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测试】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随堂测试卷
(6.2)再别康桥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萧红与戴望舒的友情
颜坤琰
1938年初,戴望舒挈妇将雏到了香港,不久便担任《星岛日报》副刊《星座》的主编。从此,戴望舒利用自己掌控的阵地,凭借港岛特殊的环境,编发了大量宣传抗日的文学作品, 使《星座》成了海内外中国人心中的“明星”。由于《星座》办得出色,《星岛日报》声誉日隆,一跃成为抗战时期香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
戴望舒大概是在1939年2月致信萧红和她的丈夫端木蕻良,邀请他们为《星座》撰稿的。萧红发表在《星座》上的第一篇文章是小说《旷野的呼喊》,小说约两万字,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松花江畔的抗日故事。戴望舒对这篇宣杨抗战的作品十分欣赏,收到稿件后很快就在《星座》上连载。在此后的数月中,萧红又陆续寄去小说《花狗》《括桐》,散文《茶食店》《记忆中的鲁迅先生》等稿件。
1940年1月17日下午,萧红和端木蕻良飞抵香港。到港后,他们住在九龙尖沙咀。刚刚安定下来,戴望舒即突然造访。他与萧红夫妇虽已神交近一年,却素未谋面。戴望舒落落大方地自报家门:“我是戴望舒!”对这突如其来的晤面, 三人均感喜出望外,一见如故。
萧红和端木蕻良来到香港后,作为香港文协的当家人,戴望舒安排了一次欢迎会。萧红数次参加由戴望舒组织的香港文协活动。8月3日下午3时,由戴望舒等人筹办的香港文协纪念鲁迅六十周年诞辰大会在加路连山的孔圣堂如期举行。会上,萧红作了恩师鲁迅先生生平事迹的报告。
鲁迅先生六十周年诞辰纪念活动结束后,萧红几乎没再参加过香港文艺界的公开活动,潜心撰写《呼兰河传》。戴望舒也很理解和支持她,并让她把先前完成的章节交给他,以便在《星座》上发表。萧红照做了,戴望舒便从1940年9月1日起,开始在《星座》上连载《呼兰河传》。萧红在四个月的写作过程中,始终沉浸在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儿时生活的无限感怀中,这是她一生中最充实、最愉快的四个月。《呼兰河传》是萧红全部著作中的扛鼎之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部著名的作品,是经过戴望舒的运筹推向社会的。
端木蕻良在《友情的丝——和戴望舒最初的会晤》中曾说:“我们和望舒在香港接触是频繁的,谈论一些问题,彼此也能理解……有点‘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味道。”随着萧红和戴望舒父往的加深,彼此之间在人格和心灵上便有了吏多的沟通和信任。
萧红是香港文协会员,戴望舒是香港文协的实际负责人, 萧红与戴望舒已交往近三年,有着较深的友谊,因此,在萧红病重之际及离世以后,于公于私,于情于理,戴望舒都不会袖手旁观。我们从杜宣的回忆录中可读到,戴望舒当时是积极参与其事的。杜宣在《忆望舒》中写道:“望舒告诉我,萧红逝世时的情况是很悲惨的……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埋葬。”
1942年3月下旬的一天,戴望舒被捕了,他在狱中表现出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凜然正气。4月27日戴望舒在牢中写下的《狱中题壁》,是他所有诗作中最光辉的篇章,是他铮铮铁骨的表白,更是20世纪的“正气歌”。
5月,叶灵凤经过多方奔走,终于将戴望舒保释出狱经过牢狱之灾,原本身强体壮的戴望舒彻底垮了,哮喘病也日趋严重。他却一直惦记着萧红,待身体稍稍恢复他便让叶灵凤陪着去凭吊萧红。1942年11月20日,正值寒冬腊月,他不顾病痛缠身,在朔风中艰难地步行六七个小时才来到浅水湾, 这是何等真挚的友情啊!
1944年8月的一天,戴望舒偕友人再次来到浅水湾凭吊萧红。一年后,戴望舒又来到浅水湾,想必是给萧红报告抗战胜利的喜讯吧!从1942年冬至1946年春戴望舒离港,三年多的时间里,戴望舒不知去过浅水湾多少次,荒滩已被他踏出了小径,这是何等真挚、何等执着的友情啊!若萧红地下有知,也会为结交了如此耿耿忠心的朋友而含笑九泉的。
戴望舒对萧红的怀念感人至深,不仅仅在于他三年多无数次地去浅水湾扫墓祭奠,还在于他写了一首短诗《萧红塞畔口占》。该诗全文如下: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选自2014年第9期《名人传记》,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艾青说:“戴望舒是中国的一个正直的、有很高的文化教养的知识分子。”
②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她出生在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封建地主的家庭,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萧红夫妇刚到香港,对戴望舒的突然拜访很吃惊,虽喜出望外,但内心还是有些距离。
B.萧红和戴望舒交往日益加深,他们彼此之间在人格和心灵上有了全方位的沟通和信任。
C.萧红逝世时,极其悲惨,戴望舒和杜宣跟几个朋友用一辆板车将萧红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埋葬。
D.萧红是一个命运悲苦的女性,但她从不向命运低头,即使在苦难中也要挣扎、抗争。
E.《萧红墓畔口占》一诗饱含深情地表达了戴望舒对萧红的深情厚谊和深深怀念之情。
2.萧红成功创作《呼兰河传》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3.戴望舒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萧红和戴望舒的友情体现在哪些地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志摩纪念
周作人
面前书桌上放着九册新旧的书,这都是志摩的创作,有诗,文,小说,戏剧。志摩死了,现在面对遗书,就只感到古人的人琴俱亡这一句话,别的没有什么可说。志摩死了,这样精妙的文章再也没有人能做了,但是,这几册书遗留在世间,志摩在文学上的功绩也仍长久存在。中国新诗已有十五六年的历史,可是大家都不大努力,更缺少锲而不舍地继续努力的人,在这中间志摩要算是唯一的忠实同志,他前后苦心地创办诗刊,助成新诗的生长,这个劳绩是很可纪念的,他自己又孜孜矻矻地从事于创作,自《志摩的诗》以至《猛虎集》,进步很是显然,便是像我这样外行也觉得这是显然。散文方面志摩的成就也并不小,据我个人的愚见,志摩可以与冰心女士归在一派,‘佛是鸭儿梨的样子,流丽清脆, 在白话的基础上加入古文、方言、欧化种种成分,使引车卖浆之徒的话进而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文章, 这就是单从文体变迁上讲也是很大的贡献了。
但是,我们对于志摩之死所更觉得可惜的是人的损失。文学的损失是公的,公摊了时个人所受到的只是一份,人的损失却是私的,就是分担也总是人数不会太多而分量也就较重了。适之说,志摩这人很可爱,他有他的主张,有他的派路,或者也许有他的小毛病,但是他的态度和说话总是和蔼真率, 令人觉得可亲近,凡是见过志摩几面的人,差不多都受到这种感化,引起一种好感,就是有些小毛病小缺点也好像脸上某处的一颗小黑痣,也是造成好感的一小小部分,只令人微笑点头,并没有嫌憎之感。就是有派别的作家加以攻击,我相信这所以招致如此怨恨者也只是志摩的阶级之故,而绝不是他的个人。适之又说志摩是诚实的理想主义者,这个我也同意,而且觉得志摩因此更是可尊了。这个年头儿,别的什么都有,只是诚实却早已找不到,知识阶级的人挑着一副担子,前面是一筐子马克思,后面是一口袋尼采,也是数见不鲜的事,在这时候有一两个人能够诚实不欺地在言行上表现出来,无论这是哪一种主张,总是很值得我们的尊重的了。关于志摩的私德,适之有代为辩明的地方,我觉得这并不成什么问题。为爱惜私人名誉起见,辩明也可以说是朋友的义务。
志摩死后已是二十几天了,我早想写小文纪念他,可是这从哪里去着笔呢?我相信写得出的文章大抵都是可有可无的。文章的理想境界我想应该是禅,是个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境界,有如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或者一声“且道”,如棒敲头,夯地一下顿然明了,才是正理,此外都不是路。我只能写可有可无的文章,而纪念亡友又不是可以用这种文章来敷衍的,而纪念刊的收稿期限又迫切了,不得已还得写,结果还只能写出一篇可有可无的文;章, 这使我不得不重又叹息。这篇小文的次序和内容差不多是套适之在追悼会所发表的演辞的,不过我的话说得很是素朴粗笨,想起志摩平素是爱说老实话的,那么我这种老实的说法或者是志摩的最好纪念亦未可知,至于别的一无足取也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民国二十年十二月十三日,于北平。 (选自《看云集》,有删改)
1.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徐志摩的散文风格流丽清脆,他在白话的基础上加入了古文、方言、欧化种种成分,使白话文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B.在中国新诗发展的最初十五六年,努力于新诗创作的徐志摩,可以说对新诗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最大。
C.由于当时人们对徐的人品有所怨恨,所以作者对徐的人品不是避而不谈,而是大写特写,以正视听,让人们对徐的为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D.徐志摩的离去,在感情上给作者很大的打击,作为老朋友的周作人,很长时间不能从悲痛中走出来,所以拖了很长时间,才写了这篇纪念文章。
E.这篇文章的结构安排令人称道。比如第二段一个“但是”,便由上段写徐志摩在文学上的贡献,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写徐的为人,层次清晰,结构?。
2.徐志摩是不是一个没有缺点的完人?作者为何说他这人很可爱?
3.解释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1)就是有派别的作家加以攻击,我相信这所以招致如此怨恨者也只是志摩的阶级之故,而绝不是他的个人。
(2)知识阶级的人挑着一副担子,前面是一筐子马克思,后面是一口袋尼采,也是数见不鲜的事。
4.根据原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徐志摩在文学方面的贡献。
(2)作者是怎样刻画徐志摩这一形象的?
3.阅读《致橡树》,完成下列各题。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
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977年3月27日
1.诗中有两个主体意象,试分析它们的象征意义。
2.分析“凌霄花”“鸟儿”“险峰”“日光”“春雨”等意象的象征意义,并说明它们所代表的爱情观念的内涵。
3.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点。
4.“木棉”所追求的是怎样的爱情?
4.《再别康桥》
(1)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水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4)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5.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改写下面的画线部分。要求: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一片丹心向阳开”阎肃艺术成就研讨会15日下午在京召开。来自文艺界、军政界的一百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深情回顾了阎肃在重大文艺活动创排策划中的突出表现和独特建树,高度评价了阎肃在65年艺术生涯中所表现出的时代精神。
大家一致认为,阎肃同志是红心向党、追梦筑梦的忠诚战士;阎肃同志勇立潮头、奋斗不息,堪称时代先锋;阎肃同志是一个文艺标兵,他以服务部队、奉献社会为宗旨;他一向严于律己,是德艺双馨的道德楷模。与会代表一致表示,要以阎肃同志为榜样,高唱正气歌,齐奏时代颂,筑牢民族魂,振奋精气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6.阅读下面的图片,写一首小诗。(字数不限,不少于4行)
春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再别康桥》中,诗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斑斓”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请将下面提供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要求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不少于50个字)
小河 柳树 青草 夕阳 歌儿
8.兴奋热烈的眷恋,依依不舍的离别,旖旎迷人的风光,是《再别康桥》传递给读者的美感。“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这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我们都经历过离别,请你选取其中最精彩的镜头,用优美的语言把离别的场景写在下面的方格里。“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相信你所经历的离别场面是最打动人心的!
要求:恰当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200字左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DE
2.①戴望舒的理解和支持。②排除干扰,很少参与活动,潜心创作。③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儿时生活的无限感怀之情。
3.①正直爱国,编发了大量宣传抗日的文学作品;在牢中写下“正气歌”——《狱中题壁》。②有才华,将《星座》办得很出色。③为人热情,重情义,戴望舒突然造访萧红夫妇,自报家门;出狱后多次凭吊萧红。
4.①戴望舒邀请萧红夫妇为《星座》撰稿,此时虽没有谋面,但已经神交。②萧红夫妇到香港后戴望舒造访并安排了一次欢迎会,只有心存友善才会这样做。③理解和支持萧红创作《呼兰河传》,将这部作品积极运筹推向社会,可见对萧红的信任和推崇。④萧红病重之际及离世以后都参与其事,只有至亲的朋友才会这样做。⑤出狱后多次凭吊萧红,并写下了《萧红墓畔口占》一诗,彰显了戴望舒对朋友的真挚友情。
解析:1.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 A项内心还是有些距离”错误,原文是“一见如故”。B项,“全方位”有误,故意夸大。C项,杜宣参与埋葬萧红的说法于文无据。
2.解题时注意“成功创作《呼兰河传》的因素”这一关键,从原文第五段就可以筛选出答案信息。
3.解答本题要注意人物的立身行事、待人接物的态度。文章标题是“萧红与戴望舒的友情”,戴望舒如何对待箫红夫妇,应是他性格中重要的一面。
4.通读全文,注意戴望舒与萧红之间有哪些交往,分条陈述即可。
2.答案:1.AE; 2.徐志摩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但他对人和蔼真率, 诚实。而这些品质都是伪善的世上最为缺少的东西。因此,徐志摩即使有些小缺点,仍然是很可爱的。
3.(1)徐志摩的人品是值得称道的。
(2)有些人心口不一。
4.(1)苦心地创办诗刊,孜孜矻矻地从事于新诗创作, 著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诗集;在散文方面,对文体变迁有很大贡献,具体说就是,其散文的语言,是在白话的基础上加入古文方言欧化种种成分而形成的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也就是流丽清脆的语言。
(2)放在一个大的背景里,用比较的方法来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解析:1.B项,徐志摩对新诗的发展贡献最大的说法于文无据。C项,文中只是说“招致如此怨恨者也只是志摩的阶级之故,而绝不是他的个人”,所以“当时人们对徐的人品有所怨恨”于文无据。D项,徐志摩去世很长时间后作者才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作者相信写得出的文章大抵都是可有可无的。说是作者陷人悲痛中不能自拔之故,不正确。
2.回答本题,注重把握文章中的相关描写。比如作者认为徐志摩和蔼真率、诚实,值得尊重。
3.理解语句的意思,注重把握语句的具体内容。比如第一句,作者认为人们对徐志摩的攻击来自于阶级而不是因为徐志摩个人品格问题。作者以此褒奖徐志摩的品格。
4.回答问题,注重把握文章的具体内容。比如第一个问题,要注重筛选出徐志摩在文学方面贡献的具体内容,比如创办诗刊,散文创作等。
3.答案:1.诗中的两个主体意象是“橡树”和“木棉"“橡树”象征男性的阳刚,“木棉”象征女性的阴柔。
2.“凌霄花”是借高枝(爱情的对方)来炫耀自己,只是索取,而不奉献;“鸟儿”“险峰”“日光”“春雨”则是对爱情只奉献而不索取。这些都是传统爱情观念的写照,都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观念的平等的结合。
3.本诗通篇运用象征,如“橡树”“木棉”“春雨”“日光”“铜枝铁干”“红硕的花朵”等,都具有象征意义。本诗最大的语言特点是大量使用对偶句,句式整齐,感情奔放。
4.爱情的双方彼此独立和平等,双方相知相恋相依,彼此尊重。
解析:
4.答案:(1)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2)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3)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4)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解析:
5.答案:阎肃同志是红心向党、追梦筑梦的忠诚战士,是勇立潮头、奋斗不息的时代先锋,是服务部队、奉献社会的文艺标兵,是严于律己、德艺双馨的道德楷模。
解析:
6.答案:(示例)猛听得轰隆隆的一阵雷声/便一跃而起/穿过厚厚的土层/顶风沐雨不畏艰难/让追求的梦想/在大山里延伸
解析:
7.答案:(示例)村边,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奏着叮叮咚咚的曲子流向远方,夕阳把一片金辉洒在微波上,也给河边的柳树描出金色的轮廓,柔嫩纤细的柳枝在风中摇曳着,青草丛中的青蛙们也伴着流水的曲子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儿。
解析:
8.答案:秋叶飞舞的小树林是秋天最迷人的地方。那是一片幽静的小树林,走进林中,只见落叶给大地铺了一层厚实的地毯,踩上去发出清脆的声音。又一阵秋风吹过,片片树叶纷纷落下,像蝴蝶起舞,如黄莺展翅,又犹如舞蹈演员在轻盈地旋转。迎着起舞的落叶,我伸手接住了一片,它轻轻的、薄薄的,穿着彩色的花衣,在夕阳的辉映下还发着金光呢!落叶为了大地母亲休养生息,毅然牺牲自己去换取更美好春光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敬佩啊!
解析:“离愁别绪”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我们尽管阅历不丰富,可离别的滋味我们一定品尝过。小学毕业与同学们的依依惜别,升入初中远距离求学与父母的拳拳告别,或酸或甜,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在心里。即便你没有亲自经历过离别,没有品尝过离愁别绪的滋味;可你有时也会看到身边的人——邻居、亲属离别的场景,有时你还可以从古诗文中去领悟离别的那番滋味。相信每个同学都能从自己认识的角度去抒写“离愁别绪”这一永恒话题。我们可以真实地抒写离别真情,理智地表达离别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