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 3.2唱脸谱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 3.2唱脸谱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1-25 22:1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唱脸谱》教学设计
课题概述
《唱脸谱》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九年制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脸谱的简单分类和歌曲与京歌的区别。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欣赏《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1.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2.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京剧小知识以及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3.认识脸谱。(教师出示脸谱图片。)
师: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用各种颜色在演员面部所勾画成的特殊谱式图案。净、丑是采用脸谱作为面部化装的两种主要角色。脸谱的用途是表明人物的面容、性格特征,以丰富舞台美术色彩,强化演出效果。脸谱是一种意象性美术创作,具有清代社会所流行的民间工艺美术特色,是舞台美术整体中的固有组成部分。
师: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表演艺术家用红、蓝、黑、白、紫、金、银等颜色,各尽妙用,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剧目中各种复杂的人物形象。(学画脸谱动画欣赏)
红脸: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及性格。
黑脸:表现正直、无私、刚正不阿的人物及性格。
白脸:用于刻画阴险、狡诈的人物及性格。
黄脸:表现枭勇、凶暴的人物及性格。
绿脸:表现顽强、暴躁的人物及性格。
蓝脸: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及性格。
金、银脸:表现各种神仙、鬼怪等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1.欣赏动画《唱脸谱》。
提问:这首歌曲是什么情绪?beijing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非常欢快。原来说的是京剧,外国人把咱们的京剧叫做“北京歌剧”。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我们再次欣赏这首歌曲,听听,有没有不明白的词?你对哪句歌词最感兴趣?
2. 复听歌曲《唱脸谱》。
欣赏歌曲,解释歌词。
生:什么是“四击头”?对歌中唱的脸谱,有些不明白。
师:四击头是戏曲锣鼓等打击乐器演奏中的50多种锣鼓谱中常用的一种,演员亮相时大多采用。学生拿出自制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1.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2.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3.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4.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1.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2.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五、课堂小结
这首歌曲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初步了解了脸谱的简单分类和歌曲与京歌的区别,感受到京剧旋律的音乐美和脸谱的艺术美。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多年来经过艺术家的千锤百炼,使它成为戏曲音乐中的一朵奇葩,我们华夏子孙应该认识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热爱、继承京剧艺术,并把它发扬光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