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综合素质培优提升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姓名: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2分)
A.搁置(gē)
菩萨(pú) 粗拙(zhuō) 自言自语(yǔ)
B.疮疤(chuāng)
诘问(jí)
哀悼(dào)
言外之意(yì)
C.晌午(xiǎng)
门框(kuàng)
攥着(zuàn)
微不足道(wēi)
D.筹划(chóu)
过瘾(yǐng)
凹凼(dàng)
大庭广众(tíng)
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2分)
A.投掷 辨子 撬开 愧怍 B.掳去 茉莉 竹竿 尴尬
C.孤霜 惶恐 震悚 头颅 D.襄嵌 肿胀 门槛 侮辱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C )(2分)
A.王局长低眉顺眼地说:“领导批评得是,都怪我脾气不好。”
B.在足协此前决定要打美洲杯一事上,足协内部就有很多反对的声音,认为中国队长途跋涉去打这样的比赛,并无太大的意义。
C.赵亮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内容和形式都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D.在《中国好舞蹈》启动发布会上,海青坦言自己几度为选手的表演“澎湃”到不能自已。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C )(2分)
A.《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针对各种交通乱象,滨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C.中国制造要与世界接轨,离不开大师级工匠高超技艺的支撑。
D.在诗歌中,借松、竹常用来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成为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
5.下列作家作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D )(2分)
A.《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老王》——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
C.《台阶》——李森祥——小说集《台阶》
D.《卖油翁》——欧阳修——南宋
——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6.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5分)
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黏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
(1)以上文段节选自__老舍__(作者)的小说《__骆驼祥子__》。(2分)
(2)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文中“他”的性格作简要的分析。(3分)
__示例:他(祥子)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有自己的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无情的社会现实最终将他变成了麻木、狡猾、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7.古诗词名句默写。(6分)
(1)__此夜曲中闻折柳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深林人不知,__明月来相照__。(王维《竹里馆》)
(3)__故园东望路漫漫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4)__朔气传金柝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5)韩愈《晚春》中将杨花比作飞雪的诗句是:__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__。
8.七年级某班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4分)
(1)普法活动我宣传(2分)
活动中,班级进行《环保法》普法宣传,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
__示例一:《环保法》,美好家园的守护神。示例二:增强环保法律意识,守卫人类美好家园。__
(2)助人为乐我践行(2分)
张爷爷患高血压病,近日收到女儿从外地寄来的降压药,但不知怎么服用。下面是降压药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你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张爷爷,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性状:本品为薄膜表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
规格:5mg/片。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早晨服用较好,饭前饭后均可。可以长期连续用药。
__示例:张爷爷,您每天早晨吃一次,每次吃两片就可以了。__
二、阅读(45分)
(一)对比阅读(14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1)公亦以此自矜(
夸耀
) (2)康肃笑而遣之(
打发
)
(3)夫没者岂苟然哉(
随便、随意
)
(4)见舟而畏之(
畏惧、害怕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__(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头。__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__(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__
【甲】文中体现陈康肃傲慢的语句是__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__
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__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2.【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__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表述完整、意对即可)__
(二)最好的圣诞礼物(14分)
①我们是餐厅里唯一带着小孩吃饭的家庭。我让埃里克坐在一张高椅上。我注意到餐厅里的每一个人都安静地吃着,偶尔交谈,也是发出很轻的声音。
②突然,埃里克大声地尖叫起来:“看,那边!”他那胖乎乎的小手激动地拍打着椅子的扶手,眼睛兴奋地瞪得大大的。
③我环视四周,发现了埃里克兴奋的来源。那是一个老人,穿着一件沾满油污并且已经破烂不堪的外套,裤子又宽又大,只剩下了半截,脚上的鞋也破了,脚趾露出了鞋外。我们由于离他太远而没有闻到他身上的臭味,但我敢肯定他自己一定能闻到。
④他正在招手,然后拍起了巴掌。“嘿,过来,宝贝,到这边来。我看到你了,伙计。”老人对埃里克喊道。
⑤我和丈夫交换了一下眼神:那个古怪而且令人讨厌的老家伙正在骚扰我们可爱的儿子。
⑥我们点的东西端上来了,那个老人又在对面开始大喊:“你知道那些是小馅饼吗?你会玩躲猫猫吗?哈,瞧,这小家伙会玩躲猫猫了。”
⑦没有谁会认为那个老人是在故作姿态,但我和丈夫尴尬极了。我们默默地吃着,埃里克却不肯安静。他在那个老人的怂恿下玩起了躲猫猫游戏。他在餐桌之间跑来跑去,当他躲得很好,老人看不到他表示认输时,他就咯咯笑着跑出来。我和丈夫觉得,埃里克从来没玩得这么开心过。
⑧我们用完了餐,丈夫去停车场取车,我与埃里克留下来结账。结完往外走时,我发现那个老人正泰然自若地坐在餐厅门口旁边。
⑨
“上帝,在他对我或者埃里克说话之前,让我离开这里吧。”当我走近那个老人时,我背过脸,因为我不想闻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此时,我紧紧抓着埃里克的小手,生怕谁会把他抢走一样。
⑩可是,埃里克挣脱了我的手,向那老人的怀里投去。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在我还没来得及阻止,一个浑身臭味的老人和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之间的关系就达到了升华,仿佛深爱着的祖孙俩。
?埃里克温顺地靠在老人那穿着破烂衣服的肩膀上。他把他对人的完全信任以及他的爱付诸了行动。老人闭起了眼睛,泪水沾满了他的睫毛,然后滑下脸颊,他那苍老的手布满了污垢、伤痕以及老茧,他轻轻抱着孩子,温柔地抚摸着孩子的背。
?没有哪两个人会像他们那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就产生这样深厚的感情。我站在那里,呆住了。
?老人怜爱地看着怀里的埃里克。我知道,埃里克离开他的怀抱,对他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埃里克最终还是回到了我的身边。老人激动地说:“上帝保佑你,夫人,你给了我一份最好的圣诞礼物。”
?我没有说一个字,因为我知道我无法承受这一句真诚的感谢。
?我抱起埃里克,向我们的汽车跑去。在车上,我紧紧抱着埃里克,终于忍不住哭了,边哭边说:“上帝,请宽恕我吧!”
?我明白了:那一刻,孩子看到的只是一个喜欢他的老人,而母亲看到的却只是一件衣服。
13.阅读全文,说说“我”对“老人”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__“我”对老人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多次变化:最初是讨厌,继而是躲避,接着是被感动,由此又产生了愧疚、自责之情。__
14.第③段中对老人进行外貌描写有何作用?(3分)
__细腻生动地表现了老人的贫困、落魄之状,反衬老人的善良、慈爱,同时为下文“我”对老人产生讨厌之情以及“我”用世俗的眼光去评判老人作铺垫。__
15.联系上下文,理解第?段中画线句的含义。(4分)
__①“一份圣诞礼物”是指夫人给了老人亲近孩子的机会,让他感受到了埃里克给他的爱与信任。②“最好”是指埃里克和夫人表现出的爱与信任,给落魄、贫困的老人以精神的抚慰,这是极其宝贵的。③全句表达了老人对夫人的感激之情。__
16.请结合文章情节或人物,谈谈你阅读后的感悟。(4分)
__示例一:文中的埃里克与老人一起游戏、相互拥抱,对老人表现出爱与信任,从这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身上,我感悟到我们应该拥有一颗孩子般纯洁的心灵,博爱、无私,不用世俗的眼光去评判人。示例二:文中的老人虽然贫困、落魄,但他能主动亲近埃里克,与埃里克一起游戏、相互拥抱,我感受到了老人的善良和慈爱。从老人对“我”的感激中,我又感悟到了困境中的心灵是很脆弱的,更需要人们的关爱与尊重。__
(三)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17分)
阎连科
①出走和背叛,是少年时代楔进我脑里永远也拔不出来的一根桩。
②成长是由无数、无数次想要出走,而又不得不留下的过程叠加起来的;而成熟,是人生历练的静默不言的一种光。然而一次一次地想要离家和出走,想要把自己放逐到哪儿,也许正是长大、成熟的一种准备呢。在那偌大的田湖村,父母交给我们的爱,多得常常从小院漫出来。然而这种爱,还总是不能化去一个男孩想要离家出走的念想和理愿。有一天,我决定出走了。
③想到我决定要出走,有一种兴奋在我身上鼓荡着,仿佛不立刻离开那个家、那院子,我会窒息在那家那院的温暖里。也就说走就走,把作业课本收起扔在窗台上;把屋门、大门锁起来;把家里钥匙塞进家人可以找到的门脑上方的一个小墙洞儿里,就这么匆匆离家上路了。
④我不知道我要去哪儿,又好像早就计划好了要去哪儿一样,直到沿着大堤走离村庄,东山渐近,田湖渐远,一片柳林外的伊河,白花花地泻在我面前,我才知道我要离家去哪儿——我要独自蹚过伊河水,爬到对面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
⑤老师说过,九皋是伏牛山余脉东延的主峰,海拔九百多米,中国第一本诗集《诗经》上的“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说的就是那山和那峰。说唐朝的李白,曾独自从龙门走来,上过那山峰。还在那儿留过一首名为《鹤鸣九皋》的诗:昭化呈仙质,长鸣在九皋。……
⑥这首诗,有啥意味和蕴藏,那时我是完全不懂的(现在也不懂),但却觉得不懂反而好写了,如“窗前明月光”那样的《静夜思》,因为人人都懂反而写不得。
⑦我总以为自己能写出那种人人都不懂的诗,也就蓄意要爬到那山上,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诗兴大发,写出一首好到别人都看不懂的诗。当然呢,写不写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终于离家出走、独自走了很远的路,经过了很多事,遇上了很多的艰辛和奇遇,它们都被我一一征服后,我成了站在山顶上的一个大人物。
⑧浪漫和草率,在我幼稚的胸膛发酵鼓胀着,使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离家出走的英雄气。走小路,过村庄;在村头遇到了土狗追着我跑叫和撕咬;遇到了哪村的一匹惊马从我身边飞过去,弹起的灰尘落在我脸上,我都没有丝毫的恐惧和惊异。我是要离家出走的人。我要和李白一模样,独自登上那很少有人爬到山顶的九皋峰(一定要写诗),我当然不能有任何的惊惧和担忧。我就那么独自沿着东山下的村庄走,不和人说话,不和人来往,旁若无顾,视若无人,就到了九皋山下那条“牛瞪眼”的小路上。
⑨山在头顶,我在山下,正南的太阳烧在我的发梢上。我知道我不久就要登上九皋山,爬上主峰振臂高呼了。我要站在峰顶上,让风吹着我的头发和衣服,环顾四周,略思片刻,最后把我的胳膊高高举起挥动着,用我最大的嗓子对着天下唤:
⑩
“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
?
“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
?为了不在写诗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走过了两个村庄后,到了第三个我三姑家住的梁疙瘩村(这村名,烦),就有意绕过村庄,从村旁一片庄稼地里穿过去,沿着沟崖小道,攀着荆棵野榆走了很远的路,到了终于可以看清山顶时,以为峰顶到来了,诗也可能到来时,我可以站下回望,首先振臂高呼口号那一刻时,却从不远处的山崖边,蠕蠕动动爬上来一个人,收拾捆绑他在崖头砍拾的柴火(又是柴火),我们彼此一望,都怔着惊着了。
?他竟是我要躲要闪的三姑夫。
?三姑夫就那么如在那专门等我一样出现了。
?我呆在崖头边儿上,三姑夫看着极吃惊的我,很快平静下来连问了我三句话:
?“你怎么在这儿?”
?“是你三姑让你来这儿找我的?”
?
“走,我们回家吃饭去。午饭都错过时辰了。”
?我就这样莫名其妙,前功尽弃地被我姑夫强拉硬拽着回他家里了。匆匆吃了饭,赶着日落和黄昏,就带着我下山和过河,又把我送回田湖了。
?一场盛大、庄重的离家出走,就这么草草地收兵结了尾。一场人生庄严的梦愿与宣誓,还未及最后登上宣誓台,就被人从梦中叫醒了。现实总是比梦想和理愿有力量,少年明亮美妙的梦,被现实一碰即破后,我这一生,再也没有机会登上那座山,再也没有可能在那山顶李白待过的地方坐坐与站站,高举着胳膊大唤了。
我的少年就这样了,还是那时候的李白好。
可我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就那样在历史与现实的错口和李白分手了。
17.文章记叙了少年时代的“我”一次出走经历。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概述“我”出走的经过。(6分)
我”不愿窒息在家庭的温暖里,决定离家出走→__“我”匆匆离家上路,想要独自过伊河水,爬到对面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__→__为了(离家出走)不在写诗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特意绕过三姑住的村庄__→__“我”被三姑夫半路强拉硬拽着回他家里了,匆匆吃了饭后被送回了田湖__
18.欣赏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3分)
__文中画线的两句话都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我”是一个渴望长大,渴望成熟,想要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与“自由”的叛逆少年。
19.文章多次写“我”欲站在峰顶“振臂高呼”的愿望,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__内容上:突现出“我”想要离家出走,以进行“我”的一场人生庄严的梦愿与宣誓,以此来证明“我”的成长。结构上:呼应标题;突显文章主题,立意深远;引起读者的共鸣,唤起读者内心深处有关成长的记忆,以及懵懂少年时代的情感与成长的历程。__
20.“我”渴望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写一首好诗,但最终“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你认为“我”的成长与李白有怎样的联系?请简要谈谈。(4分)
__文中说“我”离家出走,想去的地方是“伏牛山的九皋主峰”,而李白上过那座山,并留过一首名为《鹤鸣九皋》的诗,而“我”觉得自己和李白一样,也能够在那山上诗兴大发,作一首那样的诗,同时,最重要的是显示“我”离家出走的成功,但最后却被三姑夫半路拦截送回了家,宣告了离家出走的失败,及想要登到山顶作诗与宣誓成长梦想的愿望的破灭。文中将“我”的成长与李白联系起来,暗示“我”的潜意识里学识想要有李白那样的才情,个性要有李白那样的洒脱等。(此题意对言之成理即可)__
三、作文(50分)
21.本单元写作的重点是写人要抓住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亲人,有同学,有老师,有朋友相伴,他们是你最熟悉、最亲近的人,把他们的举手投足流入笔端介绍给大家,看你是否抓住了人物的特点,让不相识的人能够记住他们的特点。请以“我的______”为题,写一篇记人为主的文章。横线上可以填同学、亲人、朋友等。
要求:①抓住人物的特点,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②中心明确,详略得当,书写清楚;③字数500字以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综合素质培优提升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姓名: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搁置(gē)
菩萨(pú) 粗拙(zhuō) 自言自语(yǔ)
B.疮疤(chuāng)
诘问(jí)
哀悼(dào)
言外之意(yì)
C.晌午(xiǎng)
门框(kuàng)
攥着(zuàn)
微不足道(wēi)
D.筹划(chóu)
过瘾(yǐng)
凹凼(dàng)
大庭广众(tíng)
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投掷 辨子 撬开 愧怍 B.掳去 茉莉 竹竿 尴尬
C.孤霜 惶恐 震悚 头颅 D.襄嵌 肿胀 门槛 侮辱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王局长低眉顺眼地说:“领导批评得是,都怪我脾气不好。”
B.在足协此前决定要打美洲杯一事上,足协内部就有很多反对的声音,认为中国队长途跋涉去打这样的比赛,并无太大的意义。
C.赵亮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内容和形式都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D.在《中国好舞蹈》启动发布会上,海青坦言自己几度为选手的表演“澎湃”到不能自已。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针对各种交通乱象,滨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C.中国制造要与世界接轨,离不开大师级工匠高超技艺的支撑。
D.在诗歌中,借松、竹常用来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成为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
5.下列作家作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老王》——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
C.《台阶》——李森祥——小说集《台阶》
D.《卖油翁》——欧阳修——南宋
——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6.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5分)
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黏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
(1)以上文段节选自
(作者)的小说《
》。(2分)
(2)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文中“他”的性格作简要的分析。(3分)
7.古诗词名句默写。(6分)
(1)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3)
,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4)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5)韩愈《晚春》中将杨花比作飞雪的诗句是:
,
。
8.七年级某班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4分)
(1)普法活动我宣传(2分)
活动中,班级进行《环保法》普法宣传,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
.
(2)助人为乐我践行(2分)
张爷爷患高血压病,近日收到女儿从外地寄来的降压药,但不知怎么服用。下面是降压药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你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张爷爷,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性状:本品为薄膜表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
规格:5mg/片。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早晨服用较好,饭前饭后均可。可以长期连续用药。
.
二、阅读(45分)
(一)对比阅读(14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1)公亦以此自矜(
)
(2)康肃笑而遣之(
)
(3)夫没者岂苟然哉(
)
(4)见舟而畏之(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11.【甲】文中体现陈康肃傲慢的语句是:
.
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
.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
.(都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2.【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
(二)最好的圣诞礼物(14分)
①我们是餐厅里唯一带着小孩吃饭的家庭。我让埃里克坐在一张高椅上。我注意到餐厅里的每一个人都安静地吃着,偶尔交谈,也是发出很轻的声音。
②突然,埃里克大声地尖叫起来:“看,那边!”他那胖乎乎的小手激动地拍打着椅子的扶手,眼睛兴奋地瞪得大大的。
③我环视四周,发现了埃里克兴奋的来源。那是一个老人,穿着一件沾满油污并且已经破烂不堪的外套,裤子又宽又大,只剩下了半截,脚上的鞋也破了,脚趾露出了鞋外。我们由于离他太远而没有闻到他身上的臭味,但我敢肯定他自己一定能闻到。
④他正在招手,然后拍起了巴掌。“嘿,过来,宝贝,到这边来。我看到你了,伙计。”老人对埃里克喊道。
⑤我和丈夫交换了一下眼神:那个古怪而且令人讨厌的老家伙正在骚扰我们可爱的儿子。
⑥我们点的东西端上来了,那个老人又在对面开始大喊:“你知道那些是小馅饼吗?你会玩躲猫猫吗?哈,瞧,这小家伙会玩躲猫猫了。”
⑦没有谁会认为那个老人是在故作姿态,但我和丈夫尴尬极了。我们默默地吃着,埃里克却不肯安静。他在那个老人的怂恿下玩起了躲猫猫游戏。他在餐桌之间跑来跑去,当他躲得很好,老人看不到他表示认输时,他就咯咯笑着跑出来。我和丈夫觉得,埃里克从来没玩得这么开心过。
⑧我们用完了餐,丈夫去停车场取车,我与埃里克留下来结账。结完往外走时,我发现那个老人正泰然自若地坐在餐厅门口旁边。
⑨
“上帝,在他对我或者埃里克说话之前,让我离开这里吧。”当我走近那个老人时,我背过脸,因为我不想闻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此时,我紧紧抓着埃里克的小手,生怕谁会把他抢走一样。
⑩可是,埃里克挣脱了我的手,向那老人的怀里投去。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在我还没来得及阻止,一个浑身臭味的老人和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之间的关系就达到了升华,仿佛深爱着的祖孙俩。
?埃里克温顺地靠在老人那穿着破烂衣服的肩膀上。他把他对人的完全信任以及他的爱付诸了行动。老人闭起了眼睛,泪水沾满了他的睫毛,然后滑下脸颊,他那苍老的手布满了污垢、伤痕以及老茧,他轻轻抱着孩子,温柔地抚摸着孩子的背。
?没有哪两个人会像他们那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就产生这样深厚的感情。我站在那里,呆住了。
?老人怜爱地看着怀里的埃里克。我知道,埃里克离开他的怀抱,对他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埃里克最终还是回到了我的身边。老人激动地说:“上帝保佑你,夫人,你给了我一份最好的圣诞礼物。”
?我没有说一个字,因为我知道我无法承受这一句真诚的感谢。
?我抱起埃里克,向我们的汽车跑去。在车上,我紧紧抱着埃里克,终于忍不住哭了,边哭边说:“上帝,请宽恕我吧!”
?我明白了:那一刻,孩子看到的只是一个喜欢他的老人,而母亲看到的却只是一件衣服。
13.阅读全文,说说“我”对“老人”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14.第③段中对老人进行外貌描写有何作用?(3分)
15.联系上下文,理解第?段中画线句的含义。(4分)
16.请结合文章情节或人物,谈谈你阅读后的感悟。(4分)
(三)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17分)
阎连科
①出走和背叛,是少年时代楔进我脑里永远也拔不出来的一根桩。
②成长是由无数、无数次想要出走,而又不得不留下的过程叠加起来的;而成熟,是人生历练的静默不言的一种光。然而一次一次地想要离家和出走,想要把自己放逐到哪儿,也许正是长大、成熟的一种准备呢。在那偌大的田湖村,父母交给我们的爱,多得常常从小院漫出来。然而这种爱,还总是不能化去一个男孩想要离家出走的念想和理愿。有一天,我决定出走了。
③想到我决定要出走,有一种兴奋在我身上鼓荡着,仿佛不立刻离开那个家、那院子,我会窒息在那家那院的温暖里。也就说走就走,把作业课本收起扔在窗台上;把屋门、大门锁起来;把家里钥匙塞进家人可以找到的门脑上方的一个小墙洞儿里,就这么匆匆离家上路了。
④我不知道我要去哪儿,又好像早就计划好了要去哪儿一样,直到沿着大堤走离村庄,东山渐近,田湖渐远,一片柳林外的伊河,白花花地泻在我面前,我才知道我要离家去哪儿——我要独自蹚过伊河水,爬到对面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
⑤老师说过,九皋是伏牛山余脉东延的主峰,海拔九百多米,中国第一本诗集《诗经》上的“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说的就是那山和那峰。说唐朝的李白,曾独自从龙门走来,上过那山峰。还在那儿留过一首名为《鹤鸣九皋》的诗:昭化呈仙质,长鸣在九皋。……
⑥这首诗,有啥意味和蕴藏,那时我是完全不懂的(现在也不懂),但却觉得不懂反而好写了,如“窗前明月光”那样的《静夜思》,因为人人都懂反而写不得。
⑦我总以为自己能写出那种人人都不懂的诗,也就蓄意要爬到那山上,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诗兴大发,写出一首好到别人都看不懂的诗。当然呢,写不写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终于离家出走、独自走了很远的路,经过了很多事,遇上了很多的艰辛和奇遇,它们都被我一一征服后,我成了站在山顶上的一个大人物。
⑧浪漫和草率,在我幼稚的胸膛发酵鼓胀着,使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离家出走的英雄气。走小路,过村庄;在村头遇到了土狗追着我跑叫和撕咬;遇到了哪村的一匹惊马从我身边飞过去,弹起的灰尘落在我脸上,我都没有丝毫的恐惧和惊异。我是要离家出走的人。我要和李白一模样,独自登上那很少有人爬到山顶的九皋峰(一定要写诗),我当然不能有任何的惊惧和担忧。我就那么独自沿着东山下的村庄走,不和人说话,不和人来往,旁若无顾,视若无人,就到了九皋山下那条“牛瞪眼”的小路上。
⑨山在头顶,我在山下,正南的太阳烧在我的发梢上。我知道我不久就要登上九皋山,爬上主峰振臂高呼了。我要站在峰顶上,让风吹着我的头发和衣服,环顾四周,略思片刻,最后把我的胳膊高高举起挥动着,用我最大的嗓子对着天下唤:
⑩
“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
?
“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
?为了不在写诗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走过了两个村庄后,到了第三个我三姑家住的梁疙瘩村(这村名,烦),就有意绕过村庄,从村旁一片庄稼地里穿过去,沿着沟崖小道,攀着荆棵野榆走了很远的路,到了终于可以看清山顶时,以为峰顶到来了,诗也可能到来时,我可以站下回望,首先振臂高呼口号那一刻时,却从不远处的山崖边,蠕蠕动动爬上来一个人,收拾捆绑他在崖头砍拾的柴火(又是柴火),我们彼此一望,都怔着惊着了。
?他竟是我要躲要闪的三姑夫。
?三姑夫就那么如在那专门等我一样出现了。
?我呆在崖头边儿上,三姑夫看着极吃惊的我,很快平静下来连问了我三句话:
?“你怎么在这儿?”
?“是你三姑让你来这儿找我的?”
?
“走,我们回家吃饭去。午饭都错过时辰了。”
?我就这样莫名其妙,前功尽弃地被我姑夫强拉硬拽着回他家里了。匆匆吃了饭,赶着日落和黄昏,就带着我下山和过河,又把我送回田湖了。
?一场盛大、庄重的离家出走,就这么草草地收兵结了尾。一场人生庄严的梦愿与宣誓,还未及最后登上宣誓台,就被人从梦中叫醒了。现实总是比梦想和理愿有力量,少年明亮美妙的梦,被现实一碰即破后,我这一生,再也没有机会登上那座山,再也没有可能在那山顶李白待过的地方坐坐与站站,高举着胳膊大唤了。
我的少年就这样了,还是那时候的李白好。
可我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就那样在历史与现实的错口和李白分手了。
17.文章记叙了少年时代的“我”一次出走经历。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概述“我”出走的经过。(6分)
我”不愿窒息在家庭的温暖里,决定离家出走→_
.
→_
→__
.
18.欣赏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3分)
19.文章多次写“我”欲站在峰顶“振臂高呼”的愿望,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20.“我”渴望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写一首好诗,但最终“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你认为“我”的成长与李白有怎样的联系?请简要谈谈。(4分)
三、作文(50分)
21.本单元写作的重点是写人要抓住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亲人,有同学,有老师,有朋友相伴,他们是你最熟悉、最亲近的人,把他们的举手投足流入笔端介绍给大家,看你是否抓住了人物的特点,让不相识的人能够记住他们的特点。请以“我的______”为题,写一篇记人为主的文章。横线上可以填同学、亲人、朋友等。
要求:①抓住人物的特点,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②中心明确,详略得当,书写清楚;③字数500字以上。
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