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圆柱与圆锥
第 12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37页整理和复习,第38页练习七第5,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巩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2. 能运用有关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知识的回顾整理过程,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掌握数学知识的成功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善于归纳总结、自我激励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归纳整理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突破方法 通过提问引导、思考回顾、归纳总结来突破。
难点 熟练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相关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 练习巩固,反思提高。
教法与学法
教法 组织练习,引导回顾。
学法 归纳整理,自主构建,练习提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A 案
回顾引入
同学们,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圆柱和圆锥的哪些知识呢?
引导学生回顾思考,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安排,依次汇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构建,形成网络
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整理的知识又清楚又详细。
1. 组织各小组归纳整理。
(1)选择其中一节内容。
(2)回顾这一节教材中的主要内容。
(3)进行归纳整理。
2. 组织各小组汇报归纳整理的内容。
(1)汇报时要求各小组将自己归纳整理的内容展示出来。教师可以根据各小组汇报的情况,做适当的补充和强调。
(2)教师组织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
3. 教师根据各小组的汇报,引导学生构建本单元知识网络图。
圆柱特征:圆柱有两个底面都是圆,侧面是曲面,有无数条高。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特征:只有一个圆形底面,侧面是曲面,只有1条高。
圆锥的体积=false×底面积×高
基础练习
1. 教材第37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要求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每类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教材第37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3. 教材第37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至少用了多少布料是要计算什么?水壶大约能装多少升水是要计算什么?
教师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指导练习
1. 教材第37页整理和复习第4题。
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教师:漏斗由什么组成?漏斗的体积怎么求?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漏斗的体积等于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和。
指名两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独立完成练习,教师点评讲解。
2. 教材第38页练习七第5题。
组织学生先读题、审题,提问引导:如何计算每次使用了多少毫升牙膏?
(挤出的牙膏的体积相当于一个底面直径为5 mm、高为2 cm的圆柱的体积)
学生继续作答,教师订正答案,并强调计算过程中应先统一单位。
3. 教材第38页练习七第6*题。
组织学生读题审题,提问:如果用这个木桶装水,水能装多高?是5 dm还是7 dm?如果装到7 dm,木桶里的水会怎么样?
(5 dm,如果装到7 dm水会流出来)
是的,所以我们在计算该木桶所能盛装的水的体积时应以哪个高为准?
(5 dm)
学生继续完成练习,教师集中校正。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整理复习课,首先通过学生自我总结回顾、小组汇报、各小组间相互学习的方式,对本章节中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归纳。接着通过三个基础练习依次加深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巩固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等的记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已经熟练了圆柱和圆锥的简单计算时,我再引出三个在理解题意、分析题意上有一定难度的指导练习,让学生明白并不是对于所有的问题都能直接代入公式,而应正确分析题意,找到有用条件再继续作答。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关注全体学生的动态,及时发现基础薄弱的同学存在的问题,从而决定是否应另行补充练习或者课后辅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