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黄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6 15:4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陵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的过程。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摘编自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此走向衰落。
B. 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C. 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国之灾。
D. 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的奇珍异物,直接原因是陆上丝路的中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B. 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C. 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
D. 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 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来的香料与珠宝。
C. 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D. 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放、交流非常重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6月25日2时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21颗卫星,包括18颗M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因小巧灵活加之英文简称谐音而被网友称为“萌星”;1颗G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被北斗人称为“吉星”;以及两颗IGSO卫星,被北斗人称为“爱星”。
“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以便时刻聚焦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始终聚焦亚太地区跳8字舞。 此次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颗“爱星”。
(摘编自2019年6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网站)
材料二:
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5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最新成果得到全方位展示。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
20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去年,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19星的佳绩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以谢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GEO/IGSO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卫星方案,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平、陈忠贵等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摘编自2019年5月27 日《经济参考报》)
材料三:
作为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北斗直接牵引带动着数百家单位、上万名研制人员。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这些人在过去20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共同锻造了主动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这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
谢军说,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星”人物,也不“藏着掖着”。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
(摘编自《中国北斗的自主创新之路——将“命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材料四:
北斗系统被称为“太空丝绸之路”。英国皇家联合军种防务与安全研究所亚历山德拉·斯蒂金斯表示:“期间肯定有涉及扩大影响力的因素,但更多是关于经济安全的。”他认为,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全球领导者雄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2018年9月25日网易科技报道《BBC: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走向全球》)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北斗三号的三种卫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我国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的第21颗卫星。
B. 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这和北斗团队的接力奋斗密不可分。
C.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并跑到领跑,体现了中国速度,未来,力争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
D. 北斗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团队工程,它的研制发展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对国家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2018年是北斗卫星高密度发射期,2019年再发射6至8颗卫星之后,继续加快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新时代。
B. 太阳帆板是北斗卫星国产化的开端,这之后北斗卫星国产化步伐逐渐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不断出现。
C. 由材料二和材料四可知,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北斗“三步走”的规划是实现区域覆盖,为人们生活提供服务。
D. 随着北斗系统由区域导航发展到全球导航,西方有人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目的作出自己的判断。
6. “北斗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剃头店
庞培
①古旧的剃头店,我们那里已经很少了。南门街角上还有一家,现在再去是否在,恐怕不好说。
②当街的店面,照例是旧木房子的结构,油漆颜色呈深暗的果绿,大多脱落的排门,玻璃上落满灰尘和不知何年何月写上去的粉笔字。
③店主是名白发矮矬的老头,店的里间临河,正中一排木头柱子,支撑高高的房梁。靠柱子排放两张长靠背椅子,上面成年累月扔些店里的老板娘结的绒线,还有隔日的报纸,供顾客闲坐时翻阅。店堂后面的一只大煤球炉“咕噜咕噜”烧着开水。冬天里头顾客进来,煤气味道很重,有时竟弥漫开半房间的水蒸气。一般剃头店里的洋油、生发油或洗发香波味道,此地是绝对闻不着的。人们进进出出,闻到更多的是一个气氛很好的家庭里厨房间的味道。有时炉子上在煨一砂锅排骨,又有炒菜的油烟味道“吱吱”地叫得正欢,直往顾客肚里钻。
④店主照例眯缝着一双老眼,从容抄把剃须刀,往老式剃头用的铁椅子上的顾客脸面上凑。那种老式剃头店用的椅子,像牙医的椅子一样考究,下面有个固定基座,椅脚深埋在圆形铁盘子下面,供顾客享用原地360度的灵活转圈,可往顾客感到舒适惬意的任何一个方位调节。这样的过去年代昂贵的铁扶手椅,南门剃头店里竟有足足两排靠墙的八九张位置,大多日子里闲置着,像陈年的古董,已少有顾客前往光顾。此间的店主在他长达四五十年的剃头生涯中顽固恪守旧的手艺,服务内容单调并且愿落后于新世纪的“新形势”。
⑤偌大一个店堂,有时老半天过去只见三两名顾客,常常是两个剃头的围住一名顾客,梳妆镜背面的水银脱落了;或者,镜面有了裂缝,靠墙—长排搁板上放着零拷的洗发水,也不知几个月才换次新的。若进店堂的顾客要求烫发,店主是不屑于受理的。他只给街坊十里左右的顾客定期修剪些性别不详的发型,也即一般女性年龄介于20—50岁之间最简便朴素的短发,我们那里喊做“游泳头”;同时,给男人们——从5岁男孩至85岁老头不等——理一种最常见的平头。他执着于自己的手艺,收费标准也十分廉价。他把顾客的头都变成了古董。他对发型的看法完全忠诚于他在过去年代生活的记忆,而且十分中意,不思变革。他认为那才叫健康、向上或文件里常用的“朝气蓬勃”。
⑥他自己常年穿一身貌似随随便便,却也严肃死板的中山装(照例仿佛第二天就要脱下来洗了)。他工作时的姿势、节奏、表情,全是标语式的——他剃的头,给街坊理出来的发式也酷似某条言简意赅的标语,他脸上的表情也是严肃深沉和自鸣得意相搀杂。他走到街上眼珠子根本不屑朝向任何一家时髦的“美容店”或那里面打扮妖娆花枝招展的小姐们瞄一瞄转一转。他走出自己那一幢老式古旧的店堂时昂首阔步,回到店里来时也同样踌躇满志!他年纪已经很大了,回想从前,却是自己那班底靠剃头吃饭的手艺人中年纪最小的,现在却成了最大最老的。他并没有为此而悲哀。他面部的轮廓有点像罗丹创作的那尊举世闻名的作家巴尔扎克头像,他用他的店面保留下来自己的风尚、习俗。他走进去,镜前掠过一阵冷清、倔犟、空空荡荡的风,吹得地上的断发、碎屑飘起来。店堂进深处是他的厨房,他的家庭,他的老婆。
⑦中午饭刚刚吃过,空气里尚有某人打过的一个饱嗝的余温。靠墙的地方是张旧八仙桌,墙上还贴着纸质泛黄的毛主席像。岁月似乎在此地凝固了,虽然推窗望去,外面的运河河道里的水几近干涸,而且污黑,过去通商的繁华景象,已经在时光的催迫下,缓流成了一条郊外无名的臭河水沟。而他过的是一种多么亘古不变的生活啊!——一边往顾客脸上抹热乎乎的剃须水,一边听收音机里嘈杂刺耳的评弹——同时自家煤炉上煨的那锅排骨在老式稳靠的砂锅里冒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头写到古旧的剃头店在当今社会已经很少了,仅存的一家恐怕也消失了,从而引出下文对老剃头店的回忆。
B. 文章以细节结尾,“抹热乎乎的剃须水”“听评弹”“砂锅排骨的声音”,写出了老剃头店温馨的生活气息。
C. 剃头店的椅子上长年累月地扔着些旧报纸,并且常年弥漫着厨房里的味道,说明店主从不顾忌顾客的感受。
D. 本文记述了老剃头店里多年不变的生活,作者想借此引起人们对这引动传统手艺的关注。
8. “老剃头店”中的“老”字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9. 文中写到“此间的店主在他长达四五十年的剃头生涯中顽固恪守守旧的手艺,服务内容单调并且愿落后于新世纪的‘新形势’”,你对这种做法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D、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处总结出成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目无全牛:现在一般用来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B切中肯綮:切中,正好击中.肯綮,是指骨肉相连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切中肯綮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一下子击中了问题的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C善刀而藏: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D踌躇满志:踌躇,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文中是指心中有所犹豫的意思,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B.文章的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畸”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
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4、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前四句写祠堂之景。首联一问一答,写出了诸葛亮祠堂的位置和特征。颔联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庄严肃穆的气氛。
B.“寻”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自春色”“空好音”则以衬托手法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虔诚。
C.后四句写诸葛亮的功绩: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一生,尾联对他的壮志未酬表示出深深的遗憾之情。
D.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出兵伐吴因兵败而死于白帝城。“身先死”指诸葛亮。“英雄”指杜甫。
15、本首诗歌写了诗人的那些感情?请结合相关诗句进行赏析。(6分)
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7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中,有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用檀道济这个典故,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如今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新时代中国青年拥有的最亮丽青春底色是爱国,青年对国家发展信心强烈,青年勇于挺身而出?? ?国家利益。新时代青年是当代中国伟大发展成就的?? ?见证者,在成长过程中,使他们也目睹了一些境外势力否定、排斥、污蔑中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敌对势力的所作所为,不仅没有“演变”中国青年的中国心,(????)。
青年是时代的?? ?,也是国家发展建设的生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代代青年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进入新时代,“实力爱国”的中国青年一定是中华民族生气勃发、? ???的排头兵,一定是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目标的蓬勃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一定会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伟大奉献中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拥护????全方位???晴雨表????引吭高歌
B.?拥护????全天候???气压表????高歌猛进
C.?维护????全天候???气压表????引吭高歌
D.?维护????全方位???晴雨表????高歌猛进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也目睹了一些境外势力污蔑、否定、排斥中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
B.?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也目睹了一些境外势力否定、排斥、污蔑中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
C.?他们也目睹了在成长过程中一些境外势力否定、排斥、污蔑中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
D.?他们也目睹了在成长过程巾一些境外势力污蔑、否定、排斥中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反而激发出中国青年更高涨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B.?中国青年反而激发出更高涨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C.?而且激发出中国青年更高涨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D.?中国青年而且激发出更高涨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20、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草拟的“美化校园,人人献花”活动的倡议书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每小题2分,10分)
我校科学馆即将建好,为了把她装点得更加美丽,学生会特向大家要求:在近期内搞一次“美化校园,人人献花”的活动。献花的同学务必在本月26日前把花集中到“植物园地”。我们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敝校的环境将大为改观。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现实生活中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历来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为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黄陵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答案】1. D (3分)【解析】A项,“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扩大范围。原文第一段中为“‘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题干没有提到“鼎盛”二字,扩大了“终结”的范围。
“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以偏概全。从原文第2段“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可知唐朝失去对西域的控制,不仅源于三股力量对相关地区的争夺与混战,也源于自身边防力量的空虚。
C项,“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国之灾”强加因果。从原文第4段“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可知花剌子模遭遇了灭国之灾,是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
故选 D。
2、A (3分) 解析】A项,“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曲解文意,从原文第2段“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可知文中只是借用该诗说明宫女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
C(3分)【解析】C项,选项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最后一段中说“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由“迁海令”之后的省略号可知,海上丝路衰落的原因不止这两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4. C (3分)【解析】C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并跑到领跑”理解错误,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总体上还没有“领跑”全球,原文的表述是:“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只有“北斗三号”达到了“领跑”的水平。
故选C。
5. C (3分)【解析】C项,“北斗‘三步走’的规划是实现区域覆盖,为人们生活提供服务”分析错误,原文的表述为:“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可见,北斗“三步走”的规划是由区域覆盖到全球覆盖,为全球提供服务。
6.(每点2分,共6分)
(1)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精神;自主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2)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3)无私奉献、久久为功的精神;自力更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6题详解】
解答本题,应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如本题“‘北斗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接下来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关于“北斗精神”相关内涵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材料二和材料三。材料二中,“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综合材料二的全文内容来看,他们秉持的“北斗精神”就是要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国产化率,使中国拥有这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非常艰辛,“20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综合这些内容可知,“北斗精神”就是一代代的北斗人无私奉献、久久为功的精神,就是不怕困难,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材料三中,“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这些人在过去20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共同锻造了主动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综合材料三这些内容可知,“北斗精神”就是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7. C (3分)【解析】C项中“从不顾忌顾客的感受”错。
8、(每点2分,共6分)
【解析】(1)店面老设施老。店面是旧木房子的结构,油漆脱落,玻璃上落满灰尘;店里有老式剃头店的椅子,老式的剃头工具;(2)店里的年龄老、手艺老。店主是名白发矮矬的老头。店主顽固恪守旧的手艺,不屑于烫头之类的新发型;(3)店主的思想老。店主不思变革,愿落后于新形势。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归纳概括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找到文中的叙述的角度,然后找到相应的特征,如此题的角度有“店面老”“设施”“年龄”“手艺”“思想”等。点睛: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此题概括小说的主体事物“老店”的特征。
9.(每点2分,共6分)
示例一:支持店主的做法。(1)店主恪守旧的手艺,是对传统手艺的一种传承和守护;(2)店主不思变革,愿落后于“新形势”,是对古朴生活的坚守;(3)店主的这种做法,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手艺和传统生活的关注。示例二:反对店主的做法。(1)店主恪守旧的手艺,无法适应当今社会人们更多更新的需求;(2)店主不思变革,愿落后于“新形势”,无法跟上社会的变化;(3)店主的这种做法,让人觉得因循守旧,不思变革。
【解析】试题分析:小说中的探究题往往就文中的某个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答题时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不要信马由缰。注意观点明确,论证理由充分。此题的探究对象是对“店主的做法”的看法,提出观点,然后分析即可,如“支持店主的做法”,原因“是恪守旧的手艺”“是对古朴生活的坚守”。
二、古代诗文阅读(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 D(3分)
11、D(3分)(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
12.C(3分)C项,“强调对技术的追求”错。庄子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以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13.(1)现在,我的这把刀用了十九年啦,它宰的牛有几千头了,可是刀口像刚从磨石上磨出来一样。(5分)
(2)用很薄的(刀刃)插人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C(3分)【解析】“英雄”指像诸葛亮一样的天下的英雄。
15(每点3分,共6分)【解析】(1)诗的前四句,描写祠堂之景,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在描写中隐然流露出诗人对于诸葛亮的哀悼、景仰之情。(3分,手法+感情1+2)(2)后四句用典故怀古寄志,通过诸葛亮事迹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以及忧国忧民,盼望为国立功的心情。(3分,手法+感情1+2)
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7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3分)D?【17题详解】①拥护: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维护:保全、保护,使免于遭到破坏。此处后面接的宾语是“国家利益”,应该是“保全、保护”,故选“维护”。
②全方位:指四面八方;各个方向或位置;所有的方面。全天候:不受天气限制的,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都能使用或工作的。此处强调空间范围上的全面,故选“全方位”。
③晴雨表:预测天气晴或雨的气压表,比喻能敏锐地反映某种变化的事物。气压表:用来测定气压并从而帮助判断可能的天气变化和确定上升的高度的一种仪器。此处意为“比喻能敏锐地反映某种变化的事物”,故选“晴雨表”。
④引吭高歌:放开喉咙高声歌唱。高歌猛进:放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情绪高涨,斗志昂扬。此处修饰的中心语是“排头兵”,强调勇猛前进,故选“高歌猛进”。
18(3分)?B?【18题详解】“?在成长过程中”这个状语的主语“他们”,谓语是“目睹”,因此应该置于“他们”和“目睹”之间,或者提前,置于“他们”之前,但是不能置于“目睹”之后,排除CD。“否定、排斥、污蔑”是按照程度进行排列的,不可颠倒,排除A。故选B。
19.(3分)?A【19题详解】本题,“不仅……”这个复句的主语是“所作所为”,B项、D项将后一分句的主语更为“中国青年”,中途易辙,衔接不恰当。排除BD。“反而”和“而且”相比,突出后一分句和前一分句的对比性,表示和期望恰恰相反。根据语境,前文有“敌对势力的所作所为,不仅没有‘演变’中国青年的中国心”,选择“反而”更为恰当,衔接更好,排除C。故选A。
20、(每改对一组2分,共10分)答案①“建好”改为“落成”(或“完工”“建成”);②“要求”改为“倡议”;③“搞”改为开展”(或“展开”“举行”“举办”);④“务必”改为“请”;⑤“敝校”改为“我校”(或‘学校,不能改成“母校”)。
四、作文(60分)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本题是材料作文。这是一道暗含权衡比较的思辨类材料作文,特点是有比较评价,有辩证分析的解剖,也需围绕材料发散引申。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材料语言是含蓄性的,而不是直白的,审题上有难度。两位古生存学家的话怎样概括?(物质的实用价值)?尤其是数学家的富有诗意的晢理句究竟象征什么?(物质的审美价值)恐怕一时弄不明白。好在出题人给出了提示语:“现实生活中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历来是人们争论的话题”,这就提示了写作应探讨的论题,降低了审题难度。辩论的话题是“保存火种的意义”,古人类生存学家认为保存火种的意义是取暖御寒、烧出鲜美的肉食,注重的是实用;数学家托姆认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注重的是审美。理清“温饱吃好”属于“物质”实用范畴;“灿烂火光”是“精神之美”的象征。另外要注意,两种观点不是并列关系,材料中“而托姆说”中的“而”就强调了写作的重心所在;两种观点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关系,而是“不仅要”“更要”的递进关系。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其中“综合”二字最为重要,它要求考生立意必须统观全局,高处着眼,不能囿于一词一句,不能断章取义。
立意:
(1)实用诚可贵,求美价更高。
(2)追求实用无可厚非,善于审美境界更高。
(3)要面包,更要水仙。
(4)生活留心皆是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