习歌曲第一部分
学习歌曲
第二部分
四、
拓展练习
五、
微课小节
4分
7分
11分
12分
5分
3分 1.师生问好
2.今天老师带来一段视频,请同学们欣赏。(播放视频)
3.爱,可以有很多种,亲情、友情、师生情、感恩之情,谁能表达一下自己内心的情感,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感恩的心》,同学们完整听一遍歌曲,告诉我你有什么感受?
2.再次聆听,整首歌曲由几部分组成,之间有什么不同?
1.播放第一乐段,由几乐句组成。并说说旋律和节奏特点。注意弱起小节。
2.范唱歌曲,用简单、直观的指挥手势加以引导。
3.范唱对比切分音位置的变化。
4.讲解切分音节奏对情感的强化作用。
5.播放第一部分伴奏,指导学生演唱。
1.聆听歌曲第二部分的情感是怎样?声部有什么变化?音区有怎样的特点。
2.播放伴奏,引导学生演唱高音时的气息和音准。
3.弹低声部伴奏,教唱低声部曲谱,并提示学生用发自内心的情感演唱。
4.填词演唱歌曲,并运用简单有效的手势指挥学生单独练习最后一句。
5.给学生分成两组,完整演唱歌曲。
示范,教学生手语动作,如信心、命运、感谢等。
播放微课,“同学们让我们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下课。” 1.师生问好
2.认真观看《感恩父母》沙画作品。
3. 同学们自由畅谈。用自己方式表达内心的感恩之情。
1.完整聆听歌曲,回答问题(温柔、温暖、感动)
2.聆听歌曲,回答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深情诉说,第二部分表现内心呼唤。
1.聆听第一乐段,了解由四乐句组成。旋律有事平缓,有时呈波浪型。
2.跟着钢琴轻声学唱第一部分。
3.学生聆听对比,切分音情感变化。
4.找出切分音位置的情感变化,正确演唱。
5.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部分。
1.聆听歌曲,感受第二部分是发自内心的呐喊、二声部、音区比第一部分高。
2.随录音一同轻声演唱高声部,注意气息和音准。
3.随琴轻声演唱低声部曲谱,并老师与学生配合、学生分组配合演唱二声部。
4.填词演唱,并练习最后一句。
5.学生分组完整演唱歌曲。
自主创设表现方式,参与歌曲表演。
观看微课,领会“感恩”是怎样的情感。 。
通过沙画视频直观的感受父母的爱,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并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感恩是怎样的情感。
从听觉入手,让学生直接谈感受,挖掘学生对不同音乐作品的不同感受,请学生划分歌曲结构,目的是让学生更深入的感受歌曲不同情感的表现,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分乐句掌握歌曲旋律,能更好的把握歌曲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利用对比唱法更直观的感受切分音节奏的情感变化,并牢牢掌握歌曲的情绪。
根据对比掌握的要领,正确把握歌曲情感。
让学生多次聆听、发现、感受歌曲情绪,并区分与第一部分歌曲的不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学习低声部先学习曲谱再加入歌词,准确的把握歌曲旋律,为二声部配合打好基础,学生与学生相互配合,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协调能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做一个善良的人。
板书设计 《感恩的心》
0 0 0 01 X X X
设计反思 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有了收集和处理信息、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应该把足够的时间交给学生,刚开始的时候我还能做到,让学生畅谈,但是越往后就越是以教为主,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还是有一种教中低年级的感觉,不放心,今后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应该学会放手,把课堂留给学生,只做个课堂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