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课 型:新授课(唱歌)
教学内容:歌曲:《凤阳花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演唱、体验和欣赏时间的动态解读了解凤阳花鼓的有关知识、熟练演唱歌曲。
2.情感目标:,体会歌曲演唱情景,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的特征。
3.能力目标:能够基本演唱歌曲曲谱,正确掌握歌曲中模仿打击乐部分,探究民族音乐创作手法-鱼咬尾。
德育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学生学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能够正确处理歌曲中切分节奏、衬词部分,模仿打击乐的乐句。
教学方法:欣赏法、教唱法、引导法、讲述法
德育方法:情感体验法、兴趣激发法。
教 具:多媒体、电钢琴等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欣赏歌曲《凤阳是个好地方》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片段,咱们一起来分享。看完之后请同学来说一下你在视频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大家听到了什么?
生:歌唱凤阳是个好地方…
师:凤阳是安徽省一个普普通通的县,歌曲赞美了它的好风光以及改革开放后,凤阳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师:在视频中都看到了哪些乐器?
学生:鼓
师:鼓面小巧精致,鼓槌是两根长条,这个鼓也因此而得名——双条鼓。双条鼓起源于凤阳,又称凤阳花鼓,在安徽有一首民歌就是以凤阳花鼓为名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课件出示板书--《凤阳花鼓》)
【设计意图:为本课的学习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提前接触所学课程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凤阳花鼓》这首歌曲,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歌曲,更直观的了解作品,加深印象。】
生:欢快。
师:这首歌曲曲调自然、质朴,情绪比较欢快。歌词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跟着歌曲小声哼唱一下,一起来体会歌词的特点。
师:歌词生活化、口语化。这也是民歌一大特点,是人们在生活中即兴创作、口头传唱流传下来的,具有即兴性的特点。歌词中“得儿飘”“另当”等词语的出现,给人感觉比较欢快活泼。。
3、让我们带着这欢快的情绪一起来学唱一下这首歌。歌曲中的难点咱们把它找出来。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一起解决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加深学生对所学歌曲的印象。】
师:同学们,我们来找一下学习这首歌曲哪些地方有困难?我们逐句来看。
[课件]出示 5 5 i | 节奏型 x x x 切分节奏
师:同学们,歌曲中还有哪些地方是切分节奏呢?大家一起来找一找。
生: 1 I 6 | 5 5 i |
别的 单会
师:同学们“歌”这个地方大家注意。
5 32 12 35 ︳ 一字多音
凤 阳 歌
师:得另当的地方大家要看清楚歌词,我们多唱几遍。
5 3 2 1 2 3 5 ︳2 1 6 2 1 - ︳
得儿 另当 飘得儿 飘得儿 另当 一得儿飘
师:“得儿”舌尖在上颚处轻轻弹了一下。所以我们唱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啊?
生:有弹性,轻快的。
4、师:同学们,这些衬词模仿的是什么声音?在歌曲中又起了些什么作用?
师:我们用动作来模仿一下“得另当飘”吧?在衬词处设计伴奏。“得儿”的地方模仿鼓声,一起拍腿;“另当”的地方模仿小锣,一起拍手,“飘一飘”我们一起自由发挥做跳舞的动作。
5、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分组演唱一下这首歌,每组一句,合唱的地方我们加上动作。注意要将儿化音唱得轻巧跳跃,表现出小鼓声的清脆,有弹性。
师:同学们的欢乐的歌声深深感染了我。下面我们试着把谱子加进来唱一唱,大家唱的同时找一找歌谱中都出现了哪些音符?
师:出现了12356五个音符。出示课件—五声调式。
师:那这首《凤阳花鼓》是什么调式呢?
生:五声宫调式
师:好,下面咱们分组以接唱的形式把前四个乐句的曲谱来唱一下,同学们思考这四个乐句中使用了民歌的哪一种旋律写作手法?
后一句的开头音与前一句的结尾音相同——(鱼咬尾)。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次聆听、唱旋律、用肢体为歌曲伴奏等方式,把音乐的基本知识贯穿在活动中,使学生达到强化记忆又有趣的学习目的。】
6、师:同学们眼睛的观察能力特别强,都说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下面老师再考考咱们同学的听力,怎么样?
找不同(旋律基本相同,演唱形式不同)教师:这是根据凤阳花鼓这首民歌改编的合唱。
师:“民歌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方言、旋律、演唱习惯等出现了变化,呈现出流变性的特点。”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这首《凤阳花鼓》会流传到江西?是因为历史上淮河流域经常闹水灾,百姓们四处乞讨,身背花鼓、手持小锣,走到哪里唱到哪里…想想这个场景我们都觉得凄惨,在这样的情境下,他们的歌声也是有点凄凉的,所以说,民歌的流变性特点与生活情境的改变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比起他们,我们现在的生活那是非常的幸福,坐在这宽敞的教室里,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相信我们的心情我们的歌声都一定是甜美的。好,让我们在《凤阳花鼓》甜美的歌声中唱出我们的欢乐、我们的幸福。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环节,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7、音乐活动
师:同学们唱的非常棒,在老师的心里,每一个同学都有成为歌唱家的潜力。这节课我给同学们准备了打击乐器,接下来我们进行男女分组,利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共同演唱这首《凤阳花鼓》。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8、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唱了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了解了民歌是人们在生活中即兴创作、口头传唱流传下来的,具有即兴性的特点;通过欣赏合唱版《凤阳花鼓》,我们了解了民歌是我们音乐创作的源泉。
同学们,音乐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创造我们美好的明天。(学生在《凤阳花鼓》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本节课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认识了新的乐器——双条鼓;学习了一字多音以及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这首歌曲采用的是典型的民族五声调式,切分音节型经过特别训练唱的也有很大的进步。六年级同学处于变声期高音的地方唱起来有一些困难,应提醒同学们保护用嗓。
板书设计:
凤阳花鼓(安徽民歌)
双条鼓、一字多音和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学唱歌曲、乐器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