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位居国内前列教育资源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五柳先生传》2004—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28个试题(省市按音序排列)
09(2);08(4);07(2);06(6);05(4);04(7);课外文段(3)
课内文段
1、2009·乐山市
文言翻译。(3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
译文:
译文:喜欢读书,不在字句上作过分深解;(1分)每每有心得,(1分)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1
分)(翻译中意思相近即给分)
2、2009·眉山市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4分)
【甲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②〖畜〗同“蓄”。 ③〖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6.丙文中加点的“适”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 )
A.符合 B.恰好 C.满足 D.舒服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 自号曰醉翁也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曳屋许许声
C.期在必醉 与友期行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8.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上3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
B.以上3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
C.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
D.丙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喝酒和抚琴两件事情来体现其颖脱不羁的性格。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6.C
7.A
8.B
9.①这里面的人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戴和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仍然安然自若。
3、2008·恩施自治州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
24.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B.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曾不若孀妻弱子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D.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故人不独亲其亲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译文: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26.欣赏文中插图,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
答:
27.根据下面句子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五柳先生的衣食志趣再现出来。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答: 24.(2分)B。
25.(2分)①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工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②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评分说明:一句1分。
26.(2分)读书适意,醉酒怡情,安贫乐道,著文娱志。评分说明:意思答对2分。
27.(2分)示例:挡不住风雨的简陋居室冷清寂寞,破旧不堪的粗布短衣补丁无数,常常空空如也的锅碗瓢盆一贫如洗,但他却安然自若,不改己志。评分说明:酌情给分。
4、2008·荆门市
一、(10分)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②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③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④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⑤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⑥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⑦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⑧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⑨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欤?
8、《五柳先生传》的作者陶渊明,是 (朝代)诗人,是 诗派的代表人物。(2分)
9、解释加点的词。(2分)
期在必醉 衔觞赋诗
造饮辄尽 或置酒而招之
10、翻译句子: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分)
译文:
1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与上文哪几句话意思相同或相近?请将句子序号写在下面。(2分)
12、为人作传,不知姓名处所,有悖常理;言其志趣,平淡无奇,不足称道。请认真揣摩文章,说说你对这种写法的理解。(2分)
5、2008·乌鲁木齐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17~21题。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7.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 或置酒而招之
会宾客大宴 一食或尽粟一石
C. 期在必醉 D.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失期,法皆斩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译文:
19.填空。
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______________”一句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20.文章赞美了五柳先生怎样的精神?你是否喜欢这个人物?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17.B
18.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19.思想性格 志趣爱好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0.赞美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6、2008·双流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共6分,每小题2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乐其志 此乐何极
B.期在必醉 失期当斩
C.或置酒而招之 一食或尽粟一石
D.颇示己志 寻向所志
7.下面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亦不详其姓字
A.安陵君其许寡人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真不知马也 D.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8.下面对所选文段的理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文章在写作上多用否定句,突出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C.文中的五柳先生虽然“好读书”,但只满足于了解文章大概,而不能作深入理解。
D.文章末段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这是对先生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9.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译文: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6、C
7、D
8、C
9.(4分)(1)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此把(它)作为自己的号 。(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不因为贫贱而忧愁,不因为富贵而心情急切”亦可)(每句2分,第(1)句翻译通顺1分,落实“因”和补充出“以(之)为”的“之”,每点0.5分;第(2)句翻译通顺1分,落实“戚戚”和“汲汲”,各0.5分)
7、2007·孝感市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我,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此。常著文音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这官欤?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 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C、期在必醉(期望)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8、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10、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3分)
7、A
8、不忧心忡忡于贫贱,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9、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10、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语,一生喜欢读书和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8、2007·烟台市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
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2分)
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7、A
8、(1)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
9、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10、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11、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9、2006·达州市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题。(15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8、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三项意思或用法相去甚远的一项分别是:
(1)( ) (2)( ) (3)( )(3分)
(1)A、期在必醉 B、君问归期未有期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D、度已失期
(2)A、或置酒而招之 B、怅恨久之
C、楚人怜之 D、又数刀毙之
(3)A、亲旧知其如此 B、其两膝相比者
C、以彰其咎 D、其真无马邪
19、根据文意,翻译下面的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21、陶渊明“好读书”,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前辈的这种优良传统,做到“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请你写出一部你读后受到感染与熏陶的作品名称、作者、人物形象(应写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作品名称:《 》;
作者: (2分)
人物形象: (2分)
18、(1)A(2)B(3)D。
19、(1)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0、(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饿隐士形象。
21、略
10、2006·桂林市
古诗文阅读与欣赏(18分)
[阅读材料一]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威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钦?葛天氏之民钦?
[阅读材料二] [阅读材料三]
饮 酒 过故人庄
陶渊明 孟浩然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问群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7、指出下面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1分) ( )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B、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C、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 D、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8、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 ( )
A、许 学生不知何许人也 B、以 因以为号焉
高可二黍许 以乐其志
C、会 每有会意 D、而 或置酒而招之
会宾客大宴 既醉而退
9、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小题2分)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译文: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富贵。
译文:
10、“好读书,不求甚解“在[阅读材料一]中的意思是什么?今天,句意有了什么变化?(2分)
答:
11、《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写的自传,他“性嗜酒”,“造钦辄尽,期在必醉”,但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请问他内心在意的是什么?试结合[阅读材料一][阅读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12、[阅读材料一][阅读材料二]塑造了同一位隐士形象,请你找出[阅读材料二]最为生动刻画隐士形象的两句诗,并说说其动传神在哪里?(3分)
答:
13、请从[阅读材料三]中,找出陶渊明的诗在语言上对后世诗人、诗风影响的例子,并做简要分析。(2分)
答:
14、指出下面对[阅读材料二][阅读材料三]的赏析不当的一项(2分) ( )
A、两位诗人的笔下,菊花都诗人情感的载体,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B、陶渊明曾自比为“羁鸟”,“池鱼”,说自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如今他重归田园,喜不自胜,“欲辨已忘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C、“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句中“合”、“斜”两字化静为动,全句描写出景物由近及远,富有层次。
D、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的“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两句与[阅读材料三]表明了相同的人生态度。
7、(A)
8、(B)
9、翻译下列句子。
①译文:到别人家喝酒总是要一醉方休。或:到别人家里去喝酒,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造”、“期”两词的理解必须正确,且全句通顺方可得满方,否则酌情扣分。)
②译文: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中)于发财做官。(“戚戚”、“汲汲”两词的理解必须正确,且全句通顺方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10、答:文中意: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咬文嚼字。今意: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入理解。(每问1分,意近即可。)
11、答:陶渊明在意的是人民生活的安乐,社会风氯的淳相朴;在意的是心灵与大自然的契合。(2分,答出其一点即可得满分,表达不准确酌情扣分。)
12、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分)。采菊、悠然、见;“采菊”一词既展现了诗人自得其乐的生活,也体现了作者的清高自洁、不慕荣利。“悠然”、“见”则形象地表现出他悠闲自得的心境地。(2分,能抓住其中关键的词得1分,分析合理1分)
13、答:找出相关诗句1分;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出陶渊明诗歌具有“清新自然、带有浓厚的田园生活气息”的语言特色(或答“冲淡而醉厚”亦可)2分
14、(D)
11、2006·黄冈市
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3~ll题。(11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草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j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亦不详其姓字( ) (2)每有会意( )
(3)期在必醉( ) (4)其言兹若入之俦乎( )
9.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我的译文:
10.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2分)
我的理解:
11.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3分)
我的介绍:
8 . ( l )知道; ( 2 )休会.领会;(3 )期望,希望;(4)辈,同类。(4分,每题 1 分)
9 .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2分,如关键词语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10 .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2 分,意近即可)
11 .参考示例: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言寡语。他一生好读书,喜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 3 分,能从生活状泥、性格、、志向情趣三个方面介绍,且语言简洁、流畅即可)
12、2006·龙岩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6-8题。(10分)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字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黥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解释下列加点字。(3分)
(1) 不知何许人也 许:__________
(2) 好读书 好:__________
(3) 亲旧知其如此 亲: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 因以为号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不戚戚于贫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赞同五柳先生“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6、(3分)(每小题1分)(1)处所(2)爱好、喜欢、喜爱 (3)亲戚
7、(4分)(1)(2分)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2)(2分)不为贫贱而忧虑。
8、(3分)
示例:赞 同:因为他读书只在领会文章要旨,并不过分在一字一句上费工夫,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我们在有限时间内快速阅读,获取更多信息。
不赞同:因为对文章要旨的理解是在对一字一句理解基础上实现的,没有对文章内容、手法的理解就达不到阅读的目的。
(以上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表意见1分,理由2分)
13、2006·泰安市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7-9题。(12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 ①王子猷:书法家王羲之之子。②山阴:今浙江绍兴。③《招隐》:左思的一首田园诗。④剡:读shàn,今浙江嵊县。
7、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造饮辄尽
③不戚戚于贫贱
④人问其故
8、翻译划线的句子。(4分)
①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译:
②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
译:
9、试举例说出陶渊明、王子猷共同的性格特点。(4分)
7、①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见解 ②往,到 ③忧愁的样子 ④原因
8、①他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②走了一夜才到,但是到了(戴安道的)门前并没有进去反而回去了。
9、都具有率真放达的性格
14、2006·烟台市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
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2分)
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6.(1)降职或远调 (2)不用说 (3)平民 (4)通“德”,感激。
7、A
8、(1)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
9、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10、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11、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15、2005·东营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3题。
(一)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①以: ②期: ③劳: ④之: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分)
11.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3分)
8.答案:① 用、把 ② 希望、愿望 ③使……劳累 ④ 助词,将宾语前置。
评分:答对一个得1分,共2分。
9.答案:① 喝醉以后就回家,从不顾惜留恋。 ② 同我谈笑往来的,只有博学的人,没有浅薄
的庸人。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评分:答对一处得1分,共2分。
11.答案: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6、2005·济宁市
文言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5--8题。
(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
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颜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二)
靳秋田索画(之二)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
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
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郑板桥集》
5.选文(一)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二)描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亦不详其姓字 详:
②每有会意 会意:
③绝不知乐在何处 绝:
④用以慰天下之劳人 慰: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8.比较阅读选文(一)和选文(二),举例谈谈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
同点。(只谈一点即可)(3分)
5.答案: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描述作者清贫的生活,并表明作画是为给辛苦劳作的人欣赏。
评分:本题4分,每问答对得2分。第二问意思对即可。
6.答案:①详细地知道②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③断然,绝对(根本)④宽慰
评分:本题4分,每小题解释准确得1分。
7.答案:①(他)喜欢读书,不求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②没有那些俗气的客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于是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
评分:本题4分,每小题译对得2分。意思对即可。
8.答案举例:④都具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居所简陋,一个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一个是“三间茅屋”,但他们一个“晏如也”,一个“绝不知乐在何处”。 ②在文中,他们都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欣喜之情,说明了他们都具有远离官场污浊,甘于退守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等等。
评分: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
17、2005·南通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8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①侃之曾孙也。祖②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融然④。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列传第六十四》)
【注】①大司马:官名。②祖:祖父。 ③适:满足。 ④融然:和悦的样子。 ⑤畜:通“蓄”。⑥徽:系琴弦的绳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B.造饮辄尽(到……去)
C.潜亦无所辞焉(告辞) D.亦雅咏不辍(停止)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期在必醉 陈太丘与友期
B、博学善属文 忠之属也
C、或置酒而招之 前人之述备矣
D、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6.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写五柳先生姓字不详,表现了作者对门第观念的蔑视;乙文从人物的姓氏、门第
写起,符合纪传体文章的一般特征。
B.甲乙两文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甲文主要表现五柳先生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乙文主
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运用简笔勾勒人物,虽只寥寥数语,但人物形象鲜
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五柳先生的肯定与颂扬之意,乙文则以“为乡邻之所贵”道出人
们对陶渊明的厌恶之情。
7.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8.乙文中,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并自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
上声”。你认为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3分)
4. C
5. D
6. D
7.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追究;每逢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4分。每句1分)
8.洒脱不羁,悠闲自得。(意思对即可)(3分)
18、2005·孝感市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固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每有会意(料想,猜测),便欣然忘食
B.造饮辄(就)尽,期(希望,愿望)在必醉
C.既醉而退,曾不吝情(挂心,在意)去留
D.不戚戚(忧愁的样子)于贫贱,不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富贵
6.对下列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 喜欢读书,但是囫囵吞枣,浅尝辄止?
B.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天性喜好喝酒,但因家里贫穷不能常有酒喝?
C.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简陋的居室,冷冷清清,不能遮风蔽日?
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做诗,为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
7.下列四项中不能体现五柳先生志趣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 B.性嗜酒
C.或置酒而招之 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8.对本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B.本文的“赞语”既进行了评论,又照应了前文。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C.本文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但思想过于消沉,不足为取。
D.本文多次使用带“不”的句式,突出了五柳先生与现实的格格不入及其高洁志趣。
5.A
6.A
7.C
8.C?
19、2004·广州市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16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选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14.解释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6分)
(1)亲旧知其如此( ) (2)造饮辄尽 ( )
(3)期在必醉( ) (4)无从致书以观 ( )
(5)俟其欣悦( ) (6)卒获有所闻( )
15.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6.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在兴趣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读书的方式和目的上,不同之处是什么? (5分)
14 .(1)旧友,旧交 (2)往,到 (3)希望,愿望(4)取得,买到 (5)等待 (6)终于
15. (1)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不能遮挡寒风,也不能遮掩烈日。(2)因此别人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16 . 相同:都非常喜欢读书。 不同:前者读书“不求甚解”,求“会意”,目的是“自娱”;后者借书、抄书、求师,目的是“观群书”、求上进。
20、2004·海南省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9-9题。(20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大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4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性嗜酒( )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4)饮少辄醉( )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环滁皆山也。
21.用选段中的语句回答以下问题。(4分)
(1)《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描述醉翁亭形态及位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4分)
(1)“五柳先生”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上述两个选段中都有一个成语一直沿用到今天。出自《五柳先生传》中的成语是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出自《醉翁亭记》中的成语是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4分)
19. (1)处所、地方 (2)爱好,喜欢(3)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4)就
20. .(1)忘却(荣辱)得失,凭这些过完自己的一生。 (2)环绕着滁州城的全都是山。 (或:滁州城四周都是山)
21.(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21、2004·河北省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五 柳 先 生 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祥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味)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3、文章的作者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你还学过他的《 》(1分)
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3分)
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嗜:______________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置:______________
③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去:______________
6、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概括指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分)桃花源记 饮酒 归园田居 (写出其中任意一片,没有错误即可)
4.(2分)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5.(3分)①嗜:爱好,特别喜欢。 ②置:置备,置办。 ③去:离开 (每题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6.(4分)①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②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7.(3分)五柳先生是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立于世俗之外)、自得其乐(率真自然)、淡泊名利(不慕荣利)的人。(答出一方面的1分。意思对即可)
22、2004·苏州市
阅读《五柳先生传》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燕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 (4分)
A.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B.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洋洋科与造物者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C.曾不吝情去留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翁亭记》)
D.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楼记》)
E.忘怀得失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7.《五柳先生传》的结尾,有一段评论性的文字。请你默写出其中最能表现五柳先生品格的一句话。(2分)
8.用现代汉语翻译“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2分)
[译文]____________
9.“箪瓢屡空”一句用了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的典故,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
[答]____________
10.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他这样的读书态度和方法你有什么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
6.C、D(A.亲戚 亲近 B.往、到 创造 C.离开 D.冷清的样子 E.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8.住宅边有五棵柳树,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9.作者以颜回自况,表现他安贫乐道的道德情操。
10.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鼓励考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下边的答案供参考:这两句分别说出了五柳先生读书所采用的两种态度、两种方法。一是他的嗜好是读书,其方法便是只求懂得大概,不强求有深刻理解;二是说明他读书的最高境界,往往因能“会意”而如痴如迷,其方法当是熟读深思。-也就是“观其大略”在先,重在博览;“务于精熟”在后,期在“会意”。
23、2004·宿迁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 ——10题。 ( 15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组是 【 】 【 】(4分)
A.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高可二黍许 (《核舟记》)
B.好读书,不求甚解
辙生好为文 (《上枢密韩太尉书》)
C.便欣然忘食
主人日再食 (《送东阳马生序》)
D.因以为号焉
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E.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宠辱偕忘 (《岳阳搂记》)
8.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译文: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9.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3分)
答:
10. 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4分,有创见的加分)
答:
7.B、E (共4分,每项2分)
8.①(他)去喝酒,总是把酒喝完,希望一醉方休。(造:到……去;期:期望、希望。)②不因贫贱而忧愁,不为追求富贵到处奔走钻营。
(戚戚:愁苦的样子;汲汲:急切追求的样子。)(共4分,每题2分,四个重点词译得不准确,每个扣1分,扣完为止)
9.民风淳朴,人人生活安乐,恬淡自足。(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0.结合自己读书习惯(1分),赞成或不赞成且言之成理(3分);辩证、有创见的加1-2分;仅答“赞成”、“不赞成”不得分。(共4分)
赞成:爱好读书,重在领悟文章精神实质。
不赞成:根据文章内容精读与粗读结合。
24、2004·盐城市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15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
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
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
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0、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颇示己志: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12、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是 (3分)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B、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
C、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
D、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
14、赏读与拓展(4分)
课文着力表现了“五柳先生”怎样的品质?
我们学过的《饮酒》一诗与本文塑造了同一位隐士形象,请你写出诗中最为生动地刻画这一形象的两句诗。2分
10、对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很 2分
11、(1)他去喝酒,总是把酒喝得干干净净,希望一醉方休。 (2)饮酒作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快乐。
12、饮酒、读书、写文章 3分
13、B
14、(1)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等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5、益阳市·2004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故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对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好读书,不求甚解:hào喜欢 B.性嗜酒:sì爱好
C.常著文章自娱:zhuó通“着” D.箪瓢屡空,晏如也:ān悠闲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或置酒而招之 B.不知日之入
C.友人惭,下车引之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五柳先生的兴趣爱好,并写出一个能完整体现他性格特点的句子。
兴趣爱好:
性格:
1.A
2.B
3.兴趣爱好:好读书、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课外相关文段
26、2008·南通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①,相田文②。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⑤之于子乎?属⑥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①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②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③不敢东乡:乡,同“向”。不敢向东侵犯。④宾从:服从、归顺。⑤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⑥属:同“嘱”,委托、托付。
2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将三军,使士卒乐死( )
敌国不敢谋( )
百姓不信( )
方是之时(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4分)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2.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4分)
①
②
23.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问题。(4分)
十年春,齐师代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魏王在“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之时任用田文为相,请结合选文中鲁庄公的言行,简要分析古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
20、①率领 ②国家 ③信任 ④正当,在
2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吴起才知道自己(确实)不如田文。
22、要点:①性情率真 ②心胸开阔 ③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 ④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 ⑤善于与同僚沟通
23、要点:取信于民 ;善于用人。
27、2008·青岛市
课外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7分)
韩愈传(节选)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①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②为巡官。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③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风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疏奏,宪宗怒甚,乃贬为潮州刺史。
【注】①从:堂房亲属。②辟(bi):征召。③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唐德宗贞元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寻登进士第( ) ②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译文:
12.通读全文,你认为韩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分)
答:
10.(1)不久,随即。 (2)向来,一向。
11.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学,不需要等待别人鼓励。
12.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大意正确即可)
28、2007·连云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8~12题。(15分)
孟浩然,字浩然,裹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的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何惧而匿 (2)浩然再拜
(3)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 (4)欲荐诸朝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0分)
A.卒不赴/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B.维以实对/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朝宗怒,辞行/停数日,辞上 D.君与韩公有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黑质而白章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B.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D.先帝刨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2)会故人至,剧饮欢甚。
12.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从全文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3分)
8. (1)隐藏 (2)两次 (3)一起 (4)之于
9.选C。
1O选D
11. (1)你不要求做官,但我并不曾抛弃你,为什么要诬蔑我呢 (注意“仕”和“奈何”的翻译,仕是做官的意思;奈何是为什么的意思。) (2)适逢他的老朋友来了,一起畅饮,非常高兴。(注意“会”和“剧”的翻译会是适逢的意思,剧是流畅、痛快的意思。)
12.隐居山林,40岁才到京城,诗中语句不为帝王所喜:率性而为,不喜约束。(意思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原课件中心网站) www.21cnjy.com 第 1 页 共 2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