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2020年-2021学年度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历 史 试 题
考生注意: 命题人: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8页。
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38题,每题2分,合计76分)
1.清朝时期,河南省安阳地区出土大量刻有文字的“龙骨”。农民用小刀将上面的刻画痕迹刮掉,以6文钱一斤的价格,将龙骨卖给药铺。许多的“龙骨”被当作药材而被吃掉。这些龙骨上的文字,最能反映( )
A.氏族公社时代的社会生活 B.夏朝建立的历史
C.商代的政治和社会生活 D.春秋战国的历史状况
2.《东周列国志》记载很多历史故事,如“楚王问鼎”“田氏代齐”“三家分晋”,这些故事反映的实质是( )
A.奴隶制国家的逐步形成 B.华夏族文化认同逐渐形成
C.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 D.统一成为历史趋势
3.徐州市沛县有一处景观“泗水亭公园”,园碑记载了刘邦起义前在沛县的前半生。刘邦担任过秦朝“泗水亭长”。秦朝时期,亭长的职责主要是( )
A.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B.负责监察百官
C.掌握地方军事 D.维持地方治安
4.汉朝主父偃建议“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这个事件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 )
A.诸侯王日益威胁中央集权
B.平定了“七国之乱”
C.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D.中央集权重新得到巩固
5.右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北周和陈
对峙形势图》,结束分裂就局面的王朝是
( )
A.西晋 B. 前秦 C.北魏 D. 隋朝
6.杜甫《忆昔二首》写道:“忆昔开元全
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他的《无家别》又写道“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对这种文学现象正确的理解是( )
A.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B.文学不具有史料价值
C.写作风格决定文学的内容 D.诗歌不能反映社会现实
7.唐中宗时权宠用事,任命官吏不遵制度。因为心虚,他装置封拜官职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用“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时称“斜封墨敕”。唐中宗的心虚,是因为他违背了( )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票拟制 D.二府三司制
8.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说:“牛童走马之口无不道(其诗),至于缮写模勒(刻),炫(叫)卖于市井。”说明在唐代,白居易诗的传播途径有
①活字印刷 ②雕版印刷 ③口头传播 ④手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9.英国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评价说,中国古代某时期组织的子午线长度测量是“科学史上划时代的创举”。这个创举由谁主持完成( )
A.毕昇 B.沈括 C.僧一行 D.郭守敬
10.苏轼曾向朝廷进献了《教战守策》,其中写道“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这里的“西北之虏”指( )
A.辽和西夏 B.辽和金
C.西夏和金 D.金和蒙古
11.《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这里的宣政院职责是( )
A.管理“腹里”即大都及其周围地区 B.管理各地的军政事物
C.管理全国佛教事物和青藏地区事物 D.管理西域的广大地区
12.在2005年伦敦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一件青花瓷“鬼谷子下山图罐”创造了折合人民币2.3亿元的高价,一时间,青花瓷引起了众多关注。一般说来,中国古代成熟的青花瓷开始于( )
A.东汉 B.北朝 C.唐朝 D.元朝
13.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其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重文轻武 B.北方长期战乱
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皇帝是北方人
14.在北宋年间兴起了一种“榜下捉婿”的现象。每次科举放榜,富家权贵世家们就会看着放榜名单,只要有人高中,立马抢到中举者,直接带到家中,与家中适龄少女成婚。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A.淡化了家族门第观念 B.重农抑商观念盛行
C.科举是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 D.读书人都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15.元朝杨维桢评价元杂剧说:“其于声文,缀于君臣、夫妇、仙释之典故,以警人视听,使痴人儿女知有古今美恶成败之劝惩。”他揭示了元杂剧( )
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满足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C.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腐败
16.清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奠定时期。下列各项,不属于清政府作为的一项是( )
A.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B.打败沙俄侵略者,划定东北边界
C.征服噶尔丹,管理新疆地区 D.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
17.有史料记载,福建长乐籍华侨陈振龙长期在吕宋(菲律宾)生活,他突破西班牙殖民当局禁令,把甘薯苗“截取其蔓尺许”,偷偷带回中国。甘薯传入中国的这个故事,发生在( )
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8.现在苏州有一个规模不小的中国戏曲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前身是晋商会馆。这个会馆见证了( )
A.战国时期商人的富裕生活
B.西汉时期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C.宋朝商业的繁盛
D. 明清时期商帮的生活风貌
19.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中国古代,第一个明确对君主专制制度提出质疑的思想家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黄宗羲??????????? D.王阳明
20.电影《火烧圆明园》揭示近代西方列
强侵略中国并焚毁皇家园林的这段历史。
“火烧圆明园”发生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1.太平天国运动建设方案中,符合近代化发展潮流的设想是( )
A.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C.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D. 保护私有财产,鼓励私人投资
22.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至今还保存在谭嗣同墓,墓前镌刻一副对联:亘古不灭,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趋若波涛。谭嗣同悲壮事迹永远载入史册,英勇精神长留人间。谭嗣同因为参与哪个事件而牺牲(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23.孙中山说:“某也农家子弟,生于畎亩,早知稼穑之艰难。……且国中人口,甲于五洲,倘不于农务大加整顿,举行新法,必至民食日艰,哀鸿遍野,其毙可预决也。”基于这个思想,孙中山提出(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24.1915年孙中山倡导“护国运动”,同年蔡锷等人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展开护国战争。护国运动的成果是(?? ?)
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图谋
C.粉碎了张勋复辟图谋??????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5.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呼喊:“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这里的两位“先生”指( )
A.民主、科学 B.实业救国、民主共和
C.陈独秀、李大钊 D.新文学、新道德
26.翻开1919年5月9日《申报》头版,一条条休业或停课启事连篇累牍,扑面而来。“商务印书馆印刷所、发行所、编译所于5月9日停业一日”、“上海股票商业公会5月9日停止交易一天”、“ 5月9日先施屋顶乐园休业一天”等等。各行业修业或停课,他们的口号最可能是(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打到反革命头子蒋介石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7.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C.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D.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28.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这次会议(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B.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C.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的方针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9.据人民网报道,甘肃会宁围绕“红色旅游+大景区”建设目标,打造经典连锁旅游区。建设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会宁地区“红色”,主要因为( )
A.率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取得反围剿斗争的重大胜利
C.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D.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30.1937年7月,针对右图事件,中共
中央通电全国:“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
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
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与之
相关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七七事变
31.故事片《血战台儿庄》再现了抗日战争
时期中国军民顽强抗日的那段艰难历史。台
儿庄大捷的意义在于( )
A.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C.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D.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
32.报纸能够及时向民众宣扬时事。
右图人民日报的《南京完全解放》所
揭示的事件意义在于( )
A.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歼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D.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33.20世纪50年代,在某外交思想指导下,
中印友好之风吹遍了两国广袤大地。中缅妥
善解决了边界问题。该思想还成为国际关系
的基本准则。这个思想是?( )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4.中共“八大”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提出的主要思想或任务是( )
A.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建设“四个现代化”
35.某人日记记载:当时(1958年)在广州七中读高中,“在砌有十座小土高炉的操场上,校长当众宣布‘我校大炼钢铁现在开始,点火!’一阵掌声和欢呼声过后,土高炉上即时冒出浓烟,随后喷出火焰。‘炼钢工人’们日夜三班守在炉前。两天之后,……遍地废物。我们从大朗乡运回来的铁矿石躺在炉膛里纹丝不动,却被烟火熏得乌黑。”日记所反映的事件( )
A.有力地推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B.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C.使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D.极大地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36.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 )
A.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37.十八大首次将“九二共识”纳入党代会的报告,明确指出“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九二共识”的基本内涵是( )
A.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两岸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D.尽快实现两岸通邮通商通航
38.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 ( )
A.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B.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社会主义”问题
C.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的问题
D.解决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第Ⅱ卷
二、主观题(共24分)
39.(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以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土中。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 乾隆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同有无。……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 。
——1793年乾隆谕旨
材料三 “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抗清势力)贸易者,……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
——1656年顺治敕谕
材料四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外贸易有何意义?(4分)
(2)材料二、三,反映清政府推行什么政策?(2分)
(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导致该政策的原因有哪些?(3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该政策产生哪些影响?(3分)
40、完成下面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探究任务。(12分)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千古巨变”“推翻帝制” “开天辟地”“获得新生”对应的的历史事件。(4分)
材料二 【知识结构示意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2)依据材料二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2分)
材料三 【分析数据——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
(3)材料四中图一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农村改革的什么政策?图二的数据变化反映深圳得益于开放的什么具体举措?(4分)
材料四 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理论贡献,认为“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中共十四大:继往开来拓市场》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江苏省响水中学2020年-2021学年度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历 史 答 案
一、选择题(共38题,每题2分,合计76分)
1-10 CCDDD ABDCA 11-20 CDCAC ACDCB
21-30 DBCBA AACDD 31-38 DDBAC ABA
二、主观题(共2题,计24分)
39.(12分)
(1)物产互通有无;增加民众的收入。(4分)
(2)闭关锁国。(2分)
(3)小农经济;思想自大和无知;防止边患(遏制东南沿海的抗清势力)。(3分)
(4)减少居民的收入;不利于社会的安定。(阻碍了本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3分)
40.(12分)
(1)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中共一大(中共成立)、新中国成立(4分)
(2)①: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
(3)图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图二:经济特区的设立(2分)
(4)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