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含义。
教学难点: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提问学生:构成正比例的量有哪些条件?
2、生回答:有两种量:两种量都发生变化,变化方向相同:用除法,比值一定。
3、出示习题,让生判断以下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出理由。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圆的周长和直径
(3)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看页数和未看页数。
4、师导入新课,并板出课题。
我们已经学了常见数量关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特征,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常见数量关系中的另外一种关系——反比例关系。
二、探究互动
1、学习例题(课件展现)
出示例题,提出观察要求:
(1) 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 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杯子底面积的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的?
(3) 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和高度的乘积分别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杯子的高度和底面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即体积一定。
2、探究反比例的含义
(1)让生交流并尝试概括。
(2)师引导小结: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个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字母表示:X × Y= K (一定)
(3)梳理成反比例的要点(即条件):
A.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B.两种量都发生变化,变化方向相反;
C.用乘法,乘积一定。
三、即时练习(课件)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全班人数一定,平均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小明从家到学校,他每分钟走的路程和所需的时间。
修一条公路,已修的路和未修的路。
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
四、让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后巩固
(1) 完成课本48页“做一做”。
(2) 完成练习九第8、9、11题。
六、板书设计
反比例
反比例的条件:
有两种量
两种量都发生变化,变化方向相反
用乘法,乘积一定
字母表示:X × Y= K (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