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27 11:1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2.理解“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意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
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100分)
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80分)
经济上:只能是零分 ( 0分)
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 经济。
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 ——毛泽东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的确立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比较内容
中国1952
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
年产量
钢产量
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
人均
2.76千瓦
10.9千瓦
2949千瓦
工业落后
一.“一五计划”出台的背景

你能从中获取什么信息
探究一
新课讲授
一.“一五计划”出台的背景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想一想: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

答案:成立初期,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水平低,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
(1953—1957)
①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②我国的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目的:
3、基本任务: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
一个重心,两个相应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结合本课前面所讲背景和材料,思考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A.工业基础尤其是重工业薄弱
B.保卫国防。
C.受苏联发展的影响
探究二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
鹰厦铁路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新藏公路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主要成就
武汉长江大桥
探究三
请结合教材P19页第二段材料和P20页《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

工业成就主要是集中在什么区域?为什么主要布局在该地?
答:东北地区;煤铁资源丰富、有较好的重工业基础、离苏联近。
修建的三条公路都通往哪个地区?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答:西藏。有利于加强西藏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祖国大陆与 内地的联系。
综上所述,你有什么办法把这些成就概括起来记忆吗?(从交通和工业 着手)
答:例如:一桥(一座武汉长江大桥)
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1
2
3
4、成就
{BDBED569-4797-4DF1-A0F4-6AAB3CD982D8}行业
成就
交通运输业
①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②二铁:鹰厦铁路、宝成铁路
③三公: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
工业
四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
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1956年7月13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并试制出了第一批国产载重汽车,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把这种汽车命名为“解放牌”,这是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自此,中国结束了长期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鞍山钢铁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黑色冶金工业基地。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三大重点工程──新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建成投产。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这是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事件。
鞍山钢铁公司
鞍钢一角
1956年,第一种由沈阳飞机制造厂研制的国产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新藏公路
“一五”计划(1953-1957)的农、工业增长情况柱状图
结合教材与这一幅图思考:一五计划的意义是什么?
5、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时间 :1954年9月
2.地点 :北京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3.内容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②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朱德为副
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意义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天安门广场欢庆宪法颁布的人民
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原因
时间
目的
基本任务
主要成就
意义
时间
内容
性质
意义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我
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 )
A.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
B.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
D.颁布了《宪法》《民法通则》等法律
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任务是( )
A.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员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D.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3、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B.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C.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D.大庆油田建成
B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