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课件+学案(6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课件+学案(6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1-26 08:04:30

文档简介

(共5张PPT)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本章概述·明要求
〔课


航〕
1.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核


养〕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能够结合不同国家的地区的交通运输线和站点的布局,明确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明确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结合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理解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明确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综合思维)。理解交通运输布局与聚落发展的关系,并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与人地和谐相处的关系(人地协调观)。
〔学


拨〕
本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从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布局的原则入手,结合交通运输需求和资金两方面,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第二节,结合实例,用辨证的观点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和聚落发展的影响。本章内容学习时关键在于结合课本实例进行分析、理解。
〔生


划〕
项目
专业或高校(排名不分先后)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专业
交通运输专业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知名高校
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长安大学(共43张PPT)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交通运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区域认知:从区域特征的视角,认识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综合思维:从要素、时空、地方综合的角度,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从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理解交通运输布局对环境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收集当地交通运输布局资料,认识交通运输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要点
1.交通运输建设既能促进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又能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2.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相关聚落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自主梳理·探新知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优化资源配置: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__________,实现空间上的__________。
2.缩短区域间的时空距离: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区域之间的__________,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__________。
3.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________、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______。
合理流动
优化配置
时空距离
发展水平
原材料
就业
4.典型案例——“一带一路”建设
①“一带一路”:________________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②意义: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__________的需要,也是加强与沿线各国__________的需要。
丝绸之路经济带
 
对外开放
互利合作
二、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1.交通枢纽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集散 
周转 
服务 
制造 
2.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促使商业网点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变化
(1)原因:
交通运输线路 
集散地 
京杭大运河 
淤塞 
区域主要公路 
合作探究·释疑难
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南昆铁路被称为“国家最大的扶贫项目”,是沟通西南与华南沿海的一条重要通道,也是云、贵、川出海的最佳捷径。我国西南地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西南地区的发展,南昆铁路建成后,对促进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扶贫开发,缩小东西部差距,造福西南各族人民,增进民族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南昆铁路沿线有哪些资源优势?
(2)探讨南昆铁路建设对资源开发及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1)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东段靠近广西的铝矿、煤矿以及石油开发区;中段靠近贵州西南部煤矿。②有丰富的农林资源。③沿途有著名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2)南昆铁路的建设将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1.交通运输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一带一路”倡议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资源
与沿线国家形成资源互补,沿着“一带一路”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我国的能源资源安全
交通
通过中国交通网沟通东北亚与东南亚,形成亚洲南北向的交通大通道。“一带”对接的是西部广阔的腹地,将在交通设施建设和油气管道建设上发力。“一路”在国内以上海港和泉州港等港口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港,带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工业
加强与沿线众多国家的工业合作,有利于建立健全双赢机制,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
农业
深化与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增加农产品的进出口及农业技术交流
商贸
文化
加强与沿线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往来,扩大人文交流
中欧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等条件开行,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2019年4月4日,卢森堡至成都中欧班列首趟列车开通。下图为卢森堡至成都中欧班列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题1
(1)往返于成都—卢森堡的中欧班列所装载的货物最可能有(  )
A.葡萄酒、服装
B.纺织品、水产品
C.蔬菜、水果
D.灯具、煤炭
(2)成都—卢森堡中欧班列开通的意义在于
(  )
A.激励我国远洋航运蓬勃发展
B.加快中欧各地区人力资源的流动
C.加快沿线各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迁移
D.加强沿线各国经贸文化交流
A
D
[解析] 第(1)题,中欧班列沿线地区,尤其是德国的葡萄酒产业世界闻名,而我国的服装产业在国际上也具有竞争优势,所以往返于成都—卢森堡的中欧班列装载的货物最可能有葡萄酒和服装。水产品、水果以及蔬菜不宜长距离运输,B、C错。德国和我国煤炭资源均较丰富,不需要通过中欧班列运输,D错。故选A。第(2)题,中欧班列属于陆地运输,与远洋航运无关,A错。中欧班列的开通可以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加强沿线各国经济贸易和文化的交流,D对。中欧班列为集装箱运输,运输的主要为货物,所以不会促进中欧各地区人力资源的流动,也不会加快沿线各国家或地区间的人口迁移,B、C错。故选D。
1.成都位于成都平原、长江经济地带的西端,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最大的副省级城市。2013年4月,首列从成都至波兰罗兹的“蓉欧快铁”正式开通。“蓉欧快铁”是连接亚欧大陆,串联中国西部、欧洲及俄罗斯,辐射长三角、珠三角广大地区的经贸“大动脉”。2015年9月《成都市青白江区推进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实施方案》正式颁布,“西部铁路物流中心”更名为“成都国际铁路港”,标志着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进入实施阶段。据此完成(1)~(2)题。
对点训练
(1)与重庆比较,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的优势条件有
(  )
A.地形平坦开阔
B.水源充足
C.土壤肥沃
D.水运条件好
A
(2)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带来的影响有
(  )
①加强与上海、广州、武汉等沿海沿江沿边城市的合作
②扩大市场腹地
③吸引中外大型物流、汽车、电脑、电子等产业大量投资
④促进港区周围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解析] 第(1)题,成都位于平原,地形平坦开阔,而重庆为山城;重庆位于长江干流与支流(嘉陵江)交汇处,水运条件更优、水源更充足;土壤肥沃与否对国际铁路港建设影响不大。第(2)题,伴随着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建设,交通运输网不断完善,加强了与上海、广州、武汉等沿海沿江沿边城市的合作,故①正确;市场腹地不断向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甚至东盟地区扩大,故②正确;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必将吸引中外大型物流、汽车、电脑、电子等产业大量投资,故③正确;国际铁路港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生态破坏,故④不正确。故选A。
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南临长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来,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曾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美誉。
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塞,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扬州城市发展缓慢,甚至停滞。21世纪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得到了改善,扬州再次崛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影响聚落发展
(1)古扬州城因大运河的兴起而兴起,因大运河的衰落而衰落。以扬州的兴衰,分析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2)促使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什么?
提示:(1)大运河的淤积,使运河城市失去了客货集散转运的功能;沿海海上运输的发展和铁路的建设,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
(2)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交通枢纽发展成大城市
2.交通运输方式演变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
3.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干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发展速度的影响,图解如下。
4.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影响城市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
梧州(位置见下图)位于桂江、浔江和西江汇流处,自古便是“岭南重镇”“两广咽喉”。清代被辟为通商口岸,以航运打头,工商业迅速发展,1905年前后成为广西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后来,西江航运的优势节节衰减,梧州的辉煌渐渐远去。据此完成(1)~(2)题。

题2
(1)梧州早期工商业兴起的主导因素是
(  )
A.纬度
B.地形
C.河流
D.劳动力
(2)梧州工商业衰落的直接原因是
(  )
A.消费市场收缩
B.土地资源短缺
C.科技创新不足
D.陆上交通冲击
C
D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梧州位于桂江、浔江和西江汇流处,自古便是“岭南重镇”“两广咽喉”。清代被辟为通商口岸,以航运打头,工商业迅速发展。因此梧州早期工商业兴起的主导因素是河流。故选C。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梧州工商业衰落是由于西江航运的优势节节衰减,其直接原因是陆上交通冲击,故选D。
2.京杭运河的开凿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使德州段的运河、码头也更加繁荣。1979年运河因水源枯竭断航,德州航运局因此而解散。读德州市位置图,回答(1)~(2)题。
对点训练
(1)明代诗人朱德润的诗中描绘德州漕运:“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毯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但后来德州运河沿线发展速度缓慢,其主要原因是
(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市场需求减少
C
(2)关于交通条件对德州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德州空间形态南北扩展,京杭运河成为德州城的唯一发展轴
B.京沪铁路的修建不会影响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C.德州可以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D.京沪高速铁路的兴建可能引起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解析] 第(1)题,清末大运河的淤塞,海洋运输的发展及京沪铁路的建成,使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第(2)题,京沪高速铁路的兴建可能会引起德州城市空间向东发展。
D
素养培优·提技能
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图的判读
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
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及两种模式可能的相互关系。
[信息提取]
古扬州城因大运河的兴起而兴起,因大运河的衰落而衰落。21世纪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扬州再次崛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读图,完成(1)~(2)题。
(1)促使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
(  )
A.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贯通
B.宁启铁路替代长江航运
C.铁路沟通扬州与长三角
D.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图中城市地域扩展的方向及其影响因素是
(  )
A.南北扩展——平原地形
B.东西扩展——铁路线
C.向南扩展——京杭运河
D.向东扩展——绕城公路
D
B
[解析] 第(1)题,由题干可知,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因此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2)题,由图可知,该城市东西扩展是受宁启铁路影响,南北扩展是受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和高速公路的影响。
课堂小结·梳脉络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交通运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区域认知:从区域特征的视角,认识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综合思维:从要素、时空、地方综合的角度,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人地协调观:从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理解交通运输布局对环境的影响。地理实践力:收集当地交通运输布局资料,认识交通运输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节要点
1.交通运输建设既能促进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又能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2.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相关聚落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自主梳理·探新知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优化资源配置: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
合理流动
,实现空间上的
优化配置

2.缩短区域间的时空距离: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区域之间的
时空距离
,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
发展水平

3.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
原材料
、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
就业

4.典型案例——“一带一路”建设
①“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②意义: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
对外开放
的需要,也是加强与沿线各国
互利合作
的需要。
二、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1.交通枢纽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
→→
2.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促使商业网点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变化
(1)原因:
→→→
(2)典例:
扬州
3.为促进农村的发展,使新建乡村聚落临近
区域主要公路

合作探究·释疑难
知识点?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问题探究

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南昆铁路被称为“国家最大的扶贫项目”,是沟通西南与华南沿海的一条重要通道,也是云、贵、川出海的最佳捷径。我国西南地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西南地区的发展,南昆铁路建成后,对促进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扶贫开发,缩小东西部差距,造福西南各族人民,增进民族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南昆铁路沿线有哪些资源优势?
(2)探讨南昆铁路建设对资源开发及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1)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东段靠近广西的铝矿、煤矿以及石油开发区;中段靠近贵州西南部煤矿。②有丰富的农林资源。③沿途有著名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2)南昆铁路的建设将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归纳拓展
■  
1.交通运输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一带一路”倡议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资源
与沿线国家形成资源互补,沿着“一带一路”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我国的能源资源安全
交通
通过中国交通网沟通东北亚与东南亚,形成亚洲南北向的交通大通道。“一带”对接的是西部广阔的腹地,将在交通设施建设和油气管道建设上发力。“一路”在国内以上海港和泉州港等港口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港,带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工业
加强与沿线众多国家的工业合作,有利于建立健全双赢机制,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
农业
深化与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增加农产品的进出口及农业技术交流
商贸文化
加强与沿线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往来,扩大人文交流
                    
┃┃典例剖析

例题1 中欧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等条件开行,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2019年4月4日,卢森堡至成都中欧班列首趟列车开通。下图为卢森堡至成都中欧班列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往返于成都—卢森堡的中欧班列所装载的货物最可能有( A )
A.葡萄酒、服装
B.纺织品、水产品
C.蔬菜、水果
D.灯具、煤炭
(2)成都—卢森堡中欧班列开通的意义在于( D )
A.激励我国远洋航运蓬勃发展
B.加快中欧各地区人力资源的流动
C.加快沿线各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迁移
D.加强沿线各国经贸文化交流
[解析] 第(1)题,中欧班列沿线地区,尤其是德国的葡萄酒产业世界闻名,而我国的服装产业在国际上也具有竞争优势,所以往返于成都—卢森堡的中欧班列装载的货物最可能有葡萄酒和服装。水产品、水果以及蔬菜不宜长距离运输,B、C错。德国和我国煤炭资源均较丰富,不需要通过中欧班列运输,D错。故选A。第(2)题,中欧班列属于陆地运输,与远洋航运无关,A错。中欧班列的开通可以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加强沿线各国经济贸易和文化的交流,D对。中欧班列为集装箱运输,运输的主要为货物,所以不会促进中欧各地区人力资源的流动,也不会加快沿线各国家或地区间的人口迁移,B、C错。故选D。
┃┃对点训练

1.成都位于成都平原、长江经济地带的西端,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最大的副省级城市。2013年4月,首列从成都至波兰罗兹的“蓉欧快铁”正式开通。“蓉欧快铁”是连接亚欧大陆,串联中国西部、欧洲及俄罗斯,辐射长三角、珠三角广大地区的经贸“大动脉”。2015年9月《成都市青白江区推进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实施方案》正式颁布,“西部铁路物流中心”更名为“成都国际铁路港”,标志着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进入实施阶段。据此完成(1)~(2)题。
(1)与重庆比较,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的优势条件有( A )
A.地形平坦开阔
B.水源充足
C.土壤肥沃
D.水运条件好
(2)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带来的影响有( A )
①加强与上海、广州、武汉等沿海沿江沿边城市的合作
②扩大市场腹地
③吸引中外大型物流、汽车、电脑、电子等产业大量投资
④促进港区周围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成都位于平原,地形平坦开阔,而重庆为山城;重庆位于长江干流与支流(嘉陵江)交汇处,水运条件更优、水源更充足;土壤肥沃与否对国际铁路港建设影响不大。第(2)题,伴随着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建设,交通运输网不断完善,加强了与上海、广州、武汉等沿海沿江沿边城市的合作,故①正确;市场腹地不断向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甚至东盟地区扩大,故②正确;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必将吸引中外大型物流、汽车、电脑、电子等产业大量投资,故③正确;国际铁路港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生态破坏,故④不正确。故选A。
知识点?
 
影响聚落发展
┃┃问题探究

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南临长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来,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曾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美誉。
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塞,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扬州城市发展缓慢,甚至停滞。21世纪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得到了改善,扬州再次崛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1)古扬州城因大运河的兴起而兴起,因大运河的衰落而衰落。以扬州的兴衰,分析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2)促使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什么?
提示:(1)大运河的淤积,使运河城市失去了客货集散转运的功能;沿海海上运输的发展和铁路的建设,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
(2)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归纳拓展
■  
1.交通枢纽发展成大城市
2.交通运输方式演变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
3.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干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发展速度的影响,图解如下。
4.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影响城市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
┃┃典例剖析

例题2 梧州(位置见下图)位于桂江、浔江和西江汇流处,自古便是“岭南重镇”“两广咽喉”。清代被辟为通商口岸,以航运打头,工商业迅速发展,1905年前后成为广西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后来,西江航运的优势节节衰减,梧州的辉煌渐渐远去。据此完成(1)~(2)题。
(1)梧州早期工商业兴起的主导因素是( C )
A.纬度
B.地形
C.河流
D.劳动力
(2)梧州工商业衰落的直接原因是( D )
A.消费市场收缩
B.土地资源短缺
C.科技创新不足
D.陆上交通冲击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梧州位于桂江、浔江和西江汇流处,自古便是“岭南重镇”“两广咽喉”。清代被辟为通商口岸,以航运打头,工商业迅速发展。因此梧州早期工商业兴起的主导因素是河流。故选C。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梧州工商业衰落是由于西江航运的优势节节衰减,其直接原因是陆上交通冲击,故选D。
┃┃对点训练

2.京杭运河的开凿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使德州段的运河、码头也更加繁荣。1979年运河因水源枯竭断航,德州航运局因此而解散。读德州市位置图,回答(1)~(2)题。
(1)明代诗人朱德润的诗中描绘德州漕运:“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毯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但后来德州运河沿线发展速度缓慢,其主要原因是
( C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市场需求减少
(2)关于交通条件对德州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D )
A.德州空间形态南北扩展,京杭运河成为德州城的唯一发展轴
B.京沪铁路的修建不会影响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C.德州可以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D.京沪高速铁路的兴建可能引起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解析] 第(1)题,清末大运河的淤塞,海洋运输的发展及京沪铁路的建成,使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第(2)题,京沪高速铁路的兴建可能会引起德州城市空间向东发展。
素养培优·提技能
策略指导  
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图的判读
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
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及两种模式可能的相互关系。
[信息提取]
考题展示  
古扬州城因大运河的兴起而兴起,因大运河的衰落而衰落。21世纪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扬州再次崛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读图,完成(1)~(2)题。
(1)促使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 D )
A.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贯通
B.宁启铁路替代长江航运
C.铁路沟通扬州与长三角
D.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图中城市地域扩展的方向及其影响因素是( B )
A.南北扩展——平原地形
B.东西扩展——铁路线
C.向南扩展——京杭运河
D.向东扩展——绕城公路
[解析] 第(1)题,由题干可知,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因此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2)题,由图可知,该城市东西扩展是受宁启铁路影响,南北扩展是受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和高速公路的影响。
课堂小结·梳脉络
PAGE
-
8
-(共60张PPT)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包括的内容。
2.理解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3.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需求和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区域认知:通过图像资料,知道区域交通运输的布局。
综合思维:能够从要素、时空、地方综合的角度,理解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从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理解区域发展与交通布局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结合当地实际,认识区域发展与交通布局的关系。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要点
1.交通运输布局应依据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等原则。
2.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了交通运输线的标准和站点规模;交通运输布局应重点关注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并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效率。
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交通线、站的密度和质量,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完善程度。
自主梳理·探新知
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1.任务:交通线网、场站如何组织,客流、货流如何分配、引导。
2.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________,以获得最大的__________和社会效益。
3.影响因素
(1)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现有的经济水平和______、装备条件。
(2)受______、地貌、______、水文等自然条件影响。
合理化
技术
地质
气候
经济效益
(3)考虑当前交通运输实际,并预测______、货流未来发展趋势。
4.原则:依据运输要求,__________,因地制宜,尽量少占______,发挥综合运输优势等。
5.发展变化:区域交通运输布局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变化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完善、优化。
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需求量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1)交通运输需求量____,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____,站点规模较____。
(2)交通运输需求量____,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____,站点规模较____。
客流
适度超前
土地






2.区域发展状况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交通运输布局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量____的点和线。
3.交通运输需求差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1)要充分发挥不同________的特点。
(2)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______和转运。
4.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______的特点。
5.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分布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特点。

运输线
衔接
变化
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1.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1)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______,质量较低。
(2)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交通和站点较为______,质量较高。
2.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有足够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和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输布局更加______。
稀疏
密集
灵活
合作探究·释疑难
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建设在北京市大兴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的超大型国际航空综合交通枢纽,远期(2040年)按照客流吞吐量1亿人次,飞机起降量80万架次的规模建设七条跑道和约14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机场预留控制用地按照终端(2050年)旅客吞吐量1.3亿人次,飞机起降量103万架次,九条跑道的规模预留。

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1)分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分析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探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预留控制用地,主要是考虑了什么因素?
提示:(1)航空运输速度快,但运价高。
(2)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国际性大都市,航空运输需求巨大,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需求还会大幅增长。
(3)主要考虑了区域交通运输需求的增长。
1.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
原则
具体要求
依据运输需求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密度等,都应依据运输需求而定
适度超前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原则
具体要求
因地制宜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尽量少占土地
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其他
如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
2.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城市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的总长度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要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2)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铁路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通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技术因素
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京张高铁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交通配套工程之一。该铁路建成通车后,从北京到河北省张家口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到1小时以内。沿线的八达岭长城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埋藏深度超过100米的高铁地下车站。下图示意京张高铁沿线站点分布。据此完成(1)~(2)题。

题1
(1)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口密度大
B.工业密变大
C.景点密度大
D.建筑密度大
(2)八达岭长城站埋藏深度大的原因是
(  )
A.保持温度恒定
B.节约建设用地
C.减轻地面震动
D.避免雨水渗漏
A
C
[解析] 第(1)题,铁路沿线站点密度的大小取决于沿线人流量的多少,所以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密度大,A正确。第(2)题,八达岭长城站埋藏深度超过100米主要是为了减轻地面震动来保护八达岭长城,C正确。
1.读中国高铁“八纵八横”客运专线布局示意图,回答(1)~(2)题。
对点训练
(1)我国高铁客运专线建设反映了交通运输方式朝着____方向发展
(  )
A.高速化和专业化
B.现代化和自动化
C.大型化和专业化
D.高速化和大型化
A
(2)京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的重要“一纵”。下列关于京广高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停靠广东省清远、英德两站的列车很少,对清远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作用不大
B.现代铁路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科技、地形因素
C.京广高铁连接了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珠三角经济区五大经济圈
D.承担了京广铁路通道的全部客运任务,实现京广铁路通道客货分线运输
C
[解析] 第(1)题,高速铁路反映了交通运输的高速化,客运专线反映了交通运输的专业化。第(2)题,京广高铁虽停靠清远、英德两站的列车较少,但对清远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现代铁路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因素。京广高铁是客运通道,只承担了京广铁路的部分客运任务。京广铁路连接了沿线的五大经济圈。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9年7月26日,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我国一次性扩建里程最长、投资最大的高速公路4车道改8车道工程——济青高速改扩建工程济南小许家枢纽以东段正式通车。整个工程路线全长约309千米,起自青岛市朱家官庄附近的新主线收费站,止于济南市大桥路零点互通立交。全线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改扩建,设计速度维持120千米/小时,全线改扩建25处交互式立交,新建7处。

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1)分析影响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分析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新建的交互式立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分析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提示:(1)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加。
(2)主要是为了联通其他交通线路,形成交通运输网。
(3)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加强济南与青岛两大城市的经济联系,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等。
1.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交通运输线的标准和场站规模
一个地区交通运输线的标准高低和场站规模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交通运输需求的影响至关重要。例如,城市和乡镇的交通运输线标准和场站规模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2.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交通运输布局
3.区域发展差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4.交通运输方式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表为受高铁影响天津至南京等城市航空段客流流失情况比较表。

题2
航空段
平均航距(km)
地面衔接交通改善
前流失旅客人数(人)
流失旅客占受
影响航段比例
天津—南京/禄口
907
57
783
87.65%
航空段
平均航距(km)
地面衔接交通改善
前流失旅客人数(人)
流失旅客占受
影响航段比例
天津—上海/虹桥
1
133
311
679
61.21%
天津—杭州/萧山
1
250
65
804
44.94%
(1)请说出材料中受高铁影响天津至南京等城市航空段客流流失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简析我国发展高速铁路运输的原因。
[答案] (1)特点:平均航距越大(小)流失的旅客占受影响航段的比例越小(大);流失旅客人数天津到上海航空段最多。原因:平均航距越大,航空相对高铁节省的时间越多;平均航距越大高铁票价吸引力越弱;上海经济发达,天津与上海来往的旅客相对于其他城市多,所以天津到上海航空段旅客流失也最多。
(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运市场需求量增大;修建高铁技术的突破;利于加强区域经济联系,拉动经济发展;可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
[解析] 第(1)题,受高铁影响天津至南京等城市航空段客流流失的特点应从平均航距与流失的旅客呈负相关、主要流失航段去阐述;其原因应从航距和票价的关系、旅客流量等方面分析。第(2)题,我国发展高速铁路运输的原因应从市场需求、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经济意义、缓解交通运输压力等方面分析。
2.快速轨道交通是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行方式的公共交通。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城镇之间交通联系日益便捷。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据此完成(1)~(2)题。
对点训练
(1)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其他运输落后
B.科学技术进步
C.经济快速发展
D.外来人口增加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多
(  )
A.采用开挖隧道的方式
B.沿河流方向延伸
C.沿等高线方向延伸
D.采用高架桥梁的方式
C
D
[解析] 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他运输方式也比较发达,并且也在不断发展,A错误;科学技术进步是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迅速发展的条件或保障,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间经济交流和人员流动更加频繁,运输需求更加旺盛,所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快速发展,C项正确;外来人口增加的根本原因仍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吸引人口迁入,故D错误。
第(2)题,交通线在穿越山地或水域时才需要开挖隧道,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不需要采用开挖隧道的方式建设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A错误;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判断,图中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没有沿河流方向延伸,B错误;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判断,珠江三角洲地势平坦,图中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不是沿等高线方向延伸,C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密集,人口众多,用地有限,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多采用高架桥梁的方式,桥上是轨道交通,桥下是正常的城镇功能区,最大限度节省了建设用地,D正确。
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2017年12月6日8时22分,开往成都东的D4251次动车从西安北站驶出,这标志着西安至成都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至此“千里蜀道一日还”不再是梦。西成高铁是首条穿越我国南北分界线秦岭山脉的高铁,是首条4G信号设备实现全覆盖的山区高铁,其穿越隧道群规模为全国之最,连续长大坡道为全国之最。这条高速铁路从2008年提出设想到2017年建成,前后历经十年时间,总投资高达647亿元,使我国华北至西南地区又增加一条大能力、高密度的旅客运输主通道。

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1)分析西成高铁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2)分析影响西成高铁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3)分析西成高铁建设时间很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需穿越秦岭山脉,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
(2)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线路长度较长、建设难度巨大,需投入巨额资金,攻克一系列的筑路难题,提高筑路技术。
1.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直接影响
(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交通建设的资金来源及交通布局
发展阶段
资金来源
交通布局
工业化初期
借助外力
建设急需的交通线、站点
发展至一定水平 
足够的资金
全面提高交通运输水平
(2)不同地区交通线、站点密度及质量的差异
经济发展
交通线、站点密度
交通线、站点质量
经济落后地区
稀疏
较低
经济发达地区
密集
较高
2.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间接影响
3.青藏铁路的修建需克服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困难
解决措施
高寒缺氧
多数工程由机器来完成,降低了人力的劳动强度,同时在施工点建有氧吧,做好医疗保障
生态脆弱
尽可能减少对当地植被的破坏,对于需要清除的草皮采取异地移植的办法,将原料场设在距铁路足够远的地方,同时修建了各种桥涵作为动物通道
多年冻土
通过一些主动的措施,如片石通风路基、碎石和片石护坡、热棒、保温板和被动的措施,如加高路基、铺设保温材料来避免和延缓高原冻土的融化,从而确保路基的稳定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据此完成(1)~(2)题。
(1)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
(  )
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
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

题3
C
(2)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  )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汽车性能的改善
③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节约建设成本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B
[解析] 第(1)题,山区地形起伏大,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是为了减缓线路坡度。第(2)题,现在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可以挖隧道、建桥等,以提高运输效率,①③正确;挖隧道、建桥的成本高于修建“之”字形公路,山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修建与汽车性能无关,②④错。故选B。
3.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桥隧式跨海通道,全长55千米,将按六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在中间段约7千米长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该处泥沙淤积厚度约6~13米。该大桥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据此完成(1)~(2)题。
对点训练
(1)修建人工岛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  )
①泥沙来源少   
②海上风浪大
③过往船只多   
④海底泥沙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D
(2)在港珠澳大桥中间段修建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  )
A.缩短通行时间
B.方便大船通过
C.降低施工难度
D.利于珠江泄洪
[解析] 第(1)题,港珠澳大桥位于珠江入海口处,海底泥沙厚,海上风浪大,给修建人工岛带来很大困难。第(2)题,大桥中间段修建海底隧道,是为了给过往船只航行留出通道,方便大船通过。
B
素养培优·提技能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1)区位选择原则
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原则可巧记为“低、高、大、小”。
①成本低——山区地形起伏要小,隧道要少;平原线路要直,桥梁要少。
②安全性高——山区线路不能太陡,尽量避开地壳运动活跃地区;平原线路不宜经过沼泽区等危险地区。
③经济效益大——地方性公路尽量多经过居民点,国道或高速铁路(公路)以直达为主。
④生态破坏小——平原地区少占农田,不破坏水利设施;山区注意植被的保护。
(2)案例——公路选线
以公路选线为例说明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如下图所示:
(2019·南昌重点中学高一月考)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据图分析,制约a地区发展交通运输业的主要因素是
(  )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资源
(2)若计划修建由a城镇至c城镇的公路,则四条线路中的最优线路及理由分别是
(  )
A.①线路 地势起伏最小
B.②线路 路程最短
C.③线路 兼顾b城镇
D.④线路 连接城镇最多
B
D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区被山地包围,修建道路的难度较大,故地形成为制约该地区发展交通运输业的主要因素。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①线路连接a城镇和c城镇,经过的城镇少,不利于居民出行,不是最优线路;通过②线路连接a城镇和c城镇,采取直线穿过山地,工程量大,修建难度大、成本高,并且经过的城镇更少,不是最优线路;通过③线路连接a城镇和c城镇,虽然连接了b城镇,但是直接穿过山地,工程量大,修建难度大、成本高,不是最优线路;通过④线路连接a城镇和c城镇,不仅能够尽可能多地连接城镇,方便居民出行,而且尽量避开了山地陡坡,修建难度较小,工程量较小,是最优线路。
课堂小结·梳脉络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本章概述·明要求
〔课


航〕
1.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核


养〕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能够结合不同国家的地区的交通运输线和站点的布局,明确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明确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结合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理解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明确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综合思维)。理解交通运输布局与聚落发展的关系,并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与人地和谐相处的关系(人地协调观)。
〔学


拨〕
本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从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布局的原则入手,结合交通运输需求和资金两方面,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第二节,结合实例,用辨证的观点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和聚落发展的影响。本章内容学习时关键在于结合课本实例进行分析、理解。
〔生


划〕
项目
专业或高校(排名不分先后)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专业
交通运输专业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知名高校
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长安大学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包括的内容。2.理解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3.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需求和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区域认知:通过图像资料,知道区域交通运输的布局。综合思维:能够从要素、时空、地方综合的角度,理解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人地协调观:从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理解区域发展与交通布局的关系。地理实践力:结合当地实际,认识区域发展与交通布局的关系。
本节要点
1.交通运输布局应依据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等原则。2.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了交通运输线的标准和站点规模;交通运输布局应重点关注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并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效率。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交通线、站的密度和质量,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完善程度。
自主梳理·探新知
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1.任务:交通线网、场站如何组织,客流、货流如何分配、引导。
2.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
合理化
,以获得最大的
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3.影响因素
(1)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现有的经济水平和
技术
、装备条件。
(2)受
地质
、地貌、
气候
、水文等自然条件影响。
(3)考虑当前交通运输实际,并预测
客流
、货流未来发展趋势。
4.原则:依据运输要求,
适度超前
,因地制宜,尽量少占
土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等。
5.发展变化:区域交通运输布局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变化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完善、优化。
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需求量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1)交通运输需求量

,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

,站点规模较


(2)交通运输需求量

,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

,站点规模较


2.区域发展状况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交通运输布局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量

的点和线。
3.交通运输需求差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1)要充分发挥不同
运输线
的特点。
(2)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
衔接
和转运。
4.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
变化
的特点。
5.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分布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特点。
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1.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1)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
稀疏
,质量较低。
(2)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交通和站点较为
密集
,质量较高。
2.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有足够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和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输布局更加
灵活

合作探究·释疑难
知识点?
 
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问题探究

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建设在北京市大兴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的超大型国际航空综合交通枢纽,远期(2040年)按照客流吞吐量1亿人次,飞机起降量80万架次的规模建设七条跑道和约14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机场预留控制用地按照终端(2050年)旅客吞吐量1.3亿人次,飞机起降量103万架次,九条跑道的规模预留。
(1)分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分析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探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预留控制用地,主要是考虑了什么因素?
提示:(1)航空运输速度快,但运价高。
(2)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国际性大都市,航空运输需求巨大,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需求还会大幅增长。
(3)主要考虑了区域交通运输需求的增长。
┃┃归纳拓展
■  
1.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
原则
具体要求
依据运输需求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密度等,都应依据运输需求而定
适度超前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因地制宜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尽量少占土地
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其他
如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
2.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地形
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城市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的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要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2)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铁路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通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技术因素
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典例剖析

例题1 京张高铁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交通配套工程之一。该铁路建成通车后,从北京到河北省张家口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到1小时以内。沿线的八达岭长城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埋藏深度超过100米的高铁地下车站。下图示意京张高铁沿线站点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 A )
A.人口密度大
B.工业密变大
C.景点密度大
D.建筑密度大
(2)八达岭长城站埋藏深度大的原因是( C )
A.保持温度恒定
B.节约建设用地
C.减轻地面震动
D.避免雨水渗漏
[解析] 第(1)题,铁路沿线站点密度的大小取决于沿线人流量的多少,所以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密度大,A正确。第(2)题,八达岭长城站埋藏深度超过100米主要是为了减轻地面震动来保护八达岭长城,C正确。
┃┃对点训练

1.读中国高铁“八纵八横”客运专线布局示意图,回答(1)~(2)题。
(1)我国高铁客运专线建设反映了交通运输方式朝着
方向发展( A )
A.高速化和专业化
B.现代化和自动化
C.大型化和专业化
D.高速化和大型化
(2)京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的重要“一纵”。下列关于京广高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停靠广东省清远、英德两站的列车很少,对清远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作用不大
B.现代铁路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科技、地形因素
C.京广高铁连接了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珠三角经济区五大经济圈
D.承担了京广铁路通道的全部客运任务,实现京广铁路通道客货分线运输
[解析] 第(1)题,高速铁路反映了交通运输的高速化,客运专线反映了交通运输的专业化。第(2)题,京广高铁虽停靠清远、英德两站的列车较少,但对清远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现代铁路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因素。京广高铁是客运通道,只承担了京广铁路的部分客运任务。京广铁路连接了沿线的五大经济圈。
知识点?
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问题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9年7月26日,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我国一次性扩建里程最长、投资最大的高速公路4车道改8车道工程——济青高速改扩建工程济南小许家枢纽以东段正式通车。整个工程路线全长约309千米,起自青岛市朱家官庄附近的新主线收费站,止于济南市大桥路零点互通立交。全线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改扩建,设计速度维持120千米/小时,全线改扩建25处交互式立交,新建7处。
(1)分析影响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分析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新建的交互式立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分析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提示:(1)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加。
(2)主要是为了联通其他交通线路,形成交通运输网。
(3)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加强济南与青岛两大城市的经济联系,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等。
┃┃归纳拓展
■  
1.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交通运输线的标准和场站规模
一个地区交通运输线的标准高低和场站规模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交通运输需求的影响至关重要。例如,城市和乡镇的交通运输线标准和场站规模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2.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交通运输布局
3.区域发展差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
4.交通运输方式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典例剖析

例题2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表为受高铁影响天津至南京等城市航空段客流流失情况比较表。
航空段
平均航距(km)
地面衔接交通改善前流失旅客人数(人)
流失旅客占受影响航段比例
天津—南京/禄口
907
57
783
87.65%
天津—上海/虹桥
1
133
311
679
61.21%
天津—杭州/萧山
1
250
65
804
44.94%
(1)请说出材料中受高铁影响天津至南京等城市航空段客流流失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简析我国发展高速铁路运输的原因。
[答案] (1)特点:平均航距越大(小)流失的旅客占受影响航段的比例越小(大);流失旅客人数天津到上海航空段最多。原因:平均航距越大,航空相对高铁节省的时间越多;平均航距越大高铁票价吸引力越弱;上海经济发达,天津与上海来往的旅客相对于其他城市多,所以天津到上海航空段旅客流失也最多。
(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运市场需求量增大;修建高铁技术的突破;利于加强区域经济联系,拉动经济发展;可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
[解析] 第(1)题,受高铁影响天津至南京等城市航空段客流流失的特点应从平均航距与流失的旅客呈负相关、主要流失航段去阐述;其原因应从航距和票价的关系、旅客流量等方面分析。第(2)题,我国发展高速铁路运输的原因应从市场需求、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经济意义、缓解交通运输压力等方面分析。
┃┃对点训练

2.快速轨道交通是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行方式的公共交通。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城镇之间交通联系日益便捷。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据此完成(1)~(2)题。
(1)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C )
A.其他运输落后
B.科学技术进步
C.经济快速发展
D.外来人口增加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多( D )
A.采用开挖隧道的方式
B.沿河流方向延伸
C.沿等高线方向延伸
D.采用高架桥梁的方式
[解析] 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他运输方式也比较发达,并且也在不断发展,A错误;科学技术进步是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迅速发展的条件或保障,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间经济交流和人员流动更加频繁,运输需求更加旺盛,所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快速发展,C项正确;外来人口增加的根本原因仍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吸引人口迁入,故D错误。第(2)题,交通线在穿越山地或水域时才需要开挖隧道,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不需要采用开挖隧道的方式建设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A错误;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判断,图中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没有沿河流方向延伸,B错误;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判断,珠江三角洲地势平坦,图中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不是沿等高线方向延伸,C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密集,人口众多,用地有限,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多采用高架桥梁的方式,桥上是轨道交通,桥下是正常的城镇功能区,最大限度节省了建设用地,D正确。
知识点? 
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问题探究
■  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2017年12月6日8时22分,开往成都东的D4251次动车从西安北站驶出,这标志着西安至成都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至此“千里蜀道一日还”不再是梦。西成高铁是首条穿越我国南北分界线秦岭山脉的高铁,是首条4G信号设备实现全覆盖的山区高铁,其穿越隧道群规模为全国之最,连续长大坡道为全国之最。这条高速铁路从2008年提出设想到2017年建成,前后历经十年时间,总投资高达647亿元,使我国华北至西南地区又增加一条大能力、高密度的旅客运输主通道。
(1)分析西成高铁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2)分析影响西成高铁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3)分析西成高铁建设时间很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需穿越秦岭山脉,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
(2)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线路长度较长、建设难度巨大,需投入巨额资金,攻克一系列的筑路难题,提高筑路技术。
┃┃归纳拓展
■  
1.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直接影响
(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交通建设的资金来源及交通布局
发展阶段
资金来源
交通布局
工业化初期
借助外力
建设急需的交通线、站点
发展至一定水平 
足够的资金
全面提高交通运输水平
(2)不同地区交通线、站点密度及质量的差异
经济发展
交通线、站点密度
交通线、站点质量
经济落后地区
稀疏
较低
经济发达地区
密集
较高
2.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间接影响
3.青藏铁路的修建需克服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困难
解决措施
高寒缺氧
多数工程由机器来完成,降低了人力的劳动强度,同时在施工点建有氧吧,做好医疗保障
生态脆弱
尽可能减少对当地植被的破坏,对于需要清除的草皮采取异地移植的办法,将原料场设在距铁路足够远的地方,同时修建了各种桥涵作为动物通道
多年冻土
通过一些主动的措施,如片石通风路基、碎石和片石护坡、热棒、保温板和被动的措施,如加高路基、铺设保温材料来避免和延缓高原冻土的融化,从而确保路基的稳定
┃┃典例剖析

例题3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据此完成(1)~(2)题。
(1)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 C )
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
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
(2)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B )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汽车性能的改善
③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节约建设成本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第(1)题,山区地形起伏大,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是为了减缓线路坡度。第(2)题,现在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可以挖隧道、建桥等,以提高运输效率,①③正确;挖隧道、建桥的成本高于修建“之”字形公路,山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修建与汽车性能无关,②④错。故选B。
┃┃对点训练

3.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桥隧式跨海通道,全长55千米,将按六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在中间段约7千米长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该处泥沙淤积厚度约6~13米。该大桥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据此完成(1)~(2)题。
(1)修建人工岛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D )
①泥沙来源少   
②海上风浪大
③过往船只多   
④海底泥沙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在港珠澳大桥中间段修建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B )
A.缩短通行时间
B.方便大船通过
C.降低施工难度
D.利于珠江泄洪
[解析] 第(1)题,港珠澳大桥位于珠江入海口处,海底泥沙厚,海上风浪大,给修建人工岛带来很大困难。第(2)题,大桥中间段修建海底隧道,是为了给过往船只航行留出通道,方便大船通过。
素养培优·提技能
策略指导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1)区位选择原则
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原则可巧记为“低、高、大、小”。
①成本低——山区地形起伏要小,隧道要少;平原线路要直,桥梁要少。
②安全性高——山区线路不能太陡,尽量避开地壳运动活跃地区;平原线路不宜经过沼泽区等危险地区。
③经济效益大——地方性公路尽量多经过居民点,国道或高速铁路(公路)以直达为主。
④生态破坏小——平原地区少占农田,不破坏水利设施;山区注意植被的保护。
(2)案例——公路选线
以公路选线为例说明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如下图所示:
考题展示  
                    
(2019·南昌重点中学高一月考)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据图分析,制约a地区发展交通运输业的主要因素是( B )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资源
(2)若计划修建由a城镇至c城镇的公路,则四条线路中的最优线路及理由分别是( D )
A.①线路 地势起伏最小
B.②线路 路程最短
C.③线路 兼顾b城镇
D.④线路 连接城镇最多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区被山地包围,修建道路的难度较大,故地形成为制约该地区发展交通运输业的主要因素。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①线路连接a城镇和c城镇,经过的城镇少,不利于居民出行,不是最优线路;通过②线路连接a城镇和c城镇,采取直线穿过山地,工程量大,修建难度大、成本高,并且经过的城镇更少,不是最优线路;通过③线路连接a城镇和c城镇,虽然连接了b城镇,但是直接穿过山地,工程量大,修建难度大、成本高,不是最优线路;通过④线路连接a城镇和c城镇,不仅能够尽可能多地连接城镇,方便居民出行,而且尽量避开了山地陡坡,修建难度较小,工程量较小,是最优线路。
课堂小结·梳脉络
PAGE
-
14
-(共43张PPT)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章末整合提升
网络构建·统全局
专题突破·提素养
1.汽车站区位因素分析
专题一 交通运输站点的区位选择 
结合北京市主要长途汽车站的分布图,分析汽车站的区位条件,如下表所示。
区位
表现
自然区位
地形平坦开阔
社会经
济区位
分布在市中心边缘,围绕市区在各方向都有分布,最大程度地方便旅客,对内、对外交通联系便利
有些汽车站靠近火车站,便于旅客的转乘和货物的集散
2.港口区位因素的分析
举例:分析瓜德尔港的优势区位因素如下。
?
优势区位
表现
自然
区位
地理位置
瓜德尔港扼守波斯湾出口,地理位置重要,为阿富汗、中亚各国、中国新疆等地区最近的出海口
水域条件
三面环海,港阔水深,终年不冻,利于船舶航行;岬角港湾,风浪小,利于船舶停泊
陆域条件
地处沿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便于筑港
社会
经济
区位
经济腹地
靠近印度洋主航线和世界主要石油产地,且有中巴油气管道、中巴铁路、公路与我国相通,经济腹地较为广阔
3.航空港区位因素分析
举例: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选址条件分析如下。
区位
表现
自然区位
坐落在北京市南部与廊坊交界的白洋淀区域,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排水条件好
云、雾和暴雨少,风速较小
地质条件稳定
社会经济区位
机场配套交通网络完善,交通便利
远离大城市,污染小,大气能见度高,利于飞机起飞和降落
(2020·济南高一期末)下图为某城市主干道公交站牌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题1
(1)位于道路两侧的公交站牌a与b不并排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A.避免交通拥堵
B.展现城市文化
C.分散人流车流
D.减少交通事故
(2)位于主干道同一侧的公交站牌c和e距离较近的原因是
(  )
①位于路口附近
   
②广告宣传需要
③客流量非常大
   
④减轻运输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A
C
[解析] 第(1)题,如果将不在同一侧的公交站牌并排布局,会使几路公交车的旅客在一站点同时上下车,造成交通拥挤堵塞,因此位于道路两侧的公交站牌a与b不并排布局的主要原因是避免交通拥堵。第(2)题,位于主干道同一侧的公交站牌c和e距离较近的原因可能是公交站牌c和e位于路口附近,在此上下车的客流量非常大,为了满足旅客的需要而设得较近。如果是为了广告宣传需要,也不需要将站点放在一起,而且这样会造成交通拥堵,加大运输压力。
1.下图是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图中乙是传统港口城市,丙是新建港口城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制约乙城港口进一步发展的自然原因。
(2)丙城是以装卸、仓储、造船为主的港口城市,其港口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有哪些?
(3)A线和B线是连接甲城和丁城的公路选线方案。较合理的是哪条线?简述你的理由。
[答案] (1)水位较浅,大型船舶容易搁浅;位于河口,泥沙易淤积,清淤成本高。
(2)水位深,有铁路通过,可深入内陆。
(3)B线。理由:地形起伏和缓,工程量小。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乙城港口水位较浅,且位于河口,泥沙容易淤积。第(2)题,丙城港口水位较深,同时有铁路经过。第(3)题,A线经过山脊,沿线地形起伏大;B线沿线地势平坦,工程量小。
专题二 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因素
影响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引发洪涝灾害;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因素
影响
对农业的影响
交通线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最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乳畜业、园艺业等产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输,也要沿交通线分布;自给农业对交通线分布要求较低。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
因素
影响
对工业的影响
交通线对工业的影响最明显。交通运输成本是工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因此,工业企业都要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
对城市的影响
沿重要的交通线可以形成城市轴线;交通线交会处或相交处往往可以形成新的城市;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
因素
影响
对商业的影响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一般都布局在重要的交通线沿线
对旅游业的影响 
交通通达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新的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
高铁的开通对城镇产业布局具有一定的影响。下表为高铁开通前后南京站区新增企业分布特征变化情况(表中数字为各产业所占百分比)。据此完成(1)~(2)题。

题2
行业
500
m(核心区)
500~1
500
m
(影响区)
1
500~2
500
m
(外围区)
开通前
开通后
开通前
开通后
开通前
开通后
批发和零售业
25
0
53.1
45.3
52.8
48.1
住宿餐饮业
0
0
2.4
4.8
2.7
5.2
行业
500
m(核心区)
500~1
500
m
(影响区)
1
500~2
500
m
(外围区)
开通前
开通后
开通前
开通后
开通前
开通后
商务服务业
0
50
18.4
26.3
16.4
21.9
交通运输业
25
50
0.8
1.6
0.8
3.8
居民服务业
25
0
7.6
3.9
5.2
4.0
计算机服务业
0
0
4.7
7.5
7.3
5.2
房地产业
25
0
1.6
2.5
4.6
3.8
科技服务业
0
0
11.4
8.1
10.2
8.0
(1)高铁开通后,对核心区拉动作用最大的企业是
(  )
A.房地产业
B.商务服务业
C.交通运输业
D.居民服务业
(2)高铁开通后,站区批发和零售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租增加
B.人口增长
C.人工成本增加
D.交通条件改善
B
A
[解析] 第(1)题,根据题意,读表可知,高铁开通后,核心区商务服务业新增企业比重由0上升到50,为八个行业中上升最大的行业。故高铁开通后,对核心区拉动作用最大的企业是商务服务业,B正确。第(2)题,读表可知,高铁开通后站区批发和零售业比重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批发零售业占地面积较大,而高铁开通后地租上涨,批发零售业地租成本上升,需要重新进行区位选择,故A正确;人口增长、交通条件改善对批发和零售业是有利条件,不会导致站区批发和零售业比重下降,B、D错误;高铁开通后,对人工成本影响不大,故C错误。
2.下图为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单位h为小时)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  )
A.城市间的距离缩短
B.城市内部时间距离缩短
C.城市服务范围扩大
D.城市内部交通更加拥堵
(2)由图中信息预测,将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的是
(  )
A.甲城
B.乙城
C.丙城
D.丁城
C
B
[解析] 第(1)题,高铁建成后,使周边地区到达城镇的时间缩短,则城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范围扩大,即城市服务范围扩大。第(2)题,图中乙、丁居于区域的中心位置,且城市等级最高,所以成为区域核心城市的必然是乙城或丁城。图中又显示乙城所在区域城市之间及乙城与周边城市之间计划建设更多便捷的城际轨道交通,说明更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故选B。
真题演验·悟高考
(2020·7月浙江地理)市郊铁路是连接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快速、便捷、公交化铁路。下图为我国某地市郊铁路与市内地铁分布模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市内地铁相比,市郊铁路通常
(  )
A.修建在地上
B.日客运总量大
C.发车频次高
D.站点间距离小
2.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
(  )
A.与外围城镇间经济分工弱化
B.与外围城镇间空间距离缩短
C.以扩散为主转向以集聚为主
D.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扩大
A
D
[解析] 第1题,与市内地铁相比,市郊铁路途经地多为农村,征地、拆迁成本低,可不采用造价高的地铁而修建在地上;与市内地铁相比,市郊铁路客流量小,发车频次低,站点间距离大。第2题,市郊铁路的建设,有利于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间交通通达度的提高,使核心城市和外围城镇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有利于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间经济上的分工合作,有利于核心城市高等级商业服务范围的扩大;市郊铁路的建设,对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间的空间距离没有影响;市郊铁路的建设,有利于核心城市向外扩散。
(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3~5题。
3.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  )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
[解析] 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B正确,A、C、D三项错。故选B。
4.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  )
A.原木
B.农产品
C.工业品
D.石材
B
A
[解析] 图示地区有海拔1
393米的山地,图示地区地势变化应该是中部较高,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图示地区不是平原的主体部分,平原面积较小,农产品运量较小,B错误;该区域铁路建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因为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林木资源丰富,人口较少,本地需求量小,主要向外运输,A正确;图示区域位于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区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辽中南地区,该区域工业品运输量小,C错误;东北地区主要的山地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森林资源广布,平地土层深厚肥沃,石材资源较少,应不是运输主要对象,D错误。故选A。
5.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  )
A.设施陈旧
B.运速太慢
C.线路过密
D.运输需求太小
[解析]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铁路的修建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而经过多年的砍伐,林木蓄积量减少,以及近年来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大,对于森林的开采和砍伐进入严格限制阶段,原木生产量减少,所以导致铁路几乎废弃,D正确。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设施陈旧及运速慢等问题均可以进行技术改造,并非是铁路废弃的原因,A、B错误;铁路密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其废弃原因与密度大小无关,C错误。故选D。
D
(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6~7题。
6.该公路位于
(  )
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
D
[解析] 由材料“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公路南端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可知,该地气候干旱且山脉有冰川分布,排除A、B选项;“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多米,排除C;新疆地区符合材料中的“绿洲”与“多冰川的山脉”条件,D正确。故选D。
7.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  )
A.洪水频发
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
D.路面冻融沉降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说明该公路禁行时段是该地一年中的低温时段,可能出现路面积雪,B正确;此时段积雪冰川难以融化,地处内陆,降水稀少,故洪水频发、泥石流多发不符合实际,A、C错误;该时段新疆处于冬季,气温低,不会在此时段出现路面冻融沉降,D错误。故选B。
B
(2018·北京卷)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图,回答第8题。
8.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  )
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
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
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
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解析] 据图可知,川藏铁路开通后,增加了进藏通道,可以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西藏物资供应,促进西藏和区外的文化交流和联系,①②④正确;图示地区多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川藏铁路的开通有利于灾后应急和救援,但不能够消除灾害的影响,③错误。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