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论语》选读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学习内容
第4、6、7、8、10、11则选文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篇》
请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对话的大意?
“好学”的重要性。
“六言”→“六蔽”
知——荡
信——贼
直——绞
刚——狂
仁——愚
勇——乱
一、孔子所说的“六言”,你做的最好的是哪一点?在这一点上出现过“蔽”吗?
二、为什么孔子是对子路提出“六言六蔽”,而不是其他弟子?
子路其人
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
子路是孔子弟子中年龄最大的,比孔子小九岁,是孔子早期比较著名的学生之一。子路出身低微,性格粗野,成为孔子弟子后,在孔子的教导下进步很快,擅长政事,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过季氏宰,后死于卫国孔悝之难,时年 62 岁。
子路的性格特征
1、刚强勇武。
2、果敢直率。
3、粗鲁莽撞。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论语?公治长》
子路率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论语?先进》
“柴(高柴)也愚,参(曾参)也鲁(迟钝),师(孙师)也辟(偏激),由(仲由)也喭(莽撞。” —— 《论语?先进》
孔子推崇的“好学”——修养德行
子路是孔子弟子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人物之一,通过“还原”子路,我们看到子路的“刚”、“直”、“勇”、“喭”,也看到了子路的“仁”、“义”、“忠”、“信”。
孔子“六言六蔽”中,“六言”中的“仁”、“知”、“勇”、“信”、“直”、“刚”在子路身上基本上都能够看到,这并不是巧合,而是子路在孔子弟子中的典型意义的体现。
1、选文中,孔子认为最“好学”的弟子谁呢?
2、孔子为什么认为他“好学”?
“不迁怒” “不贰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孔子推崇的“好学”——安贫乐道
为什么要“好学”?
↓
“好学”要学什么?
选文中,孔子认为应该学习哪两部经典?
《诗》与《礼》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礼记·经解》
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
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论语?为政》
“诗”是春秋时代文化交往和语言交往的基本方式和手段,至少是贵族礼仪交往所必需的修辞手段”。
——陈来《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
《诗》、《书》等古代文献,都是保存在王官学中,包括礼制、册命、图籍、历史、祭祀、占卜、天文、历法等知识文化。因此,这些典籍的读音,就是以西周王官学的宗周音为读为雅音。
——李竞恒《论语新劄》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礼者,君之大柄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礼记》对朝廷、宗庙、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典礼活动的地方)、祠堂(同族人共同祭祀祖先的房屋)、迎送、交接、加冠、丧葬、服丧、祭祀、婚嫁、觐见、拜谒、讲学、宴请、吉庆、斋戒、居家、问询、做客等场合中,各色人等需要做到的礼仪规矩,从衣冠穿戴到神情举止,从称呼揖让到坐立行走,方方面面都做了具体的规定。
孔子认为对《诗》与《礼》的熟悉运用能力,是衡量君子修养、品格的尺度。
孔子关注和重视《诗》与《礼》,更多的是把它们看成是获得君子人格的格言式的教材与范本,当世之人与后世之人皆可以可从中汲取智慧与知识,使自己德才兼备。
孔子推崇的“好学”——立言立身
1、孔子说的“好学”与我们当下的“好学”,差异在哪?
2、孔子的“好学”,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有没有借鉴意义,有哪些借鉴意义?
《论语》选读的课文中涉及孔子及儒家各个方面的观点及思想,有为政、为学、为教、为师、为徒以及为人处世等等,今天既然谈与学习有关的话题,第4则、第6、第7、第8、第10则、第11则这6则材料,让我们看到了为人师、为人父对于其弟子、其孩子品德修养,学礼修身的重视,孔子立的是“德”,而树起的是一个一个大写的“人”。
孔子就像一座高山一样,巍峨的屹立在世世代代学子士人心中,最终他成了司马迁所评价的那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那座心中高山!
“据我看来,孔子最令我感动的并不是那个社会秩序的伟大代表的他,也不是砍掉少正卯的头颅的那个激烈的青年改革家的他,最令我感动的确实在圆熟的中年时代的孔子,当他自己晓得在政治舞台上他是失败的,当他正要抛弃一切政治的野心,决意致力于求学和学问上的研究。孔子是在雨中歌唱,对于一个在雨中歌唱的人,我们能无动于衷吗?”
——林语堂?《孔子在风雨中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