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
备受后代推崇
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
天之木铎(指代老师)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球154个国家(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
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于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21世纪科学发展大会上,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说:“人类要想在未来生存发展,必须回溯到两千五百年前去读孔子。”
叔梁纥(父)颜徵在(母)
名纥,字叔梁,子姓孔氏,为逃避宋国战乱,流亡到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他人品出众,博学多才,能文善武,曾官陬邑大夫。是“鲁国三虎将”之一。
叔梁纥与原配施氏连出9个女儿,他望子心切,于是续娶一妾,得一子名孟皮,却脚有残疾。叔梁纥在66岁时三娶18岁的颜徵在,生孔丘仲尼。为得子,叔梁纥曾在尼丘山求拜,故取名丘,字仲尼。孔子3岁时,叔梁纥去世,颜氏移居曲阜阙里,将其抚养成人。
“韦编三绝”:
孔子读《易》的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
后就用来形容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展示自学成果
1.给下列生字正音
葸( xǐ ) 悌( tì ) 笃( dǔ)
2.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一词多义
贼:其蔽也贼( 害 )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强盗)
几落贼手死( 敌人)
其太子丹乃阴会荆轲为贼(刺客)
是天下之大贼也(祸患,祸害)
趋:鲤趋而过庭(快走,表示恭敬 )
(孔子)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趋向,奔向)
就:就有道而正焉( 接近,靠近 )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完成,达到 )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
好知不好学(“知”通“智”)
今也则亡(“亡”通“无” )
出则弟(“弟”通“悌”)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a生而知之者,上也(判断句)
b君子笃于亲(介宾短语后置句)
c(我)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判断句)
d陈亢问于伯鱼日(介宾短语后置句)
e敏于事而慎于言(介宾短语后置句)
疏通文意
4、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1),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3);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5);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居:坐。(2)愚:愚蠢。(3)荡:放浪而没有准则。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4)贼:害。(5)绞:说话尖刻。
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德行、六种弊病吗?”
仲由回答:“没有啊。”
孔子道:“坐下!我告诉你:一味喜欢仁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愚蠢(不应以仁爱之心对待的,却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一味喜欢聪明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放浪而没有准则;一味喜欢诚信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害人害己;一味喜欢梗直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因急切而伤害人;一味喜欢勇猛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闯祸;一味喜欢刚强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狂妄而不知道天高地厚。”
6、子夏(1)曰:“贤贤(2)易(3)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1)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子夏说:“尊重有才有德的人而看轻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自己的力量;侍奉君上,能够贡献自己的身家性命;跟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有信用:这种人虽说没学,我也一定说他学了。”
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1)就:靠近、看齐。(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3)正:匡正、端正。
【译文】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勤勉于做事而谨慎于言谈,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11、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1)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2)其子也。”
(1)异闻: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2)远:不亲近,不偏爱。
【译文】陈亢问伯鱼(孔子的儿子孔鲤)说:“你从夫子那里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导吗?” 伯鱼答道:“没有啊。曾经有一次,(夫子)一个人站着,我快步走过庭院(表示恭敬)。夫子说:‘你学《诗》了吗?’我回答:‘没有啊。’夫子说:‘不学习《诗》就不会说话(指话说得不漂亮、没有依循)。’我退回便学《诗》。后来有一天,(夫子)又一个人站着,我快步走过庭院。夫子说:‘你学《礼》了吗?’我回答:‘没有啊。’夫子说:‘不学习《礼》,就不能立身处世、立足于社会。’我退回便学《礼》。就听说过这两件事。”
?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问一件事情,知道了三件事:听说了学习《诗》的意义,听说了学习《礼》的意义,又听说了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探究问题
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含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 一味喜欢仁义而不喜欢学习,它的弊病是愚蠢。
一个人的品质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有“仁”“智”等美德也会害人害己。如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与狼”和“农夫与蛇”中的主人公,就因为没明辨是非而带来麻烦甚至送了命。
2、讨论:孔子所说的“好学”有哪些内涵?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 : 学习的具体内涵有:尊贤、孝亲、忠君、信友、食无求饱、居天求安、敏事慎言、就有道、正己过、不迁怒、不贰过、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人、学《诗》以言、学《礼》以立……
启发意义主要就是:在努力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
3.培养德行和“好学”何者为先?根据第3、4、6则选文,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答:按照孔子的观点,“好学”的基本点是努力培养好的德行,所以培养德行和“好学”两者谈不上谁先谁后。然而现在所谓“好学”,内涵已完全不同。惟其如此,它跟培养德行之间就有了一个孰先孰后的问题。现今教育忽视培养学生美好德行的偏失必须得到纠正,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德行具有根本的意义。
板书设计
智力差异
为什么要学习 充实自我
学可去蔽
学什么 礼 、 文
《诗》、《礼》
良好的道德品质
健全的人格
天才身份,完美犯罪,教育反思
吴谢宇是个天才,有着学霸的光环。
2012年,吴谢宇被北大提前录取。
在同学和老师们的口中,得知吴谢宇曾是几近完美的人,是母亲引以为荣的孩子,更是很多人口中所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2015年7月杀害自己的母亲。
2019年4曰21日在重庆机场被捕。
立德树人
因为吴谢宇、马加爵、刘海洋,复旦投毒案等等,越来越让中国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们开始反思中国的教育,只有学术优秀而不是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的人,是多么的危险。我们的现行教育制度是不是有什么不足之处?
教育的目的并非培养高智商的人,而是为了培养人格健全的人。
健全的人格是怎样的?健全人格的最简单的定义就是人格的正常和谐的发展,是生理、心理、道德、社会各要素完美地统一、平衡、协调,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吴谢宇们自然没有达到这种平衡。一直以来,应试教育迫使我们将情感等其他教育隐藏在后,长时间如此,让部分孩子变成了思想上“缺胳膊少腿”的人。
译作者 杨伯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