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说课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说课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6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7 20:1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月亮的味道
梳理探究
诵读第二则选文,思考老子写了哪些“有”,用意是什么?
通过“有”来阐述“无” 逆向思维
补充:老子一般认为他姓李名耳,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后隐退著书,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不知所终。著有五千言《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梳理探究
2.诵读第一段选文,大家边听边找出该段中对立的词语,并探究老子的思维特点。
辩证思维
清浊 强弱 荣辱
从这些词语中任意选取一个,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的理解。
要求:句式对称,不超过二十个字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老子》第十五章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老子》第三十六章
知其荣,守其辱 。——《老子》第二十八章
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
思考领悟
3.读第四、五、六则,找出你认为对自己的生活最有指导意义的一句话,并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为学》[清]彭端淑
比较思考老子和孔子不同的语言风格。
感受鉴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形象性强(比喻),凝练纯净(短句,少有语气词),感染力强(对偶排比)。
字字珠玑,句句格言,段段锦绣,篇篇辉煌
——赵士林
感受鉴赏
小结
我为何将语言特色写在“有”的下方,将思维特点,写在“无”的下方呢?语言文字的特点是从文本的“有”中体会出来的;而思维特点则是从“无”中体会出来的,我们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就是运用了“有无相生”的方法。
作业

运用有无相生的阅读法,阅读剩余的两则文字,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一、教材解读
本课节选自老子《道德经》,安排人教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先秦诸子选读》主要选取了儒道两家的文章,以孔孟和老庄为主,其中老子的文段安排在第四单元,可能是考虑到老子的语言过于简洁而思想又相对深刻,所以只选择了极少的一部分,并且编者给选段命名为“有无相生”。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能够读懂浅易的文言文,但是对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特别是老庄哲理性较强的散文,还有一定的难度。加之高中课业相对繁重,学生并无多少时间阅读书籍,即使读书也很少阅读思想性强的文言文。但是因高考和文言文本身的艺术魅力,学生有着学好文言文的诉求,学生畏惧的是文言字词句,但对优秀文化思想有着较强的求知欲。这促使我注重文言思想内涵的解读,注重学生兴趣的保护。
三、目标定位
1.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感受老子“形象性强、凝练纯净、感染力强”的语言特色。
3.探究老子的思想特点,即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知行合一。
四、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对学科核心素养有了明确的界定;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中强调: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在“文化传承与理解”中强调: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
文言文教学教什么?根据课标要求显然应该教文言、文学和文化,但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文言教学和文学、文言教学脱节的现象。本课从文言入手,从文言字词理解老子语言特色,探究老子思想特点,试图回答好文言教学教什么这一课题,试图融文言、文学、文化于一体。“以文带言”“以言促文”是我的总思路。首先引导学生忽略个别词句的阅读障碍,以读白话文的方式整体“硬读”,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和大致脉络,使文章的整体形象在心中“活”起来;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大致轮廓分析重点字词,让局部的字词句在整个文章中“活”起来;最后再通过字词句的理解,进一步走进文章的意义世界,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实现文言基础、文章意义和学生思考的互动共生。
课程设计
1.重点与难点:感受老子“形象性强、凝练纯净、感染力强”的语言特色。 探究老子的思想特点,即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知行合一。
2.方法选择:启发式教学法与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相结合。
3.课时安排:1课时
4.教学过程
月亮的味道
梳理探究
诵读第二则选文,思考老子写了哪些“有”,用意是什么?
通过“有”来阐述“无” 逆向思维
补充:老子一般认为他姓李名耳,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后隐退著书,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不知所终。著有五千言《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梳理探究
2.诵读第一段选文,大家边听边找出该段中对立的词语,并探究老子的思维特点。
辩证思维
清浊 强弱 荣辱
从这些词语中任意选取一个,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的理解。
要求:句式对称,不超过二十个字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老子》第十五章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老子》第三十六章
知其荣,守其辱 。——《老子》第二十八章
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
思考领悟
3.读第四、五、六则,找出你认为对自己的生活最有指导意义的一句话,并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为学》[清]彭端淑
比较思考老子和孔子不同的语言风格。
感受鉴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形象性强(比喻),凝练纯净(短句,少有语气词),感染力强(对偶排比)。
字字珠玑,句句格言,段段锦绣,篇篇辉煌
——赵士林
感受鉴赏
作业

运用有无相生的阅读法,阅读剩余的两则文字,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六、方法选择
为了让学生理解老子的文章变得相对容易,我选择了情景式导入,牢牢抓住诵读,教学时重视学生的文言知识建构的同时,重视引导学生探究老子的思想特点,即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知行合一,感受老庄哲学的魅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诵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回答文言文教学教什么,即要教文言、文学、文化。可以说做到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情境中轻松走进本课老子的思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