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1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青岛版(五四学制)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1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青岛版(五四学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26 18:4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最大公因数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内,学生在前面阶段已学习了分数的产生与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后面将学习约分和通分。《最大公因数》这节课与本单元前面的知识联系不太紧密,主要用于后面分数的约分。与之联系紧密的是本册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的知识,之所以将本节课放到第四单元来学习,其实是因为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主要是为学习分数服务的。学生在学习了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后,马上就可以应用到约分和通分之中,学了就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应用中体会它们的现实意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间学习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但由于经历了中间《长方体正方体》整个单元,及《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半个单元的学习,可能会对第二单元的知识有所遗忘,因此在课前有必要回顾因数的概念,唤醒旧知,才能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教学目标】
1、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的数学活动,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准备】
1、课后补充知识的微课;
2、学生游戏用扑克牌,按花色挑出1-9.课前下发每人1-9一套;
3、学生游戏记录单;
4、教学用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因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学生回忆第二单元知识,在练习本上写8和12的因数。
2、明确学习内容及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什么是最大公因数,怎么求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复习因数的概念,明确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8和12公有的因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大因数是多少?
(1)课件出示有相交部分的两个集合圈。
(2)学生思考,动笔画和填,回答问题。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小结】像这样,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我们称为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公因数,称为最大公因数。
(设计意图)用集合圈的形式帮助学生抽象出公因数的概念。
2、教学例2: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1)引导学生说解题思路。
预设:先求出18的因数,再求出27的因数,然后看看他们的公因数是什么,再找到最大的那个就是了。
鼓励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肯定他们的思路。
(2)展示学生练习,介绍列举法、筛选法求最大公因数。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列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来找到他们的最大公因数。
(设计意图)先说思路再解题,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善于思考的学习能力。
3、补充: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
(1)播放微课
带着问题看微课:
①每次用什么做除数去除?②除到什么时候为止?③怎样求出最大公因数?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如何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
(设计意图)补充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丰富课堂容量。
三、阅读课文
(1)明确阅读要求:
①通读课本第60页;②用横线划出关键的语句;③大声把关键的语句读出来。
(2)思考问题: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预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也是公因数,是最大的一个。
(设计意图)阅读课文,数学也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划出关键语句,是文本阅读的基本策略。
四、巩固练习
1、课本61页第1小题。学生将公因数填在相应的位置。
2、课本61页第3小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可以选择用列举法或短除法。
【小结】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当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也是1。
(设计意图)两道练习对应巩固例1和例2的相关知识。并让学生感受两个数有特殊情况的时候,能一眼看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扑克牌游戏:找最大公因数。
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经历合作与竞争的过程,感受数学是有趣的。
(设计意图)游戏设计,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总结收获
说说本节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
例1:8和12公有的因数是哪几个?
例2: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公有的最大因数呢?
8的因数
12的因数
列举法
筛选法
短除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