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说课材料
一 、说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在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上承《第1课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经济经历了曲折发展,下接《第9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在经历了各种曲折之后,1978年召开了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经济发展出现历史性转折。本课讲的就是对内改革,而对内改革的成功又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开展提供了根本保障,所以本课为下一节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提供了前提。本课讲述了1978年至今的经济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了解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3)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5)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6)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奋发图强,建设社会主义强大祖国的爱国热情。
三、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理由1:前者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解决方法1: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容结合课本上的导言和资料回放以及
微课视频,指引学生从材料中归纳和理解。
理由2:关于后者,本课讲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学生对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的弊端了解不多、不深入。尤其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认识不清
楚。
解决方法2:通过情景再现,教师以讲述为主,深入浅出,让学生理解。
并由学生阅读课本正文及补充材料。
难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理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这是人类社会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但对于学生来说,它并不好理解,所以我用在黑板上图示的方法,并用国情和政策打比方,让学生理解、明白。
解决方法: 师在黑板上 图示:
决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
反作用
四、学情分析
本课合作探究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已进入八年级下学期的他们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思维技巧。但本课理论性极强、内容枯燥,所以教学中既要注意语言的专业性,又要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要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要符合“以学生为本”的要求。
因此教师要适当的运用一些史实、顺口溜、图片和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本课的历史就发生在今天的学生周围,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教学前要采取实践学习法,提前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亲身体验历史、感受历史。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充分思考、讨论的活动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分析历史现象、归纳历史知识、使自己对经济体制改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让学生亲身体验“论从史出”,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意义导课。
导入新课:用两段改革前的凤阳花鼓词,迅速调动学生注意力,导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新课教学: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解决此问题,可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出示人民公社化时期“集体劳动”“吃大锅饭”的图片,提出设问:当时是什么体制,有何特点?然后教师总结:
用两段人民消极怠工的顺口溜,让孩子们了解人民公社的体制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农民强烈要求改变生活困难的现状。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无意中揭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从而指出了改革的必然性。(观看《新中国成就档案——安徽凤阳小岗村》微课视频)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式:引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教师设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制?引导学生思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指导学生结合本课课文资料理解和总结,教师给以补充完善。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先出示“大包干”歌词,知道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看《粮食产量折线让图》,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让学生体会改革给农村带来的可喜变化,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提炼信息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4)展示乡镇企业的照片和给学生,使学生理解农村改革的又一重要步骤——发展乡镇企业。理解农村改革的方向---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
小讨论:回忆建国后党和国家4次农业调整,分析“生产关系调整一定要符合生产力水平”这一原则。(突破难点)
过渡句:农村改革的巨大成果,又促进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春风从农村吹向城市导入下一环节。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出示两则材料。体现企业和职工都没有积极,性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刻地体会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感悟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回答:①城市改革是如何改变“单一公有制”的?②如何给企业“松绑”?③如何改变“大锅饭”?。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教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答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
展示图片,以青岛海尔集团为例,对比改革前后巨大变化,使学生体会改革带来的巨大成就。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通过前面两个标题中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原因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计划经济已经僵化,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经济要发展必须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完善、意义。
四、展示三位领导人图片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毛泽东 邓小平 习近平
并联系中共十九大习近平讲话,指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改革坚持到底。
小讨论:改革的特点和启示: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练习,巩固新知识
七、问卷调查
七、说板书设计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开始:
2、发展: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
2、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