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小石潭记》2004—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34个试题(省市按音序排列)
09(6);08(9);07(5);06(10);05(3);04(1)
1、(2009·崇左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8——11题。(10分)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足够、足有) B.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C.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D.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0.本文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2分)
11.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佳作,作者写初见小石潭时的心情是“ ”,可游到最后,心情却感到“ ” (前两空用原文填写),只好离开,这是为什么?(3分)
8.A 9、青葱的树枝和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意思相近即可) 10、清澈的水、岩石、绿树(竹、藤)、鱼、溪水等(写对2个给1分,不超过2分。)11、心乐之 悄怆幽邃 因为小石潭的幽静、寂寞、冷清的环境触发作者内心的隐痛快忧伤)(答对要点即可给分)
2、(2009·南京市)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13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à):裂缝。③掉:摇动。
7.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D.似与游者相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疾趋,度石罅 必为有窃疾矣
D.山行之极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
9.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
10.以上诗文都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3分)
(1)《次北固山下》: (2)《小石潭记》: (3)《观第五泄记》:
11.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2分)
诗 文 语 句 表达的感情
《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 (1)
《小石潭记》 心乐之 心情快乐
《观第五泄记》 (2) 依依不舍
7.(2分)D
8.(2分)B
9.(4分)(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瀑布在
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每句2分,意对即可)
10.(3分)(1)平(或:绿) (2)清 (3)伟(或:疾) (每处1分)
11.(2分)(1)思乡之情 (2)而犹不忍去 (每处1分)
3、(2009·衢州市)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2)伐竹取道 伐:
(3)佁然不动 佁然: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0.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17.(1)向西 (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
18.A
19.(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孤独忧伤(凄凉)
4、(2009·上海市)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____。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____》(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9.柳宗元《江雪》、《捕蛇者说》等
10.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
11.B
5、(2009·湛江市)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24-28题 10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坎,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指。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悄怆幽邃( )
(3)不可久居( ) (4)其岸势犬牙差互( )
19.翻译。(2分)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大约 (2)深 (3)停留 4) 像狗的牙齿那样
19. (1)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0、因为这个小水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1.小石潭的溪水是由西南流向东北;作者观赏景物时站在小石潭的东北方向;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22.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6、(2009·舟山市)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伐竹取道
(2)佁然不动 (4)其岸势犬牙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心乐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因为) 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斗折蛇行,明来可见。
20.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2分)
17.(1)向西(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
18.A
19.(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7、(2008·滨州市)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治 驼
昔有医人,能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凄神寒骨( ) ②以其境过清( ) ③能媒能治背驼( )
④延吾治( ) ⑤可朝治而夕如矢( )⑥其子欲鸣诸官( )
⑦我业治驼( )⑧但管人直( )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2)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
译文:
13、甲文重在写景,请说出景后之情。(2分)
答:
14、乙文重在记事,请写出事中之理。(2分)
答:
11、每一个加点词占0 . 5 分.共4 分。
① 使……寒冷 ②因为 ③ 介绍 ④请 ⑤ 箭 ⑥ 之于 ⑦ 职业 ⑧ 只
12、每小句占0 . 5 分,共4 分。
① (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水两岸的形势犬牙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② (医人)将一片板放在地上,让驼者卧在上面;又将另一片板压在驼者身上,接着就在上面跳踏。
8、(2008·郴州市)
〖甲〗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小石潭记(节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2.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微斯人
③以其境过清 ④乃记之而去
A.探求 稍微 冷清 离开 B.探求 没有 冷清 离开
C.请教 没有 清白 走了 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离开
13.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不可久居
B.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是何世
C.去 乃记之而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
D.异 或异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4.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 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 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D.以其境过清 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15.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l2.B
l3.B
l4.C
l5.C
9、(2008·呼伦贝尔市)
阅读下文,回答5 - 8 题。( 8 分)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 1)水尤清冽 尤: (2)悄怆幽邃 悄怆: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伐 (1)伐竹取道 (2)齐师伐我
B.去 (1)乃记之而去 (2)停数日,乃去
C.其 (1)不可知其源 (2)其真无马邪
D.以 (1)以其境过清 (2)属作文以记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 分)
答:
5 、 ( 1) 尤:特别(2 )悄怆:优伤的样子
6 、B
7.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翻译完全正确的得2 分,“斗”和“蛇”两个词意义没落实的扣1 分)
8、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
10、(2008·荷泽市)
小石潭记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10.答案 :① 因为 ② 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 :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 :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 :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2008·莱芜市)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以其境过清( ) ②不可名状( )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B.
C. D.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1.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4分)
甲文:
乙文:
12.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3分)8.①因为 ②说出
9.C
10.①(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11.甲文:清澈 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湍急 正面(直接)描写
12.寓情于景;例如甲文通过描写小石潭幽美、凄寒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12、(2008·山东省)
(二)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
乙文: 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8.答案: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切。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诗人因为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复杂的心情。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① 因为 ② 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侧面(间接)描写 清澈透明 乙文:正面(直接)描写 水流湍急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3、(2008·上海市)
小石潭记(节选)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发文学家____(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
6.节选部分的景色按照作者的游踪来写,在游历山水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____的。(将节选文字中的关键字组成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语来回答)(2分)
4.(2分,每空1分)唐 柳宗元
5.(2分)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相互交错,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儿。
6.(2分)快乐
14、(2008·深圳市)
小石潭记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佁然不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水尤清冽: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4分)
答案 :
(1)大约 (2)呆呆的样子
7.(1)水格外清凉。(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8.此题答案 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
15、(2008·维吾尔自治区)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0——23题(13 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索元(小石潭记))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苏拭(记承天寺夜游) )
20、 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水尤清冽( ) ②为坻,为屿,为峪( )
③遂至承天寺( ) ④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往来右忽( )
21、请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3 分)
A、(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相与步于中庭
C、(1)近岸。卷石底以出 (2)以其境过清
B、(1)心乐之 (2)念无与为乐者
D、(1)闻水声,如呜佩环 (2)庭下如积水空明
2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 分)
①全石以为底。
译:
②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
23、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谪时所写,都借助自然山水抒发了内心的情感,但在思想感情方面还有明显的不同。请结合文句作简要的分析。(4 分)
答:
20、① 格外、特别 ② 小岛 ③ 于是 ④ 轻快饭捷(4 分。各l 分)
21、D(D项两个“如”都是”好像”的意思;A、①量词② 动词,散步;B、① 连词,而 ② 因为;C、① 喜欢② 游乐)( 3 分)
22、① (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 ② 只是缺少像我们二人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2 分)
23、甲乙两文都抒发了孤寂悲凉的情感,只是甲文更浓重一些,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可久留”等还寄寓作者被贬后的忧伤、愤懑之情;乙文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既反映出作者自嘲、自解的心态,又透露出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共4 分)
16、(2007·安徽省)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4分)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5.(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16.(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7、(2007·池州市)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4分)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参考答案
15.(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16.(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8、(2007·南宁市)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恬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水尤清冽 尤:
(2)往来翕忽 翕忽: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伐竹取道 ②齐师伐我
B、①乃记之而去 ②停数日,乃去
C、①不可知其源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①以其境过清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
9.简要分析第②段景物描写的特点。(3分)
6.(1)尤:特别(1分) (2)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或轻快敏捷)(1分)
7.B.动词,离开。(A.砍伐/攻打;C.代词,它的/副词,难道;D.连词,因为、由于/连词,来)
8.(从)小石潭向西南方向远望,(只见流入潭中的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弯曲曲地流淌(行进),可以看见(溪水)时而现出来,时而被遮住(“明灭可见’’也可译为“时隐时现”)。(得分点:“西南”1分;“斗”“蛇”1分,错译其中一个关键词不得分;补出“斗折蛇行”一句省略的主语及译出“明灭可见”的大意共1分,两者缺一均扣1分)
9.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衬托。(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19、(2007·内江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1题。(10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记 乃记之而 去岳阳楼记
B.见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以 以其境过清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分C
9.3分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斗”“蛇”1分,句意2分)
10.2分游鱼清澈的水(每点1分)
11.3分乐、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
20、(2007·宁夏回族自治区)
《小石潭记》中,柳宗元赋予小石潭什么样的意趣?说说看。(2分)
答案:
赋予小石潭雅致、脱俗的情趣,含蓄表达出作者的不满官场、追求高远的情怀。
21、(2006·福州市)
阅读《石潭记》,完成6—10题。(16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代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近,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本语段文字以苏教版为准。
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分)
从 小 丘 西 行 百 二 十 步 隔 篁 竹 闻 水 声 如 鸣 佩 环 心 乐 之。
7.解释加点词在句子里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俶尔远近( )
(3)斗折蛇行( ) (4)以其境过清( )
8.用选文中的句、段回答下列问题。(4分)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
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2)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蒋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
工之妙的段落是:第( )段。
9.读了选文,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什么感觉?(4分)
10.根据对联的特点,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下联,使上下联对偶工整。(2分)
上联:小石潭上,凄神寒骨。
下联:在醉翁亭中畅饮,欧阳修倍感赏心说目。
下联: 。
6.(2分)从小 丘 西 行 百 二 十 步/隔 篁 竹/闻 水 声/如 鸣 佩 环/心乐 之。
7.(4分)(l)大约(2)忽然(3)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4)因为(认为)
8.(4分)(l)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分)(2)②(2分)
9.(4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
10.(2分)醉翁亭中,赏心悦目。
22、(2006·海南省)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19-22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亻叔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9、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不见曦月(xī) B.素湍绿潭(tuān)
c.其岸势犬牙差互(chā) D.怡然不动(yí)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略无阙处 ②良多趣味 ③亻叔而远逝 ④斗折蛇行
2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2、甲段中描写春冬之水的句子是: 乙段中对潭中鱼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潭水 的特点。乙段中体现溪流曲折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5分)
19、(2分)C
20、①缺②很③消失④像北斗一样
21、(意思正确即可)①(2分)即使乘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比乘船顺流而下快。
②(2分)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浮在空中无所依傍。
2、(1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分)清澈 (2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出现“斗折蛇行”一句即可得2分)
23、(2006·河北省)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人名)。(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答:
答案:
5.(1分)柳宗元
6.(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24、(2006·荆州市)
(8分) 阅读选文《山水画卷》,完成9—12题 ?
山水画卷 ?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9.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A.之:如镜之新开 暮寝而思之?
B.其:不可知其源 其如土石何?
C.者:似与游者相乐 得道者多助
D.为:山峦为晴雪所洗 子墨子解带为城?
10.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负势竞上(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④于时冰皮始解(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 )?
A. 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声响。
B. 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的动态之美。
C. 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
D. 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9.C (2分)
10.①争着 ②大约 ③好像 ④在 (2分,每对一处给0.5分)?
11.①急速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一样。(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②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此题评改时注意不要死扣参考答案)
12.C (2分)
25、(2006·太原市)
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
1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②以其境过清 清:
③南流数十步 南: ④不可名状 名:
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1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
11、(潭)水和(游)鱼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12、①大约,大概 ②凄清,冷清清 ③向南 ④说出
13、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②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
14、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26、(2006·天门市)
(二)小石潭记(柳宗元)(11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B.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满井游记》)
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 以塞中谏之路(《出师表》)
D.其真无马邪(《马说》)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
12.理解填空。(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3.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
9.①大约(表数目不确定)②像蛇一样③使……寒④离开(每个词0.5分)
10.B
1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著不齐,随风飘动。(2分)
12.①全石以为底③俶尔远逝④鱼 水(每空0.5分)
13.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3分)
27、(2006·梧州市)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篁竹(huánɡ) 然(yǐ) 翕忽(hé) 卷石底以出(quán)
B.差互(cī) 为坻(chí) 悄怆(chuànɡ) 俶尔远逝 (chù)
C.青树翠蔓(翠绿的藤蔓) 可百许头(大约)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D.以其境过清(凄清) 水尤清冽(格外) 悄怆幽邃(幽静深远)
8.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9.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2分)
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分)A
8、(3分)D
9、(4分)
(1)(2分)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底上。
(2)(2分)那石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10、(2分) 评分点:指出特点(1分),分析(1分)。
示例: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征,用了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8、(2006·仙桃市)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 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子城①西北隅,雉堞圮毁②,榛莽③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④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⑤,幽阒辽?⑥,不可具状⑦。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⑧然;宜投壶⑨,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⑩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12分)
【注】①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②雉堞(zhìdié):城墙上矮而短的墙。圮(pǐ):毁坏。③榛:丛生的杂树。莽:深密的荒草。④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城上。⑤平挹(yì)江濑(lài):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⑥阒(qù):静。?(xiònɡ ):远。⑦状:描述。⑧丁丁(zhēnɡ zhēnɡ ):棋子敲击声。⑨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⑩公退:办公归来。?被:同“披”。?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第:只。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水尤清冽( ) (2)不可名状(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乃记之而去 公退之暇
B. 其岸势犬牙差互 待其酒力醒
C. 潭西南而望 野芳发而幽香
D. 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2分)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11.文段理解。(6分)
(1)甲文第二段共有三句,其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是第 句;乙文第一段中由远及近写景的对偶句是“ ”;乙文中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遭遇的一个词是“ ”。(3分)
(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3分)
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
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 。
8.(1)格外(或:特别、尤其) (2)详细(或:全部、一一)(2分)
9.D(2分)
10.江流山峦之外(或:江流山峦的远处),只看到风中的白帆,沙滩上的水鸟,轻烟淡云,翠竹绿树而已(或:翠竹绿树罢了)。(2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11.(1)第一空:一(或:1) 第二空: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第三空:谪(或:谪居)(3分。每空1分。) (2)示例:“消遣世虑之情”、“排解谪居之忧”等。(3分。酌情评分。)
29、(2006·永州市)
阅读柳宗元《小石潭记》,完成19-24题。(17分)
①(纵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有删节)
19.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伐竹取道 十年春,齐师伐我
B.参差披拂 参差不齐
C.全石以为底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D.乃记之而去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每句2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2.作者抓住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出了自己_______________的感受。(2分)
23.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4.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5分)
19.(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2分)B
21.(4分,每句2分)
④(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⑦(鱼)时而静上卜不动,时而 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22.(2分) 幽静。(1分)幽深冷寂,孤凄悲凉。(1分,语意相近即可)
23.(2分)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能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感受即可)
示例: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我的灵魂仿佛得到了净化。
24.(5分)答案不唯~:写出相连的两句写山水的古诗词2分,能合理赏析3分。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半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30、(2006·遵义市)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伐竹取道 伐: ②下见小潭 见: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④以其境过清 清: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8、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4分)
16、①砍伐 ②看见 ③大约 ④冷清 (每小题1分,共4分)。
17、①阳光直接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石上,呆呆地不动。②从石潭这里向西南方远望,溪水象北斗星那样曲折,象长蛇那样爬行,溪身或明或暗,溪水都看的清楚。(对一句给2分,共4分。)
18、 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2分)。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2分)。(只要按照以上意思答题,言之成理,亦可给分。本题4分。)
31、(2005·呼和浩特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10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8.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彻: 齿: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
B.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之不能尽其材
C.若毒之乎 皆若空游无所依
D.殚其地之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1)傲尔远逝
(2)斗折蛇行
(3)犯寒暑
11.填空、简答。(3分)
(1)以上两篇文章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1分)
(2)甲文段运用 的写法,写潭中游鱼的形态;乙文段运用对比、烘托手法,使 形成强烈反差。(2分)
8.彻:笔直照射齿:年龄
9.B
l0.(1)忽然游到远处去了 (2)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3)冒着严寒酷暑
11.(1)唐柳宗元 (2)动静结合“赋敛之毒”和异蛇之毒
32、(2005·西宁市)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1—14题。(9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2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4分)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1分)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 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
1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2分)
11.(1)鱼的影子。(:)忧伤(的样子)。2分,各1分。
12.(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每小题只要意思表达基本符合原意,语句通顺,即可得分。各2分,共4分)
1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全写对给1分,写对1个或书写有错不给分,共1分)
14.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给1分,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给1分。
33、(2005·玉林市)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永州之野产异蛇 / 斗折蛇行 B.伐竹取道 / 齐师伐我
C.明灭可见 / 庭下如积水空明 D.不可知其源 / 临近水源,便得一山
7.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B.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下去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6.D
7.B
8.C
34、(2004·吉林省)
(乙)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10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 然不动;亻叔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三峡》的作者 ,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 代文学家。(1分)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1)不见曦月( ) (2)素湍绿潭( )
(3)蒙络摇缀( ) (4)斗折蛇行( )
13.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2分)
14.选文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3分)
句子:
分析:
15.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 ,
上句:
。
下句:
11.郦道元 唐(共1分,每空0.5分)
12.(1)阳光或日光 (2)急流或急流的水 (3)连结 (4)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共2分,每小题0.5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13.《三峡》:“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小石潭记》:“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或“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 然不动”。(共2分,两文中分别找出一句各1分)
14.理解文意,谈出语句特点即可。(共3分,选句1分,分析2分)
15.可摘引原文,可自行创作。(共2分,内容与篇章不符或有错别字各扣1分)
例(1)琅琊(王牙 )山蔚然深秀 例(2)岳阳楼壮美雄奇 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
佁
1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