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7 20:1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孟子》选读
郭沫若曾以《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为先秦散文“四大台柱”,其言云:“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是各有千秋。”
引 言
已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冯友兰(1895—1990)在《中国哲学史》中认为,“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如苏格拉底之在西洋历史,孟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如柏拉图之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高明亢爽亦似之;荀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如亚里士多德之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笃实沈博亦似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2.领会孟子以寓言(比喻)说理的妙处。
3.把握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分组自主、合作学习,然后再展示、教师作点评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树立“勤政爱民”的治国理念。
2.学习孟子光明磊落的宽广胸怀,理解孟子对名誉、地位的正确态度,彻底抛弃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甚至置自己尊严于不顾的错误名利观。
1.朗读四则选文(不能读错音)。
2.说说孟子其人及《孟子》一书。
3.叙述四则选文中的寓言故事,并说说寓意。
4.给四则选文中的寓言故事各拟一个小标题
(从故事的内容方面构思)。
5.翻译全文。(抽查某一段)
6.找出第二则选文中的文言现象。
7.说说本文对你有什么启发?可从文章思想
和写法方面谈。
自主学习任务
任务一:
朗读四则选文(不能读错音)
第一则:
(1)弃甲曳( yè )兵
(2)涂有饿莩 ( piǎo )
(3)鸡豚( tún )狗彘( zhì )之畜( xù )
(4)数(cù )罟( gǔ )不入洿( wū )池
(5)谨庠( xiáng )序之教
(6)申之以孝悌( tì )之义
字 音
第二则:
处( ch? )室 餍( yàn )
瞷( jiàn )
施( yí )从 墦( fán )
讪( shàn )
第四则:
卒(cù)然问曰 天下恶( wū )乎定
王知夫( fú )苗乎 苗浡( bó )然兴之
第三则:
日攘(rǎng)邻人之鸡
1.朗读四则选文(不能读错音)。
2.说说孟子其人及《孟子》一书。
3.叙述四则选文中的寓言故事,并说说寓意。
4.给四则选文中的寓言故事各拟一个小标题
(从故事的内容方面构思)。
5.翻译全文。(抽查某一段)
6.找出第二则选文中的文言现象。
7.说说本文对你有什么启发?可从文章思想
和写法方面谈。
自主学习任务
任务二:
说说孟子其人及《孟子》一书。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霸道”的思想,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孟子其人
孟子善辩,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其门人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回答说:“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孟子确实是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付那些见利忘义、嗜杀不仁的统治者,才施展他的辩才的。
孟子思想中三个鲜明的要点:
一是张扬性善说。
二是宣扬民本思想。
三是提倡仁政。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孟子》其书
任务三:
叙述四则选文中的寓言故事,并说说其寓意。
说明梁惠王的政治跟邻国没有本质的区别,看事物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不能只看表面和局部。
第一则寓意:
第二则寓意:
讽刺那些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的手段追求富贵显达的人。
第三则寓意:
第四则寓意:
告诫人们知错要及时改正,决不能借故拖延,明知故犯。
用禾苗遇旱而枯槁,遇雨而兴盛的现象,说明如果人君不嗜杀的话,百姓就会不可阻挡地归附他的道理。
任务四:
给四则选文中的寓言故事各拟一个小标题 (从故事的内容方面构思)。
选文一:
小标题
选文二:
选文三:
选文四:
五十步笑百步
齐人乞墦
邻人攘鸡
枯苗浡兴
任务五:
翻译全文。
(抽查某一段)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第一则:
3.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4.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第二则:
第三则:
5.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6.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7.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第四则
任务六:
找出第二则选文中的文言现象。
文言现象要点提示:
一、实词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词
4.偏义复词
5.词类活用
二、虚词
因为所以而且,
之乎者也,
若何乃焉,
则其于与。
三、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
固定句式
一、通假字
反:通“返”
蚤:通“早”
施:通“迤”
二、文言句式
希:通“稀”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而相泣于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判断句)
此其为魇足之道也
(判断句)
三、一词多义
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之祭者乞其余
不足,又顾而之他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而良人未之知也
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去、往、到)
(动词,去、往、到)
(动词,去、往、到)
(结构助词,的)
(宾语提前的标志)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卒之东郭墦间
(最终)
四、词类活用
骄其妻妾
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轻视)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感到羞耻)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最终)
任务七:
说说本文对你有什么启发?可从文章思想和写法方面谈。
课后作业:
1.“自主梳理”2—4题;
2.“课时过关”1—8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