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2-07 12:1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季延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地理(理科)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40分)
读右图,回答1-4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的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3.以下叙述可以反映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是
①农业发展方向上东农西牧 ②传统运输方式上南船北马
③粮食生产种类上南稻北麦 ④糖料作物种植上南蔗北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4.导致该图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最主要的是
A.气候条件 B.交通条件 C.土地条件 D.历史条件
Google公司推出了一款卫星影像地图服务产品——Google Earth。通过互联网搜索指定的数据库,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家的房顶,同时精确的显示鼠标指针处所代表点的地理坐标。可以说,Google Earth是“数字地球”的雏形。回答5-6题。
5.Google Earth数据库中的数据主要来源于
A.RS和GIS B.GIS和GPS C.GPS和RS D.GIS
6.能够为数字地球提供空间数据的技术是
A.信息高速公路 B.高分辨的卫星遥感技术
C.高性能的计算能力 D.数据存储技术
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完成7-9题。
7.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A.原料工业 B.加工工业
C.采掘业 D.冶金业
8.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造的产业链是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一铁一钢  ⑤煤一电一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原料工业2000年比1995年增加了25%
C.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到了主体地位
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下图所示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读图回答10-12题。
10.有关该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煤炭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 B.煤种单一,煤质低劣
C.开采条件好 D.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11.下列不属于为了加快该省能源基地的建设而采取的措施的是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大力发展水电站
C.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D.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12.该省作为能源基地,其经济发展的关键是
A.加强原煤的生产和输出
B.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的产业链
C.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D.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植被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14.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如次生盐渍化)。读图,回答15-16题。
15.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产生的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相关
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
16.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 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⑤地表水缺乏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自然条件差异大。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量远高于西部。据此回答17-19题。
17.导致内蒙古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①年降水量 ②海拔高度 ③荒漠化程度 ④人口密度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8.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原草场资源的措施有
①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 ②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③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④实行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9.内蒙古东部草原闻名国内的优良牲畜品种是
①三河牛 ②东北红牛 ③三河马 ④牦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读“某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20-21题。
20. 从图示看,该河流开发的中心环节是
A.发电 B.防洪、灌溉 C.航运 D.梯级开发
21. 对该流域开发措施正确的是
A.留下大片土地用于工业的发展
B.调整林业和牧业结构,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C.做好土地规划,建立自然保护区
D.大量开挖,为采矿业的发展就地提供土地
东方网7月25日消息:在世界各国正在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免遭破坏的今天,一向被视为仍保留着原始森林风貌的巴西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正遭受着严重破坏。据此回答17—19题。
22.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包括
①迁移农业 ②迁都巴西利亚 ③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
④商业性伐木 ⑤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3.下列不属于森林全球环境效应的是
A.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它的一吸一呼,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B.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C.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D.森林具有美化环境、防风固沙的功效
24.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25-26题。
25.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
A.A B.B C.C D.D
26.右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
A.枯枝落叶 B.土壤 C.生物 D.供给养分[
某校地理研究小组对某峡谷地区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区内的土地资源分布进行分层处理。得出下表数据。据表分析回答27-28题。
年份 降雨量[来源: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地表覆盖
非林地 人工林地
径流量(m3/s) 土壤侵蚀量(t/km2·a) 径流量(m3/s) 土壤侵蚀量(t/km2·a)
2006 475.4 4.5 160.5 1.0 0.2
2007 611.4 9.9 264.6 1.9 6.6
2008 815.9 10.1 272.6 2.4 0.5
2009 884.8 11.1 299.2 2.8 4.9
27.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降雨量与土壤侵蚀量的关系是
A.相同降雨量,人工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非林地
B.相同降雨量,非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人工林地
C.降雨量增加1倍时,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1倍
D.降雨量增加1倍时,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1倍以上
28.在无林地区20 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这说明了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A.净化空气  B.保持水土 C.调节大气的成分 D.含蓄水源
右图为“GPS手持机界面图”,图示时间为北京时间,读图回答29-30题
29.此时,持有GPS手持机者所在地形区为
A.东北平原 B.鄱阳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两广丘陵
30.对于该地描述正确的是
A.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B.地势起伏较大,多低山丘陵
C.河流有春汛和夏汛 D.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31-34题。
31.M平原最适合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32.M区域发展商品粮生产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33.P地具有的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是
①净化空气 ②美化环境 ③调节气候 ④涵养水源 ⑤调节径流
⑥蓄洪防旱 ⑦降解污染 ⑧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⑦
C.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
34.图示平原区域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应该是
A.尽快开发未垦荒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B.大规模退耕还湿地,停止粮食生产,建立自然保护区
C.全面退耕还渔,变种植业主导产业为水产业主导产业
D.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读该区域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35-37题。
35.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该区域工业增加值增长 缓慢,原因可能是
①工业基础薄弱 ②矿产资源贫乏 ③劳动力缺乏
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较低
⑤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6.1985年开始的10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是
A.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 B.生态环境变化和缓
C.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D.工业稳步增长
37.近年来,本地区努力转变增长方式,采取积极措施建设和谐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呈现又好又快局面,其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 ②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 ③严格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污染 ④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某地区方格沙障图”,回答38-40题。
38.a地区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沙障是因地制宜治沙的成功典型
B.草方格沙障能大量吸引地下水,促使植物生长,固定沙漠
C.沙障固沙成本低、费工小,应大规模推广
D.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但不能截流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39.c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
①修筑公路 ②过度樵采 ③过度放牧 ④过度开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0.b地区农业应走的道路是
A.商品农业 B.粗放农业 C.生态农业 D.淡水养殖
二、非选择题(41-44题,共60分。)
41.读“田纳西河流域图及干流梯级开发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田纳西河水能实现梯级开发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田纳西河干流共修建了______座大坝,对航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纳西河在土地利用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42.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分)
2010年3月12日,新疆和田地区首次发生强沙尘暴,部分县市出现黑风;2010年4月26日,河北保定、石家庄、衡水、邢台、邯郸、张家口地区有76个县市遭大风袭击,13个县市出现沙尘暴。
我国沙漠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季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气温要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分析我国沙尘暴发生的主要季节和地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该地区沙尘暴频发的自然原因。
(5)该地区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治理该地区的荒漠化有哪些对策和措施?
43.下是我国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示意图,读图回答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关问题。(14分)
(1)东北地区从东向西年降水量和积温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B处积温低、年降水量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北地区是我国比较稳定的、商品率较高的商品粮基地,小麦、水稻是本区的主要细粮作物。试分析图中C、D两地自然条件,选择最合适的粮食生产布局。
(3)C地最合适种植的粮食生产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地最合适种植的粮食生产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下图是我国两个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1)图中B地区引进外资的主要区位优势是_________,(2)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发展工业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升级面临着一定的困境,究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期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给B地区传统出口加工工业带来巨大冲击,今后,该地区出口加工工业该如何应对?
季延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地理(理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42.(19分)
(1)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4分) 
(2)低(1分) 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其影响大(1分)
(3)春季;(1分)西北、东北、华北。(1分)
(4)自然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表干旱疏松,植被覆盖少,加上这段时间内气温变化大,冷锋活动频繁,大风天气多,沙尘暴频繁。(6分)
(5)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5分)
www.
梯级
开发
航运
防洪
养殖
发电
灌溉
旅游
第三产业
冶金工业
电力产业
农业
工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