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初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引导学生经历观察、认识及分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逐步加深对特点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T:春天来了,近期的天气温度有了明显的变化,老师整理了一下2月份第一周的天气情况:
2019年2月份第一周日最高气温统计表
2019年
3月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日最高温度(℃)
6
8
9
9
13
12
14
T:给你三秒钟,谁能说出哪一天的气温最高,哪一天的气温最低?
S:……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引出折线统计图。
T:有什么方法能更形象的整理出这些数据,使我们一下子就能看出哪一天的气温最高,哪一天的气温最低?
S:可以用条形统计图。
T:对,我们以前学过条形统计图,那老师就听大家的,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进行整理,现在能不能一下子看出哪一天的气温最高,哪一天的气温最低?
S:……
T:这几天的气温有什么变化?
S:……
T:你们都能看出来吗?可是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清楚的看出谁多谁少,很难看出变化,你能想个办法让老师在这张统计图中清楚的看出这种变化趋势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先小组交流一下,然后把你们的想法画在统计图中,开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T: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S:我是这样画的,可以把这些条形的最上面连起来,这样就能看出来这七天的最高气温是怎么变化的了。
T:这位同学的方法谁看明白了?他是用什么来表示这种变化的?
S:我看明白了,他是用线来表示的这种变化。
T:大家觉得这种表示方法怎么样?针对现在这种方法,谁还有问题或者补充吗?
S:我觉得用线段来表示非常的直观,可是我觉得这样有点太麻烦了,既有直条还有线段。
T:是呀,的确不太方便,既然只看线段就可以看出变化趋势,那这张统计图还能再简化一下吗?
S:可以把下面的直条都去掉。
T:你说的特别有道理,就按你们说的办。把刚才的条形都去掉,只留下这些线段,看起来就更加方便了。
课件演示,条形慢慢隐去。
T:现在觉得怎么样了?
S:非常好。
预设1:学生把点点在中间。
T:老师也特别喜欢这种表示方法,可是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们,现在我们倒是能看出变化来了,可是你们把直条都去掉了,那还能看出来这七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吗?。
S:能啊,只要看这几个点就可以了。
T:原来是这样,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是把这些点点在了条形图的什么位置啊?
S:点在了中间。
T:大家觉得行不行?
S:可以。
T: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S:点在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上行吗?(下去巡视时要注意引导几个学生这样去做。)
T:这个问题问的特别好,大家觉得行吗?哪一种点法更方便呢?
S:点在交叉点上更方便,这样可以更清楚的看出每一天的气温是多少。
T:同学们说的非常有道理,通常情况下,为了方便,我们会把这些点点在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上,同时还要把横轴上的数据和其相对应的竖线对齐。像这样的统计图在数学上有一个新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S:折线统计图。
T:说的对,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板书)
预设2:学生把点点在交叉点。
T:老师也特别喜欢这种表示方法,可是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们,现在我们倒是能看出变化来了,可是你们把直条都去掉了,那还能看出来这七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吗?。
S:能啊,只要看这几个点就可以了。
T:原来是这样,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是把这些点点在了条形图的什么位置啊?
S:点在了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上。
T:为什么要点在这?这样画能表示出什么意思?
S:点在这里非常方便,沿着竖线看就是时间,沿着横线看日最高气温,所以两条线的交叉点就表示某一天的日最高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T:同学们说的非常有道理,通常情况下,为了方便,我们会把这些点点在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上,同时还要把横轴上的数据和其相对应的竖线对齐。像这样的统计图在数学上有一个新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S:折线统计图。
T:说的对,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板书)
预设3:学生依次连接各点。
T:老师也特别喜欢这种表示方法,可是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们,现在我们倒是能看出变化来了,可是你们把直条都去掉了,那还能看出来那还能看出来这七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吗?。
S:能啊,只要看这几个点就可以了。
T:这个点表示什么意思?
S:星期日的最高气温。
T:右边这个点呢?
S:星期日的最高气温。
T:两个点表示的是同一个意思啊,有问题吗?
S:既然都是表示的同一个意思,能不能简化成一个点呢?
T:这个想法很有价值,我们可以把左边的点都移到右边,也可以把右边的点都移到左边,两个点合成一个点就更加方便了。
课件演示变化过程。
T:同学们说的非常有道理,通常情况下,为了方便,我们会把这些点点在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上,同时还要把横轴上的数据和其相对应的竖线对齐。像这样的统计图在数学上有一个新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S:折线统计图。
T:说的对,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板书)
(二)了解生活中折线统计图
在生活中,同学们还在哪里见过折线统计图?
S:……
课件出示:股票走势图、心电图、气温变化统计图,降水量变化统计图、收入变化统计图。
(三)对比两种统计图。
T:大家来看,这是我们一开始出示的条形统计图,这是刚才大家创造的折线统计图,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
S:条形统计图是由一个一个条形组成的。
S:折线统计图是由点和线段组成的。
板书:点、线
T: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那折线统计图是用什么表示数量的多少的?
S:用点。
板书:数量多少。
T:点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那线呢?
S:可以看出来变化。
板书:增减变化。
(四)分析折线统计图。
1、问题驱动,看图读图。
T:刚才大家都说,折线统计图可以通过线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那接下来我们就仔细研究一下,折线统计图到底是怎么通过线段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你能回答下面这几个问题吗?
1、日最高气温从星期几到星期几是上升的,从星期几到星期几是下降的,星期几到星期几没有变化?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日最高气温从星期几到星期几上升的最快?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
3、从整体上看,这一周的日最高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2、讨论交流,明确特点。
(1)第一个问题。
S:日最高气温星期一到星期二、星期二到星期三、星期四到星期五、星期六到星期日都是上升的;星期五到星期六是下降的;星期三到星期四没有变化。
T: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1:通过观察数量,计算得到。
S:可以看一看每一天的日最高气温
T:你是观察数据,通过计算看出来的。谁没计算,也能看出来?
预设2:折线上升表示温度上升,折线下降表示温度下降,折线水平表示温度没变。
S:我是通过看折线的变化看出来的。折线上升表示温度上升,折线下降表示成温度下降,折线水平表示温度没变。
T:说的真好,谁听明白了,再来说一说?
S:……
T: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特别好,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折线的上升或者下降看出气温的变化。
(2)第二个问题。
S:我认为气温从星期四到星期五期间气温上升的最快。
T: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1:计算得出结论。
S:把相邻的两个数量相减,13-9=4,气温提高的最快。
T: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办法,通过计算,用数据说话。不计算能看出来吗?
预设2:通过观察统计图得出结论。
数格子
S:从9到13中间有4格,所以上升的最快。
T:这位同学是通过相邻两点间的高度差来判断的,是一种办法。谁还有其他的方法?
看长度
S:从第五天到第六天这条线段最长,所以这段时间气温上升的最快。
T:这位同学可以通过线段的长短来判断,也是一种办法。还有吗?
陡峭程度
T:同学仔细看看刚才说的这条线段,它除了长度最长以外,还有一个特点呢,你发现了吗?(手势比划:先平缓,突然向上升。)
第三个问题。
S:我认为从整体上看,日最高气温是上升的。
T:可是从星期五到星期六也下降了一点啊。
S:我们说的是整体上,虽然他也有下降的时候,但是从整体上应该是上升的。
小结:同学们说的对,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折线统计图既可以通过线段的上升或者下降来表示成绩的变化,也能通过其上升或者下降的陡峭程度来表示变化的快慢,还可以从整体上看出其变化趋势。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板书?)
(五)分析预测,作出结论。
T:分析一下这一周过后,气温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
…
T:同学们真厉害,原来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反映出数量的变化情况,还能对事情的发展作出预测和判断,这也是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板书)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出示统计图,通过统计图的发展趋势你认为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为什么?
预设1
可能是病人的体温变化统计图
预设2
关于治理的空气污染的统计图
预设3
节约用水的统计图
…
四、畅谈收获,回顾反思。
T: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非常快乐,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S:我学会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S:我知道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的变化很方便。
T:同学们说的都对,折线统计图最大的特点就是既可以通过点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通过线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