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测试】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随堂测试卷
(8.1)茶馆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少男
刘庆邦
春节刚刚过去,地上还到处能看到破碎的炮屑。人们见面互相说的是“年又跑远了”之类的话,散布的是失落的空气。
河生两只手往两只袄袖筒里互相一插,靠在院墙外的一棵苦楝树下。从远处很难分辨出他的实际年龄,只有走近了才会看清,他不过是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他鼻子饱饱的,脸蛋儿鼓鼓的,一切还没真正长开。只是他的眼神有些忧郁。
他刚刚听说了姐姐定亲的事。姐姐定亲,就意味着姐姐将变成别人家的人,这是河生不大容易接受的。河生是家里的长子,父亲去世后,在母亲的郑重提议下,户主换上了他的名字,从此他开始长心了,有事无事蹙着眉头。在弟弟妹妹眼中,他俨然一副小父亲的样子。
河生从刚会走路时,就由姐姐领着他玩。姐姐教他上树摘果,下河摸鱼。若是谁敢欺负他,姐姐跃起来就跟人家厮打。他到了上学年龄,母亲就不许姐姐再上学,姐姐很快就理解了。姐姐退学后,天天到地里薅草,并用卖干草的钱补贴家用,或留着给河生交学费。姐姐定亲的事让他情绪低落,沉闷,还有一些伤感。姐姐不定亲就不行吗?干吗非要定亲呢?
后来,河生偶尔听人说姐姐对象是河对岸那个村的,他还记住了他的名字。河生觉得那个人的名字生硬蹩脚得很,他在心里发誓,只承认姐姐,绝不承认姐夫。
夏天的一个午后,河生跟同村的一帮人去河里摸鱼。到了河边,河生犹犹豫豫,没有下水。不知为什么,他总是有些担心,担心那个人会突然从逮鱼的队伍里冒出来。真是怕鬼有鬼,他听到了有人喊那个人的名字。那个人果然出现了!不仅出现了,还捕到了一条很大的黑鱼。河生赶紧躲到一丛蓖麻下面的阴影里去了,他害怕有人看到他,对他说:“河生,你看,那个捉到黑鱼的人就是你姐夫。”那样他会无地自容的。嘈杂的人群渐渐远去,河生还呆呆地站在蓖麻下不动。他热得满脸通红,胸口出了不少汗。说实在话,那个人个头不低,身体结实,可是他就是接受不了。他没想过姐姐应该和什么样的人定亲,也许配得上姐姐的人还不存在,反正不是像捉黑鱼的人这样的。
回到家,姐姐问了一句:逮鱼的有没有外村的人。河生一下子就把姐姐的心思猜到了,他装作没有听见姐姐的话,装作被太阳晒得有些头蒙,躺在床上闭着眼,连嗯一声也没嗯。过了一会,河生悄悄起来,从窗户里侧往外一看,姐姐正独自坐在树荫下面的小凳子上出神,姐姐摘下一片石榴叶,手捏着含在嘴边,一副不辨榴叶是何叶的样子。河生想,他对姐姐做得是不是过分。他有些后悔,有心跟姐姐说一句话,又想不起说什么好,只好蔫蔫地回到床上,真的睡去了。
姐姐向母亲建议,给河生做一条洋布裤子。河生说不要,连姐姐还没舍得做一条洋布裤子,他怎么好意思花家里的钱呢?姐姐又说,学校里那么多女同学,别人家笑话呢。布买回来,姐姐比着河生的身体裁好,一针一线地缝制。河生看见姐姐缝裤子,想起姐姐说的关于女同学的话,心里悄悄泛起一种从未有过的东西,有些柔软,有些滋润,还有漫无边际的忧愁……
到了秋后,原来跟姐姐定亲的那个小伙子,到外地参加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让家里人替他退亲。起初,河生并不知道退亲的事,只是发现姐姐做好了饭,却不吃,在母亲的再三劝说下,才端起饭碗,却在刚端起碗的时候,眼泪就涌出来。在听准了退亲的事之后,他就像被当头砸了一砖头,头发空,腿发软,小脸顿时变得苍白。河生觉得,这件事不仅对姐姐是一个侮辱,对母亲、对他、对他们全家都是一个严重的耍弄和侮辱。姐姐是天下最好的姐姐,他不明白竟有人这样无理地对待姐姐,实在让人愤恨。河生真想为姐姐出这口气,出气找不到对象,他就转向了委屈。他无端地想,父亲去世后,一切责任都是他这个长子担着,他这个长子当的是什么!
这回轮到河生不吃饭了。母亲问他心里到底有什么事,他只说不饿,不想吃。母亲气得要打他,没打成,自己先哭了。母亲哭的时候提到了父亲,对父亲有所埋怨,说他们父亲要是还活着她哪至于遭这么大的罪。
河生的委屈是一个大包,母亲的话把他的委屈捅破了,他虽然咬着牙对自己说,我是长子,我不哭,我不哭,可他到底没能咬住,嗷的一声就哭倒在地。
他哭了一会就不哭了,他心里突然升起一个庄严的念头:从今以后,我要好好读书……
(选自《山花》1997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一段中“失落的空气”,既指人们对年节氛围渐淡的失落,同时也暗示了河生听说姐姐定亲之事后的失落心情。
B.母亲在父亲去世后将户主名字换成了河生,这一情节说明母亲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也表明她对河生寄予了厚望。
C.在看到“那个人”逮到黑鱼后,河生躲了起来,这是因为河生不喜欢“那个人”,也因为自己没有逮到鱼而感到自卑。
D.小说在刻画河生的形象时,着重描写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他细腻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他的成长过程。
2.请简要分析姐姐这一人物形象。
3.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态度。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当众表演故事的艺术,小说是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的艺术。戏剧与小说有着不同的艺术规定性和基本风貌。
小说故事的时间、地点的变更完全没有限制,所以容量大;而戏剧是将故事直接呈现在舞台上,作家对故事情节的支配必须受到舞台演出的限制,追求情节单纯集中、不枝不蔓。西方经典戏剧理论“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只允许有一个故事线索,发生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天,必须只有一个地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小说的媒介是语言,以叙述为主,诉诸读者的智力和想象;而戏剧的媒介则是演员的肢体和言语,以直观展示为主,诉诸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戏剧不能像小说那样插入作者的观感、议论。高尔基在《论剧本》中说:“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提示。”叙述与展示的不同带来的另一个区别是:小说倾向于表现过去时,而戏剧则表现现在进行时。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说:“任何叙述形式都趋向过去已发生而现在结束了的事件,那么戏剧的具体性正是发生在永恒的现在时态中,不是彼时彼地,而是此时此地。”所以,戏剧中表现过去发生的事件往往比较棘手,以前多靠人物的叙述回顾。
小说的故事是提供给私人阅读的,阅读的方式可以完全自由,情绪也可以随意调节,但是观众走进剧场看一出戏的情形则不同,它是一种集体欣赏。戏剧的故事必须一开始就引起观众的兴趣,并且要维持这个兴趣直到戏剧的终结。如果观众感觉乏味,难免随时离场,这会影响戏剧演出的效果。情绪效果的限制要求戏剧故事必须加快情节发展的节奏,且保持情节的张力和变化,这就需要戏剧中有冲突、悬念、突转和发现。英国威廉·阿契尔在其《剧作法》中说:“我们可以称戏剧是一种激变的艺术,就像小说是一种渐变的艺术一样,正是这种发展进程的缓慢性,使一部典型的小说有别于一个典型的剧本。”
戏剧与小说各有其基本艺术特质与形态,但两者并非“老死不相往来”。契诃夫的剧本《海鸥》背离了当时普遍接受的“戏剧法则”,追求戏剧事件的生活化和剧本的内在抒情性。虽遭指责,但这种崭新的艺术促进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舞台导表演体系的变革。众多小说家融入了戏剧的“动作”“冲突”“悬念”等技巧,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创作出了众多的优秀作品。
(摘编自陈军《论戏剧与小说的文体区别及沟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剧有舞台演出的时空限制,西方经典戏剧理论“三一律”对此进行了严格规定。
B.与戏剧借助演员的肢体、言语的直观展示相比较而言,小说借助语言的叙述更加自由。
C.戏剧为了持续引起观众的兴趣,在一开始时就必须有冲突、悬念、突转和发现。
D.契诃夫的剧本《海鸥》遭到指责是因为作品挑战了当时根深蒂固的“戏剧法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用以突出戏剧与小说两种艺术形式的基本差异。
B.文章从时空限制、媒介形式、情节节奏三个维度分析了小说与戏剧的不同形态。
C.文章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引用名人的这些精辟论述以增强文章观点的权威性。
D.文章以艺术总是交融发展为前提,举例论证了小说与戏剧互动学习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小说家相比,戏剧作家进行剧本创作时不能天马行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B.小说表现的是已经发生了的历史事件,而戏剧则表现的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件。
C.小说的私人阅读方式和阅读时情绪的可调节性决定了小说情节发展进程的缓慢性。
D.戏剧的“小说化”,小说的“戏剧化”不失为推动戏剧与小说向前发展的好思路。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关汉卿 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叶和甫 别这么火气大,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金汉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关汉卿 (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
叶和甫 你答应了吗?(过去)
关汉卿 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下)
叶和甫 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关汉卿 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了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叶和甫 (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 死也不跟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
(节选自田汉《关汉卿》,有删改)
“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选段中哪些地方反映出关汉卿具有“铜豌豆”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智斗(选段)
(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土坡上走过。)
胡传魁 嘿,阿庆嫂!
阿庆嫂 (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
胡传魁 你好哇?
阿庆嫂 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 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
阿庆嫂 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 哈哈哈。
阿庆嫂 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 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 (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 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有删改)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的舞台说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正末扮苏东坡上,云)某姓苏名轼,字子瞻,道号东坡,乃西川眉州人也。幼习儒业,游学至京师。逢一友人,姓王名安石,字介甫,金陵建康人氏,与某同馆安歇。今奉圣朝举某与王介甫及第,官里看了某所作之业,深可怜悯,加为翰林学士。适来王介甫请俺夜宴,须索走一遭去。我想为人半世清贫,十载苦志,学得胸中有物,为朝廷显官,治国平天下,当所为也。想俺秀才每学就文章,扶持圣主,方显大丈夫之志也。(唱)
【油葫芦】且则说我远志轻离父母乡,投京师应举场,将群儒战退气昂昂。夺这翰林两字标金榜,便是那禹门三级桃花浪。那时节进表章,才能勾见帝正。将白衣脱在金阶上,便能勾披紫绶换金章。
【天下乐】恁时节宣赐蒙恩出建章,朱也波裳,列在两厢,起蛰龙一声雷震响。会风云志四方,遂功名纸半张,也是男儿当自强。
(节选自无名氏《苏子瞻醉写赤壁赋》,有删改)
请简要分析【油葫芦】一曲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6.白居易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关心人民,“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因此,他调离九江不久,就有人在白居易当年送客之处建琵琶亭纪念。琵琶亭中有这样一副对联: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请对本对联作简要赏析,并把你对《琵琶行》诗的理解和感悟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出来。
7.抗击新冠疫情,有一群小人物用自己的辛勤敬业与仁义担当谱写出人间大爱。请阅读并概括下面的材料,对出下联,送给这些小区物业人。
回首持续抗疫的日子,许许多多感人的小故事在各小区物业发生。这些物业人在小区内楼前楼后洒扫除尘,喷药消毒;在消杀过程中还不忘充当“宣传员”,为遇到的业主讲解防疫知识;工作之余主动帮助业主,在业主出门不便的情况下,为业主采购粮食、蔬菜、水果及其他生活必需品,送到业主(门前)这些物业人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却用身体力行为打赢防疫攻坚战奉献一份光和热,让人们在疫情阴霾中感受到浓浓春意,人间大爱。
上联:辛苦物业人前楼喷药后院除尘清寒难阻和风起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文字除外),并揭示其中的寓意,不超过80个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C
2.从不让别人欺负弟弟、给弟弟做洋布裤子等,可见她是一个关心弟弟、呵护弟弟的好姐姐;从接受退学决定、卖干草补贴家用等,可见她是一个吃苦耐劳、体贴家人的好女儿;从定亲后坐着出神、打听摸鱼的人、被退亲后流泪等,可见她是一个情感细腻、内心自尊、向往美好生活的好姑娘。
3.对河生遭受挫折又无能为力的同情;对河生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赞许;对河生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一价值观的认同。
解析:1.“也因为自己没有逮到鱼而感到自卑”错误,由文中的“到了河边,河生犹犹豫豫,没有下水”“河生赶紧躲到一丛蓖麻下面的阴影里去了”可知,河生根本没有摸鱼。由文中的“他害怕有人看到他,对他说:‘河生,你看,那个捉到黑鱼的人就是你姐夫。’那样他会无地自容的”可知,主要是因为他不愿意当众承认自己有这样一个姐夫。
2.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文中与人物有关的描写加以分析。由“河生从刚会走路时,就由姐姐领着他玩。姐姐教他上树摘果,下河摸鱼。若是谁敢欺负他,姐姐跃起来就跟人家厮打”“姐姐向母亲建议,给河生做一条洋布裤子”“姐姐比着河生的身体裁好,一针一线地缝制”可见,姐姐始终关心呵护弟弟,心灵手巧又聪明能干;由“母亲就不许姐姐再上学,姐姐很快就理解了”“姐姐退学后,天天到地里薅草,并用卖干草的钱补贴家用,或留着给河生交学费”可见,姐姐是一个善解人意、懂事体贴、吃苦耐劳的好孩子;由“姐姐问了一句:逮鱼的有没有外村的人”“姐姐正独自坐在树荫下面的小凳子上出神,姐姐摘下一片石榴叶,手捏着含在嘴边,一副不辨榴叶是何叶的样子”“姐姐做好了饭,却不吃,在母亲的再三劝说下,才端起饭碗,却在刚端起碗的时候,眼泪就涌出来”可见,姐姐感情细腻,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也憧憬着爱情与婚姻,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却被残酷的现实打击,是一个命运悲苦、值得同情的女子。
3.“他哭了一会就不哭了”是河生心中已经有了主意,即“升起一个庄严的念头:从今以后,我要好好读书”;“不哭了”其实是一个孩子意识到哭泣对事情没有任何帮助,且无力扭转家庭与姐姐被退婚的命运,小小年纪就不得不认清现实并打算扛起家庭重任,体现出作者对他的心疼与同情。这是河生从幼稚转向成熟的标志,他从原来“有事无事蹙着眉头。在弟弟妹妹眼中,他俨然一副小父亲的样子”的自以为有担当,实则不肯承认有一个姐夫,无法接受姐姐被退亲行为的幼稚,转变为一个懂得如何真正保护姐姐、保护家庭的男子汉,那就是自己努力读书,振兴家业,让母亲和姐姐再也不用受委屈;尽管河生的成长只是微小的一步,但他终于明白了什么事是自己切实可以去做的,这种“不哭了”而懂得采取实际行动的转变,充满了作者对男孩终于成长,能够扛起家庭责任的欣慰与赞许之情。同时,河生想要通过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来改变家庭和姐姐的命运的打算,也寄寓着作者对他选择的道路的认同,以及对他们一家能拥有美好未来的无限期望。
2.答案:1.C;2.D;3.B
解析:1.原文说的是“戏剧中有冲突、悬念、突转和发现”,并没有说“在一开始时就必须有冲突、悬念、突转和发现”。
2.文章最后一段举例论证的是“两者并非‘老死不相往来’”,而不是“互动学习的必要性”。
3.原文说的是“小说倾向于表现过去时,而戏剧则表现现在进行时”,只是说“倾向于表现”,而不是选项中所说的“表现的是……”。
3.答案:①关汉卿不受名利诱惑,不受威逼胁迫,具有浩然正气。②关汉卿疾恶如仇,他把“劝说”他的叶和甫打倒在地。这些都体现了关汉卿面对诱惑、迫害和阻挠时不妥协、不退让的“铜豌豆”的性格特点。
解析:首先要理解“铜豌豆”具有一种“硬”的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概括出能够体现关汉卿“铜豌豆”即“硬”的性格特点的内容即可。
4.答案:“上下打量”这个动作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体现了他的多疑、奸诈。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文中画线的舞台说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即从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角度入手。句子中的“上下打量”是分析的关键,体现了人物的多疑和奸诈。
5.答案:既有对远离故土的感伤,又有对战退群儒的自豪,还有功成名就之后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憧憬。
解析:分析曲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要抓住关键字词,如“离父母乡”有远离家乡的感伤,“将群儒战退气昂昂”流露的是战退群儒的自豪,等等。
6.答案:上联是《琵琶行》诗意的浓缩,下联写白居易离开九江时,九江人民对白居易的深厚情意。
对联示例:①浔阳江上琵琶语,枫叶荻花,半笼烟云半笼月
海角天涯沦落人,离愁谪恨,一诉琵琶一诉诗
②大弦嘈嘈,诉说天下悲愤事
小弦切切,倾吐四海哀伤情
③帝京一别,万种幽怨心头起
江州巧遇,一曲琵琶千古留
④浔阳江头,歌女拨弦泣身世
冷月岸边,骚人吟诗诉谪情(写出一副对联即可)
解析:本题第一问要求赏析对联,对联的上联主要涉及白居易被贬九江,借《琵琶行》抒发迁谪之意,下联应结合前面的文字介绍来理解,由此可知“别离情”应为九江百姓与白居易离别的伤情。第二问要求写对联,可结合《琵琶行》的意境、人物生平、情感世界的变化等来写,同时要注意对联的平仄、对仗等基本要求。
7.答案:仁义防控事(……者”、“……员”等皆可)东户购粮西家买菜大爱正催春意来。
解析:
8.答案:众人被地上叶子茂盛、地下根茎瘦小的萝卜吸引,只有一个人关注地上叶子稀疏而地下根茎硕大的萝卜。意在讽刺那些只关注外在的诱人风光却不关注内涵的人。
解析:说明漫画的内容时,要注意画面中的对比:大叶子小萝卜和小叶子大萝卜形成对比,前者旁边的众人和后者旁边的一个人形成对比。阐述寓意时,要扣住漫画中的文字“诱人风光”,即人们的关注点的问题。