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1节
植
被
学习目标
1
理解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了解地球上的主要植被类型。
3
识别主要的植被。
2017年8月中旬,智力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出现罕见的丰沛降雨,之后,曾经世界上最干燥的沙漠盛开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观,遍地野花绽放,俨然成为了花的海洋,成为了世界上仅有的三座自然开花的沙漠之一。这片平常几乎看不到植物的“死亡之地”,为什么会短时间内变成花的海洋?
植被与环境
森林
草原
荒漠
天然植被
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植被可分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经济林
人工草场
人工植被
植物残体进入土壤,向土壤提供有机质。
通过光和作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通过植物蒸腾,大气获得了水汽。
植被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在其生长的过程中,土壤、大气为植物的生长提供着帮助,它必须依赖环境,适应环境,以维持其生长。同时植物也在生长的过程中改变着其生长的土壤、水分、大气等环境条件。
光照强度
强
弱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植物层
森林中的成层现象
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气温、降水量越高/多
植被高度越大
植物种的数量越多
垂直结构越丰富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热带雨林
露生层
树冠层
林下层
灌木层
草本层
10米
温带橡树林
10米
树冠层
灌木层
草本层
10米
寒温带针叶林
树冠层
灌木层
草本层
森林
热带雨林
主要分布气候区:
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特点:
终年高温、降雨丰沛。
植被特点:
①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被种类丰富、垂直构造复杂。
②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热带雨林带
常绿阔叶林
主要分布气候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温润气候区。
气候特点:
夏季炎热,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植被特点:
①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在春末夏初,与热带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
②少板根和茎花现象。
常绿阔叶林带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落叶阔叶林
主要分布气候区:
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气候特点:
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且降水适宜。
植被特点:
①乔木叶片宽阔。
②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落叶阔叶林带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亚寒带针叶林
主要分布气候区: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气候特点:
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植被特点:
发育了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亚寒带针叶林带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
阅读书本P85-86页活动的内容,然后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针对上述红树林植物的特点,分别说明其适应的环境条件。
2、说明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1、环境条件:
①红树林多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上,受潮汐的影响较大。
②由于红树林生长的潮间带受到周期性的潮水淹没,因此红树林土壤具有高水分、高盐分、缺乏氧气等特点,在这种环境影响下,红树林发育出各种形状的呼吸根和可排盐分的腺体,同时生长出密集的支柱根和板状根来抵抗潮汐和风浪的冲击。
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
阅读书本P85-86页活动的内容,然后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针对上述红树林植物的特点,分别说明其适应的环境条件。
2、说明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2、意义:
①密集的支柱根和板状根可为海岸地区的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②红树林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因此可以为候鸟提供越冬场所,也可以成为它们的迁徙中转站。
③茂密高大的枝体使得红树林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等功能。
草原与荒漠
热带草原
主要分布气候区:
热带草原气候区。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干季降水稀少。
植被特点:
①湿季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
②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温带草原
主要分布气候区:
温带草原气候区。
气候特点: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植被特点:
①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
②有较为矮小的灌木。
草原带(热带草原带和温带草原带)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热带荒漠
主要分布气候区:
热带沙漠气候区。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干旱。
植被特点:
①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②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当迎来合适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如智力沙漠中的花海。
温带荒漠
主要分布气候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高山地区。
气候特点: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
植被特点:
①主要是旱生和盐生的灌木、半灌木的植被。
②植物的叶面积缩小和退化,具有适应高温、干旱的特征。
荒漠带(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课堂训练
1.下列关于热带草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
B.热带草原分明显的干湿两季,湿季葱绿,干季枯黄
C.热带草原没有乔木的分布
D.热带草原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灌木比温带草原更加矮小
2.右侧的景观图反映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草原带
B.热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B
B
“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在索科特拉岛(12°N,52°E)的悬崖上,直接嵌在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树干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据此回答3、4题。
3.索科特拉岛的植被为(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热带荒漠
D.常绿阔叶林
4.“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有利于(
)
A.散热
B.防风
C.耐寒
D.防莎
C
B
不谦虚的话只能有这个辩解,即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富兰克林(共25张PPT)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2节
土壤
学习目标
1
学习如何观察和识别土壤。
2
理解土壤的形成因素。
3
了解土壤的主要功能,掌握土壤的养护方法。
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土壤为什么这么贫瘠?还有什么能改良土壤的方法吗?
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耕作。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在一定条件下制作而成的生物炭。当地人用生物炭改良贫瘠的土壤可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阅读材料
思考
b.改良后的黑色土壤
a.自然土壤
1
观察土壤
土壤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野外对土壤的观察
01
颜色
02
质地
03
剖面构造
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
黑土
红壤
黄壤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砾、黏粒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
砂土
壤土
黏土
土壤质地
砂土
砂土成分以沙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空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于耕作。
壤土
壤土中所含的砂砾、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黏土
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与耕作。
粒径小
粒径大
土壤剖面构造
定义: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这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
森林土壤剖面
母岩层
母质层
淀积层
淋溶层
腐殖质层
有机层
土壤剖面构造
定义: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这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
自然土层
耕作土壤剖面
犁底层
耕作层
2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形
成初期
岩石开始崩解
土层开始形成
完整的土壤层
成土母质
有机物
母质层
母质层
母质层
腐殖质层
淀积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基岩
基岩
基岩
基岩
岩石的风化产物,称为成土母质,它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成土母质
生物循环示意图
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腐殖质。
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
生物循环
生物
岩石风化
分解有机质
矿物质和营养物质渗入土壤
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生长
枯枝落叶掉落地面
温度高+降水多=风化强度大、速度快(微生物活动旺盛)
湿热环境:土壤形成速度快,风化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冷湿环境:有机质积累多,土壤肥沃。如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
干冷环境:土壤形成速度较慢。
干热环境: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肥力低。如撒哈拉沙漠地区。
气候
高度
坡度
坡向
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物质的转化
从山顶到地平洼地,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和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山顶与山麓的土壤发育不同
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
阳坡与阴坡的土壤发育不同
地貌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至1000年。
时间
除自然原因外,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
人类活动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1
2
3
气候
4
地貌
5
时间
6
人类活动
成土母质
生物
3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水圈
土壤
大气圈
生物圈
功能一
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功能二
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
功能三
为许多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的场所和营养
功能四
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功能五
土壤是人类种植农作物的物质基础,是珍贵的自然资源
休耕
种植绿肥
作物轮作
广施农家肥
土壤的养护
课堂训练
1.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是(
)
大气
B.水
C.土壤
D.岩石
2.土壤矿物质的来源、组成和性质决定于(
)
A.土壤中的微生物
B.高等生物
C.
成土母质
D.气候条件
3.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岩石
B.气候
C.生物
D.成土母质
C
C
C
4.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①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
②在生物的参与下,土壤的肥力不断发展
③生物对成土母质有明显的改造作用
④在生物的参与下,土壤中的化学元素不会被淋失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发育程度
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
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
A
B
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