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对 白 鸽 子
教学内容:欣赏《一对白鸽子》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白鸽子》,感受“花儿”旋律自由、悠扬、高亢及音色明亮的特点。
2.让学生理解三连音、五连音的概念及特点,准确演唱歌曲中的三连音、五连音节奏型。
3.欣赏本地民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
1.《一对白鸽子》是一首流传于青海、宁夏、甘肃的“花儿”。由于我校于2008年被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挂牌为“花儿”传承保护基地,所以本届六年级学生从一、二年级就开始学唱“花儿”了,孩子们对“花儿”这一民歌形式比较熟悉,在音乐感知方面达到了一定认知水平。
2.由于在常规课堂中教师注重音乐技能的训练,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视唱、节奏、歌唱方面具备一定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花儿”这一民歌的特点。
难点:学唱《一对白鸽子》。
教法、学法:
聆听法、视唱法
教具准备:
电钢琴、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简介本校“花儿”传承基地。
(1)教师提问:上课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回民一小是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我们传承的是什么项目?(花儿)什么是“花儿”?(流传于青海、宁夏、甘肃回族同胞非常喜爱的一种民歌)
(2)教师小结:我们学校在2008年挂牌成为“花儿”传承保护基地以来,学校以“花儿”为主题开展了很多丰富多彩、有意义的活动。(播放课件,介绍图片内容)。
2、唱“花儿”总结“花儿”的特点。
(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学唱花儿了,回忆一下你们都会唱那些“花儿”?(学生演唱、教师随机点评并和学生交流)
(2)教师提问:“花儿”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歌曲旋律、歌词分析)
(3)小结(出示课件)。
二、新授课
过渡: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花儿”,请同学们听一听。
1.教师范唱《一对白鸽子》,思考:这首歌曲是什么情绪,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2.复听范唱,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中最有特点的是哪一句?
(1)学生回答,教师继续提问:这一句描写的是什么画面?
过渡:由于鸽子起飞时拍击翅膀时速度特别快,所以歌曲中出现了一个比较有特点的节奏表现这幅画面,请同学们看黑板。
(2)教师讲解重点节奏:(板书:歌曲中三连音、五连音的节奏)
a.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b.生奏唱,师随机指导(可将歌词填进去奏唱)
3.学唱《一对白鸽子》
(1)跟琴视唱曲谱,师随机指导。
重点:唱好三连音、五连音、装饰音。
(2)填唱歌词,师随机指导。
重点:指导咬字、气息。
(3)完整演唱歌曲,师随机指导。
4.教师简介歌曲背景。
刚才我们欣赏、演唱的这首歌曲名字叫《一对白鸽子》,又名《仓啷啷令》。流传于青海、宁夏、甘肃三地,是当地回族同胞非常喜欢的一首“花儿”。但是由于地域不同,再加上“花儿”的曲调较为自由,所以每个地方的民间艺人在演唱时,会根据自己地方的语言、演唱时的情绪、状态,对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进行稍稍改动。(教师可示范两种不同的歌曲处理)
5歌曲处理
(1)让学生说说这首歌曲怎么处理。(情绪、速度、力度)
(2)学生演唱,教师点评。
(3)完整演唱歌曲。
(4)用简单的节奏型给歌曲加入伴奏。(声势练习)
6.欣赏青海民间艺人演唱的原汁原味的“花儿”《一对白鸽子》,并交流感受。
(非常有特色的演唱,把“花儿”的特点体现的的淋漓尽致。旋律:自由、奔放;歌词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通俗易懂)
三、拓展:播放本校师生表演的《宁夏民歌联唱》
教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青海“花儿”,作为宁夏人,同学们是不是也应该了解一下我们自己家乡的民歌呢?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由我们兴庆区回民一小的老师和部分同学表演的《宁夏民歌联唱》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中国西部回族同胞最喜欢的民歌“花儿”,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艺术,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欣赏其他民族优秀的音乐,感受各民族音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