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2011-11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Ⅰ卷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Ⅱ卷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24分)
一、(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召唤(zhào) 熨帖(yùn) 一模一样(mó) 不露声色(lù)
B. 深邃(suí) 咽喉(yān) 气息屛窒(bǐng) 汗流浃背(jiā)
C. 擂台 (lèi) 坍圮 (pǐ) 绿林好汉(lù) 抨击时弊(pēng)
D. 跌宕(dàng) 量具(liàng) 情不自禁(jīn) 入不敷出(f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儒染 互连网 金碧辉煌 至高无上
B. 妥帖 水蒸气 流连忘返 含辛茹苦
C. 蜇居 掉胃口 振耳欲聋 翘首以盼
D. 寥落 倒记时 一笔勾消 痴心妄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攻克研制神舟八号飞船的技术难关,全体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反复试验,无所不用其极,终于使发射圆满成功。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自中央电视台报道了龙骨涧发掘出大规模恐龙化石的新闻后,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
D.最令我敬佩的是巴金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心灵如蓝天一样透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最近宣布行政院改组计划,以吴敦义代替刘兆玄任行政院长,以期挽回了因“8 8”台风灾难而一路下滑的支持率。
B. 据中新网10月6日报道,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已经去世,并在其官方网站登出讣告。
C.在《蜗居》这种现实题材小说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无奈、压抑,会有一种刺痛感和失落感,而“穿越小说”表现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怀,让人很有自信。
D.电子商务能否成为互联网商业的一个支柱,取决于一个前提,就是它能让更多的消费者、商家和合作网站从中受益。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八岁和其他》中,扬子真诚表达了长辈的渴盼,希望孩子“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
B.没有过往,没有身世,人无法确定自己是谁、属于谁?没有地点,没有路标,人难以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C.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
D.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中国“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点火起飞,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愉快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体系,绝非教育方法的单一更新。愉快教育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从我国古代孔子起,“乐学”便是教育家所倡导的治学精神。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会有所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很好接受。到了现代,世界各国的教育家们又都在寻求一条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愉快教育在宏观上,要求有丰富的教育时空资源,要求有催人向上的管理体制,要求有和谐的交往关系;在微观上,则要求教师具有乐教的情操和会教的本领,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健康的心理等等。愉快教育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育中的积极应用。它的实施,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已由最初的破碎阶段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愉快教育具有复合功能。成功的愉快教育可以做到趣中养德,乐中启智,可以培养健康的身心和进行审美教育;同时,它又是劳动技术教育得以顺利实施和收到预期效果的可靠保证。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即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其最后的归宿。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纠正“智育中心”等不正常现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愉快教育的实施,反映出“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相融合的新趋势。关于“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的争论由来已久,在经历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后,人们终于认识到学生认识活动的进行离不开自身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活动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师生间的交往,两个中心说在愉快教育中得到了辩证的统一。
愉快教育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必将推动着教育的整体发展。作为新生事物,愉快教育有待于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进一步扶持,使之日趋完善。
6.下列对“愉快教育”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愉快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对传统教育方法全部更新的教育思想体系。
B.愉快教育就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所倡导的“乐学”的治学精神。
C.愉快教育就像吃饭时的食欲一样,只要激发了学习兴趣,就能很好地接受。
D.愉快教育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育学中的积极应用,它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下列对愉快教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形成和谐的交往关系。21世纪教育网
B.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C.能够保证劳动技术教育的顺利实施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D.有利于纠正"智育中心"、"教师中心说"等不正常的教育现象。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愉快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世界所有国家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B.愉快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教师中心说”和“儿童中心说”辩证统一的观点。
C.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让其参与教学活动,符合愉快教育的观点。
D.愉快教育作为新生事物,已经在推动教育的整体发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8分,每小题2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诮呵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以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节选自《史记 万石张叔列传》)
9.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上左右饮 侍卫
B.独至今乎 难道
C.诏中郎将参乘 参加乘车
D.可相少主 辅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绾称病不行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B. 君知所以得参乘乎 圣人之所以为圣
C. 上以为绾长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乃赐绾告归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下列各项全都表现卫绾“醇谨”性格的一组是( )
①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 ②对曰:“死罪!实病。”
③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 ④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
⑤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 ⑥朝奏事如职所奏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卫绾原是靠在车上玩杂技当上文帝的侍卫,后来立了功劳,慢慢升任为中郎将。
B.景帝即位后,对当年卫绾不接受他的邀请一事还耿耿于怀,不过并没有因此责备他。
C.因为护卫游上林苑有功,景帝要赐一把剑给卫绾,但他以景帝已经赐过六把剑给自己,谢绝接受。
D.景帝七年,废除栗太子的时候,景帝怕卫绾心肠太软,就让他请假回家,而改派郅都去执行任务。
第Ⅱ卷 (共96分)
四、(20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4分)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4分)(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偶 见
(明)徐祯卿
深山曲路见桃花, 马上匆匆日欲斜。
可奈玉鞭①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21世纪教育网
注:①玉鞭:马鞭
(1)诗中“留不住”指留不住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2)所谓诗眼,是指诗词中最为精炼传神的一个词,能揭示全篇的主旨。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2)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3)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五、(8分)
16.仿照下列句子,再写两句其他老师的说法。(运用比喻、结构相同)(4分)
例句:语文教师说,友谊是一篇绝妙的美文,能让灰色的心情变得为亮丽。
①
②
17.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依次将序号填入横线处。(4分)
①也不是诱惑的微笑,②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③不是动听的言语,④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⑤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
,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到大自然去
(荷兰)林湄
①荷兰虽然没有山脉,但面向大海,还有河流、湖泊、树林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看那春天碧绿的草地、千姿百态的花朵以及墙缝、石隙、农地里破绽而出的种种绿盈,便想到“复活”的力量和意义;夏天躺在人烟稀少的北海岸的沙滩上享受日光浴,听浪涛细雨,看海鸟飞翔,无喧的心境顿像大海一样的坦然和空旷;秋天漫步于林间小道,观看树叶色彩的变化和飘飞落叶,不禁唏嘘地感叹——落叶啊,你是飘是落还是虚无?当冬天第一场雪花出现窗前的时候,仿佛听到时间的脚步声,它悠然,稳重又毫不留情,在无边的雪原里留下历史的踪迹。可见,意会自然不一定要面对“宏伟壮丽”“磅礴气势”,或是奇特的风景,关键是你要融入自然界,了解自然,与其往来和交谈,否则,大自然就像我的童年的想法一样,不过是上山砍柴、下海打鱼的地方,包含贫穷无奈的意思。
②我真正体会到自然的情韵是在欧洲。假如心境开朗时走进大自然,那么,风的潇洒、山的稳重、水的柔情、根的力量、叶的纯粹、花的妩媚、草的活力、石的神奇……清晨的光、黄昏的色、花蕾的萌动、树叶的摇曳、鸟鸣、水流……皆是生命的搏动、井然有序的图景,难怪陶渊明、孟浩然、王维、柳宗元、白居易等人,在仕途失意后选择归隐,过着恬淡孤寂的日子,在寄情山水里感悟生命的真谛,获得心灵的洗涤,从而胸襟释然、超然达观,写出千古传诵的诗篇。
③然而,最能体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处于迷惑、空虚哀伤时, 或遭难后接触大自然,这时,大自然就像生命的群体,会唱歌、跳舞、哭泣,能和你对话、静听你的倾诉,成为你的朋友或老师……渐渐地,你在它的宽阔浩淼、简朴无饰、悠然自在的景象里,将捕捉到人生“渺小”“脆弱”的意念;在“动而中律”的金石丝竹神态里,意会到生命的“短暂”‘虚无”,从而,能身处逆境能乐天知命,随遇而安。
④人因有性情才活得又累又苦。常言道“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所以,古人在超功利的层面上面对自然、发现了自然的道德观念和人的本原后,便将回归自然当作解脱人一生烦恼的最好办法。可见,人只有在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中,才能让生命和自然进行真正的交流和默会,并借此悟道。
⑤然而,人毕竟是人,有社会有历史有文化,即使能将大自然“虚空幻相”的灵性装进脑里,也会因心墙不牢固而今守住一时的灵气扑扑飞逝……可不是吗,陈子昂和李白借投身山水获得的愉悦来缓解生存的痛苦和不安,然而,因眷恋追求不朽功名的愿望,依然无法达到“神超形越”的人生境界。王维因宰相张九龄事故,受李林甫的打击被贬,退出官场后寄情山水,晚期诗中注重自然,后期更有“空、有、中”的禅宗意境,然而,此“无心、无目的、无意识”之态,不过是一种理想和愿望、因为他表面“万事不关心”,实际上仍然很关心世事,唯“自顾无长策”而已。也就是说,王维客观上并没有消减自身的感性和理性的和谐问题,不算达到一种高度或境界。
⑥可想而知,观赏风景的最高范畴是人自身内心的和谐,然而,要达到这种美好的实际景象,比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要困难得多,需要不断自我体验、自我破碎、自我升华……所以,每当我到大自然中去,面对宏伟壮观的大海、峡谷、悬崖峭壁、茫茫雪原;或在细雨中的碧树红花、山地的鸟兽、铺满落叶的林间小径时……无论是图腾的膜拜,还是获得愉目娱神的感悟,总是不断地提醒自己:将审美感受带到实践中去,让大自然的清朗和长阔高深,真正制衡你的性情,主宰你的命运;让灵性生活超越肉体的享受,与自然对话,与自己对话,达到人和自然、人和己心的和谐关系,摆脱人生“生老病死”“劳苦愁烦”的写照,令生命充满自然的朝气和性情,单纯愉快过好每一天!21世纪教育网
(选自(《中国散文精选》有删改)
18.怎么理解“在无边的雪原里留下历史的踪迹”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答:
19.“大自然就像生命的群体,会唱歌、跳舞、哭泣,能和你对话、静听你的倾诉,成为你的朋友或老师”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
20.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如何才能“令生命充满自然的朝气和性情,单纯愉快过好每一天”? (4分)
答:
21.有人说“生活在当前知识信息爆炸和竞争压力过大的我们应该多学古人到大自然去,去真切地体悟自然、深刻地了解自然和科学地利用自然,因为这是人们一种生存本能的精神需求,也是社会之发展趋势”。对此看法你是否赞同,请简要分析理解。(6分)
答:
七、(50分)
22.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农民说:有了种子,就有了丰收的希望。
诗人说:满树的花朵,只源于一粒小小的种子。
哲人说:上帝创造人时,很公平地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
请联系以上材料,以“我有一颗金色的种子”为题目,自定角度,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文体特征鲜明,字迹清晰,书写正确,标点规范,不少于800字。
21世纪教育网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
第Ⅰ卷
一(10分)
1. C (A熨帖yù一模一样mú B深邃suì D 量具liáng )
2. B(A濡染 互联网C 吊胃口 震耳欲聋D倒计时 一笔勾销)
3. D (A无所不用其极:原意是无处不用尽心力。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感彩错B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曲解词义;C.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此处应用“络绎不绝”; D 胸无城府:比喻真诚、坦诚。褒义词)。
4. C (A “以期”与“挽回了”时态矛盾,不合逻辑。B成分残缺,应在“在其官方网站登出讣告”前补出主语“苹果公司”,删去“并”; D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
5.D (A句号放在引号之外;B第一个问号都改为分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C省略号和“等等”保留一个)
二、(6分)
6.D(A项忽略了原文中的“绝非”、“单一”的限制;B、C两项以偏概全。)
7.A(原文中A项涉及内容是愉快教育的宏观要求)
8.C(A项愉快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原文中未说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总趋势;B项中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项已然和将然混淆。)
三、(8分)
9 C(陪乘或陪乘的人。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居中——战车御者居左,尊者居中,右边有一人陪坐或侍卫,谓之参乘,亦谓“车右”。)
10.B都表原因(A.表转折,后者表修饰。C。把,因为D于是、就,竟然)
11.A(“醇谨”即纯朴老实,谦虚谨慎,①说他担任文帝侍卫官期间,不参加太子的宴请,是谨慎;③说文帝赐他六把剑,但他从来没有佩带过,也没有将它们送人,足见其纯朴;④说部下每犯错误,他都主动承担责任,不将它推给其他的将领,是纯朴;⑥说他担任丞相时,每次朝会只说分内的事,可谓即纯朴又谨慎:所以四项均能表现卫绾这一性格,但这类题型,只要求所选的全对,不要求对的全选,须提醒学生注意。其他两项,②说他虚言应对景帝,⑤说他立下军功,均与醇谨无关。)
12.C(两处错误,一是景帝让他陪乘,主要是借机询问当年卫绾拒绝自己宴请一事,顺带拉拢一下关系,无关乎卫绾立功;二是赐六把剑的是文帝而非景帝。)
第Ⅱ卷
四、(20分)
13.(1)文帝将要(1分)驾崩时(或临终前),嘱咐(1分)景帝说:“卫绾是个忠厚老实的人,你要好好对待(1分)他。”
(2)这之后才知道我以前未曾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所以写了这篇文章来记载它。(“然后”“向”“于是”各1分)(3分)
14. (1)“留不住”指留不住落日,留不住匆匆而逝的时光。(1分)全诗表现了诗人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心情。(2分)(行进在曲折的深山小路上,孤独寂寞,偶见路旁灼灼的桃花,不禁春兴大起,惊喜异常。本应驻足留恋,无奈天色将晚,红日西斜,手中的马鞭也奈落日不得,只能催马匆匆行路,空留美景于身后)。 (3分)
(2)春恨。(1分)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不禁引发诗人对春天的怅恨之情,引发对人生缺憾的悲慨,落日留不住,美景留不住,韶华易逝。(1分) “春恨”二字,将旅途偶见的感触升华,扩大了诗的内涵(1分)。(3分)
15.(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近乡情更怯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苟利国家生死以
(3)金就砺则利 凌万顷之茫然
(4)粪土当年万户侯 舞幽壑之潜蛟
五、(8分)
16..(4分)
数学老师说,友谊是一个万能的公式,能解决百思不解的难题;
物理老师说,友谊是一根巨大的杠杆,能撬开紧闭的心扉;
政治老师说,友谊是一束心灵的火花,能点燃生命的火把;
音乐老师说,友谊是一首优美的乐曲,能在四海五湖找到知音。
17.⑤③①④②(4分)
六、(18分)
18.这句话是指落叶掩埋在雪地上,残留下昔日生命的痕迹,预示一轮生命的结束。(4分)
【答案解析】此题可以采用“化大为小”之“减”法。审读此题发现此句关键字是“历史”,那么落叶的历史就是那预示生命终结的枯叶,全句;则指“落叶掩埋在雪地上,残留下昔日生命的痕迹”。
19、比喻和拟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愿景,突出了文章的主旨。(4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解析】此题就是将句子含义和修辞手法、作品内容综合起来考查。
20、历史文人告诉我们:观赏风景时要做到身心与自然完全和谐,将审美感受带到大自然中去实践,让大自然的清朗和长阔高深,真正制衡你的性情,主宰你的命运;让灵性生活超越肉体的享受,与自然对话,与自己对话,达到人和自然、人和己心的和谐关系,从而摆脱人生“生老病死”“劳苦愁烦”,只有这样才能让生命充满自然的朝气和性情,单纯愉快过好每一天!(4分)
【答案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赞同:在今夭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确实需要像古人陈子昂、李白、王维等那样暂且忘记红尘,让繁劳工作之余的我们利用节假日等暂且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体悟自然,和大自然心神合一,从而得到美的熏陶和精神的愉悦,为后来更好的投人工作养精蓄锐,也可以说“适当的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暂且的回归自然也促进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
不赞同:大自然是无生命的,人类可以在繁忙的生活里争分夺秒地找到空闲调剂自己的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没有必要劳命伤财去为走进自然而奔波。也就是说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的作用,不要依赖自然界。(6分)
【答案解析】此题为开放型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但是又把文章内容和当前的和谐主旋律挂钩,可谓是“一石三鸟”。21世纪教育网
七、(50分)
22.作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提示:①我有一颗金色的种子,是一个比喻性话题,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种子”,它可以实指种子,更是指埋藏在心中支撑自己的信念、希望、目标等,在写作的过程中,要点出“种子”的具体内涵;“金色”突出其珍贵性;“一颗”限定了文章只能写一种信念、希望、目标等,不要分散笔力;“我”表明了与考生的关系,首先是考生本人,也可以是他人,将“我有一颗金色的种子”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写作时注意人称的协调。
②注意,文体限制,写记叙文。
附录
文言文参考译文:
建陵侯卫绾,是代郡大陵人。卫绾靠在车上表演杂技而做了侍卫皇帝的郎官,侍奉文帝,由于不断立功依次升迁为中郎将,除了忠厚谨慎一无所长。景帝做太子时,他请皇帝身边的近臣饮宴,而卫绾借口生病不肯去。文帝临死时嘱咐景帝说:“卫绾是年高望重的人,你要好好对待他。”等到文帝死去,景帝即位,景帝一年多没责斥过卫绾,卫绾只是一天比一天更谨慎地尽责。
景帝有一次驾临上林苑,命令中郎将卫绾和自己共乘一辆车,回来后问卫绾:“知道你为什么能和我同乘一车吗?”卫绾说:“我从一个小小的车士幸运地因立功逐渐升为中郎将,我自己不知道这是什么缘故。”景帝又问:“我做太子时召请你参加宴饮,你不肯来,为什么呢?”回答说:“臣该死,那时实在生病了!”景帝赐给他一把剑。卫绾说:“先皇帝曾经赐给我总共六把剑,我不敢再接受陛下的赏赐。”景帝说:“剑是人们所喜爱之物,往往用来送人或交换他物,难道你能保存到现在吗?”卫绾说:“全都还在。”皇帝派人去取那六把剑,宝剑完好地在剑套中,不曾使用过。中郎将属下的郎官犯了错误,卫绾常常代他们受过,不和其他的人去争辩;有了功劳,常常谦让给他人。皇帝认为他品行方正,对自己忠诚没有杂念,就任命他做了河间王刘德的太傅。吴楚七国之乱时,皇帝任命卫绾做了将军,率领河间王的军队攻打吴楚叛军有功,任命他做了中尉。过了三年,因为战功,在景帝前元六年(前151)受封为建陵侯。
第二年,景帝废黜栗太子刘荣,杀了太子的舅父等人。景帝认为卫绾是忠厚的人,不忍心让他治理这件大案,就赐他休假回家。而让郅都逮捕审理栗氏族人。处理完这件案子,景帝任命胶东王刘彻做了太子,征召卫绾做太子太傅。又过较长时候,升迁为御史大夫。过了五年,代替桃侯刘舍做了丞相,在朝廷上只奏报职份内的事情。然而从他最初做官起直到他位列丞相,终究没有什么可称道或指责之处。皇帝认为他敦厚,可以辅佐少主,对他很尊重宠爱,赏赐的东西很多。
1,3,5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