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课件(3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8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7 08:5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
——“学”的基本内涵
1、在求知学习方面孔子如何评价自己?
初 步 探 究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2、孔子认为人为什么学习呢?
学习非常重要,原因有三:
(1) 智力差异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2)充实自我
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
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3)学可去弊
好学可以让人们——仁而不愚,知而不荡、信而不贼、直而不绞、勇而不乱、刚而不狂
1、孔子认为学习非常重要,且以“好学”自诩,“好学”二字孔子除用来评价自己外,只给过一个学生。获此赞誉的是谁?
合作品读,悟出精髓
颜 回
2、孔子认为颜回的“好学” 表现在哪里?
不迁怒,不贰过:不把自己的怒气发泄到另外一个人身上,不重犯早已犯过的错误。
3、具体怎样做,可谓好学之?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做到4四个方面:尚俭、敏事、慎言、就有道正己过。简而言之,作为君子应该淡化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
好学标准:道德实践行为和道德修养
1、孔子所说的好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具体研讨,把握内涵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1)修身
(2)学礼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学礼则可以让人们——恭而不劳,慎而不葸,勇而不乱,直而不绞。
2、在孔子看来,年轻人在学习时应先学什么?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则以学文。
1、先进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孰重孰轻?哪一个更能使你成就幸福生活?
2、如何做到修身,健全自己的道德人格?
联系自身,提升道德人格,
一个人不一定伟大,但一定要成为崇高的人。
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仡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司马迁在《孔子世家》
阅读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对孔子的评价,结合自己的体会,以《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读孔子有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书札记。
选文1
【原文】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人;学习后才知道的,是二等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是三等人;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这就是下等人了。”
评析
天才是存在的,不容怀疑,但是天才如果没有勤奋努力的支持,其成就是有限的。凡事在于学而知之,功业、德行的成就在于日积月累的学习,在于不断进取。贫穷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境界,是起点,贫困可以励志成就人生。
选文2
【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的,只是个喜欢读书、勤奋敏捷地追求知识的人。”
【评析】 成为大师的孔子,对于人的天资进行了客观的划分,也就是我们课文中做说的:接着孔子很清晰的认识了自己,虽然孔子在当时就已经名声卓著,但是他认为他不是天才,而是好学。这是孔子的第二个学习态度。所以他说孔子承认自己不是天才,但是肯定自己好学,这是孔子作为学人的特点之一。
选文3
【原文】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只有一个十户人家的地方,也必须会有像我孔丘这样忠厚诚信的人,只是比不上我孔丘一样喜欢学习啊。”
评析 孔子对于自己的好学相当的自信,还说,像他这样忠厚诚信的人,一个十户人家的地方就会有,却都“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可见孔子对“好学”的看重。这两个字的评价,除了他用来表扬自己之外,他只给过一个学生,那就是颜回。
选文4
【原文4】 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译文】孔子说:“仲由啊,你听说过六种品德
六种弊病吗?“没有。“坐下,我对你说。好仁不
好学,弊病是愚蠢;好智不好学,弊病是放纵;
好信不好学,弊病是害人;好直不好学,弊病是
刻薄;好勇不好学,弊病是破坏;好刚不好学,
弊病是狂妄。”
【评析】
关于学习的重要性,孔子是这样表达的:
其实孔子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品质是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你有仁,智,信,直,勇,刚这样的美德,也照样回出现大的弊病。学习应该放在首位,学习能弥补人的不足。学习起到了一个方向性的作用。
选文5
【原文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译文】一味的谦恭而不拿礼来约束,就会
很辛苦,一味的慎重而不拿礼来节制就会畏
首畏尾,一味的勇侠而不拿礼来节制就会犯
犯上作乱,一味的直率而不拿礼来节制就
会急切而伤害人,在上位的人厚待父母亲
族,那么老百姓就会兴起仁厚之风,在上
位的人不遗弃旧交,那么老百姓就不会不
厚道。
讲礼的重要性,任何人情,为政,做人,都‘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是各种执政行事的准则,同时也是个体为人做事的尺度,否则就会疲劳,伤人,懦弱,动乱
评析
.
【原文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末句'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尊重有才能的人而看轻女色;侍奉父母,能竭尽全力;侍奉君主,能贡献自己的身家性命;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虽然说没有学,我也一定说他学了
【评析】 这几句话,是接着证明了学问的目的,不是文学、不是知识,是作人做事。
选文7
【原文7】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好学了。”
评析 孔子认为颜回好学,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课文中有一句话: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认为好学的标准就是淡化物质追求,主动丰富精神,前面我们说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可见,颜回是满足这个标准的。
选文8
【原文8】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哪一个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不把自己的怒气发泄到另一个人身上,不重犯早先犯过的错误,不幸短命早死了。现在就没有好学的了,再也没有听说过好学的人了。”
评析??? 孔子曾两次对人说,自从颜回去世,就再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这两次,一次是对鲁哀公,一次是对季康子,两次都说“有颜回者好学”,都说“今也则亡”,可见孔子对于好学的重视,从另一个侧面看,就是孔子有学习的兴趣,他也认为有兴趣是学习中最重要的。
选文9
【原文】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自己(增加学识,
修养道德),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向别人卖弄。
【评析】古人质朴厚笃,少名利之心。当今之世,
皆为名利而奔波。古人之学,在于养德,今人之
学,在于装潢。目的不同,动机相异,结果甚殊。
不论其学习的初衷如何,学习是首要的,尤其重
要的是在提高自己学问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自
己的道德修养。
【选文1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评析】一个人即使没有读过书,可是他作人
做事完全对了,就是有学问。弟子一般两种意
义,一是指年纪幼小之人,一是指学生,这里取第
一种意义.这一章是教人为学的.为学要以躬行
为本,躬行要以孝悌为先.说行有余力,不是说做
这几件事有余力而后学文,而是说要以这几者
为本,以其余力来学文.
【译文】年轻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尊重长辈,
谨慎而诚实,广泛的关心大众而亲近有仁德的人,
做到这几点以后还有力量,就用来学习礼乐制度
和文化知识。
选文11
【原文】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译文】
陈亢问伯鱼说:“你从夫子那里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导吗?”
伯鱼答道:“没有啊,曾经有一次,(夫子)一个人在庭院站着,我快步走过,夫子说:‘你学《诗》了吗?我回答:“没有啊。”夫子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退回便学《诗》。后来有一天,夫子又一个人站着,我快步走过庭院。夫子说:‘你学《礼》了吗?’我回答:‘没有啊。’夫子说:‘不学《礼》,就不能立身处世,立足社会。’我退回便学《礼》。就听说过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问一件事情,知道了三件事情;听说了学习《诗》的意义,听说了学习《礼》的意义,又听说了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评析
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孔子也不例外,教育孔鲤,用思深远。教导其子,无异于门人。故曰“天地至公,圣人无私”。君子不私其子,必至公正于天下。
历来官僚腐败者,总是借权仗势,其家属子弟,尽皆通达。其所传家者,非《诗》非《礼》,而是借势敛财。如此家教,岂能为之深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