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RJ)
第三单元检测卷
(70分 6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1.庙号,是皇帝死后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高祖”等,但是也有例外。下列皇帝中不是当朝开国皇帝的是
A.唐高祖 B.宋太祖 C.元世祖 D.明成祖
2.“(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A.设立军机处 B.采用八股取士
C.废除丞相制度 D.设立厂卫机构
3.明朝时期维护了祖国海防安全的抗倭名将是
A.鉴真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4.在尚未有特效西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显著疗效,引起世人对传统中医的高度关注。以下属于中医药学瑰宝的有
A.《本草纲目》 《齐民要术》 B.《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 《天工开物》
5.紫禁城今称故宫。是我国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廷建筑群。……建筑艺术家们巧妙地设计出了一条神秘奇特的中轴线。上述材料说明紫禁城
①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②展示了高超的建筑技艺 ③凸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④蕴含了平等的思想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有人分析明朝灭亡的三大原因是“天灾、人祸、外扰”。下面对明朝灭亡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阶级矛盾尖锐 B.土地兼并严重
C.藩镇割据严重 D.政治日益腐败
7.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把国号大金改为清的是
A.元昊 B.皇太极
C.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8.制作读书摘要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所反映的中央政府加强管辖的地区是
A.台湾 B.西藏 C.新疆 D.东北
9.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清朝积极反抗外来侵略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民族政权走向对立与对抗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0.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以上描写的是哪个朝代的疆域
A.唐朝 B.清朝 C.明朝 D.元朝
11.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六月,上海船户张元隆揽装商客价值数万两银的布匹、瓷器“前往辽东贸易”;同年八月,松江船户张永升揽装茶叶、布、碗等货物“前往关东贸易”。这说明当时
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B.民间贸易缺乏政府监督
C.出现了实力强大的商帮 D.长途贩运贸易较为活跃
12.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不过1亿多。到康熙时期,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膨胀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导致清朝前期,人口迅速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倡导,计划生育 B.政治清明,法制健全
C.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D.外患严重,国防需要
13.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诗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是指当时思想学术界死气沉沉的局面。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B.闭关锁国政策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D.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
14.明清时期,小说和戏剧深受人民喜爱,主要是因为
A.人民文化素质很高 B.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C.内容反映现实生活 D.题材高雅不落俗套
15.“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些朗朗上口的词句出自歌曲《说唱脸谱》。这首歌曲的创作是基于清代的哪一艺术形式的形成
A.蹴鞠 B.京剧 C.魔术 D.杂技
二、辨析改错(8分)
16.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后,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道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改正:
【】(2)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改正:
【】(3)乾隆时期,徽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改正:
【】(4)清朝的戏剧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秦腔和京剧。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图1、图2,指出明清统治者采取的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从图1到图2,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4分)
材料二 一把心肠论浊清——胡中藻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徐骏
(2)材料二中,乾隆帝看了胡中藻的诗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徐骏的诗句则被看作讥讽清政府无才,其被处以死刑。由此看出,清朝在思想文化上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采取这种措施?(4分)
(3)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创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才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面对西方殖民者日益猖獗的侵扰活动,从国家安全出发,关闭国门。
(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4分)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指出该政策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联系今天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请谈谈你的感想。(4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下面是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围绕这一主题举办学习成果展览,请你参与,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成果一 【解释历史现象】
(1)图1的五世达赖被顺治皇帝赐予什么封号?图2是明朝举子看榜图,这些举子最擅长写哪种文体的文章?(4分)
成果二 【宏观历史风云】
材料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招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用戈之类的击器和矛之类的刺器作战的方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湖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摘自《明史·戚继光传》
(2)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用一句话评价这一历史事件。(4分)
成果三 【借鉴历史智慧】
(3)通过以上探究,对我们现在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有益的借鉴?(4分)
七年级下册·历史(RJ)
第三单元检测卷
(70分 6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D
B
C
B
A
C
B
A
D
B
D
C
A
C
B
1.庙号,是皇帝死后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高祖”等,但是也有例外。下列皇帝中不是当朝开国皇帝的是
A.唐高祖 B.宋太祖 C.元世祖 D.明成祖
2.“(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A.设立军机处 B.采用八股取士
C.废除丞相制度 D.设立厂卫机构
3.明朝时期维护了祖国海防安全的抗倭名将是
A.鉴真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4.在尚未有特效西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显著疗效,引起世人对传统中医的高度关注。以下属于中医药学瑰宝的有
A.《本草纲目》 《齐民要术》 B.《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 《天工开物》
5.紫禁城今称故宫。是我国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廷建筑群。……建筑艺术家们巧妙地设计出了一条神秘奇特的中轴线。上述材料说明紫禁城
①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②展示了高超的建筑技艺 ③凸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④蕴含了平等的思想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有人分析明朝灭亡的三大原因是“天灾、人祸、外扰”。下面对明朝灭亡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阶级矛盾尖锐 B.土地兼并严重
C.藩镇割据严重 D.政治日益腐败
7.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把国号大金改为清的是
A.元昊 B.皇太极
C.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8.制作读书摘要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所反映的中央政府加强管辖的地区是
A.台湾 B.西藏 C.新疆 D.东北
9.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清朝积极反抗外来侵略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民族政权走向对立与对抗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0.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以上描写的是哪个朝代的疆域
A.唐朝 B.清朝 C.明朝 D.元朝
11.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六月,上海船户张元隆揽装商客价值数万两银的布匹、瓷器“前往辽东贸易”;同年八月,松江船户张永升揽装茶叶、布、碗等货物“前往关东贸易”。这说明当时
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B.民间贸易缺乏政府监督
C.出现了实力强大的商帮 D.长途贩运贸易较为活跃
12.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不过1亿多。到康熙时期,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膨胀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导致清朝前期,人口迅速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倡导,计划生育 B.政治清明,法制健全
C.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D.外患严重,国防需要
13.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诗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是指当时思想学术界死气沉沉的局面。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B.闭关锁国政策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D.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
14.明清时期,小说和戏剧深受人民喜爱,主要是因为
A.人民文化素质很高 B.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C.内容反映现实生活 D.题材高雅不落俗套
15.“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些朗朗上口的词句出自歌曲《说唱脸谱》。这首歌曲的创作是基于清代的哪一艺术形式的形成
A.蹴鞠 B.京剧 C.魔术 D.杂技
二、辨析改错(8分)
16.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后,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道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改正:“道家学说”改为“儒家学说”
【√】(2)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改正:
【×】(3)乾隆时期,徽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改正:“徽商”改为“晋商”
【×】(4)清朝的戏剧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秦腔和京剧。
改正:“秦腔”改为“昆曲”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图1、图2,指出明清统治者采取的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从图1到图2,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4分)
措施: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设立军机处。(2分)趋势:专制皇权不断加强。(2分)
材料二 一把心肠论浊清——胡中藻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徐骏
(2)材料二中,乾隆帝看了胡中藻的诗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徐骏的诗句则被看作讥讽清政府无才,其被处以死刑。由此看出,清朝在思想文化上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采取这种措施?(4分)
措施:大兴文字狱。(2分)原因: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2分)
(3)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创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才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2分)
创建一个民主、自由、开放、创新的社会环境。(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面对西方殖民者日益猖獗的侵扰活动,从国家安全出发,关闭国门。
(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4分)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分)评价: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2分)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指出该政策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2分)
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落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联系今天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请谈谈你的感想。(4分)
闭关锁国导致了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促进了社会进步;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4分,言之有理即可)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下面是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围绕这一主题举办学习成果展览,请你参与,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成果一 【解释历史现象】
(1)图1的五世达赖被顺治皇帝赐予什么封号?图2是明朝举子看榜图,这些举子最擅长写哪种文体的文章?(4分)
达赖喇嘛。(2分)八股文。(2分)
成果二 【宏观历史风云】
材料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招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用戈之类的击器和矛之类的刺器作战的方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湖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摘自《明史·戚继光传》
(2)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用一句话评价这一历史事件。(4分)
事件:戚继光抗倭。(2分)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2分)
成果三 【借鉴历史智慧】
(3)通过以上探究,对我们现在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有益的借鉴?(4分)
我们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等。(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