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黄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28 09:5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陵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 如图描绘的是我国古代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从坐而站到跪。这一变化反映了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 中央集权不断削弱 B. 皇权的不断强化
C. 地方权力不断加强 D. 相权的不断加强
2.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中“齐鲁”是古来对山东的别称,这一称谓最早源于( )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郡县制
3. “它与中国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亲疏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它”是指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礼乐制度
D. 皇帝制度
4. 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的产生方式主要是
A. 世袭
B. 中央任命
C. 恩荫
D. 科举选拔
5. 有学者指出,吕不韦任秦国丞相时,就经常不自觉地越位,他精于怎样获得权力,但是不懂得放弃权力。为防止出现这种不自觉地越位现象,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 设尚书令以制约三公 B. 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C. 明升暗降丞相的地位 D. 重用侍从建立“中朝”
6.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以后,巡视制度作为反腐利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古代也有类似的巡视制度,下列官职中,行使这种职责的是
A.太尉 B.丞相 C.刺史 D.参知政事
7.史学界常称宋朝的中央机构是“二府三司制”。“二府”是
A.三省长官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三司使和枢密使 D.同平章事和枢密使
8.明代的政治体制中,内阁不是相权的回归,而是由皇帝的秘书顾问机构,逐渐成为一个超越单纯的秘书职能的权力协调机构。这一观点认为
A.宰相没有实权 B.内阁成为法定机构
C.内阁地位提高 D.皇帝权力受到制约
9.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的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B.加强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0.“致远”舰在中国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名字,其事迹在当时欧洲也是极受褒赞。与“致远”舰的悲壮历史有关的战役是
A.平壤战役 B.黄海大战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
11.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曾评论宋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属于宋代文化兴盛表现的是
A.火药的发明 B.京剧的出现
C.理学的形成 D.小说的流行
12.《辽史》记载辽代某一制度“兼制中国、官分____、____,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俗而治。”你认为文献中的两空应当填
A.南、北 B.蒙、汉 C.内、外 D.文、武
13.明代爱国将领戚继光曾赋诗明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此诗创作的历史背景为
A.澳门被葡萄牙侵占 B.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C.荷兰强占了台湾岛 D.瓦剌俘虏了明英宗
14.根据以下两部历史文献关于内阁的记述,可以认定的事实是
历史文献 记载内容
《明史·官职志一》 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与机务……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署,不得专制诸司。
《大清会典事例》 乾隆十三年上谕:“内阁居六卿之首,满、汉大学士应有定员,方合体制……”
A.明清两朝皆曾设置内阁 B.内阁大臣不得参与机务
C.内阁大臣来自不同阶级 D.清朝内阁制与明朝无异
15.达赖和班禅是西藏佛教格鲁派领袖。按照格鲁派教规,达赖、班禅采用灵童转世的方法选择继承人。乾隆后期做出规定,转世灵童的人选必须通过驻藏大臣主持的金瓶掣签仪式来确认,报朝廷批准。这体现出
A.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宗教事务 B.宗教领袖是由世袭产生
C.宗教领袖与宣政院共治西藏 D.中央强化对西藏的控制
16.1949年3月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我们正在准备和南京反动政府进行谈判……企图破坏这一谈判的是蒋介石及其死党。蒋介石还有六十个师位于江南一带,他们仍在准备作战。我们的方针是不拒绝谈判,要求对方完全承认八条,不许讨价还价。”在“谈判”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发动(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共同纲领》
D.《双十协定》
18.2020年5月28日,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高票表决通过。而在66年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第一部宪法也同样意义非凡。以上法律均体现的原则有(  )
议会至上和自由主义原则 B.民主集中和人民主权原则
C.三权分立和法律至上原则 D.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19.下图一为《村民公约》是张掖市某村在村主任带领下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制订的,图二为甘州区某村群众在浏览《村务公开》,内容为所有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张榜公示,接受监督。这体现了?(  )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渐完善??????????????
B.政府机关服务意识增强
C.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
D.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
20.叶剑英在自己回忆录中发现了这样一段文字“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段文字最早应出自(  )
A.《告台湾同胞书》
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2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应是A.新的生产关系的推动 B.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劳动人民的勤劳本质 D.农业上重视适时耕作
22.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反映了
A.无为而治推动思想统一 B.法制建设有利文教发展
C.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 D.开疆拓土助力汉赋传播
23.在“事死如事生”的唐代中上层人士的墓葬中,陪葬的骆驼俑蔚成风尚。许多陶骆驼背上驮着丝绸,驭手几乎都是表情各异的胡人,做工精美异常。由此可见,唐代
A海上丝绸之路畅通 B.民间制造瓷器技术高超
C.汉藏文化交流频繁 D.经济交流影响社会习俗
24.《中国民族史名词解释》中对古代史某一政治制度做出如下解释:产生于女真氏族社会末期,是一种部落联盟的组织形式,最初是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后来逐渐由血缘组织向地域组织转化。平时出猎、战时作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刺史制度 B.南北面官制
C.四等人制 D.猛安谋克制
25.清朝继承发展明朝督抚制度的同时,在东北、外蒙和新疆设立五个将军辖区,在内蒙 古设立盟旗。以上这些措施
说明国家治理方式灵活多元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推动朝贡体系的发展 D.比元代行省制更先进
26. 马克思说:“英勇的法国3月18日革命是人类从阶级社会中解放出来的伟大的社会革命的曙光。”其“曙光”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D.实现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
27. 邓小平在1988年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说,它虽然是亚洲的产物,也适用于全世界,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为左邻右舍服务。“它”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政策
C.“一国两制”方针 D.一边倒的方针
28. 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一诗中深情地写道:“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最终使诗中的“等待”变为现实的是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D.两岸“三通”的实现
29. “通过对外援助这种办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并支持着本来会倒向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体现这一做法的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3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下列不属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是
A.中国成为粮农组织成员国 B.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会议
C.中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 D.中国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合法代表权
二、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 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大城市,比起国内贸易的突飞猛进,对外贸易增长更为明显,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4 分)
材料二 1757 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种对外政策(3 分),这种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3 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考虑到由于巴黎协定的批准而在欧洲形成的局势……该协定……把西德归入北大西洋集团,这样就加深新战争的危险,并且对友好和平的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第四条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个缔约国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
材料二
材料三 日本和西欧都是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与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讲(1971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华约组织建立的目的和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对世界格局有什么影响?(6分)
33.(10分)近代以来,中国外交风雨兼程,折射出国运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为了求得停战,决心不惜任何代价。在2月的朝会中,文廷式要求迁都再战,但很快被否决。4月15日,中日双方举行最后一轮谈判,其间李鸿章“在枝节问题上斤斤计较不已。例如最初要求从赔款二万万两中削减五千万两;甚至最后竟向伊藤全权哀求,以此少许之减额,贻作回国的旅费。而对于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则无任何异议。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在马关春帆楼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清日战争:1894-1895》
材料二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一中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的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清政府在签订《马关条约》的谈判中基本诉求。你如何看待“允计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5分)
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概括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
34.(10分)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唐、宋
材料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4分)
(2)结合所学,从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中任选3个方面,说明宋代在该方面的新发展。(4分)
历史答案
1-5.BBBBB 6-10CBCCB 11-15 CABADCA 16-20.DCDCD
21—25 BCDDA 26—30BADBB
31.(共 10 分)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开眼看世界、
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共 4 分)
(6分)事件: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
联系: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 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新中国成立的根本 前提;五四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力量。(3分)
32、(1)性质: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目的: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影响:使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4分)
(2)变化: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实力相对削弱;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6分)
33.(1)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诉求:不惜任何代价求得停战;减少赔款数额。
认识:反映了日本资本输出的需求;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适当赋分,5分)
(2)变化:美国从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2分)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美国霸权地位严重衰落,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3分)
34.【答案】 
(1)表现:在中央,设立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分割宰相事权。(2分)
在地方,派文官任知州,设诸路转运司理财,收精兵削弱地方权力。(2分)
(2)经济上,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一些地区出现经济作物的固定种植。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都发展迅速。商业繁荣,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出现纸币,海外贸易、民族政权间互市贸易活跃。经济中心南移完成。(2分)
思想上,儒学复兴,程朱理学形成,并逐渐受到官方尊崇。(2分)
文学艺术上,词进入鼎盛时期,早期白话小说出现,书法追求个性,绘画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2分)
科技上,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2分)
(以上任选3个方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