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京改版(2013)九年级上册第八章碳的世界单元同步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化学京改版(2013)九年级上册第八章碳的世界单元同步试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1-26 21:5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京改版(2013)九年级上册第八章碳的世界单元同步
一、单选题
1.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主要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酒精用做燃料 B.铜丝做导线
C.液氮用于医疗麻醉 D.石墨制铅笔芯
2.下列两种物质的区别方法错误的是
A.氮气和二氧化碳,用带火星的木条 B.氧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
C.水和酒精,闻气味 D.甲烷和氢气,检验燃烧产物
3.现有两瓶等体积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下列区分不正确的是(  )
A.燃着木条 B.闻气味
C.紫色石蕊试液 D.澄清石灰水
4.下列除去括号中的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CO2(CO)往集气瓶中伸入一根燃着的小木条
B.CO(CO2)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C.CuO(C)把固体混合物隔绝空气加强热
D.N2(O2)往集气瓶中伸入一根燃着的小木条
5.已知:Cu+2H2SO4(浓)
CuSO4+SO2↑+2H2O。为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及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部分性质,某同学设计下图实验(图中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需插入浓硫酸中
B.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铜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D.实验中观察到脱脂棉团变红,可推理SO2溶于水生成酸
6.两份等质量的碳酸钙,一份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一份充分煅烧,它们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A.一样多 B.充分煅烧生成的CO2多
C.与盐酸反应放出的CO2多 D.很难确定
7.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8.比较归纳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是C、CH4、CO三种物质转化为CO2的转化关系,即:①C→CO2②CH4→CO2③CO→CO2,对它们的比较归纳正确的是( )
A.三种转化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
B.三种物质都只能跟氧气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
C.三种物质都可以在点燃条件下转化为二氧化碳
D.三种转化所有的生成物在常温下都是气体
9.通常条件下水的沸点是100℃。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如图是研究水沸点随气压变化的实验。关闭止水夹,连接好装置,再将液体 A滴入试管②中,打开夹子,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则液体A和物质B的组合可能是
序 号
A
B
C
D
液体A
双氧水

石灰水
稀盐酸
物质B
二氧化锰
氧气
二氧化碳
大理石
A.A B.B C.C D.D
10.下列关于元素、微粒及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H2O和H2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B.Cl与Cl-的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可以相互转化
C.氧化汞受热分解产生汞和氧气,说明氧化汞是由汞和氧气组成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结构不同但性质相同
11.将可能含有CO、CO2、N2、H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炽热的焦炭、澄清石灰水、灼热氧化铜和浓硫酸(假设每通过一种物质参加反应的气体都反应完全),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A.N2 B.CO2 C.N2、 CO D.N2、CO2
12.实验室制取CO2时不用浓盐酸的主要原因是 。
A.大理石不与浓盐酸反应
B.导致生成的CO2不纯
C.产生气体太快,不易控制
D.大理石虽能与浓盐酸反应,但无CO2气体生成
13.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中学生的义务。下列说法中属于伪科学的是
A.用液态氢作燃料发射火箭 B.用活性炭消除房间中的异味
C.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D.吸烟、饮酒能够预防“新冠肺炎”
14.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过如图装置吸收或验证该反应得到的气体产物,其说法错误的是( )
A.①中装有氧化钙固体,可吸收气体产物中的水蒸气
B.②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可验证原气体产物中有一氧化碳
C.③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原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D.③中尾气进行点燃,可防止尾气造成污染
15.在反应中,体现出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A.C B.CuO
C.Cu D.CO2
1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铅笔芯 B.N2 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用于灭火 D.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作燃料
17.取两份5mL10%的稀盐酸分别与3g块状碳酸钙、3g粉末状碳酸钙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利用数字传感器测得容器内的压强,并形成如下图像。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b点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已停止
C.等质量的块状与粉末状的碳酸钙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CO2的质量一样多
D.对比分析点c、d可知,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慢
18.3g木炭和6g氧气放于密闭容器中点燃,恰好完全反应,产物可能是
A.CO B.CO2 C.CO和CO2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9.感受北京2022“绿色冬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等冰上场馆,将采用CO2制冰技术,可实现CO2循环利用和碳排放几乎为零。
(1)固体二氧化碳俗称______,能用作制冷剂的原因是______。
(2)再举出生活中减少碳排放的一个实例:______。
20.释放到大气中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已经导致了“温室效应”,正对人类产生不良的影响,但二氧化碳也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在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天然气、石油和煤的总和还多数倍,可见二氧化碳减排与高效利用二氧化碳的研究至关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二氧化碳常被称为_____,当旱情较为严重时,可以使用它进行人工降雨,其过程中发生了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研究的重要物质,写出有其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各一个.
①_________(分解反应);
②_________(置换反应);
(3)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是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写出上述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一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三、综合应用题
21.某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并流进D中。请看图回答问题:
(1)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 E中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
(3)现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大理石中的杂质不发生反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求:大理石中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是__________?
2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2)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X和水,2CO2+6H2═X+4H2O请写出该化工原料X的化学式__________
(3)为了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康康用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进行了如图的实验.
观察到Ⅰ、Ⅱ中的小花均不变色,Ⅲ中的小花变为红色,请回答:
①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
②老师认为此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请补充实验加以证明.______________
(4)为了减少CO2的排放,某同学依据所学知识,设计了如下方案.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你认为该同学的思路能减少CO2的排放吗?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
(5)为减缓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你能做些什么______?(列举一条具体措施)
(6)10gCu和CuO的混合物在加热情况下通入CO充分反应后,冷却得固体质量为8.4g,求原混合物中CuO质量分数______.
参考答案
1.A2.A3.B4.B5.A6.A7.A8.C9.C10.B11.D12.B13.D14.C15.A16.B17.B18.C
19.干冰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出行时多乘公交车
20.干冰 物理 CaCO3 CaO+CO2↑(合理即可) 2CuO+C2Cu+CO2↑(合理即可) CO2+2NH3CO(NH2)2+H2O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21.2H2O22H2O+O2↑ 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5.0g
光合作用 C2H4 H2O和CO2,均不能使(干燥的)石蕊小花变色,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小花变为红色(或变色)(合理即可) 将干燥石蕊小花喷稀醋酸做对比实验(合理即可) 不能,因为碳酸钙高温产生CaO时产生气体CO2 合理即可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