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吕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27 09:5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71880010718800吕梁市 2020— 2021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历史
(本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321500579375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6 分)
1.如图是某学者描绘的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他意在说明
A.诸子思想的传承与联系
B. 韩非子是法家集大成者
C.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学
D.儒家居各家的中心地位
2.梁启超说∶"孔子的境遇很像现今的苦学生,绝无倚靠,绝无师承,全恃自己锻炼自己,渐渐锻成这么伟大的人格……孔子的人格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做人类的模范,我们和他同国,做他后学,若不能受他这点精神的感化,真是自己辜负自己了。"据此可知,梁启超认为孔子
注重道德,维护纲常伦理B.人格伟大,堪称后世楷模
C.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D.主张仁爱,调节社会关系
3.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
A.文化教育长足发展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 儒学地位明显提高D.察举制度逐渐完善
4.北宋思想家张载名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下言论与之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B.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兼相爱,交相利,则天下治D.达则兼济天下
5.学者统计了从1644年到1911年间山东的 107个县,各县农民暴动数与各县孔庙数(以孔庙的多寡来衡量当地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强度)这两个数据。发现孔庙数量越多的县,其家族就越发达,受到灾荒冲击时,家族成员间可互通有无,让族人更好应对灾荒,而不必通过暴力方式获得生存资源。据此可知
A. 儒家文化与宗法观念密切关联B.儒家文化是维护传统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C. 儒家文化为君主专制提供依据D.儒家文化高效地配置家族内部的生产生活资料
6.王夫之曾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贼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家一姓之私也。"这一观点主要批评的是
A. 君主专制制度 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度D. 科举制
7.宋朝赵汝适的《诸蕃志》说∶"舟舶往来,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关"。据材料可知宋朝
A. 指南针通过朝鲜传入了日本 B.指南针技术,推动新航路开辟
1994535154305C. 宋朝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点 D. 指南针技术,已经应用于航海
8.右表中诗歌描述的共同主题是
A.休闲娱乐 B. 浪漫奔放
C. 保家卫国 D.传承习俗
9.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虽"勾画狼藉"却因表达忠贞为国的悲愤情绪被奉为"天下第二行书";北宋蔡京,时评其"人品奸恶",虽书法精妙却未有留名青史的书法作品,其原因在于
A.颜真卿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B.道德观念影响艺术评价标准
C. 民众好恶决定对艺术的评判D. 唐代书法更符合儒家价值观
10.苏轼曾说"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影响苏轼这一观点的是
A.儒学B.墨家C.法家D.道家
11.史学家蒋廷脯认为,晚清士大夫阶层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虽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惧怕清议,默而不言。但到19 世纪末 20世纪初,整个知识界如"千余年大梦之唤醒",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奔走呼号。这反映出
A.内忧外患的国运,激发了知识分子的思考和斗争
B.残酷的君主专制,压制了知识分子的独立和勇气
C.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新式知识分子群体形成
D. 儒学的经世思想,培养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12.19世纪 90 年代,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由此可见,他主张
A.中体西用B. 以夷变夏C.维新变法D.民族主义
13.1895年"不缠足会"在广东成立;1896年中国第一所女学在上海创办;1904年,留日女学生成立"共爱会",提出"以拯救二万万之女子,复其固有之特权"。这些史料适用于研究当时中国的
A.维新思想B.民主革命C.妇女问题D.教育问题
14.《青年杂志》创刊号的一篇文章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决心
A. 批评传统文化B. 传播马克思主义 C. 传播三民主义 D.改造国民精神世界
321373536766515."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该材料体现出孙中山的思想是
A.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 社会主义
16.如图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应是
A.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 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D.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17."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该言论与下列哪一思想理论成果有关
A.新三民主义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D. 科学发展观
18.1956年毛泽东指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与之相关的方针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9.1952年我国模仿苏联教育模式,进行院系调整,保留了少数综合性大学,建成了专业比较齐全的高等工科教育体系,新设了钢铁、地质、土木、水利、石油、机械、航空工程等一批专业。这表明当时
A.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D.经济建设的需求迫切
20.柏拉图认为,文艺可以使青少年的性格变得高尚、优美,善于辨别美丑,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孔子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基本原则,认为诗、礼、乐是人们进行以"仁"为中心的道德修养的几个必经的阶段。据此可知
A.中西思想家重视文艺对个人的影响B. 雅典公民拥有更多自由权利
C.人文主义精神影响古希腊文艺发展 D. 儒家重视个人多方面的修养
21.15世纪佛罗伦萨思想家阿尔伯蒂认为,人的幸福在于不断从事对大多数人有利、服务于国家的事业。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具有学习和积极行动的天赋,能够与命运抗争。主张人为了声望和荣誉而追求财富是正当而重要的。据此判断其思想内涵是
A.人文主义B. 理性主义C. 蒙昧主义D.自由平等
22.诗人彼特拉克把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视中世纪为一个混乱的中间期,以此来区分黑暗和光明、愚昧和理性。这一划分
A.破除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B.意味着世界近代的开始
C.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D.有利于市民阶层的兴起
23.17—18世纪,为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的压迫,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由此在思想领域掀起了
A. 文艺复兴运动B. 智者运动C.宗教改革运动D.启蒙运动
24.孟德斯鸠提出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才可能避免独裁者的产生,保证公民的自由。据此可知孟德斯鸠主张
A.社会契约B. 分权制衡C. 人民主权D.天赋人权
25.1872年之后二十多年时间里,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先后写了七篇序言,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征。这七篇序言已经成了《共产党宣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据此可知马克思主义
A.基本原则不断变化 B. 是各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C.理论来源逐步扩大D.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
26.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巩固,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发展薄弱的俄国出现。由此可见,工业革命
A.与政治变革之间存在有机联系B. 打破了原有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
C.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D. 使重大技术获得了经济社会效益
27.该理论指出人类是生物演变过程中的偶然产物,人类与其他生物特别是与类人猿并无本质的区别,人类的智力,道德观等精神因素,都可在其他动物中找到雏形。该理论给人文领域带来了一场颠覆性的革命,推翻了形形色色的神创论,将上帝彻底地驱除出科学领域。该理论是
A.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普朗克的量子论
28. 美国画家波洛克(1912一1956)强调表现内在的无法自控的意识和行动,绘画时手提颜料桶行走于画布之上,让颜料自在自为滴溅。有人戏称"看他的画就是经历一次冒险"。该画家的艺术风格
A.强调和突出理性精神,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
B. 强调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感受
C. 醉心于光与色的研究,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D. 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作品画面丰富多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29 小题 22分,30小题 14分,31小题8分,共44分)
29.纵观人类翻译史,可以说它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产生影响力的历史。从周朝的翻译活动算起直至"五四"运动时为止的近 3000 年间,翻译活动经历了三次高潮。
材料一 第一次翻译高潮是东汉至唐宋时期。丝绸之路开通后,梵文佛经逐渐被大规模翻译成中文。译经过程中,创造了许多新的汉语词汇,例如∶唯心、本质、因果、意识、世界、五体投地、心花怒放等等,也使儒学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第二次翻译高潮在明末清初。新航路开辟以后,罗马天主教廷派遣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翻译的书籍包括了一些西方科技类著作,如徐光启与传教士合译的《几何原本》等书,其中的《泰西水法》,对中国农田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据张永中《论中国历史上翻译高潮产生的成果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1865年李鸿章设立了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了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严复从1894起,先后翻译了《天演论》等10余部著作,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20世纪初,全国出版机构近 170家,其中《新青年》杂志社拥有许多译者,如陈独秀、胡适、周作人等,从事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改造旧文学,建立新文学。从1918年开始,《新青年》杂志关注俄国和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
—— 据付胤《论五四时期(1917- 1927)翻译文学的繁荣》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翻译事业迅速发展。人们大量翻译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经济管理和文化艺术文献。同时"中译外"的工作量逐渐加大,四大名著的英文版陆续出版,莫言等现当代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北京奥运会之前,北京市政府在全国率先统一公示语的外文翻译。
—— 据黄友义《40 年见证两轮翻译高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至唐宋时期"与"明末清初"的翻译高潮有何区别?(8分)并指出这两次翻译高潮对古代中国的影响。(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至民国初年,中国翻译事业繁荣的历史背景。(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翻译事业发展的意义。(4分)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依次概括四个时期,中国和西欧思想发展的共同特征。(8分)
(2)结合所学,分析④时期,中西方思想主张产生的共同时代背景。(4分)
(3)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2 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从材料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并分别解释其出现的历史背景。(提取信息2分,解释历史背景2分)(8分)
吕梁市 2020— 2021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参考答案
一、
二、29、
(1)区别∶①背景∶丝绸之路开通;新航路开辟。(4分)内容∶佛经;西方科学(4分)
影响∶①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分)②推动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2分)③推动宋明理学的形成。(任意两点即可得 4分)
(2)①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②洋务运动;③维新思潮;④新文化运动;⑤俄国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大规模传播;⑥西方近代文明的传播;⑦近代传媒的发展。(任意3点得6分)
(3)①推动中国改革开放;②推动中国经济发展;③树立良好国际形象。(任意2点得4分)
30、(1)特征∶①都出现了思想解放运动。②都出现了思想(文化)专制政策。③都出现了反传统(正统)思想的思想家。④都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或民主思想)。
(2)背景∶①封建专制统治腐朽激化了社会矛盾;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③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了民主进程;④思想解放不断深入营造了自由氛围。(任意2点得 4分)
(3)认识∶① 都趋向于追求民主;②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进步。
31、信息1∶《木兰辞》,木兰参加的是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
背景∶南北朝众多政权对峙与战争
信息2∶《雌木兰替父从军》,花木兰与孝女缇紫并论背景∶儒家思想
信息3"中上贤良、文学那两等科名"的才子为夫背景∶科举制度
信息 4∶杂剧流行背景∶市民文化流行信息 5∶强盗贼来都不怕背景∶抗日战争
信息6∶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背景∶新中国妇女解放
信息7∶既有迪士尼特色,又保留中国风格背景∶改革开放,中外文化交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