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1节
水循环
学习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类型。
2
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宋书》对此的解释原理是什么?蒸发的海水去哪里了?
江河奔流不息,最终注入大海,为什么大海的水没有增多?公元5世纪,南朝史学家沈约在《宋书》中对此问题作了解释:太阳加热海水,使海水蒸发;河流注入大海,补充蒸发的消耗,使海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材料
思考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的类型包括:
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上的水循环)
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面上的水循环)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水循环环节
人类活动
地表径流
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
地下径流
地下工程建设、地下水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
地下交通线路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
局部地区
大气降水
人工降雨
蒸发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下渗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以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水循环的类型特点
类型
主要环节
特点
海上内循环
循环水量最大
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海陆间循环
最重要的循环
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陆地内循环
循环水量少,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
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程度含水量
1.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2.读图1,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3.读图2,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意义
4.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1.把各圈层联系起来,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3.源源不断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有机物与无机盐。
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课堂小结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过程
人类影响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课堂训练
1.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如果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图中四个环节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增加
b增加
c减少
d不变
C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2、3题。
2.图中正确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组合是(
)。
A.
A→B
B.
A→C→D→E
C.
F→D→G
D.
I→D→G
B
3.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海陆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
春
B.
夏
C.
秋
D.冬
B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______,C________,E______,F________。
(2)由A与B组成的水循环叫__________;
由D与E组成的水循环叫__________。
(3)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___。
(4)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___。
(5)环节B与E水量较大的是___。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F
C
E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共27张PPT)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2节
海水的性质
学习目标
结合图文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结合实例,说出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963年4月10日,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在美国东部大陆架边缘做下潜300米的潜水试验时,忽然沉入2300米深得海底,潜艇上129名船员全部遇难,后来许多专家认为该潜艇当时在水下遭遇了“海上断崖”,而这次事件并不是唯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多国海军潜艇都经历过“海中断崖”事件。
1.你知道“海上断崖”是怎么回事吗?
2.这一现象涉及海水的什么理化性质?
1
海水的温度
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
29%
陆地面积
1亿4千多万平方公里,
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71%
海洋面积
3亿6千多万平方公里,
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盐度
温度、密度
海水的理化性质
海水的温度
海水的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海洋学上一般用摄氏度(°C)来表示海水温度。
太阳辐射
海水蒸发
但在不同季节、不同海区,收量收支不平衡
海水的温度
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海水温度的分布主要表现在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两个方面。
垂直分布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变化,从海面向海底呈不均匀递减。
0
10
20
30
1
2
3
4
5
6
深度/km
温度/°C
1000米
水温迅速下降
水温变幅较小,保持低温
水平分布规律
温度/°C
纬度
表层海水温度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受太阳辐射影响)。
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高于冬季。
表层海水温度还受到海陆分布、大气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南半球的变化幅度与北半球不同。
影响海水温度高低的主要因素有:洋流、季节、纬度、水深。
洋流
暖流
寒流
高
低
海水温度
低
高
夏季
冬季
季节
纬度
高纬
低纬
水深
深层
表层
海洋表层的温度较为适宜,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
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
某些海洋生物因水温的季节变化而发生季节性游动。
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
影响海洋渔业活动
人类的渔业活动要考虑各海域的水温状况和海洋生物对水温的要求。
影响海洋运输
纬度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会受到阻碍。
影响大气温度及沿海地区的气温
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使温差变小。
使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2
海水的盐度
盐度
指1000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35‰
海水中主要的盐类物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镁
海水既咸又苦的原因
盐度/‰
温度和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
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海域递减。
副热带海域盐度最高,赤道和极地海域盐度较低。
影响盐度的因素
温度
降水量
蒸发量
河流汇入
温度越高
盐度越高
降水量越大
盐度越低
蒸发量越大
盐度越高
入海径流越大
盐度越低
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原因
位于副热带海区,气候炎热,蒸发旺盛
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稀少
两岸多干燥的沙漠,几乎没有淡水汇入
海域较为封闭,与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以温带海洋气候为主,降水丰富
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淡水汇入
海域较为封闭,与高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人类对海水的开发利用
人类利用海水晒盐具有悠久的历史,日照充足、降水较少的沿海地区适宜建造晒盐场。
利用海水制碱,从海水提取镁、溴等资源。
海水养殖。
淡化海水。
3
海水的密度
概念: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单位是kg/m?。
海水密度
影响因素
温度
盐度
深度
温度增加
密度减小
热膨胀
盐度增加
密度增大
溶解物质增加,质量增加
盐度增加
密度增大
压力对体积的压缩效应
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水平分布)
同纬度海域大致相同。
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加。
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垂直分布)
0~50m:密度无变化
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低纬度海区
50~100m:密度迅速增加,出现密度的突变层(跃层)
1500m以下:密度变化很小
高纬度海区
变化很小或没有变化,垂向变化曲线近似一条直线
高密度海水
低密度海水
高密度海水
海中断崖
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被称为“海中断崖”。
潜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断崖,会立即失去浮力,急剧掉向海底,大多数据常规的有效潜艇为300米,潜艇不受控制的掉到安全潜深以下时,会被巨大的海水压力破坏,造成海中断崖事故。
课堂训练
1.下图是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图。三个观测站中(
)
A.①位于大西洋
B.②的纬度位置最低
C.③的表层海水温度为20°C
D.0~1km之间,①的水温变化比②大
B
读“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回答2、3题。
2.以下关于海水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3.以下海域海水密度最低的是(
)
A.南极海域
B.红海
C.赤道海区
D.副热带海区
C
C
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共30张PPT)
第3节海水的运动
学习目标
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特征
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成因
结合资料分析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海浪
潮汐
洋流
1
海浪
海浪的分类
风浪
海啸
风暴潮
海浪通常指海洋中由风引起的一种复杂的海面波动现象,广义的海浪包括风浪、涌浪、近岸波、海啸、风暴潮等。
风浪
表层海水在风的直接作用下产生的海浪叫风浪。
风速越大,浪越高,能量越大。
影响
冲浪运动
海洋捕捞
塑造海岸地貌
远洋航行
海啸
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等引起的海上巨浪。
影响
海啸会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破坏力极大。
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引发了毁灭性的“印度洋海啸”,造成22万人死亡,经济损失巨大。
风暴潮
一种灾害性自然现象。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导致海水异常升降。
1970年11月13日在孟加拉湾沿岸发生了一次震惊世界的风暴潮灾害。这次风暴潮夺去了恒河三角洲一带30万人的生命,溺死牲畜50万头,使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2
潮汐
潮汐形成的成因
1、月球的引力以及太阳引力是地球上海平面变化的原因。月亮吸引海洋里的水所以地球面对月亮那一边的水上涨,从而形成了水的隆起。
2、在新月时,地球、月球和太阳成一直线,太阳增强了对月亮的引力,海平面比平常要高,这叫做大潮。当地球、月球和太阳形成一个直角的时候,太阳减弱了对月亮的引力,此时潮水变低,这叫做小潮。
思考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战役。1944年,盟军在英国集结,计划在夜间登陆,并选择6月6日(农历闰四月十六)作为登陆日。为什么他们选择在这一天?
因为这一天(农历十六)为满月,恰好是天文大潮,海水水位最高,能大大减少士兵在海滩上暴露的时间,有利于军队抢滩登陆。
潮汐对人类的影响
1、利用潮间带采集和养殖
人们利用竹竿搭出养殖紫菜的网帘。潮水落去,紫菜出露在空气中,进行光合作用;潮水涨起,紫菜浸入海水中,可以吸收养分。
2、利用潮汐发电
江厦潮汐电站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人们利用潮汐的水位差,涨潮和落潮时均可发电,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潮汐发电站。
钱塘江大潮在农历八月十八最为壮观的原因
1、此时地月之间距离最小;地、月、日位置在一条直线上,引潮力最大。
2、杭州湾外宽内窄,河口呈喇叭状,浪潮涌入狭窄河道,水体涌积,水位暴涨。
3、此时盛行东南季风,海水在风力的作用下往西涌进,与东流的江水相遇,形成滔天的浪潮。
3
洋流
按海水温度与周围温度的差异分类
陆地
陆地
海洋
0°
30°N
60°N
暖流
寒流
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
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
洋流的分类
1
2
3
判断半球
判断流向
判断性质
10°C
15°C
20°C
北半球
南半球
20°C
15°C
10°C
根据温度变化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
10°C
15°C
20°C
20°C
15°C
10°C
结合温度变化及流向判断洋流的性质
寒流
寒、暖流的判断
暖流
洋流的分类
按形成原因分类
1
风海流
2
密度流
3
补偿流
风海流亦称为“风生洋流”,是指海水在盛行风的作用下产生风对海水的切应力从而引起的水体流动,大部分洋流属于风海流,如北大西洋暖流。
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导致的洋流,如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海域海平面降低,相邻海域的海水流过来进行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补偿流。如秘鲁附近海域存在明显的上升补偿流。
世界洋流分布示意图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对渔场分布的影响
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会在寒暖流交汇处聚集,鱼类繁多。
上升性洋流会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洋流汇合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出海域,使得鱼群集中起来。
世界渔场分布示意图
2、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对沿岸起增温增湿的作用,欧洲西部温暖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深受沿岸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寒流对沿岸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景观与西澳大利亚寒流密切相关
3、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和时间,加快航速,逆洋流航行则相反。
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对航海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高纬度的洋流会把来自极地地区的冰川带去中低纬度地区,威胁航海安全。
4、洋流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海洋环境既会产生有利影响,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它可以加快海域的净化速度,同时也会扩大污染范围。
福岛核泄漏事件
课堂训练
1.海水的基本运动形式是(
)
A.
海浪、潮汐、洋流
B.海浪、海啸、洋流
C.海啸、潮汐、洋流
D.风浪、潮汐、洋流
2.有关海水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海浪是海洋表层水体最常见、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B.只有地震和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能引起海水运动
C.海浪是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D.洋流是海洋表层水体最常见、最普通的运动形式
A
A
3.关于潮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潮汐是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白天涨为潮,黑夜落为汐
B.潮汐是海水在盛行风作用下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C.潮汐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D.我国沿海某潮汐电站,通常一天能发电两次
C
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毅来完成它。
——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