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枣庄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28 18:5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78560012204700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枣庄市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2021.0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5页,第Ⅱ卷5至8页。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注意事项
第I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1.春秋时期,齐之管仲、鲍叔牙,晋之狐偃、先轸,秦之百里奚、由余,楚之令尹子文、孙叔敖等,出身低下却因才能而位居卿相等高位。战国时期,魏、楚、秦、韩等国变法更是以选贤任能作为任官标准。这些做法
A.维护了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度 B.巩固了世卿世禄的分封制
C.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D.导致了周天子权威的衰落
3355340603252.右图是西汉墙砖,陶质,长31厘米,宽26.5厘米,厚3厘米。铭文:"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学者考证为西汉皇家行宫建筑内墙面用砖。此文物可
A.实证西汉农业发达B.了解西汉建筑规制
C.作为典型文献史料D.研究雕版印刷发展
3.据学者统计,从《晋书》到《唐书》等官修正史,《列传》中大量记载了家族谱系,而《宋史》以后历代正史的《列传》部分,多为高级官僚的履历书,少有家族的叙述。发生这种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
A.官员的平民化 B.修史体例的改变C.加强官员考核 D.重文轻武的风气
4.下表为不同文献对唐宋时期江南经济的记述。据此可知,唐宋时期
A.经济重心的南移已完成 B.江淮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长安出现严重物质匮乏 D.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影响力提升
5.下图为明清时期的《养正图解》书影。"养正,是明清最初级教育——蒙学的基本价值。所谓"蒙以养正,,是从人的先天根基开始,通过启蒙教育,将古代至宋明时期的思想精华
传授给学生。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
A.全面夯实儿童的基础知识 B.标志理学开始走向生活化
C.重视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 D.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6.下表为轮船招商局部分盈余支出统计(1890—1911年)(单位:银两)
这反映出轮船招商局
A.缓解了清政府财政压力 B.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C.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D.成为了清政府主要财源
7.1900年4月,梁启超评价义和团为"莠民招乱,"暴徒窃发,。7、8月间,则认为义和团"一呼而集者数十万人,赴死军前,曾不返顾,,"以抗御普世界中显赫之众强,。梁启超对义和团评价的变化反映了
A.义和团运动有利于民主意识觉醒B.义和团运动斗争方式趋于落后
C.维新派与义和团的目标日益相同D.义和团运动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8.近代漫画评论家黄茅曾说:"热情的青年漫画家投身到革命军的队伍,随军由粤出发直人湘鄂诸省,参加实际的战斗生活,直接发挥绘画配合作战的效能。他们印刷大量印刷品和画报,《国耻画报》《反帝画报》等都是当时的产物。,材料中的现象最有可能表明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明显
9.以下为一幅历史地图(局部)。该图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派兵去山东"
C."对日寇最后一战" 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10.有研究发现,至少在公元前8世纪,希腊各地的铁制农具已普遍使用,多山而贫瘠的土地因之成片地得到开垦与深耕,粮食生产大幅增长。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事务。据此推知
A.希腊各城邦以农业为主 B.冶铁业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地区
C.古希腊农产品种类丰富 D.农业推动希腊城邦政治的发展
11.17-18世纪,西方出现很多汉语借词。对以下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西方语言文字以中国的汉文为基础 B.当时政府重视对外宣传中国的文化
C.中西文化的交流呈现单向度的特点 D.中国文化和产品对欧洲具有吸引力
12.下图为《共产党宣言》两个时期的不同版本。版本观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德国政体日臻完善 B.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
C.工人阶级渐趋保守 D.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13.下表为1750—1900年中国、美国、德国、英国的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其中代表英国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4.据统计,1924-1928年间,私人企业在苏联大工业中所占比例不超过5%,在小工业中达到75%;私人企业在苏联部分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为:缝纫工业为70%,制鞋工业为70%,食品加工业为34%,皮革工业为27%。由材料可知,私人企业的发展
A.促使国家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B.有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
C.实现了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 D.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果
15.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多发展中国家和前计划经济国家开始拥抱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分工并从中分享贸易、跨国投资和技术外溢的收益。目前构成全球贸易总额84的164个WTO缔约成员国中,超过半数是在1995年1月1日确定的创始成员国之后加人的。这表明
A.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B.世界格局变化冲击了旧的经济秩序
C.世界经济格局和权重发生显著变化D.全球化扩大了多边治理体系范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页,用钢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第Ⅱ卷共4小题。其中第16题14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
16.(14分)唐朝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和管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为了加强经略西域,唐太宗先后设置了伊州、西州、庭州等三州(治今新疆):在这三州以西、帕米尔以东的地区,推行羁縻府州制度,即在这一地区的部落中设置州、都督府,州刺史与都督由各部首领担任:在帕米尔以西的中亚地区有16国,唐以其国都为都督府所在地,以各国国王为都督府都督。安西与北庭都护府是更高一级的军政机构。两大都护府代表朝廷在西域行使职权。在西域广置屯田,鼓励从内地移民,兴修水渠与坎儿井:内地先进的技术传到了西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唐朝在西域统治地位的巩固与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内地与西域之间的商业贸易更加繁荣。西域诸国诸族派遣子弟入长安学习汉文化,唐朝在西域地区兴办各类学校。唐朝包容开放的民族政策,更是促进了西域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增强了西域各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使"华夷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杜文玉《唐朝如何经略西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经略西域的特点。(6分)并对唐朝经略西域做出合理解释。(8分)
17.(14分)1934年9月,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的脊梁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鲁迅认识的理解。(14分)
(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8.(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信息,确立一个研究主题,并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此主题的史料价值。(要求:主题明确,说明史料类型及价值)(11分)
(2)针对研究主题,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并说明理由。(4分)
19.(12分)马克思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人类社会历史经历了由区域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材料 11世纪时,中国就出现了预防天花的种痘术。17世纪时日本人和朝鲜人就从中国学会了种痘术。1688 年,俄国医生来北京学习种痘术后,种痘术开始在俄国传播,并经俄国向土耳其和北欧传播。后由英国驻土耳其公使蒙塔古的夫人传到英国,之后开始在欧洲大陆传播。1796年,英国人爱德华·詹纳在此经验的启发下,发明了疫苗接种。
西班牙国王查理四世的女儿曾感染了天花,他希望可以在其所有的殖民地上推广詹纳式接种。于是,一支探险队整装待发,船上载有招募的 22 名孤儿。起锚首日,两名孩子被接种了疫苗。之后,每十天就会有另两名孩子被注射从感染者身上提取的脓水。当一行人抵达波多黎各时,还能留下具有活性的病毒。这样,目的地的人们就能用活病毒继续开展被盼望已久的疫苗接种。成功之后,人们又将疫苗接种带到西班牙在亚洲的殖民地上。此后,这种疫苗接种法被广泛传播并应用于世界各地。
——摘编自(法)让一弗朗索瓦·萨吕佐《疫苗的史诗∶从天花之猖到疫苗之殇》等
运用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角度,解读人类对天花的防治。(12分)
2021届高三历 史调研试题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I 卷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C 2.B 3.A 4.D 5.C6.A7.D 8.A 9.B 10.D 11.D 12.B 13.B 14.B 15.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小题。其中第16题14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共 55 分。
16.特点∶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边疆管理体系;统治方式灵活多样,因俗而治;推行积极开发边
疆内政策等。(6分)
解释∶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封建经济繁荣;疆域拓展,民族交往活跃;政府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在西域地区实行的军事、移民、经济、文化等措施,促进了西域地区开发和民族交融;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等。(8分)
17.(1)作答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角度∶
①结合时代背景,对鲁迅的认识进行论述。(4 分)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和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的角度论述;从鲁迅强调的责任与担当和为了国家民族不怕牺牲的角度论述。②结合三人活动及其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进行论述。(6 分)结合谭嗣同的主要成就,从促进社会近代化,思想启蒙的角度论述;结合林觉民的革命活动,从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角度论述;结合李大钊的革命活动,从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角度论述。③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责任和担当。(2 分)
(2)逻辑清晰,表述成文。(2 分)
18.(1)答案示例1∶
新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2分)
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是文献史料,属于一手史料,可信度高,能直接反映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的史实。(3 分)
张国航《东方红二号∶从"无"到"有"的跨越》是文献史料,属于二手史料,对于研究新中国通信卫星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 分)
杨利伟的自传回忆是口述史料,他作为航天事业的亲历者,是研究本主题的第一手史料。(3分)
其它主题如∶中国航天精神(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勇于攻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航天技术促进综合国力提升等。
(2)实物史料,如神州飞船返回舱等;图像史料,如照片、绘画;现代音像史料,如,录音录像等。(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理由∶通过不同类型史料互证形成对所研究主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2分)
19. 角度一∶新航路开辟对区域联系的影响(4分)
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物种交流主要在彼此邻近的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15、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各大洲联系加强,推动了世界各地人口的迁移与物种交流,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进了中国种痘术传人欧洲。
角度二∶殖民扩张对全球联系的加强(4 分)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在全球范围进行大规模扩张,建立广泛殖民地。欧洲人将天花等多种病原体带到殖民地,造成土著居民大量死亡。为维护其在殖民地的经济利益,殖民者又将防治天花的疫苗接种推广到殖民地,降低了天花对人类的危害。角度三∶近代医学对天花的防治(4 分)
在和疫病斗争中,中国发明了种痘术,英国人在学习中国种痘术基础上,发明了疫苗接种。种痘术和疫苗接种为人类战胜天花提供成功范例,促进健康状况的改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