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题组1 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
1.如图所示,手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的 越长,根据此原理制成了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即用弹簧的 大小,间接反映力的大小,这里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
2.用橡皮筋、回形针、棉线、小瓶盖、牙膏盒、铁丝、钩码和刻度尺等,做一个如图所示的橡皮筋测力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刻度可以标在牙膏盒上
B.可以把回形针上端当作指针
C.可以利用钩码拉伸橡皮筋标注刻度
D.不同橡皮筋做的测力计量程都相同
3.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弹簧的伸长量ΔL与其受到的拉力F的关系的是 ( )
4.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内,弹簧测力计下面挂1个钩码时长度为6 cm,挂2个相同钩码时长度为7 cm,挂4个相同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是( )
A.8 cm B.7 cm C.9 cm D.4 cm
5.有三根弹簧并接成的拉力器,若将一根弹簧拉长5 cm,需要用力15 N,则将拉力器拉长10 cm,所需要的拉力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 )
A.30 N B.15 N
C.90 N D.无法确定
题组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
6.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测量前必须先观察,明确弹簧测力计的 和 ,并且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2)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伸长方向跟 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3)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 。?
7.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8.测量一个大约为12 N的力时,应选用的弹簧测力计最恰当的规格是 ( )
A.量程为0~10 N,分度值为0.1 N B.量程为0~5 N,分度值为0.1 N
C.量程为0~15 N,分度值为0.5 N D.以上三个弹簧测力计都可以
9.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中,有如下操作:
①调整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②轻轻来回拉动几次挂钩;③待指针稳定后读数;④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⑤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明确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 )
A.⑤①②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④①②⑤③ D.①②④⑤③
10.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在测量前指针位于第二小格A处,未作调整便用来测量手的拉力,指针位于B处,则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 ( )
A.2 N B.1.8 N C.1.9 N D.2.1 N
11.小明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发现,弹簧长度随拉力变化,为进一步了解变化情况,小明对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进行如下实验。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甲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拉力(钩码总
重)F/N
0
1
2
3
4
5
6
弹簧伸长量
ΔL/cm
0.00
0.40
0.80
1.20
1.60
2.00
2.40
(2)在如图乙所示坐标图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线。
(3)由图像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 比。?
(4)由实验数据可知弹簧伸长量ΔL与拉力F的比值为 cm/N。?
题组3 力的示意图
12.对于力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能表示力的方向 B.只能表示力的大小
C.只能表示力的作用点 D.可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3. 如图所示,一个木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请画出木块所受支持力的示意图。
14.一根绳子系着一个铁制小球,悬挂在一个球形磁体A的右边,小球受到磁体A的吸引,静止时如图所示。请画出绳子对铁制小球拉力F的示意图。
15.在图中画出用与地面成30°角的、大小为300 N的力向右上方拉小车的示意图。
16.如图所示是描述一轻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发生形变后静止时的情景,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 )
17.小明想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他选用了甲、乙两种不同规格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两种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中,只有OA段和OB段是弹性形变,若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 ;若要制作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 。(均选填“甲”或“乙”)?
答案详析
1.伸长 伸长 转换法
2.D 解析: 根据所用器材可知,牙膏盒平整可以在上面标注刻度;回形针在橡皮筋的下部,可以把回形针上端当作测力计的指针;钩码上标有质量的数值,且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故可以用钩码拉伸橡皮筋标注刻度;橡皮筋的长短、粗细都影响着测力计的量程,所以不同橡皮筋做的测力计量程不相同。
3.B 解析: 纵轴表示弹簧的伸长量ΔL,即L-L0,横轴表示弹簧的拉力F,因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其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综合上述分析,四个图像中只有图B符合题意。
4.D 解析: 由题中关系可以得到:F1F2=ΔL1ΔL2=6 cm-L07 cm-L0=12,解得L0=5 cm,即弹簧的原长L0为5 cm;挂一个钩码时弹簧伸长1 cm;同理,挂4个相同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为4 cm。
5.C 解析: 把一根弹簧拉长5 cm需要15 N的力,所以使一根弹簧伸长1 cm需要施加的力为15 N5=3 N,将三根并接的弹簧同时拉长10 cm需要施加的力为F=3 N×10 cm1 cm×3=90 N。
6.(1)量程 分度值 (2)所测力 (3)垂直
7.2.4 解析: 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 N,分度值是0.2 N,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 N。
8.C
9.A
10.A 解析: 该弹簧测力计的0和1 N之间分成了5个小格,每个小格即分度值是0.2 N;测量前指针在0.4 N的位置,在挂钩上施加拉力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 N;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实际受到的拉力等于2.4 N-0.4 N=2 N,故A正确。
11.(1)刻度尺
(2)如图所示
(3)正 (4)0.4
解析: (1)钩码的重力已知,因此不需要测量,实验中要测量的是弹簧的伸长量,所以需要刻度尺。(3)由图像可知,在0~6 N拉力作用下,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4)弹簧的伸长量ΔL为2.00 cm时,拉力的大小为5 N,弹簧伸长量ΔL与拉力F的比值:2.00 cm5 N=0.4 cm/N。
12.D 解析: 力的示意图是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可见,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13.如图所示
14.如图所示
15.如图所示
16.D
17.乙 甲 解析: 在弹性限度内,甲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4 N,而乙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7 N,显然,若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乙。由图像可知,在相同拉力作用下,弹簧甲的伸长量大,弹簧甲较灵敏,可以用来制作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