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案——2021春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案——2021春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8 10:3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阅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2.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在课上用恰当的方式阅读文本。根据学情来决定阅读时间和方法。读后能复述故事主要情节。
2.通过阅读补充资料,在讨论的基础上,对本文所写人物做出评价。
3.对于本文通过若干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可与写作教学相照应,进行读与写的结合和拓展。借鉴本文写法进行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写作练习。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学习 重点 1.培养略读的阅读方法。
2.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习 难点 领会文章叙议结合、朴实简洁、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以及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学法 指导 略读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新


入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的一生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著作等身,但他一向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笔触,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环节二




环节二



习 一、助学资讯
1.作者作品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散文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2.补充介绍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3.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读书》1990年第一期。有删改。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二、字词积累
1.字音
草率(shuài) 生疏(shū) 商酌 (zhuó) 恳切 (kěn) 譬如(pì)
朦胧 (lónɡ) 累赘( zhui ) 拖沓 (tà) 搀和(chān) 冗长(rǒnɡ)
妥帖(tuǒ tiē) 诲人不倦 (huì)(juàn) 不耻下问 (chǐ)
鞠躬尽瘁 (jū ɡōnɡ jìn cuì) 颠沛流离(diān pèi liú lí)
2.词义
修润:修改润色。
商酌: 商量斟酌。
朦胧: 不清楚,模糊。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累赘: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
拖沓:形容做事拖拉。
颠沛流离: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鞠躬尽瘁: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也事事行得通。

整体感知
略读课文(尽量在5分钟内读完课文),了解本文主要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内心无比悲哀,写此文以示纪念。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体现?
待人宽和律己严两方面品德。
待人宽:(第3段)修改文章;(第4段)送客;(第5段)复信;
律己严:(第6段)写话重风格;(第7段)文风重简洁;(第8段)写作求完美。
3.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及“我”的悲哀心情。
第二部分(2~8):先总写后分写,歌颂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行。
第一层(2):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二层(3~8):从待人厚和律己严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行。
第三部分(9):谈对学习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环节三




环节三



究 深层探究
1.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2.作者认为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为什么?
①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②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
3.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
(1)“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这句评价对应叙述的小事是: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作者曾去看望叶圣陶不遇,之后叶圣陶十分悔恨,并为作者沦为住旅店而悲伤。这令作者感慨:“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2)“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这句话是对叶老过人品行的高度赞扬。在作者眼中,叶圣陶先生是待人厚的,作者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叶圣陶先生的这一品质。例如,吕叔湘先生说,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还有就是叶先生对普通话生疏,但也不耻下问,让“我”给他修润。有人到他家去探望他,告别时,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这都体现了他的待人厚。
(3)“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叶老虽然不在了,但他对写话风格的严格,对文风简洁的要求,对写作的监督执行,以及对这种主张贯彻坚持的苦心,一直是我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看,叶圣陶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
4.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
语言赏析
1.作者在第一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请找出来并品析。
“双层的悲哀”的含义:作者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倒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示例语句:“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品析:“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2.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叶圣陶的“写话”的主张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随意中透着亲切;“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三层意思用三个短句表达,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
3.“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文中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承接了上文叶老为人宽厚的一面,引出下文叶老严于律己的另一方面,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自然。
4.“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读了总写叶先生品德的这些语句,你有何感受?
忆初见叶老,印象肤浅;写诸多前辈,烘托叶老品德高尚;引用孔夫子名言,对比中尽显叶老堪为人之师表。
探究写法
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说说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却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换,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环节四



纳 文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环节五 拓


伸 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通过本文的学习,教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对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并能根据文中议论的语句把握叶老先生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品性。但对于叶圣陶先生的语言主张,学生目前能够从内容的层次理解即可,在实践中运用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