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 同步练习(Word版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 同步练习(Word版 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27 19:3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初一数学第二学期人教(2012)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在△ABC中,∠ACB=90°,CD⊥AB,垂足为点D,则图中能表示点到直线距离的垂线段共有
A.2条
B.3条
C.4条
D.5条
2.过点B画线段AC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过点O作OF⊥OE,若∠AOC=42°,则∠BOF的度数为(  )
A.48°
B.52°
C.64°
D.69°
4.如图,不能判断的条件是(

A.
B.
C.
D.
5.如下图,已知a⊥b.垂足为O.直线c经过点O,则∠1与∠2的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
A.相等
B.互余
C.互补
D.对顶角
6.图中的∠1、∠2可以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则
B.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C.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D.若,则是线段的中点
8.如图,两条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M是∠AOC的平分线,若∠BOD=66o,则∠BOM等于(  )
A.123
o
B.99
o
C.147
o
D.133
o
9.如图,要测量两堵围墙形成的∠AOB的度数,先分别延长AO、BO得到∠COD,然后通过测量∠COD的度数从而得到∠AOB的度数,其中运用的原理是(
)
A.对顶角相等
B.同角的余角相等
C.等角的余角相等
D.垂线段最短
10.如图,直线AC和直线BD相交于点O,若∠1+∠2=90°,则∠BOC的度数是(
??)
A.100°
B.115°
C.135°
D.145°
11.下列日常现象:①用两根钉子就可以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够缩短路程;③体育课上,老师测量某个同学的跳远成绩;④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先在两端立桩拉线,然后沿着线砌墙.其中,可以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的现象是(
)
A.①④
B.②③
C.③
D.④
12.如图,下列各组角中,互为对顶角的是(  )
A.∠1和∠2
B.∠1和∠3
C.∠2和∠4
D.∠2和∠5
二、填空题
1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EOD=120°,则∠BOD=__________°.
14.如图,要把池中的水引到D处,可过D点作CD⊥AB于C
,然后沿CD开渠,可使所开渠道最短,试说明设计的依据:______.
15.如图,直线相交于点O,图中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的邻补角是__________.
16.如图,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O,且CD⊥EF,∠AOE=68°.若OG平分∠BOF,则∠DOG=_____度.
17.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一定有一个是锐角.
(___)
18.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_,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9.如图,已知∠DAB=65°,∠1=∠C.
(1)在图中画出∠DAB的对顶角;
(2)写出∠1的同位角;
(3)写出∠C的同旁内角.
20.如图,己知,过点作直线,作于点.
图中除了直角相等外,再找出一对相等的角,并证明它们相等;
若,求的度数;
将直线绕点旋转,若在旋转过程中,所在的直线平分,求此时的度数.
21.如图,△ABC中,∠A+∠B=900.
⑴根据要求画图:
①过点C画直线MN∥AB
②过点C画AB的垂线,交AB于点D.
⑵请在⑴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①已知∠B+∠DCB=900,则∠A与∠DC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②图中线段_________的长度表示点A到直线CD的距离.
22.如图,已知AC⊥AB,DB⊥AB,AC=BE,AE=BD,
(1)△AEC≌△BDE吗,请说明理由
(2)试猜想线段CE与DE大小与位置关系,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D2.D3.D4.D5.B6.C7.B8.C9.A10.C11.A12.A
13.30°
14.垂线段距离最短.
15.∠BOF
∠COE,∠FOD
16.56
17.×
18.
相交,
交点
19.(1)详见解析;(2)∠1的同位角是∠DAB;(3)∠C的同旁内角是∠B和∠ADC.
20.(1);(2);(3).
21.(1)作图见解析(2)①
;∠A=∠DCB;同角的余角相等;②AD
22.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