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统编版同步课时作业
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项是(
)
A.疲惫
憔悴
烽烟
B.灰烬
舵手
慰籍
C.晨曦
镶嵌
富饶
D.驱逐
坟墓
喉咙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五一”表彰大会上,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济济一堂,共庆劳动者的节日。
B.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新挑战,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未雨绸缪,积极拥抱变革。
C.我国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制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老百姓对此拍手称快。
D.我校新组建的篮球队,在学生篮球赛上获得第三名,成绩差强人意。
3.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海燕》的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他的主要作品有《童年》《母亲》《战争与和平》。
B.《萧红墓畔口占》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戴望舒。他是我国现代诗派的代表人物,曾因创作了代表作《雨巷》而被称为“雨巷诗人”。
C.《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我国女诗人舒婷,
原名龚佩瑜。代表作品有《双桅船》《致橡树》等。
D.《梅岭三章》的作者是陈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4.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四节诗中,四个“祖国啊”反复吟咏,将感情逐层推进,给全诗造成了回肠荡气的咏叹气氛。
B.“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遍种自由花”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血雨腥风”比喻反动派的血腥屠杀,“自由花”比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前景。
C.“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思是漂泊一生的萧红终于有了安息之地,不再受惊扰,不再流浪漂泊。作者平淡的文字、平静的描述背后潜藏着长久的辛酸与刻骨的悲痛。
D.“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大海的巨大声势和巨大力量。
二、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5.仿照示例,另选两个对象,设计一组对话。要求:表达一定的意蕴;句式与逻辑关系大体一致,字数可以不等。
示例:海与河的对话
海:你为什么这么浑浊?
河:因为我在人间走了很久。
三、阅读理解与欣赏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2019年10月1日,祖国母亲迎来她70岁的生日。回望五千年的历史,祖国母亲用她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不管是曾经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还是如yū(__________)滩上的驳船寸步难行,她的儿女们如风雨中的舵手,尽管困乏,希望的火焰却从不曾xī(__________)灭。他们眷恋着自己的母亲,贪念她美丽的笑窝。诺贝尔奖的典礼上一次次慷慨讲演,奥运会的赛场上一次次jié(__________)报频传,科技前沿的阵地上一次次攻坚克难……勤劳、勇敢的中国人用累累硕果回报伟大的祖国母亲。
1.给加粗字注音。
伤痕累累(__________)?
隧洞(__________)?
舵手(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ū(__________)滩?
xī(__________)灭?
jié(__________)报
3.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7.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余荣华
??
①“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5月21日起,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了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让孩子们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之间热切讨论的话题。
??
②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4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该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
③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崇尚英雄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
??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
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选自2018年5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第①②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表明“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请简要概括。
2.第③段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为什么会“被网友反复点赞”?
3.给第④段空缺处补写一句话,使上下文内容连贯。
4.简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5.联系文章和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80~100字)
??
5月14日,川航空客A319在飞经成都上方时驾驶舱右前挡风玻璃突然破裂,面对瞬间释放的驾驶舱压力、每秒250米的直面风、零下40℃的低温和大部分设备失灵的困境,机组人员沉着应对,凭借技术和经验成功迫降。机长刘传健被人们称为“英雄机长”。
四、实践题
8.学校举行汉字书写比赛,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结束语,其中两处画线句均有语病,请修改。
同学们,写字水平能反映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①希望本次活动能激发同学们的写字水平;②也希望大家通过持之以恒不间断地练习,写出一手美观的汉字。
修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性学习。
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有谁离得开脚下的土地?让我们走进“脚踏一方土”综合性学习活动,再一次亲近生生不息的土地。
1.【说说泥土的用途】仿照下面的句子,列举泥土的广泛用途。
农民用泥土种植庄稼,工匠用泥土烧制砖瓦。
2.【感受泥土的文化】人情重怀土,游子思故乡。安土重迁、依恋故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古诗词中有许多抒发思念故土之情的名句,请列举出一例。
3.【讲讲土地的故事】阅读下面的小故事,想一想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
??
张作霖有一次受邀给日本人题字,落款“张作霖手黑”,他的秘书在旁小声提醒,应是“手墨”而不是“手黑”。张作霖眼睛一瞪,故意当着日本人的面大声训斥,墨字下面有土,这土地也能送给日本人吗?
4.【谈谈土地资源的保护】土地保护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请你就此拟写一条宣传标语或广告词,说明土地保护的意义。
五、写作题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
“柳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满眼的绿意。这绿意,是希望,是活力,是温暖,是欢喜……成长路上,一切美好的追求与陪伴,都是绿意的生活。
请以“绿意的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作。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参考答案
1.答案:B
本题考查辨识错别字,B.籍——藉。
2.答案:C
C项,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用在这里不合语境。A项,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
起。B项,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
先做好准备。D项,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A、B、D
三项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正确。
3.答案:A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A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
4.答案:D
“抓住”“熄灭”等词,作者赋予大海人的动作,是运用了拟人。
5.答案:示例:太阳与彩虹的对话
太阳:你为什么这样光彩绚丽?
彩虹:因为我曾在风雨中穿行。
考查语言表达与应用。解答时,首先分析结构找到仿点。每一个仿写题给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确定句式仿格调;然后要研究例句仿修辞,看例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③看清要求定主题。仿写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例句相一致。本题作答选择两个具体的事物,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二者之间的问答。
6.答案:1.lěi;
suì
;
duò;
2.於;
熄;
捷;
3.贪念;
贪恋
;
4.比喻
1.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注意“隧”“舵”的拼音。
2.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注意“於”“捷”的书写,捷报:胜利的消息。
3.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贪念:指贪心。不符合语境。改为“贪恋”。贪恋:十分留恋的意思。
4.结合“如”字,得出比喻修辞。
7.答案:1.①众多媒体共同发起“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网络互动活动;
②全国中小学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
③《英雄烈士保护法》于4月底全票通过并已施行。
2.这句话点出了在社会稳定的背后,那些默默无闻的高风险岗位上的奉献者们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引发了人们对这些行业和奉献者的关注。
3.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
4.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英雄精神还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这一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示例:英雄,不一定是光芒万丈,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的人;也不一定是所向披靡,成就丰功伟绩的人。生活中处处有英雄,我们每一个人皆可成为英雄,只要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做出贡献,就可成为我们自己的“英雄”。
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及对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解答本题,可从文章第①②两段所论述的三个主体——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全国中小学、国家的做法入手,梳理概括他们各自的行为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的内容的能力。理解这句话的要点是抓住关键词“负重前行”,这句话表明,之所以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默默奉献。而“被网友反复点赞”,则说明了广大网友对“负重前行”者的关注和赞美。
3.属于补写。补写语段或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文章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此题要注意补写的语句在语段的开头,应当有统率语段内容的作用。可分析语段中的“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等句,即可得出语段“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的观点句。
4.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作用。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列举了科技人员、基层干部、医生、教师等群体的默默奉献,属于举例论证。举例论证的主要作用就是具体有力地证明文章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就是为证明观点和中心论点服务的。
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找到与所给材料的结合点,答出自己对“英雄”的认识即可。
8.答案:①将“水平”改为“热情”或将“激发”改为“提高”。
②删去“持之以恒”或“不间断”。
9.答案:1.(示例1)艺术家用泥土雕刻栩栩如生的雕塑。
(示例2)工艺大师用泥土烧制精美绝伦的陶瓷。
2.(示例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示例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警告日本人不要试图侵占中国的土地。4.(示例)珍爱土地,植树造林,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本题句式为“XX(人)用泥土XX
(干什么)”,仿写时要注意句式的一致性以及内容的相关性。
2.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默写,注意所写诗词名句须含思乡之情。
3.本题考查对句子含意的理解。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句子的言外之意即可。注意“这土地也能送给日本人吗?”为反问,是土地不能送给日本人的意思。
4.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或广告词。拟写时注意句子简洁明了、立意鲜明,具有号召力。
10.答案:例文:
绿意的生活
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忧郁,紫色代表种秘唯独那满眼的绿色,它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和谐与美丽。
春天,冰雪初融,草芽就迫不及待地露头,泛着新绿,在未散的寒风中摇晃。四季都有绿色长存,就连最寒冷的冬天,仍有那么几撮草在顽强地披着绿色的外衣,屹立在枯枝败叶中,向光秃秃的大树展示着它蓬勃的生命力。是啊,绿几乎无处不在。岩缝中的青苔、屋檐上的爬山虎、山崖边的松柏、泉水中的藻正因为有无处不在的绿,大自然才显得生机勃勃,我们的生活才更加丰富多彩。
绿,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我热爱这灿然的绿意,常常忙中偷闲,去欣赏大自然的绿。即使在学习时,我也常把目光往窗外投去。看,那凤凰树绿油油的嫩叶在迎风舞动,好似穿着绿裙的小精灵;栏杆上缠绕着爬山虎,它披满绿叶,伸出一根根枝条,牢牢地吸附在栏杆上,任风吹雨打,都焕发着碧绿的光彩。
这绿色非常奇妙,它存在于大自然中,也存在于每个人的心底,而且可以互相传递。
那是一个初春的傍晚,我因扁桃体发炎请假,医生要我卧床静养。我已三天没去上课了,更欣赏不到春天那醉人的绿色,只能眼巴巴地盯着天花板。过两天就要月考了,复习提纲尚未拿到,缺漏的功课也未补上,我心急如焚。窗外忽然响起小华的呼唤,我连忙下床为他开门。小华递上了这几天的课堂笔记和复习提纲,还仔细地帮我抄了份作业清单小华的心真细,他知道我平日有摘取树叶做书签的习惯,还特意带来两片绿叶。接过这两片绿叶,我的心头涌起了阵阵暖流,我仿佛看到了满眼的绿色!小华送给我的何止是两片绿叶!他是送给了我整个绿色的春天!
这不是心头的“绿”吗?这样的“绿”,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珍惜吗?绿不仅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而且孕育了美好的情谊。
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提示语中“成长路上,一切美好的追求与陪伴,都是绿意的生活”给我们提供了写作的思路。题目中的关键词是“绿意”,既可以把它理解为“充满生机”,写一篇描写美丽景色的散文;也可以理解为“美好与温馨”,将生活中自己的真实经历和独特感受展示给读者。“生活”一词提示我们,要写成长的旅程,这样才会有感染力,便于抒发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