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京改版(2013)九年级上册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微粒单元 同步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化学京改版(2013)九年级上册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微粒单元 同步试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1-26 21:4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京改版(2013)九年级上册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微粒单元同步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架在高处的电线夏季变得比冬季长﹣﹣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
B.碳12和碳14质量不同﹣﹣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不同
C.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容易爆裂﹣﹣分子运动加快
D.NO2和NO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2.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且x
-
y
=
11,该粒子符号可能为(
)
A.K+
B.Cl-
C.Cl
D.Ar
3.能量的改变会引起分子运动的速率发生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常年冻土中的水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B.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液滴会放出热量
C.水分子发生能量改变后一定会发生状态的改变
D.风吹会带走热量,因此有风不利于湿衣服的晾干
4.下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2
B.该原子的电子层数是3
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形成阴离子
5.某元素原子A的质子数为m,已知B3+和A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元素原子的质子数(?)
A.m+1
B.m
C.m-1
D.m+2
6.已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kg,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一个R原子的质量为4.484×10-26kg,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6.9
B.24
C.27
D.59
7.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事实是
A.一定量的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
B.面粉中掺入砂糖
C.各为10mL的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D.打满气的气球可以被压缩
8.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B.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原子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电性不同,数目可能相等
D.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9.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空气
B.过氧化氢
C.二氧化硫
D.高锰酸钾
10.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粒子一定带有正电荷的是
A.电子
B.离子
C.质子
D.中子
11.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12.关于钠离子和钠原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们质子数相同
B.它们的电子层数不同
C.Na

Na+
少一个电子
D.Na+的最外层是相对稳定结构
13.反质子、正电子都属于反粒子,它们分别与质子、电子的质量和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欧洲的科研机构曾宣称已制造出了反氢原子,那么,根据你的理解,下列关于反氢原子的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两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14.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
B.氧原子在化学反应里容易失去6个电子
C.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变成氧离子,形成稳定结构
D.氧原子在化学反应时形成氧离子的离子符号为O2+
15.小明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A.分子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B.分子很小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之间有作用力
16.已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用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若一个该碳原子的质量为mkg,另一种原子的质量为nkg。则后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m/12
B.n/12
C.12m/n
D.12n/m
17.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
B.汞
C.氯化钠
D.金刚石
二、填空题
18.①分子之间有间隔;②分子很小;③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④分子在不断运动。
(1)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_____(填序号,下同);
(2)酒香不怕巷子深:_____;
(3)5L水与5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10L_____;
(4)CO有毒,CO2无毒:_____。
19.一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O,
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有毒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l.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难溶于水。二氧化碳,化学式:CO2,是空气中常见的温室气体,是一种气态化合物,二氧化碳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可燃、无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含碳物质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1)从组成方面看:CO和CO2都是由_________组成的。碳元素和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
(2)从构成方面看:CO和CO2都是由_________构成,构成这两种物质的粒子都含有________,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性质上看:CO物理性质为(写一条即可)_______,CO2的化学性质为(写一条即可)____________。CO与CO2化学性质有很大的不同,原因是_________。
(4)从变化规律方面看:含碳物质在氧气_____的条件下燃烧生成CO2。CO有可燃性,燃烧时发生化合反应也生成CO2,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5)结合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CO和CO2都是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因些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二者也都是氧化物,因此含有氧化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B
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物质,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或纯净物或混合物,但一定不是化合物。
C
含碳物质在氧气充足与否的条件下燃烧后生成物不同,
说明反应物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不同。
D
日常生活中利用含碳物质燃烧时要提供充足的氧气,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
20.M元素的离子M3+,其中子数为a,核外电子数为b,其核电荷数为
,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三、实验题
21.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能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该实验说明浓氨水具有______
性。
(2)实验B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白磷的作用是______,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水倒流入试管中,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______
mL刻度线处,原因______。
22.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微粒的性质”。
(1)图Ⅰ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此现象说明_____。
(2)由于在实验时,有同学闻到难闻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具体操作如下: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此方案的优点是:_____。
参考答案
1.D2.A3.B4.D5.A6.C7.B8.D9.A10.C11.D12.C13.B14.C15.A16.D17.A
18.②



19.碳元素和氧元素
质子数不同
分子
氧原子和碳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无色
能与水反应
分子构成不同
充足
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化合反应
BCD。
20.b+3;a+3+b
21.纸花变红
挥发
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20
白磷燃烧消耗30
mL氧气,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
22.甲烧杯中酚酞溶液由无色逐渐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能够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能够得出在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