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输
《墨子》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论理多用类比的写法。
2.了解墨子通过止楚攻宋实现他的政治主张(非攻)的奋斗精神,启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坚持实践,勤学苦练。
3.感悟论辩语言的严密逻辑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硕果累累的先秦科技和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为我国古代文明增添了光彩。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逐渐被打破,私人著书和讲学的风气越来越盛;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公输》。
二、作者介绍:
墨子,名翟,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是墨家的创始人。
《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
三、生字词学习:
械(xiè)牒(dié)荆国(jīng)麋鹿(mí)
四、课文分析:
第一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造云梯之械”,表明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宋国形势很危急;“行十日十夜”表现了墨子不辞劳苦的精神。
公输盘为楚 造 云梯之 械 ,成 ,将以 攻 宋。子墨子闻 之,
给,替 用(省略“之”)
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要拿去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就
起于 鲁 ,行十日十夜 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到
从齐国动身,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去见公输盘。
课文主体部分详细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论辩的经过。这场论辩分为几个步骤?
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三步: 使楚王理屈词穷;
模拟攻守,说明攻宋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墨子是怎样使公输盘理屈词穷的?我们一起来把这一部分朗读一遍。
分角色朗读:第一组:分角色朗读文言文;
第二组:分角色以现代文朗读。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表示疑问语气
公输盘说: “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 子 杀之。”
依靠
墨子说: “北方有人欺侮我,我想借重您的力量杀掉他。”
墨子说“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子”并许以“请献十金”,是真有其事吗?墨子说此事的目的是什么?
——引诱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
公输盘不悦。
公输盘不高兴了。
子墨子曰:“请献 十 金。”
允许 奉送
墨子说: “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
公输盘曰:“吾 义 固不 杀 人 。”
绝,从来
公输盘说:“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
“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也正是墨子想要说的。但墨子说出来没有公输盘自己说出来有说服力。所以,墨子抓住这句话,据理对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的行为进行了分析,他是怎么分析的?齐读他的这一段话。
子墨子起,再 拜 ,曰:“请 说 之。 吾从北方闻 子 为 梯,将 以
解释
墨子站起来,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说几句话。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拿去攻
攻宋。 宋 何 罪之有?荆国 有余于地而不足于 民 , 杀 所 不 足
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
而争 所 有 余 ,不可 谓 智。宋 无 罪 而 攻 之,不可 谓仁。
称作 聪明、明智 仁爱
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宋国并没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爱。
知 而 不 争, 不可 谓 忠。 争 而 不 得 ,不可 谓强。
忠诚 坚强
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说是忠诚。争论而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坚强。自己
义 不 杀 少 而 杀 众 ,不 可谓 知类 。”
明白事理
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整理。”
墨子分析公输盘的行为,是从公输盘的哪一句话展开分析的?
——“吾义固不杀人”。
公输盘标榜自己“义”,墨子认为他“义”吗?为什么?
——墨子认为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用以攻宋“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这五个“不可谓”,全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使公输盘所标榜的“义”失去根据,站不住脚。
公输盘 服。
被说服
公输盘被说服了。
公输盘的“服”是真的吗?
——公输盘的“服”只是他无话可说而已。因为侵略者是不会轻易罢手的,当墨子进一步追问他为什么不停止造云梯时,公输盘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然后在墨子的进一步逼问下,只好答应引墨子去见楚王。文章极自然地引到下文。
子墨子曰:“然,胡 不 已 乎?”
为什么
墨子说: “那么,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公输盘曰:“不可, 吾既已言之王矣。”
已经 说
公输盘说: “不能,因为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子墨子曰:“ 胡 不见 我 于 王 ?”
引见
墨子说:“(您)为什么不介绍我去见楚王呢?”
公输盘曰:“诺。”
公输盘说:“好吧。”
墨子见楚王后又是怎样劝说楚王的呢?先齐读墨子的这一段话。
——墨子先用一个假设,假设了这样一个“舍文轩”而欲窃“敝舆”;“舍锦绣”而欲窃“短褐”;“舍粱肉”而欲窃“糠糟”之人。接着再问他:“此为何若人”。诱使他说出“必为有窃疾矣”。这也正是墨子想要楚王说出的话。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 其 文 轩 ,邻 有 敝舆而欲
挑掉
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个人,抛掉自己华丽的车子,看到邻人有破车子便想
窃之;舍 其 锦 绣, 邻 有短 褐 而欲窃之,舍 其 梁 肉 ,邻
去偷;抛掉自己的锦绣衣裳,看见邻人有粗布衣服就想去偷;抛掉自己的白米肥肉,看见
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 若 人 ?”
是 怎样
邻人有糟糠便想去偷。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王 曰:“ 必 为有窃疾矣。”
楚王说:“(这个人)一定患了偷窃病了。”
当楚王终于说出了墨子想说的话,墨子又一连用了三个对比,将楚国的物产丰富与宋国的物产贫乏作鲜明的比较,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是“与此同类”的结论。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 方 五百里 ,此 犹 文 轩
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只有五百里。这就好像华丽的车子
之与敝舆也。荆有 云 梦, 犀 兕 麋鹿满之,江 汉 之鱼 鳖 鼋
和破车子相比。楚国有云梦泽,那里满是犀兕、麋鹿之类,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
鼍为天 下 富,宋,所 谓 无 雉 兔 鲋 鱼 者 也,此 犹
鼍多得天下无比,宋国真像人们说的那样,是个连野鸡兔子、鲫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就好
梁 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 樟 ,宋 无 长 木,此
像白米肥肉和糟糠相比。楚国有松、梓、楩、楠、樟这些大树,宋国却没有什么大树。这
犹 锦 绣 之与短褐 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 与此 同 类 。”
就好像锦绣衣裳和粗布衣裳相比。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正和这个害偷窃病的人一样。”
如此一来,使得楚王与公输盘一样,陷入自己所否定的圈子中而无话可说,只得说“善哉”。但他会放弃攻宋的意图吗?
——不会。他仗着楚国的实力,仍不放弃攻宋的打算。
王曰:“善哉。 虽 然 ,公 输盘为我为云梯, 必 取 宋 。”
楚王说:“对呀!虽然是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好云梯了,(我)一定要打下宋国。”
在说服公输盘与楚王时,墨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都是先引诱他们说出正确的观点,而后再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他们的行为与他们的观点相违背。其实也就是采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
回忆《晏子故事两则》。在辩论的方法上两者有何异同?
——晏子故事的第一则,晏子采用了三段论的推论方法,晏子故事的第二则和墨子与楚王辩论的方法有相似之处。都是采用的类比方法。即用相类似的事情去进行推论。只不过晏子与楚王辩论时是自己推出结论;而墨子是让楚王说出观点,再推出“王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既然已经说服了公输盘,也说服了楚王,但侵略者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打算,那么接下来只能用实力来逼楚国放弃攻宋了。齐读课文的第四部分。
于是 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 城,以牒 为械。公输盘 九
多次
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用竹片当器械。公输盘一次又一次地
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 九 拒 之。 公输盘之攻 械 尽 ,子墨子之守
设下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挡住了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
圉 有 余 。
办法还绰绰有余。
课文如何记述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宋战的?
——“九设”、“九距”说明战斗的激烈,用“攻械尽”“守圉有余”交代激战的结果,最终公输盘“诎”,说明公输盘已经技穷。
公输盘诎, 而曰:“吾知所以 距 子矣, 吾 不言 。”
公输盘技穷了,但他说:“我知道怎么对付你了,可是我不说。”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 之所以 距 我,吾 不言。”
墨子也说: “我也知道你要怎么对付我,可是我也不说。”
公输盘的话是什么意思?
——在意识到墨子将是攻宋的一个极大障碍时,公输盘陡起杀机。
墨子又将会怎样做?
——墨子敏锐地加以揭穿,并明白告诉公输盘与楚王,宋国已做好了充分准备,“虽杀臣,不能绝也”,这才使公输盘与楚王不敢轻举妄动,楚王不得不取消攻宋的打算。这一段记述,说明要制止侵略,单靠说理是不够的,还得有足够的实力做后盾。
楚王 问其 故。
楚王问这是怎么回事。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 莫 能 守 ,乃 可 攻
墨子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想要杀死我。杀了我,宋国就守不住了,就可以攻下
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 之器,在宋城上 而待楚寇矣 。
了。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的防守器械,在宋城上等待楚国来进攻了。
虽杀臣 , 不 能 绝 也 。”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楚王说:“好啦!我不攻打宋国了。”
五、总结:
课文里人物的语言很富有表现力,能从中见出人物的精神和性格特征,墨子的语言尤其如此。譬如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可辩驳;而在和楚王的对话中,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强,满足了楚王的大国虚荣心,又觉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的乃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断绝楚国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子的无所畏惧、镇定自若的特定。17.公 输
【第一课时】
一、基础知识
1、填空题
《公输》选自《________》。墨子名________,相传为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________”,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2、给加黑的字注音
公输盘( ) 至于郢( ) 敝舆( )
鲋鱼( ) 守圉之器( ) 禽滑厘( )
3、解释加黑的字词
(1)起于鲁________ (2)请说之________
(3)胡不已乎________ (4)胡不见我于王________
(5)虽然________ (6)以牒为械________
(7)待楚寇矣________ (8)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1)子墨子九距之。____________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__________
(3)公输盘诎。____________ (4)公输盘不说____________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宋何罪之有 (2)夫子何命焉为
(3)胡不见我于王 (4)胡不已乎
(5)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6)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二、课内阅读
(一)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之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6.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内容:
7.给加黑的字注音
公输盘不说( ) 请说之( ) 北方有侮臣者( )
8.解释加黑的字词
a.夫子何命焉为________ b.愿借子杀之________
c.吾义固不杀人________ d.子墨子起,再拜________
e.不可谓仁________ f.不可谓知类________
9.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a.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b.吾义固不杀人。
10.墨子从人臣应具有的品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角度,历数公输盘的不是,善于运用________与________相结合的句式,能产生雄辨的力量,造成强大的声势。
11.墨子用激将法让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此句与下文中____________这一句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使公输盘陷入________之中,最终折服,放弃________的错误行为。
(二)
①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
②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③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万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④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12.《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__________记述墨子__________的辑录。
13.给加黑的字注音:
短褐( ) 犀( ) 麋鹿( ) 楩 ( )
14.解释加黑的字词:
(1)敝舆____________ (2)舍其文轩____________
(3)舍其锦绣____________ (4)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__________
(5)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___________ (6)为我为云梯____________
1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为何若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为与此同类”“此”指代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①段中,连设三喻,舍文轩而窃敝舆,行为怪诞荒谬,目的是为了引出楚王对此人的评价:“__________”。
18.第③段中,从楚宋地理条件、物质条件的__________来显示楚攻宋的非正义性。
19.①、③两段联系密切,用“文轩”、“锦绣”、“粱肉”比楚国之 ;用 、 、 比宋国贫穷弱小,资源匮乏。
20.比较①、③段,可以看出楚王攻宋的行为跟 是一样的。
21.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中运用了 的方法,“请君入瓮”,让楚王钻入设好的圈套中,用高超的论辩艺术折服楚王。
【第三课时】
三、【课外拓展】
(一)读孟尝君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22.《读孟尝君》一文作者是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之一。
23.这篇文章属于议论文中的________文,驳斥方式属于________。
24.文章批驳的传统观点是第________句,树立自己的观点是第________句。
25.选出“以”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士以故归之。 B.岂足以言得士。
C.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D.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26.在作者眼里,真正的“士”指( )
A.脱于虎豹之秦的人。 B.擅长写文章的人。
C.有本事治理国家的人。 D.有谋有略,能文能武的人。
27.“鸡鸣狗盗”这一成语出自《________》,意思是 。
28.孟尝君是齐国贵族,以养士闻名,与魏国的 君,赵国的 君,楚国的 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29.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有哪几位文学家
鸟居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鱼离水面,置半山,滚东坡,如何陆游
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陶侃惜谷《晋书》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3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②执而鞭之
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
32.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译文:
33. 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自《论语十则》)
(乙)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节选自《墨子·公输》)
34.《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
35.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请你先简要解释“兼爱”或“非攻”的意思,然后简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
(1)
(2)
17.《公输》参考答案
1、墨子 翟 战国 宋 墨家 非攻
2、bān yǐng yú fù yù gǔ
3、(1)出发 动身 (2)允许,敬辞 (3)停止 (4)引见 (5)这样 (6)用、拿 (7)入侵 (8)杀尽
4、(1)拒 抵挡 防御 (2)御 抵挡 (3)屈 折服 (4)悦 高兴
5、(1)宋国有什么罪呢 (2)您有什么见教呢 (3)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王呢 (4)为什么不停止(进攻楚国)呢 (5)虽是这样,公输盘替我造了云梯,我一定要轻取宋国。 (6)即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
6、墨子用道理折服公输盘
7.yuè shuō wǔ
8.a表疑问语气 b您 c本来, d又一次 e对人亲善,友爱 f明白事理
9.a北方有侮辱我的人,希望依靠您去杀了他。 b我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决不杀人。
10.智、仁、忠、强;排比、反问
11.义不杀少而杀众 自相矛盾 帮楚攻宋
12.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言行
13.hè sì mí pián
14.(1)破 (2)彩饰 (3)舍弃 (4)所说的,所称的 (5)好像 (6)制造
15.(1)这算是怎样的人 (2)我认为大王您派官吏攻打宋国,是跟这一样的事情。
16.舍文轩、窃敝舆等
17.必为有窃疾矣
18.对比
19.地大物博 “敝舆”“短褐”“糠糟” 20.患窃疾者 21.比喻说理(类比)
22.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23.驳论 驳论点。
24.一 二 25.D 26.C
27.《史记·孟尝君列传》 比喻不足称道的卑下手段。
28.信陵、平原、春申。
29.王安石、苏轼、陆游
陶侃惜谷【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30.拿 用鞭子打
31.B
32.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33.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34、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忠”与“信”是老师谆谆教诲、反复传授的修身之道,我是不是经常对照它来做呢?
35、兼爱:即兼相爱。也就是爱他人,博爱。非攻,是不发动战争。简答:既要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又要关爱他人。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提高全民道德水准,消除对立,和睦相处,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
年级 编写者 张明 审核者 编制日期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共55张PPT)
春秋战国思想家
孔子
孟子
老子
荀子
墨子
庄子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公输》。
公输
《墨 子》
墨子故里
国际墨子研究中心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
墨翟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dí),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原有71篇,现存53篇。墨子宣传“非攻”“兼爱”等主张。其学说与孔子对立,在战国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文章逻辑性强,语言质朴,富于说服力。
墨 子 简 介
关于“兼爱”和“非攻”
墨子思想的精髓。
兼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
他要“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为此,他不惜“摩顶放踵而利天下”。
返回
上页
下页
从头顶到脚跟都摩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孟子: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楚用公输造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宋,墨子听到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公输盘,又称鲁班,后人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同时,他发明了飞鸢[yuān] ,是人类征服太空第一人;发明了云梯、钩钜[jù]等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公输简介
公输班的攻城云梯
公输盘就是鲁班,他于墨子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请写一个与之有关的成语。
A.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B.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班门弄斧。
墨守成规。
械( ) 轩( )
敝舆( ) 犀兕( )
鼋鼍( ) 鲋( )
梓( ) 楩楠( ) 请说之( ) 长木( )
公输盘( ) 见我于王( ) 禽滑厘( )
xiè
xuān
yú
xī sì
yuán tuó
fù
zǐ
pián nán
shuō
zhànɡ
bān
xiàn
ɡǔ
特别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yǐng)
荆(jīng)有云梦, 犀(xī)兕(sì)麋(mí,奢靡、糜烂)鹿满之 ,
宋,所谓无雉(zhì)兔鲋(fù)鱼者也
已持臣守圉(yù)之器
以牒(dié)为械(xiè)
根据本文的故事情节给文章重拟一个标题。
墨子止楚攻宋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学习
第一部分文意
写墨子以义相责攻宋行为。
1、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思考:
2、哪几个词语表现了墨子不辞劳苦的精神?
行十日十夜。
3、墨子此行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
阻止楚国攻宋,阻止侵略战争。
为了实现“兼爱”、“非攻”的思想。
4、墨子说“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请献十金” 的目的是什么?
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5、墨子共说了哪几个“不可谓…”?
哪句话说明公输班理屈词穷?
五个: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证明他理屈词穷。
6、公输盘说“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的目的是什么?
(1)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
(2)虽然理屈词穷,却仍要攻宋。
7、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
反对不义战争、不畏艰辛、坚守正义、善于说理、勇敢机智的精神。
第二部分学习
第二部分文意
写墨子以智相责攻宋行为。
1、文中墨子以三件违反常情的可笑事情作喻,具体指哪三件?
(1)舍文轩,窃敝舆; (2)舍锦绣,窃短褐; (3)舍粱肉,窃糠糟。
思考:
2、你知道墨子以三件违反常情的事情作喻的目的吗?
诱使楚王不假思索地答出此人“必有窃疾也”的结论,使楚王陷入墨子设计好的圈套。
3、下列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4、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与此同类”的“此”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
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
概括地说:有窃疾。
5、在这一段中,楚王放弃了攻宋的计划吗?
没有,心犹不甘,还想攻宋。
6、从墨子与楚王的对话看,他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语言巧妙
言辞锋利
说理雄辩
善用比喻
……
第三部分学习
写墨子以技相较,阻止攻宋行为。
第三部分文意
在“讲道理”不能阻止楚国攻宋的情况下,墨子与公输盘玩了一场“模拟军事演习”,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1.这场“模拟演习” 怎样进行?
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2.哪句话说明“演习”复杂激烈?
3.“演习”胜负如何?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
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
4.这场“模拟军事演习”说明了什么问题?
制止侵略,不能只靠讲道理,更重要的是以实力为后盾。
5.公输盘和墨子的对话,两人都说一句话“吾不言”,请分析两个“吾不言”各有什么隐含义?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态?
公输盘“吾不言”是想杀死墨子而不敢说,表现了他阴险狡诈而又胆怯;
墨子“吾不言”是看穿对方阴谋而不说,表现了他胸有成竹、沉着冷静。
7.从墨子阻止了战争的发生,你获得怎样的启示?如今,关注和平、反对战争已成为世界的潮流,请联系现实,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
(1)要有“宏辩才能”、“谋略”及实力才能阻止战争的发生、战争的胜利。
(2)a. 让战争从地球走开。
b.远离战争,让和平的阳光洒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8、从墨子的言行分析,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⑴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攻打宋国,不远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都来说服公输盘,表现墨子
⑵墨子折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
不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攻”思想。
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具有机灵、雄辩的口才。
⑶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表现墨子
⑷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说明墨子
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有勇有谋。
人物分析
宋国
墨子:
机智多谋、能言善辩、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楚王:
虚荣、愚蠢、阴险、狡诈、欺负弱小、野心勃勃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
请你总结
《公输》通过墨子( )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 )主张,所表现出的( )和( )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 ),从而说明只有把( )和( )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墨子最终制止了这场战争,他采用( )的办法,从道义上谴责楚攻宋之不义,他善用( ),层层说理,在说理中运用大量( )句,增强了说服力。
止楚攻宋
“非攻”
艰苦实践
顽强斗争
阴险狡诈
道义
实力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比喻
排比
总结
本文是一篇以记言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以生动的对话、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充分体现了《墨子》散文论辩性强、逻辑性强的特色。
文言文现象整理
通假字
(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
(2)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挡)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
(4)公输盘诎(“诎”通“屈”,折服)
词类活用
(1)吾义固不杀人(义:讲道义)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机变:巧妙的办法)
(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入侵)
一词多义(一)
(1)为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给)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做,制造)
此为何若人(是)
夫子何命焉为(呢)
(2)见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拜见)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于是见公输盘(召见)
一词多义(二)
(3)子
子墨子闻之
愿借子杀之
(先生)
(您)
一词多义(三)
(4)已
胡不已乎(停止)
我既已言之王矣(已经)
(5)文
舍其文轩(彩饰)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纹理)
练 一 练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B.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C.必为有窃疾矣。
D.子墨子解带为城。
A
1.下面各句中“为”字的用法与例句加点的“为”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⒉选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公输盘之攻械尽
B.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C.公输子之意
D.已持臣守圉之器
B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出发、动身
您
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本来
解释
停止
⑴起于鲁( )
⑵愿借子杀之( )
⑶吾义固不杀人( )
( )
⑷请说之( )
⑸胡不已乎( )
引见
木片
通“御”,抵挡
通“拒”,抗拒
即使
⑹胡不见我于王( )
⑺以牒为械( )
⑻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⑼吾知所以距子矣( )
⑽虽杀臣(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何命焉为
2.宋何罪之有
3.胡不已乎
4.胡不见我于王
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宋国有什么罪?
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5.此为何若人
6.必为有窃疾矣。
7.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8.虽杀臣,不能绝也。
这是什么样的人?
一定是患偷窃病了。
即使如此,公输班为我造了云梯, 一定要攻打宋国。
即使杀死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守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