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旋转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章节
第24章第一节
学时
第一课时
年级
九年级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具体实例的抽象认识旋转。
②经过动手操作、测量掌握旋转的三要素和性质。
③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的观察、操作等过程,掌握旋转对称图形的定义。
(2)数学思考:
在发现、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旋转这一图形变换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问题解决:
经历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进一步应用所掌握的这些特征进行旋转变化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4)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者分析
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如钟表中时针和分针的旋转,而且实际生活中也存在大量旋转现象。同时,九年级学生爱动手、肯动脑,有积极探索的热情。因此,在学生学习旋转定义时,可以比较顺利的接受,但与小学认知冲突的是本节课探究的是平面内图形的旋转,所以需要借助几个特殊的旋转现象的抽象得出旋转的定义。而对于这种比较规范的定义学生可能还会觉得比较抽象,在授课时应先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再引出旋转的定义。对于旋转的三要素则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然后总结如何描述一次旋转变换。旋转的性质则是本节课真正意义上的新知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在之前关于平移、轴对称内容的学习,可能会积累一点研究图形变换的经验,比如能找到在变换过程中始终不变的部分,始终在变化的部分,两部分的联系是什么。从而把旋转的性质全部引出来,形成学生在问题的提示下自己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研究出有效结论。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教学重点:认识旋转、旋转的三要素及其性质
(2)教学难点:旋转的性质
本节课从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出发,引出课题。从学生举例说出的一些特殊的旋转现象如钟表、风车等抽象出数学模型,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归纳总结出旋转的定义。并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归纳、分析出旋转的三要素和旋转的性质。
学习旋转的三要素时,让学生自己借助几何画板按题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描述一次旋转变换必须有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旋转中心三个要素。
学生在操作、观察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旋转的性质主要是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线段的长度和角度的大小,在观察、操作过程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一致。另外借助多媒体动态展示旋转过程,强调旋转不变性以及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深刻领会旋转的性质。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0’05”---
7’42”
认识旋转的定义
通过视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来引出课题,再举例生活一些特殊的旋转现象将其抽象成数学模型,通过动态数学模型的演示,总结归纳出旋转的定义。
(1)举出生活中旋转的例子
(2)讨论、交流归纳出旋转的定义
(1)利用视频插入、截屏功能,播放视频,截取其中的图片,给学直观的感受,抽象概括旋转定义。(2)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取学生提问,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点评并发送。
生生合作
难点突破
7’43”---
9’28”
能找出旋转变换中的旋转角
找出上一环节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的三种旋转模型中的旋转角。从找旋转角的过程发现旋转变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
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找出旋转变化中的旋转角
多媒体蒙层功能,及时核对学生回答情况。
交互教学概念辨析
9’30”---
14’35”
了解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概念。并能找出一次旋转变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
能对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进行分类。
找出第一环节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的三种旋转模型中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
利用白板让学生上台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进行分类。
独立思考,找出一次旋转变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学生与新技术交与,对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分类.
(1)遮幕功能,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2)课堂活动,让学生和新媒体交互,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14’36”---
20’15”
探究旋转的三要素
利用几何画板强大的动态演示和实时测量的功能,让学生再白板上借助几何画板按要求操作,感受旋转,总结归纳出旋转变换的三要素。
学生分组借助几何画板按题目要求进行旋转。
超链接功能,无缝对接几何画板,让学生切身体会旋转的三要素。
思维导图,对三要素一目了然。(3)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取两名同学,力争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
新知运用
牛刀小试
20’16”---
21’55”
掌握旋转变换的三要素
出示例题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上台在白板上完成。
课堂活动,设置若干个干扰项让学生选填,及时检查答案。
实验操作
探索新知
21’56”---
31’52”
探究旋转的性质
同桌合作进行实验,对指定线段、角度进行度量、分析、归纳、抽象出图形旋转的特征。然后与同学交流、对比、融合。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得出图形旋转的性质。
(1)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一次旋转变换操作;(2)测量合作完成的旋转变换中的指定线段长度,指定角的大小;(3)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归纳。
(1)西沃助手,将学生的成果呈现在白板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科工具,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和角度的大小,增强学生的动手、合作交流能力。
例题讲解
学以致用
31’53”---
34’40”
掌握旋转的性质
出示例题
学生独立思考,随机提问,简述理由。
多媒体蒙层功能,及时核对学生回答情况。
师生合作
探索新知
34’41”---
38’34”
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
超链接几何画板,动态演示三个图形,演示过程中注意停顿。引导学生思考,找出旋转过程中三个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归纳旋转对称图形的定义和一个旋转对称图形至少经过多大角度才能与原图重合。
学生仔细观察图形的旋转,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讨论交流、总结归纳出旋转对称图形的定义特别是一个旋转对称图形至少经过多大角度才能与原图重合。
超链接功能,借助几何画板强大的动态演示功能,让学生直观感受旋转对称图形,并找出三个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以致用巩固提升
38’35”---
41’10”
会对旋转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进行分类,
(2)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找到旋转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3)理解一个旋转对称图形至少旋转多大角度才能与原图重合。
出示例题和巩固练习
学生快速辨识旋转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并找代表上台再白板完成课堂活动;在课本上独立完成巩固练习,巡视解题情况,帮助困难学生,随机找学生回答。
课堂活动,让学生和新媒体交互,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课堂小结
提炼升华
41’11”---
42’53”
知识小结
提炼升华
思维导图
学生回顾旋转定义、性质,对当堂知识再次巩固。
思维导图,让学生对一节课所学有一个整体框架认识。
分层作业
拓展延伸
42’53”---
42’54”
科学性的布置作业
出示选做题和必做题
课后完成
六、教学流程图
图形意义说明开始
结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般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与教师活动的组合流程线教学媒体与学生活动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