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测试题
选择题
1.王尽美在《肇在造化——赠友人》的诗中写道:“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他寻求“解放”的思想武器是(
)
A.人文主义
B.进化论
C.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
2.1915年,一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兴起。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严复发表《天演论》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3.下图《新申报》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共“一大”
4.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
②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④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进入长达十年的对峙时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胡适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蔡元培
6.某学者认为:五四爱国运动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是中国现代外交的起点。其依据(
)
A.弘扬了爱国精神,改变了弱国地位
B.促进了民族觉醒,推动了思想解放
C.昭示了反帝决心,拒绝了无理要求
D.显示了人民力量,重组了革命阵营
7.“我们党用28年时间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缔造新中国,彻底改变了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党建立这一功勋的起始时间是(
)
A.1840年
B.1919年
C.1921年
D.1949年
8.“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融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9.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10.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反响巨大。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党员人数从一大时的50多发展到十八大时的8
200多万。这一数据以及我党90多年的奋斗和建设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不忘的“初心”是(
)
①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②追求“三民主义”的资产阶级革命目标
③代表中华
民族利益的赤胆忠心
④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⑤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梦想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11.徐中约说:“《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作者认为这些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
A.批判继承
B.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C.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D.完全否定
12.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
A.维新思想
B.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毛泽东思想
1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的体现包括(
)
①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②奋斗目标:共产主义
③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④斗争形式:武装斗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历史课后,小明在笔记本上对新文化运动做了如下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
①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封建斗争的继续
②新文化运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值得肯定与发扬
③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批判孔子
④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5.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论述,最正确的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是其导火线
B.6月初后,运动中心在北京
C.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D.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6.新文化运动发起的目的是寻求“救国之要道”“根本之救亡”。其“要道”“根本”是指(
)
A.政治革命,推翻“军人武力之政府”
B.思想启蒙,启发“多数国民之觉悟”
C.实业救国,兴办机器生产大企业
D.以俄为师,迎接世界革命新纪元
17.五四运动之所以取得初步胜利最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促进作用
B.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C.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D.十月革命的鼓舞
18.“一群怀揣憧憬的青年集聚南湖,审视自己走过的路途,游船上红色理论与五千年的国情嫁接,沉沦的民族挺起希望的胸膛。”材料中“游船上的红色理论”是指(
)
A.“自强”“求富”的思想
B.民主共和的思想
C.君主立宪的思想
D.马克思主义思想
19.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
A.《时务报》
B.《新青年》
C.《民报》
D.《申报》
20.古人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来勉励学生要潜心学习;而1919年,一群学生用满腔的热血和炙热的青春彰显爱国情怀,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D.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这两位先生”指什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2)除陈独秀外,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还有哪些?请举出两位。
(3)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像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但唯独1919年的这一次,激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人经历了难以承受的从大喜到大悲的心理落差。
材料二 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说:“五四运动所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假使不要反对的话,那么,五四运动就是错的。”
材料三 胡适在1922年回忆说:“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新派期刊仅《新青年》《新潮》等不超过10种,而在五四运动之后的半年中,中国出现了大约400种新的白话文期刊,大约350种周报,而且皆以‘传播新思想,改造旧社会’为己任。各种思潮和主张背后的支点,都是救国强国的信念……那些后来成为著名共产党人的青年人,无不是在对各种各样的强国思路和手段的比较选择中确立起自己的信念的。”
(1)依据材料一,指出导致“1919年……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发生的原因,并用史实佐证“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的说法。
(2)材料二中的“卖国政府”指的是哪一政府?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并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4)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应该发扬五四运动的哪些精神?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东代表陈公博、包惠僧,东京代表周佛海,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等
(1)根据材料,判断这次“大会”是指
,发生于
年,地点在
。?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这次“大会”参会人员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大会”的主要内容。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次“大会”重要历史意义的认识。
答案
1-5DBCAA
6-10CCDDB
11-15DCABA
16-20BCDBA
21、1)民主、科学;《青年杂志》的创办(或《新青年》的创办)。
(2)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举出两位即可)
(3)性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作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2、(1)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北洋军阀政府。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重大意义: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地位: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爱国的精神,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不畏强暴、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勇于抗争的精神。
23、(1)中共一大 1921 上海→(浙江)嘉兴
(2)地域分布特点:国内代表涉及地区较广泛;既有国内代表也有国际代表。
(3)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②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4)认识: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