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学生
时间和时段
年 月 日
( : — : )
学科
化学
年级
高二
教材名称
鲁科版
授课题目
羧酸 氨基酸 蛋白质
课 次
第( )次课
新课精讲之知识板块一: 羧酸
知识板块一:
羧酸
通式:CnH2nO2(n≥1)
化学性质:
(1)弱酸性:
规律:①酸性随碳原子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弱,而且低级脂肪酸的酸性一般比碳酸强;②常见一元羧酸的酸性:HCOOH>苯甲酸( )>CH3COOH> H2CO3
(2)酯化反应:反应历程通常称为“酸脱羟基醇脱氢”
α—H被取代的反应R—CH2—COOH+Cl2R—CHClCOOH+HCl
通过羧酸α—H被取代的反应,可以合成卤代羧酸,进而制得氨基酸、羟基酸等。
还原反应
由于羟基的影响,羧酸中的羰基比醛、酮分子中羰基较难发生加成反应,但在特殊试剂的作用下,可将羧基还原为醇羟基。
注意:甲酸分子中既含有羧基又含有醛基,因而能表现出醛和羧酸两类物质的性质。
如:显酸性能酯化、能发生银镜反应、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等。
HCOOH+NaOH → HCOONa+H2O
HCOOH+CH3OH HCOOCH3+H2O
HCOOH+2[A(NH3)2]OH 2Ag↓+(NH4)2CO3+2NH3+H2O
2HCOOH+Cu(OH)2 Cu2++2HCOO—+2H2O ;HCOOH+2uC(OH)2 Cu2O↓+CO2↑+3H2O
例题1:现有甲基、羟基、羧基、苯基四种原子,两两组合形成化合物,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有( )
A. 3种 B.4种 C.5种 D.6种
例题2:
新课精讲之知识板块二: 酯
知识板块:
酯
酯的概念:羧酸或无机含氧酸跟醇发生反应生成的一类化合物
命名:根据生成酯的酸和醇的名称来命名,称“某酸某酯”
3、分子结构
RCOOR'或
注意:如果没有特殊说明,酯通常指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生成的酯。
饱和一元酯的通式:CnH2n O2 (n≥2)
4、酯的性质
(1)物理性质:酯一般是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的的液体(或固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低级酯多数具有芳香气味。
无机酸
(2)化学性质:酯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
CH3COOC2H5 + H2O CH3COOH + C2H5OH
CH3COOC2H5 + NaOH CH3COONa + C2H5OH
酯化反应的历程:酸脱羟基,醇脱氢。
酸、碱在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中的作用对比
酯化反应与酯的水解关系如下:
酯化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收反应生成的水,使反应向右进行。
酯的水解反应中,酸碱都可以做催化剂,例外,碱还能和羧酸反应,使平衡向右移动。(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程度大)
油脂的水解反应(酸或碱性条件下):
油脂+水高级脂肪酸+甘油
油脂+氢氧化钠高级脂肪酸钠+甘油
新课精讲之知识板块三:蛋白质、氨基酸
知识板块三:
1.氨基酸的组成和性质
(1)官能团:氨基(—NH2)和羧基(—COOH)
(2)两性:
2CH3COONH4 + H2SO4 == (NH4)2SO4 + 2CH3COOH
CH3COONH4 + NaOH == CH3COONa + NH3↑+ H2O
(3)脱水缩合反应:氨基酸分子间能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键,生成二肽、多肽,直至发生缩聚反应,合成蛋白质。
2.蛋白质的组成和性质:
(1)组成元素:碳、氢、氧、氮、硫等。
(2)官能团:氨基、羧基
(3)性质:
①水溶性:有的蛋白质能溶于水,如鸡蛋白;有的难溶于水,如丝、毛等。
②水解: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
③盐析:
④变性:
⑤焰色反应:
⑥灼烧:
学生到校
家长签字
分管教师签字
请家长及时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如有问题,务必及时与学管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