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11.5功和机械能 本章复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11.5功和机械能 本章复习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1-28 17:0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概念复习课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复习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样化学习方式,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建构知识网络和升华对概念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开放性,关注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流程作如下设计:小组合作、知识梳理——想想议议、明晰概念——反馈练习、能力拓展---盘点收获、形成体系。知识梳理环节一方面唤起学生的知识回忆,另一方面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在想想议议、明晰概念环节采用情景创设策略:运用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设计问题,组织教学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引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实验、猜想、探究的学习当中,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在“用知识”基础上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加深了对旧有知识的认识。难点的突破,能力的提高,是通过设计的学生活动来实现,让学生充分的想想议议,明晰概念的内涵.教师只是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对难点内容作适当的矫正。能力拓展题的设计有梯度,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展示、评改,激活学生的思维。盘点收获环节,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本章知识体系。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八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第2节 功率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二)教材地位: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涉及本章内容及要求有:
3.2.2 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本章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认识能做了铺垫。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概念——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本章在学生已经深入学习了力的基础上,为学生展开一幅由力而揭开的能量画卷,本章又是学习内能、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基础,所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第七章学习的力是功的基础,功是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这个效果的度量,这些知识为我们这一单元的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但是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和指导实际生活的能力还比较弱.在复习时,应注重复习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3)能利用实例或实验初步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释相关的现象。
(4)能通过实验或实例,认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能解释与机械能转化有关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交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讨论、交流、凸显知识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求知欲,让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
(2)通过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合作的意识。
(3)结合身边实例,对学生进行文明、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功和功率的概念;
2.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1.判断力是否做功
2.分析相关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小皮球、实心球、斜面、小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 “当堂训练法”
学法:“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1分钟) 播放武当山图片、武当太极拳视频
出示课题 观看图片、视频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
兴趣

知识
梳理
(4分
钟)
老师巡视
了解学生知识现状
板书本章知识要点
学生小组合作
忆一忆、说一说本章学习了哪些概念和公式?
简要记录在导学案中空白处。
尝试构建本章知识结构
展示交流
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




议、




(24分钟)
让一名学生用小皮球模仿投掷实心球
问:①皮球离手之前,人对球做功了吗?
②飞行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吗?为什么?
师将小皮球投向学生
问:空中飞行的皮球具有什么能量?
教师模仿投掷实心球引导分析:动能、重力势能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研究表格中的数据,分析质量和速度相比,谁对动能的影响更大呢?
教师播放视频:
车窗抛物
介绍武当山风景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
①爬山时,人做功了吗?
②如何计算爬山时做的功?
③十一假期,小明和哥哥一起去武当山旅游。他们同时开始爬山,小明先爬上山顶。在山顶小明对哥哥说:我比你先到,我做功时间短,我功率大。哥哥说:不对,我比你重,我做功多,我功率大。谁的说法正确呢?
④议一议:如果有一天你到武当山去旅游,如何估测你爬山的功率?
教师演示:神奇的小罐
问:
怎样解释看到的现象?
揭秘实验
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
活动1:投掷小皮球
学生观察分析、回答
力学中“功”的含义是?
说一说:在下列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了吗?
A. 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
B. 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
总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
分析回答
学生观察数据:
一些物体的动能 /J
学生思考、尝试量化分析
小组交流、回答
学生观看视频
谈谈自己感想
活动2:看图--爬武当山
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并回答问题。
学生辩论谁的说法正确
学生讨论、交流
展示 回答
活动3:小实验---“神奇的小罐”
观察有什么出人意料的现象
猜一猜,罐子里有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
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从身边的实验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理解功的概念。
明晰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通过实例加深对动能两个决定因素的理解
关注学生的生成
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准确地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学生进行文明、安全教育.
感知物理就在身边,倡导爱生活,爱物理。
明晰功的计算
明晰功率的概念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明晰功率的计算
激发学生兴趣,体验物理就在身边
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注意倾听
关注学生的生成



习、




(8

钟)
老师巡视、发现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引导学生交流
解决问题
评价
学生先独立自主完成练习,然后展示交流:
1.在水平地面上,用4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着重为20N的小车,使其在2s内匀速前进10m,那么拉力做功 J,拉力的功率为 W;重力做功 J。
2.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山上的石头,稳稳地静止在那里,它没有重力势能
B.运动速度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不一定就大
C.一根弹簧被拉长时具有的弹性势能大,被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小
D.一个物体具有机械能,则这个物体一定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
3.武当山太极湖新开设的蹦极项目惊险、刺激,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图2是蹦极过程的示意图。其中 b点是弹性绳不系人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 ,c点是人自由下落所能到达的最低点。
①人从a点下落到b点过程中,重力势能逐渐 ,动能逐渐 。
②人从b点下落到c点过程中,弹性绳被逐渐拉长,绳的 能逐渐增大。到达c点时,人的动能 。
③如果忽略摩擦和空气阻力,人 (填“能”或“不能”)从d点弹回到a点。因为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 。
会判断力是否做功;
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考察学生对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决定因素的理解程度
感知物理就在身边
激活学生思维
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力学问题的能力
盘点
收获(3分钟)
对照复习目标,看一看你都基本达到要求了吗?
你还有哪些疑问呢?
完善知识结构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及时小结,
把知识结构化、形成体系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力图做到却不易做到的两点:
1.对于教学内容的生成,要注意分析是否是有效信息,是否偏离了整体的教学目标。创设了情境后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发现是合理的,但却是无用的。这时,教师就不能由着学生生成,而要巧妙地引到主题上来。
2.对于教学过程的生成,要注意把握火候,要能像厨师做菜一样控制好课堂气氛的“温度”。该“放手”时必须要放得开,该“回归”时一定要回得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