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举例说出”是要求学生能够找到例子并表达出来,侧重点在举出例子,对叙述的具体化要求程度比较低。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有两种方式,一是完全变态发育,二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因此,通过本节课学习,我认为学生应该达到两个目标,第一,能够举出例子说明昆虫的生殖发育特点,第二,能够正确区分两种不同的生殖发育方式。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学会区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列表比较、观察总结、小组合作以及表达交流的
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昆虫发育的艰辛,自然产生爱护昆虫
之情。
2、敢于质疑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探究
精神。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家蚕的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 微视频 学案
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启发思考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五、评价设计
1.通过让学生根据昆虫繁殖现象得出的昆虫生殖特点,评价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让学生观察并展示对家蚕发育过程的排序,评价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和观察标本来总结家蚕各时期的特点,评价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4.通过举例说出其它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评价学生对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个概念的理解能力;
5.通过生活应用环节,评价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6.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整合表格,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以李商隐的《无题》诗导入,提出“是否名家观察的一定准确?”的疑问,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不做评价,导入本节课。 齐读品味整首诗,思考其描述的内容是否一定是正确的,并表达自己的意见。 本节课以大家所熟悉的李商隐的一首《无题》诗作为导入,提出“著名诗人流传千古的诗句是否一定是正确的描述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时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挑战权威”的种子。
(一)昆虫的生殖 提出“你在生活中见过、听过或学过昆虫有哪些与生殖相关的行为吗?(请举例说出)”
引导学生总结和举例。 回顾生活中的现象,表达自己的意见。 了解学生的前知识,在学生前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引导,从而总结出昆虫的生殖过程
联系生活,进一步探究:(1分钟)
1、你能推测出昆虫是体内受精还是体外受精吗?请说明推测的理由。
2、综上所述昆虫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和还是无性生殖?判断的理由?
可根据学生情况,酌情进行小组合作。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 通过进一步探究,引导学生分析,辨析难点,总结出昆虫的生殖特点。
(二)昆虫的发育——家蚕的发育 1、观察、排序。分组观察家蚕在各阶段的形态特点,试着将家蚕的发育过程排序 ,可以将蚕茧剪开观察。
请一个小组直接在展台上进行排序。
2、微视频介绍。此时学生可能会出现幼虫和蛹期的混淆,到底谁的观点正确,接下来通过自制微视频视频:“家蚕的发育”来证实家蚕发育的过程。
观看过程中需总结“1、家蚕的发育依次分为哪几阶段?
2、各时期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3、交流总结
依次对两个问题进行交流
问题一:直接交流
问题二:小组合作,投影展示。 1、小组合作,进行观察,并对家蚕个发育时期进行排序。而后全班交流。
2、认真观看微视频,思考总结两个问题,必要时可做简单的记录。
3、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并展示。
这组题目分层设计围绕着目标层层递进:1、实物排序,让学生能更真切的体会到家蚕各时期的形态。
2、由于无法将家蚕的一生带到课堂,因此通过微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家蚕发育。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针对家蚕的“蜕皮”、“化蛹”、“破茧”几个生活中不常见的过程着重描述,让学生在学习发育过程的同时,直观体会到昆虫蜕变的不易,从而爱护生命。
3、利用表格总结各阶段特点的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昆虫的变态发育的事实。
(二)昆虫的发育——蝗虫的发育 学生自主学习蝗虫的发育过程
自主学习任务单(3分钟):
自学课本11页第三段和第四段,圈画关键词,思考以下问题:
1、蝗虫的一生要经过哪几个阶段?幼虫与成虫有何相同和不同?
2、与家蚕的发育相比,二者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二者发育过程图 指图说出)
评价检测:
1、提问 2、看图分析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圈画关键词,进行提炼和总结。 1、有了家蚕的发育做铺垫,蝗虫的发育相对较为简单,因此有学生自主学习总结。
2、以图片的形式辨别蝗虫的若虫和成虫,考察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理解蝗虫也属于“变态发育”。
3、通过对比家蚕和蝗虫发育过程的异同,总结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生成概念。
(三)其他昆虫的发育 1、提出“根据生活经验,你还能举例说出其他属于完全或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吗?”
2、给出苍蝇和蝉的图片,让学生辨别属于哪种发育方式。
3、以图片的形式总结其他昆虫的发育方式。 1、举例
2、分析辨别
3、通过图片进一步了解常见昆虫的发育方式 通过本环节,在学生生成“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之后,通过多种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的进行强化。
(四)拓展应用 提出:
1、蝗灾,思考“蝗虫对植物危害最大的时期是?什么时候捕杀蝗虫效果较好?”
2、玉米螟、稻螟在哪个时期对农作物危害较大
3、总结:
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农业害虫(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时期分别是_________ 思考表达自己的意见。
最后进行小结。 通过本环节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迁移和总结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表格,而后表达和交流 独立完成表格,而后表达和交流 通过表格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课堂评价检测 1、选择题
2、回顾李商隐的《无题》诗,判别其是否具有科学性。 完成检测。
改编古诗 在评价检测的同时 “首尾呼应”解决课前的预留问题。
(七)德育提升 通过我们的学习,我也将蚕卵留给大家,希望大家好好照料他们,能够更真切的感受到一个个小小的生命的绽放是多么的不易,他们静静的积蓄能量等待羽化,也希望咱们同学能想他们一样努力积累,等待绽放的一天! 课下照料蚕卵,真切体会生命的不易。 在学完本节课后,回顾导入问题,再次判断李商隐的描述是否准确,首尾呼应的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持有探究精神,敢于挑战“权威”。
了解了小小的昆虫发育的艰辛,从而激发学生自觉爱护每一个幼小的生命,同时与昆虫学习,在自己的生活中积蓄能量,勇敢蜕变!
给学生留下蚕卵,让学生进一步照料,引导学生真切感受生命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