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26 21:2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练习题
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提倡实业救国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提倡民主、科学
2.1919年6月英国《泰晤士报》发表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
A.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C.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D.巴黎和会促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3.1918年11月,蔡元培提出的“劳工神圣”“今后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口号很快风靡全国。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思想主流
B.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新希望
C.“民主”和“科学”成为两面大旗
D.五四运动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
4.1919年,陈独秀为了回击顽固派各方面对《新青年》的非难与谩骂,写了著名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其中写道“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些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文中的“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指(
)
A.陈独秀的朋友
B.民主和科学
C.民主和自由
D.德国和苏联
5.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为要求条件。”这表明(
)
①五四运动扩展到上海
②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③工人已经举行浩大罢工
④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武昌起义
D.中共二大
7.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
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
C.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
D.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
8.“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召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材料所涉及的运动的性质是(
)
A.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运动
B.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C.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9.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在这次会议上确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
)
①组织工会
②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③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④领导工人运动
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0.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
A.魏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11.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2.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的词语是(
)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光明前途,良好开端
D.科学发展,高举旗帜
13.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14.下图是五四运动时期的纪念章,它最让我们铭记的五四精神是(
)
和平
B.自由
C.平等
D.爱国
15.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该会议召开的重大意义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中国共产党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C.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D.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立
16.“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7.“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B
)
A.维新变法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8.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19.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
)
A.袁世凯独裁
B.北伐战争爆发
C.新文化运动
D.黄埔军校创立
20.《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段材料反映出这场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学生和知识分子受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B.巴黎和会上中国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
C.俄国十月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D.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人民革命运动
二、非选择题
21、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喊出的最响亮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民主”和“科学”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民主的对立物是专制,科学的对立物是愚昧和迷信,这正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恶果。
——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
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3)综合以上材料,你觉得应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22、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3
000多名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随后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全国各地学生纷纷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从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自动举行罢工。而工人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随后,“三罢”斗争扩展到了全国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面对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相继被免职,被捕学生获得释放。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观察材料一漫画回答,巴黎和会上作出了怎样的规定,导致德国人如此沮丧、日本人如此得意?这一规定直接引发了国内的哪一事件?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什么是“五四精神”?
2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东代表陈公博、包惠僧,东京代表周佛海,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等
材料二
我们党的纲领如下:(1)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2)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3)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
——引自《中共一大纲领》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奋斗目标是:(1)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引自《中共二大宣言》
(1)根据材料一,判断这次“大会”是指什么会议?什么时候召开的?最开始的开会地点在哪里?请概括指出这次“大会”参会人员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对奋斗目标的看法有什么变化?能否根据材料三,认为中国共产党已放弃了材料二中的主张?请说明你的判断。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次“中共成立”的认识。
答案
1-5DBBBB
6-10BBABD
11-15DABDA
16-20CBCCC
21、(1)历史事件: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局限性:对东西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3)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成分,也有一些不好的方面,我们不应采取极端的态度进行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而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22、(1)规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事件:五四运动。
(2)原因: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运动后期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3)“五四精神”是忧国忧民、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抗争到底、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精神。
23、(1)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或中共一大)。时间:1921年7月。最开始的开会地点:上海。地域分布特点:既有国内代表也有国际代表;国内代表来自地区较广泛,且南方多于北方。
(2)主要内容: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3)变化:提出了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或最低纲领)。判断:不能,因为材料三中指出了为“目前利益计”。
(4)认识: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