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7 20:1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课:王好战,请以战喻
《孟子》
主讲教师:张立
无极中学北校区
人教版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二年级 第二单元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
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孟子特点
善辩。孟子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其门人曾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回答说:“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孟子确实是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付那班见利忘义、嗜杀不仁的统治者,才施展他的辩才的。
《孟子》简介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第二位儒学大师,他发展了孔子“仁”的主张,提出了“仁政”说,我们刚学过的《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的仁政思想。但对这位被后人尊称为“亚圣”的大儒,《射雕英雄传》中的东邪黄药师却颇有微词,请看他写的这首诗;
  
齐乞何能有妾妻,
  邻家安可日攘鸡。
  当时尚有周天子,
  何事纷纷说魏齐?
  


他对孟子所举事例提出了质疑,那么孟子所举事例是否果如黄药师所言不合情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的《齐人有一妻一妾》,来看看黄药师的批评是否有道理。
字音
处( )室 餍( )
瞷( ) 施( )从
墦( ) 讪( )
ch? yàn
jiàn yí
fán shàn
读ch?作动词义;读chù作名
词义,如“处所”“到处”等。
1、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 食者,则尽富贵也。 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
2、蚤起 施从良人之所之;卒之东郭墦间;
1、良人:丈夫; 餍:吃饱; 反:同“返”;
所与饮食者:在一起吃喝的; 富贵:有钱有地位的人;
显者: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瞷:窥视; 之:往,到…去;
2、蚤:同“早”; 施:同“迤”,斜行; 卒:最终。
2020/11/15
7
重点字词
3、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4、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讪 相泣相
施施从外来。
5、骄其妻妾; 其妻妾不羞也;
3、其:大概;为:判断句标志,是;
餍足之道:吃饱喝足的办法。
4、仰望:指望、依靠; 讪:讥笑怨骂
相泣:面对面哭;施施:喜悦自得的样子。
5、骄:轻视、傲慢; 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2020/11/15
8
2020/11/15
9
(1)文中宾语前置句:良人未之知也。
  (2)曾学过的宾语前置句: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余之人不余欺也
   ④大王来何操
   ⑤夫晋,何厌之有
问题探究:
文中“良人”的“餍足之道”是什么?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之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顾而之他”
2020/11/15
10
第一段是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其中“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重复了一遍,为什么?
明确:突出这一现象,显示其不同一般,令人生疑。
哪一句点出了齐人可疑的关键?
明确:而未尝有显者来
第二段是故事的高潮,揭示了齐人的本来面目。他本来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社会地位低下,不与任何人交往,是一个不知廉耻的乞丐。
第三段是故事的结局,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明确:
1、妻妾的羞惭愤恨。
2、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
如果结尾改为齐人一到家
就被妻妾揭穿真相,臭骂一顿,
这样改好不好?
明确:
不好。让齐人浑然不觉,自己蒙在鼓里却还以为别人被自己蒙在鼓里,兴冲冲地继续吹嘘夸耀,这就产生出强烈的戏剧效果,增强了讽刺性。
讨论探究:分析人物形象(通过描写角度)
寓意分析
齐人有一妻一妾
对比一:齐人自身行为的对比
妻妾面前的“娇”
对比二: 齐人与妻妾
人生准则的对比
齐人乞食不知羞耻
妻妾为丈夫行为痛哭
坟场的“乞”
指责社会上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人,连他们自己的妻妾对此都感到无地自容。
本则寓言内
容是什么?
辩“齐乞何能有妾妻?”
  这是一篇讽刺性很强的寓言故事,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而文学的特征是合情未必合理。如果从理上分析,这个问题是荒谬的。但从突出主题和情节安排看,妻妾二人的互讪互助,表达效果要比一个女人自怨自艾更突出。
通观全文四则:
孟子说理的方法主要是什么?
“寓言和比喻”
关于“寓言”:一般认为,寓言就是带有劝诫或讽刺性质的故事,通常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故事”是“宾”,“寓意”是“主”。
写法
探究
用了哪些譬喻?
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嘲笑邻国国君
罪兵之喻
齐人乞余之喻
偷鸡贼——知错不改的宋国君臣
旱苗盼雨——人民盼不嗜杀人者
水之就下——民归之的强劲势头
寓言 :一种带有劝喻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往往借一个小故事寄 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
刻舟求剑 郑人买履 掩耳盗铃 守株待兔
滥竽充数 杞人忧天 盲人摸象 画蛇添足
…………
“寓言”和“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使抽象的变为具体;
使深奥的变为浅显;
比直接说理更美妙、更诱人。
此外,孟子在结构故事、刻画人物、
叙述细节方面,都有相当高的造诣。
2020/11/15
24
探讨:你认为孟子的思想在当时在历史和现实中有什么意义。
提示:在那个诸侯争霸的年代,孟子的主张不会成功。仁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意味着排斥战争。孟子似乎是个理想主义者,认为哪个君主“明”,民自然就会归附他,天下自然就会归他所有。这一点上,他未免过低的估计了战争的作用,又过于乐观的估计了仁政的力量。兼并天下本来就是一项残酷的政治斗争,必然要付出血的代价。争霸,是国力、智谋、武力的综合较量,乖乖在家等着,有谁会拱手送上土地?
2020/11/15
25
战争,本身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胜者为王败者寇,不存在孟子所希望的那种和平的方式。毛主席有句话极有道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秦始皇以铁骑长矛完成了霸业,宣告了孟子的仁政某种意义上的失败。但千百年来,孟子的思想一直被推崇备至。以民为本,以仁治国,一直为统治者所重视,而且将来这人性的光辉将会继续闪耀下去。尽管孟子的思想主张与战国时代征战攻伐、崇尚强力的历史趋势不相吻合,但孟子这种自承先贤、身任天下的人生精神,却是值得称道的。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里,在那个强权的社会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没有王道与仁政的立足之处的。孟子,和他的“仁政”思想就诞生在这样一个不属于他的社会里。
2020/11/15
26
孟子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原因,而是历史的原因。可以说,不是孟子的失败,而是历史的失败,是历史的悲哀。正因为历史没有选择孟子,所以战国才会如此硝烟弥漫,人民才会困顿不堪。历史没有选择孟子,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孟子。在当今的社会,当美国人以暴易暴,无法从伊拉克等中东地区脱身时,当朝鲜用发展核武器威胁美国陷入战争的阴影之中时,当日本的军国主义开始抬头时,我们需要孟子和孟子的仁政思想。

2020/11/15
27
在现代社会,当人类的精神家园渐渐荒芜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功利,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了孔孟的精神超越了历史,在熠熠生辉!
2020/11/15
28
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