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28 09:5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首次提出“生物学” 名词——
(2)林奈——
分类单位:
(3)达尔文——
(4)哈维——
(5)沃森、克里克——
(6) 人类基因组计划——
课前提问(2分钟)
拉马克
生物分类(观察法)
《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论
血液循环的发现(实验法)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日、美、法、英、德、中
一.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
二、生物科学研究的对象是 。
生命现象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第二章 探索生命
2.2.1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1课时)
自学检测一 (2分钟)P26-27
1.生物学研究方法有 、 、 、 等,其
中 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2.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的实
验中,科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
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这应属于实验研究的哪一个
步骤(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D.分析实验现象
观察
调查
实验
分类
实验法
B
学习目标 (1分钟)
能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1
分析“响尾蛇”实验的控制条件;
2
知道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
重要方法;
3
4
尝试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
的环境因素。
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
(或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疑问句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一(10分钟)
响尾蛇捕获到猎物后,它的毒牙会迅速地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并不马上把猎物吞下,而是放猎物逃走,过一段时间后,响尾蛇再去追获和吞食猎物。
1.提出问题
研究示例: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
(1)响尾蛇的视力不好,它的眼只能感受可见光,而不能看清物体。
(2)响尾蛇的眼下方有一对能感受热的结构,可以感受到较近的动物体温。
(3)响尾蛇的舌能感受空气中的气味。
森林光线昏暗
猎物已跑远
×
×
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4)一只没有被响尾蛇咬伤的动物不能触发响尾蛇
的追踪行为。
3.作出假设
思考:如何来验证猜想?
实验

A
B
实验1
被蛇咬过的死老鼠
5.实施实验并记录
A
B
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
实验2
4.设计实验方案
6. 分析实验现象
响尾蛇能追寻到( )的老鼠
响尾蛇不能追寻到( )的老鼠
7.得出结论
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
被咬过
没被咬过
1发现并提出问题
实验法研究步骤
2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
4 设计实验方案
5 实施实验并记录
6 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
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呢?
收集阅读与响尾蛇有关的4个信息
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猎物的
科学家进行对照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
实验法研究一般步骤
7.得出结论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搜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3.作 出 假 设
4.设计实验方案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阅读课本28-29页“活动”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鼠妇经常躲在 的地方。
2.做实验前人要捕捉几只鼠妇?
3.“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我们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做出什么假设?
4.怎样设计“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
验过程?(口述)
自学指导二 (3分钟)
鼠 妇
捕捉鼠妇时会发现,他们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石块的下面、花盆的底部,以及放置擦地墩布的角落。
探究一: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一、提出问题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三、作出假设
二、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光对鼠妇分布有影响吗?
光对鼠妇分布有影响。
四、设计实验方案
我们所探究的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______。设计实验时,应设置______,变量为______。


对照
五、实施实验并记录
10
10
静置时间/min
0
3
6
9
明亮处数量/只
黑暗处数量/只
明亮潮湿 阴暗潮湿
(10只) (10只)
六、分析实验现象
鼠妇在阴暗的地方比在明亮的地方 。
七、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静置时间/min
0
3
6
9
明亮处数量/只
10
7
5
3
黑暗处数量/只
10
13
15
17

实验组:
明亮潮湿
对照组:
阴暗潮湿
思考与讨论:
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变量是
,下列情况的表述可作为本实验对照条
件 (多选)。
A.有光和无光 B.阴暗潮湿和明亮潮湿
C.阴暗干燥和明亮潮湿 D.潮湿和干燥
2.重复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为什么?实验中用了10只鼠妇,而不用2只,为什么?是不是越多越好?
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不是
3.实验完毕后用过的鼠妇应该怎么处理?
放回大自然

A、B
1.霉菌适合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_____________
2.每个培养皿的霉菌处在怎样的环境中?
(1)培养皿①(烘烤) 温暖干燥
(2)培养皿②(冰箱) 低温潮湿
(3)培养皿③(不处理) 温暖潮湿
3.实验开始时面包片为什么要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 。
阅读课本14—15页实验内容“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思考下列问题:
探究二: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潮湿而温暖
获得菌种
室温潮湿环境
低温潮湿环境
(4-5天后)
如: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问2:本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什么?
实验组: 室温潮湿 对照组:
※考查什么则什么是实验组,另外一项是对照组
低温潮湿
探究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应该选择 ,
(温度、湿度)不同的环境;探究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应该选择 (温度、湿度)不同的环境。
如果要探究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应该
用 两个培养皿中的面包进行比较;如果要探究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应该用 两个培养皿中的面包进行比较。(①和②;②和③;①和③)
温度
湿度
②和③
①和③
培养皿①(烘烤) 温暖干燥
培养皿②(冰箱) 低温潮湿
培养皿③(不处理) 温暖潮湿
每个培养皿的霉菌所处的环境如下:
问1:“温暖潮湿” 与“低温干燥”能否构成对照实验?
问2:实验要重复多次,其目的是什么?
不能,每个实验通常只设置一个变量
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影响霉菌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很多,每个实验通常只探究其中 个因素的作用。
对照实验
的原则
b.单一变量原则:只改变一个条件,其它
条件必须完全相同。
1
a.对照原则(实验组和对照组)
c.重复性原则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草坪
灌木丛
裸地
1.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__,该变量属于________ (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2.实验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不同植被环境。
3.为什么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3个数据的平均值?
4.上述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据起着对照作用?
探究三:阅读课本P17-18页活动部分内容“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思考下列问题。
注意:干湿计的正确摆放位置(P18第4点)
植被环境
生物因素
裸地
裸地、草坪、灌木丛
(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裸地
草地
灌丛
7: 00
45. 6% 60. 7% 78.9%
29. 5% 49. 6% 61.3%
35. 2% 55. 9% 73.5%
13: 00
19: 00
1、同一时间不同环境的湿度变化
同一时间灌丛空气湿度最大,草地次之,裸地空气湿度最小。
2、同一环境不同时间的湿度变化
同一环境,早上湿度最大,中午湿度最小。湿度最大的地方是早晨的灌丛。
结论:
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对空气湿度有影响,生物能影响环境.
课堂小结(2分钟)
2.实验法的步骤:
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③作出假设 ④设计实验方案 ⑤实施实验并记录 ⑥分析实验现象 ⑦得出结论
1.生物学研究方法包括:
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等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得出结论:
3.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1.响尾蛇靠什么追寻猎物( )
A、听觉 B、视觉 C、嗅觉 D、体温
2.研究响尾蛇捕食老鼠的实验设计中需要几只死老鼠( )
A、一只 B、两只 C、三只 D、数量不限
3.在实验法研究中,所提出的假设是依据( )
A、设计实验方案 B、实施实验并记录
C、得出结论 D、发现并提出问题
当堂训练(5分钟)
4.如果在做实验时得到的结果与假设不一样,你应该做的是( )
A.修改假设,让它与结果一致
B.修改实验数据,让它与假设相符
C.检查过程是否有问题,重新把实验做一次
D.检查过程都没有问题,相信结论是正确的
5.下列关于假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B.假设要以事实或生活经验为依据
C.假设是一种无端的猜测
D.假设与结果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