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京改版(2013)九年级下册第九章溶液单元同步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化学京改版(2013)九年级下册第九章溶液单元同步试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1-26 21:5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京改版(2013)九年级下册第九章溶液单元同步
一、单选题
1.属于悬浊液的是(  )
A.矿泉水
B.糖水
C.泥水
D.自来水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
C.将NaCl放入植物油中搅拌,能形成溶液
D.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40%
3.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豆油
C.苏打粉
D.白酒
4.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A.无色透明
B.含有溶质和溶剂
C.都是液体
D.均一、稳定
5.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钾的溶解度大
B.降温能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t1℃时,氯化钾溶液和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t2℃时,10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含60g硝酸钾
6.若要将4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Cl溶液变为10%,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加入8gKCl固体
B.加入40
g水
C.倒掉20
g溶液
D.加入40
g5%的KCl溶液
7.向5g氧化铁和氧化铝的混合物中加入50g18.25%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32%
B.38%
C.40%
D.46%
8.下列做法体现乳化作用的是
A.用酒精洗衣服上沾有的碘
B.用洗涤剂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食醋去除菜刀上的铁锈
9.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淡盐水中不断加入食盐晶体,同时不断搅拌。则正确表示加入食盐的质量m与所得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a%的图象是()
A.B.C.
D.
10.一定温度下将
a%硝酸钾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等温蒸发
10
克水,得到
m
克无水晶体:另一份等温蒸发
20
克水,得到
3m
克无水晶体,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A.10m

B.20m

C.30m

D.克
11.甲醛的化学式的
CH2O,某甲醛水溶液里甲醛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与水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数目相等,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47.1%
B.52.9%
C.62.5%
D.88.9%
12.某温度时,KNO3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则该温度时
KNO3
的溶解度为(

A.20
g
B.25
g
C.30
g
D.40
g
13.20℃时,有二杯饱和的A溶液:甲杯盛100g,乙杯盛150g,在下列条件下,两杯溶液中析出晶体质量相同的是(

A.两杯溶液都降温至10℃
B.同温下,甲杯蒸发掉10g水,乙杯蒸发掉60g水
C.甲杯加25gA溶液,乙杯减少25gA溶液
D.同温下,两杯都蒸发掉30g水
14.把t℃时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A.溶液变为无色
B.有白色沉淀析出
C.有蓝色晶体析出
D.无变化
15.有一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克水,冷却到20
℃时,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又蒸发掉10克水冷却到20
℃时,析出晶体3克;若第三次再蒸发掉水10克,冷却到20
℃,则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
A.可能小于3克
B.可能大于3克
C.一定等于3克
D.一定大于3克
16.关于20%的硝酸钾溶液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100g该溶液中溶解了20g硝酸钾
B.将30g硝酸钾溶解到170g水中
C.将硝酸钾和水按照15:100的质量比配成溶液
D.将100g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17.现有一杯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B.恒温蒸发部分水
C.升温到
D.降温到
二、填空题
18.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此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
(2)如表是NaOH和Ca(OH)2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①石灰水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
②把80℃时NaOH和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是___________;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恢复到原温得到的溶液(乙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___________
乙(填>、<、=),其原因是___________。
③在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111gNaOH,欲使其完全溶解变成不饱和溶液。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大
D
可以升温到40℃以上。
19.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重要的碱,它们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1)它们都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写出其中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它们都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但能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填化学式).
(3)两者溶于水显著放热的是_____(填俗称),微溶于水的是_____(填俗称).
(4)氢氧化钙转化为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0.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应用题
21.某品牌可乐汽水、白砂糖、焦糖色素(使可乐显黑褐色)、磷酸(H3PO4)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压入二氧化碳配制而成。
(1)磷酸中H、P、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定量测定可乐中磷酸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取可乐样品25mL,加入活性炭,浸泡、过滤、洗涤。
步骤2:将滤液煮沸10min,冷却,加入适量蒸馏水。
步骤3:继续往滤液中加几滴某指示剂,再逐滴滴入0.1%的NaOH溶液20g,恰好完全反应。(测定原理:
H3PO4+NaOH=NaH2PO4+H2O)
①步骤1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2中“煮沸10min"能除尽滤液中CO2的原因之一是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溶解度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计算1L可乐中磷酸的含量_____________。
22.在实验室里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方法一:计算→称量固体NaOH,量取一定量水→溶解
方法二:计算→量取一定量25%的NaOH溶液和水→混匀
(1)用方法一配置100g10%的NaOH溶液,需要NaOH固体______g;
(2)方法二中用量筒取25%的NaOH溶液时仰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则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参考答案
1.C2.D3.B4.D5.B6.B7.C8.B9.A10.B11.C12.B13.D14.C15.B16.A17.D
18.氢元素和氧元素
Ca(OH)2
NaOH
=
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CD
19.(每空1分,共5分)
(1)2NaOH+
CO2Na2CO3+
H2O
(2)Ca(OH
)2
(3)火碱(或烧碱、苛性钠)、熟石灰(消石灰)
(4)Na2CO3+Ca(OH)2=CaCO3↓+2NaOH
20.(1)甲;
(2)相等或甲=乙;
(3)N;3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1.3:31:64
吸附色素
变小
1.96g/L
22.10g
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